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677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docx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1223

宁波大学毕业论文模板[开题报告]2012-12-2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近1000年以来台湾东北部降雨量对冲绳海槽南部海洋环境的影响

 

学院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班级地理09

学号096110108

姓 名洪燕娜

指导教师李冬玲   

开题日期2012年12月18日

 

样品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探究近1000年以来台湾东北部降水量的变化对研究区海洋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005年5月中法合作的“马可波罗”航次,利用法国极地研究所R/VMarineDufresn极地考察船在台湾岛东北冲绳海槽南部取得了无搅动深海沉积柱状样MD05-2908岩芯,岩芯站位为:

24°48.04′N,122°29.35′E,水深为1275m。

该柱状岩芯为34.17m长高质量的连续沉积记录。

该柱状沉积柱为深入研究全新世以来气候波动事件和古海洋事件提供了极佳的素材。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对MD05-2908孔沉积样品进行以下研究任务:

1、AMS14C年代分析

采用18~20mg个体直径大于150μm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iodesruber和G.sacculifer完整壳体在美国WoodsHole海洋研究所AMS年代测试中心进行AMS14C年代测试,然后利用CALB5.0.2程序校准到日历年龄,从而建立起该孔1000年的年代模式。

对年代控制点内的年代序列采用线性内插法,控制点以外的采用线性外推法,推算出各个年代对应的沉积样品深度。

2、沉积速率与区域降水的研究

对古气候学而言,降雨量的直接测定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寻找反映降雨量变化的指标。

前人的研究成果显示气候变化引起的区域性降水量的增加是冲绳海槽西南部具有较高沉积速率的原因。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深度的沉积速率,推断出该区域在不同年代的降雨量的变化,并探明其对研究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

3、硅藻种类、数量、组合与降水量的研究

硅藻作为海洋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因物理、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其种类、数量及组合特征都会有所不同,故可以通过沉积物中化石硅藻的特征来推断相应的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显示MD05-2908孔沉积物中淡水硅藻含量的波动可能是与台湾东北部的降雨量变化相关。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沉积样品中淡水硅藻的百分含量,研究1000年以来台湾东北部地区的降水对研究区海洋环境的影响情况。

4、古海洋生产力与区域降水的关系

海洋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作为指示古生产力的有效指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南青云利用长链不饱和烯酮指标研究过南冲绳海槽的古生产力变化,研究显示研究区的生产力变化与ITCZ南北移动有密切的关系。

由此可见,ITCZ南北移动造成的区域降水量的变化对古海洋生产力有一定的影响。

黑潮暖流是流经冲绳海槽的重要海流,影响着该区的水汽变化,对该区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研究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气候还受东亚季风、副热带高压以及热带辐合带(ITCZ)的影响。

本文还需对降水量变化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通过对钻孔MD05-2908沉积样品中的硅藻化石含量进行分析,获取台湾东北部近100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将采用文献研究、数据图表分析、理论逻辑分析三种方法。

1、文献研究:

对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学习和阅读,归纳整理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为本论文的开展找出立足点、突破口和理论依据。

2、数据图表分析:

利用Tilia和Grapher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利用所得的图表获取研究信息。

3、理论逻辑分析:

通过对研究区的地理位置的分析,探究影响南冲绳海槽降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2.12.03-2012.12.04:

师生沟通,探索选题方向和思路;

2012.12.05-2012.12.12:

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整理前人的理论成果,确定论文的立足点;

2012.12.13-2012.12.15:

撰写文献综述,形成初稿;

2012.12.16-2012.12.17:

外文翻译;

2012.12.18-2012.12.20:

撰写开题报告,形成初稿;

2012.12.21-2012.12.22:

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并形成终稿;

2012.12.23-2013.01:

学习统计软件,如Tilia和Grapher等,进行数据分析;

2013.01-2013.02:

提取图表信息,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初稿;

2013.03-2013.04:

初稿修改并撰写论文定稿;

2013.05:

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蓝东兆,陈承惠,李超.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黑潮流游移在沉积硅藻中的记录[J].古生物学报,2003,42(3):

466~472

[2]蒋辉.我国某些常见化石硅藻的环境分析[J].植物学报,1987,29(4):

440~448.

[3]蓝东兆,许江,陈承惠.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硅藻及其古海洋学意义[J].台湾海峡,2000,19(4):

419~425

[4]蓝东兆,方琦,廖连招.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硅藻对黑潮流的响应[J].台湾海峡,2002,21

(1):

1~5

[5]冉莉华,蒋辉.南海某些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5,22

(1):

97~106

[6]李麦村,吴仪芳,黄嘉佑.中国东部季风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J].大气科学,1987,11(4):

365

[7]刘振夏,李培英,李铁刚,等.冲绳海槽5万年以来的古气候事件[J].科学通报,2000,45(16):

1776.

[8]罗建育,陈镇东,万政康.台湾大鬼湖的古气候研究[J].中国科学,1996,26(5):

474~480

[9]张昕倩.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及古海洋环境研究[D].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2006

[10]严兆彬,郭福生,潘家永,等.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地质找矿论丛,2005,20

(1):

53~55

[11]齐君,李凤业,宋金明.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东海海洋,2004,22(4):

13

[12]李传顺,江波,李安春,等.冲绳海槽西南端中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与物源分析[J].科学通报,200954(9):

1303~1310

[13]国璋.台湾东北海域陆坡区之沈降颗粒:

通量、粒径分布及铅钋不平衡[D].高雄:

台湾中山大学海洋地质与化学研究所,2000

[14]HuhCA,SuCC,WangCH,etal.SedimentationintheSouthernOkinawaTrough—Rates,turbiditiesandasedimentbudget[J].MarGeol,2006,231:

1291~39

[15]WheatcroftRA.Oceanicfloodsedimentation:

Anewperspective[J].ContShelfRes,2000,20(16):

2059~2066

[16]SancettaC.DistributionofdiatomspeciesinsurfacesedimentsoftheBeringandOkhotskseas[J].Micropaleontology,1982(28):

221~257

[17]StoermerEF,SmolJP.TheDiatom,Applicationsfortheenvironmentalandearthsciences[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

1~469.

[18]HasleGR,SyvertsenEE.IdentifyingMarinePhytoplankton[M].SanDiego:

AcademicPress,1997.5~385

[19]金德祥,陈金环,黄凯歌.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20~214

[20]冉莉华,蒋辉.南海某些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5(22):

97~106

[21]李冬玲,蒋辉,李铁刚,等.南冲绳海槽1000年以来的硅藻记录及古环境[J].科学通报,2011,56(8):

589~597

[22]南青云,李铁刚,陈金霞,等.南冲绳海槽7000aB1P.以来基于长链不饱和烯酮指标的古海洋生产力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第四纪研究,2008,28(3):

1001~7410

[23]刘晓东,安芷生,李小强,等.最近18ka中国夏季风气候变迁的数值模拟研究[J].第四纪地质,1996:

142~150

[24]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东亚季风变迁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J].第四纪研究,2004,24(3):

278~284

[25]GuoqiangChu,JiaqiLiu,etal.The‘MediaevalWarmPeriod’droughtrecordedinLakeHuguangyan,tropicalSouthChina[J].TheHolocene,2002,12(5):

513~516

[26]LIDongLing,JIANGHui1,etal.LateHolocenepaleoenvironmentalchangesinthesouthernOkinawaTroughinferredfromadiatomrecord[J].ChineseScienceBulletin,2011,56(11):

1135~1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