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058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docx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一、课堂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

与“个别教学”相对。

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是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

1、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

2、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3、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

4、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学习疲劳。

班级教学的出现是教育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

二、美国赠地运动中兴起的两所大学:

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三、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四、教育效率:

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

1、内部效率:

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

2、外部效率:

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

五、通才教育的特征:

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

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六、学制:

是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它是一国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

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七、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知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八、当今世界高等学校采用较为广泛的教学管理制:

学年制和学分制。

九、高校教师工作的特点:

1、教学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老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2、教室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老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老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老师的高度协作意识。

十、当代高校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十一、1810年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并提出办大学的两个基本原则:

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十二、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

这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2、开展科学研究。

3、为社会服务。

十三、高等教育和大学教育: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它的层次比较多校,除了大学、学院之外,还有专科学校、社区学院,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形式比较复杂,除了正规大学外还有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等。

而大学教育,只专指大学层次的教育,它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

十四、教育目的: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十五、教学计划:

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十六、教学评价: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十七、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比例:

低于15%:

英才高等教育

15%-50%:

大众高等教育

大于50%:

普及教育。

十八、高校学位制度:

三层次:

学士、硕士、博士

四层次(美国):

副学士或协士、学士、硕士、博士

十九、中世纪大学的四科:

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二十、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部分。

在社会系统中除了教育系统外还有其他子系统,其中主要的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

教育作为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这种本质的联系可概括地表述为:

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约束和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

(个人感觉这道题包含前面的第三题,因为这道题要分四方面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来做答,每方面又分其对教育的作用与教育对其的作用)

二十一、高校老师的职业角色:

1、学习和研究者——自身;

2、示范者、知识的传授者、心灵的培育者、朋友、合作者——学生;

3、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育教学活动。

二十二、专才教育:

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专才教育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

二十三、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条,即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最基础的途径,是实施德、智、体的基本途径。

2、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3、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二十四、我国高校学制的特征:

1、宏观特征:

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数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委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

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P92)

2、微观特征:

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续,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以明确;由于高等教育在我国目前依然是稀缺资源,进入各层次高等学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或比较统一的考试制度,是我国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作法;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我国近些年来各高校尝试着作了一些改革,试图增加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的现状无多大改变。

二十五、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趋势:

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分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2、建立起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办学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我高等教育合理、健康发展。

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十六、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2、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觉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二十七、我国高校宏观结构调整方向:

1、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层级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

4、确定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二十八、高校科研的特点和优势:

1、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

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

3、大学是进行基础研究的基地。

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的科研特色之一。

二十九、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P223

1、独立性的增强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三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坚持的几个原则:

(此题老师说的含糊不清,我们记下来的问题大致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贯彻的几个教育原则当中的面向因材施教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什么?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

3、教学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十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整合:

1、当代科技发展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1P1.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2P13.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的

3P15.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和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响

4P20.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和汉代的“大学”,西方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

5P24.《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1)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的体制,大学也向工农子女、中产阶级子女打开了大门;

(2)在学术性科目之外确立了应用科学研究及农业、工艺学科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更加综合化、多样化;

(3)开创了联邦政府自主高等学校的先例,推动了州立大学的发展。

莫利尔法案颁布的意义(赠地学院的意义):

开创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打破了美国高校费用体制,大学向工农开门,确立了应用性学科在大学中的地位,促进大学发展综合(上课笔记版本,与教材出有入)

6.P27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

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

7P29.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8P35.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具有导向作用

(2)具有调控作用

(3)具有评价作用

(4)具有激励作用

9P41.我国高等教育确立的主要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内容:

(1)首先是人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2)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因而,承认老动的变化从而承认公认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

(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0.P44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P60/61.殷商、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古希腊教育内容包括“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12P73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致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速度要适度

(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4)发展终生教育

13P75.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柏拉图提出了“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主张。

这是最初的“教育民主思想”,是人类教育平等思想的发端。

14P76.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

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的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5P95.学位:

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

学位制度:

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6P116.高校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1)中央集权型(法国)

(2)权力分散型(美国)

(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德国、日本、英国)

17P133.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西方一些学者将西方各国高校权力结构划为三种模式,即欧洲大陆模式(法国、意大利:

以学术权力为主)、美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混合体)和英国模式(更为民主);

18P137.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

1989年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P147.能级结构:

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目前的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为三个能级:

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学校;

20P158.从隶属关系看,我国高等院校可分为教育部部属院校、中央业务部委所属院校和地方院校三个层次。

21P16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地域布局逐步形成以下两种模式:

(1)梯度结构模式

(2)中心城市模式

22P163.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

(1)一体化模式

(2)多样化模式

23P202.专业:

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24P218.教学:

是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以上课为主,老师说教材概念不准)

25P219.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有以下三点: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2)学生学习的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时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26P222.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校以教学为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

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教学活动的效率高、系统性强、在完成多方面的任务时综合性比较强。

27P235.狭义的课程:

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

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28P238.潜在课程:

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

由学生自愿参加,学生的各种社团、协会、学会等组织通过讲座、报告会、美术、书法、摄影、棋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发展学生个性、陶冶情操,训练社交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艺。

29P240.教学计划:

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

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指导文件。

教材:

又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计划是教学大纲的制定依据

30P253.班级授课制:

亦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首先是由夸美纽斯在其《大学教学论》(1632年)中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

31P263.学分制的特点:

(1)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各自的基础、特长、兴趣选修一些课程,以求在本专业内选择不同的发展和专攻方向

(2)他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开出大量的选修课,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新见解、研究的新成果也可以及时地反映到教学中

(3)它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多样化,也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及边缘学科的发展

32P267.讲授法:

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形式传授知识的方法,亦成为课堂讲授法。

讲授法的优点:

(1)教学效率相对较高

(2)成本低

(3)通用性强

(4)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缺点:

(1)单向信息传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

(2)以语言为媒介,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这些知识

(3)对记忆的影响较差

33P284.计算机辅助教学:

是教师将计算机用作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即通常所说的CAI

34P320.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

35P337.专业实习的概念:

学校组织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到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去接受基本技能训练,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的活动过程。

36P344.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1)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完成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3个基本途径,三者共同配合相互补充,同为培养人才而起作用;2)三者在组织方式、参与主体、活动环境、作用对象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37P378.榜样教育法:

是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榜样来启发、激励青年学生的方法。

他通过将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具体化和人格化来起作用,用具体的人或事来感染学生,便于学生接受。

38P383.校园文化:

是指学校第一课堂以外的文化活动,它通过学校的文化气氛、文化环境、文化活动,以及人们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校内成员、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健康、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39P29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特点和优势(找

到的共享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