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761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docx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时应按本课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本《复习指导》,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复习时可以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二、命题形式及所占比例安排

   命题指导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如下:

选择题:

检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主要体现为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理论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意义等。

名词解释:

检查最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涉及范围比较广。

考试中的名词以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为主。

所谓基本概念、重点概念是指在社会学的某一领域中有相当大的涵盖和解释能力的概念。

回答时要简明扼要,不要进行过多的解释,要抓住概念的实质,有些名词可能包括其构成要素及显著特点。

简答题:

检查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的程度。

这些问题一般出现在教材中阐述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的问题上。

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

同时对每个要点有稍作解释。

论述题:

检查社会学的重点原理的掌握程度。

这类题目是联系实际题。

在回答时,首先要解答问题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理论要点,从而给出理论的全貌;联系实际理论要点与现实要扣得准确、适当,要避免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单项选择题20%;多项选择题10%;名词解释20%;简答题20%;论述题30%。

      

三、复习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重要概念:

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重点掌握:

1、社会学的基本特点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般社会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第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第三,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社会学的功能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重要概念:

1、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及条件

2、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第三章 社会

重要概念:

社会

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重点掌握:

1、马克思主义阐述社会的理论

2、社会的构成

第四章 文化

重要概念:

文化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是指人的意识形态部分。

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

所谓社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

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综合文化三个部分。

重点掌握:

1、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重要概念:

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心理上的断乳”   个性     

重点掌握:

1、社会化的内容

2、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关系

3、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

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一般掌握:

1、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

2、社会化过程的特点

第六章   社会角色

重要概念:

社会角色及其相关的概念;理解社会角色分析理论,认识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是社会人的存在的具体形式;了解角色表现的具体过程和角色失调与调适问题。

重点掌握:

社会角色的概念和社会角色的表现

第七章   社会互动

重要概念:

社会互动及其相关概念;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理论;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过程和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

掌握集合行为及其理论,了解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重点掌握:

社会互动及其相关概念,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意义。

集合行为及其特征。

通过社会互动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

第八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重要概念:

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家庭      邻里     家庭结构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的共同体;狭义是指执行一定的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

社会学中的社会组织是指狭义而言的。

社会组织的结构     组织目标   家长制       X理论与Y理论

重点掌握:

1、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

3、家庭的功能

4、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5、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6、指出“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对管理策略的不同观点

“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管理设计的思想。

认为工人是为挣钱来工厂做工。

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

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由于把工人看成机器而遭到批判。

“社会人”假设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

认为工人不仅是为钱而来,而且具有多方面要求,并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给予基本关心,激发他们积极性,提高效率。

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有巨大影响。

一般掌握:

1、社会群体的类型

2、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

3、家庭的结构及类型

4、社会组织的特征

5、组织过程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 社会制度

重要概念:

社会制度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它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社会学研究中观的社会制度。

重点掌握:

1、社会制度的含义

2、社会制度要素

3、社会制度的功能

理解制度如何运行从而掌握社会学的制度分析方法。

一般掌握:

1、社会制度的特征

2、社会制度的类型

第十章社会生活方式

重要概念:

生活方式指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重要概念:

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认可了的区别。

原因是社会分工,因素含生物因素和文化因素。

     

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职业分工及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

狭义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多指广义而言。

重点掌握:

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的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化的关系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

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工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3、社会分层的标准

4、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情况

5、社会流动及类型

一般掌握:

1、社会分化的因素

2、社会分层的理论

第十二章   社区

重要概念:

社区    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    城市化    过渡城市化     

重点掌握:

1、社区的构成要素

2、城市社区的特征

3、试述城乡关系发展的阶段及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道路

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阶段:

第一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渐从农村分化出来。

第二阶段城乡对立。

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要压迫,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

第三阶段城乡差距。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

第四阶段城乡融合。

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两者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市关系由对立转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

为了缩小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交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国家从“六五”开始就有计划帮助农村发展,同时采用鼓励城乡联合办厂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的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重要概念: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动。

即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变动过程。

其基本形式有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两种形式。

社会革命

社会现代化  “后工业社会”论     

罗马俱乐部

罗马俱乐部是研究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机构,成立于一九六八年,由意大利企业家和英国科学家共同组成,其观点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各种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对社会发展持悲观态度。

社会趋同论

社会趋同论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一九六一年提出的。

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逐步背离计划经济模式,而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背离自由放任的私人经济模式,两种制度相互吸引有利因素,并变得越来越相似。

重点掌握: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

2、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导源于生物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的进化和生物进化一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进化论。

新进化论把研究重点放到不同社会发展变化的模式上,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借助文化的传播作跨越阶段的发展。

但由于其援引自然进化论以解释社会现象,以至被帝国主义用来作为侵略弱小民族的理论依据,而遭到批判。

重要掌握:

1、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2、评述社会趋同论

这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的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的一般规律的理论。

他认为尽管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却都体现着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的同样特征,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种理论只看到社会的趋同,却没有看到社会趋异是更重要的方面。

3、评述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的理论。

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

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

本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伸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

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

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新的分析观点。

但它将其原因完全归于外因是不全面的。

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也是很难做到。

 

一般掌握:

1、社会变迁的原因

2、社会均衡论

3、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4、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第十四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重要概念: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问题。

就业     贫穷

社会控制     社会舆论    群体意识    越轨行为

 重点掌握:

1、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2、我国人口问题表现、实质、危害及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

3、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

4、失业的功能

5、社会控制的功能

6、习俗与道德的作用、道德与法律作用的异同

7、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

一般掌握:

1、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

3、我国反贫穷实践、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4、社会控制的类型

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

重要概念:

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是社会事业最主要的特征。

社会建设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

重点掌握:

1、社会建设的内容

一是优化社会结构

二是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三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经验的社会研究首先是从( C )。

A.自然科学B.统计学 C.社会统计D.经济学

2、“社会学”一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A)。

首先在《实证哲学教程》

第4卷中提出的。

A.孔德B. 斯宾塞C. 涂尔干D.韦伯

3、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其(B)。

A.综合性  B.合理性  C.应用性  D.阶级性

4、最早把欧洲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 A )。

A. 萨姆纳B. 沃德C. 斯莫尔D. 帕克

5、1896年提出“社会学”名称的是谭嗣同的( B )。

A. 《原强》B.《仁学》C.《社会学研究》D.《群学肄言》

6、着眼于个人行为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 B )。

A. 宏观视角B. 微观视角C. 中观视角D. 以上都不对

7、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D)。

  A.巴纳德B.涂尔干C.科塞D.麦克雷戈

8、社会学研究的( A )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A. 整体性B. 实证性C. 应用性D. 实用性

9、创立交换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C)。

A.马克思 B.斯宾塞  C.布劳  D.韦伯

10、下列属于唯实论者的社会学家是( C )。

A. 韦伯B. 吉登斯C. 涂尔干D. 默顿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D )。

A. 思想关系B. 工作关系C. 社会关系D.生产关系

12、最早将“角色”概念用于社会心理学的是(A)。

A.米德  B.库利  C.皮亚杰  D.弗洛伊德

13、角色人格体系的核心要素是(A)。

A.价值标准  B.能力  C.精神  D.气质

14、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C)。

A.马林洛夫斯基 B.布朗  C.泰勒  D.奥格本

15、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是( A )。

A. 文化特质B. 文化丛C. 文化模式D. 边际文化

16、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称之为( B )。

A. 习俗B. 道德C. 法律D. 宗教

17、个人社会化的首要特点是( D )。

A. 主动性B. 自觉性C. 互动性D. 强制性

18、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完善和发展是( B )。

A. 再社会化B. 发展社会化C. 理想社会化D. 道德社会化

19、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 D )。

A. 自然环境B. 社会环境C. 教育环境D. 以上都对

20、把他人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叫( C )。

A. 生活实践B. 学习C. 内化D. 外化

21、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的其他各种社会角色称( B )。

A. 先赋角色B. 自致角色C. 规定性角色D. 开放性角色

22、提出“镜中之我”思想的是( B )。

A. 米德B. 库利C. 布鲁默D. 戈夫曼

23、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应属于( D )。

A. 自发性合作B. 传统合作C. 指导性合作D. 契约式合作

24、相距365cm(12英尺)以上的距离属于( D )。

A. 亲密距离B. 个人距离C. 社会距离D. 公众距离

25、具有某种共同或类似特征的人群类别称( B )。

A. 偶然聚集体B. 社会类属C. 首属群体D. 正式群体

26、在成员个人倡议的基础上建立的群体是( B )。

A. 正式群体B. 非正式群体C. 内群体D. 外群体

27、最基本的初级群体是( A )。

A. 家庭B. 邻里C. 同事D. 伙伴群体

28、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A)。

A.埃里克森  B.哈维格斯特  C.库利  D.米尔斯

29、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 B )。

A. 联合家庭B. 主干家庭C. 核心家庭D. 小家庭

30、只有一代未婚青少年与祖父母组成的家庭是( C )。

A. 核心家庭B. 残缺家庭C. 断代家庭D. 单身家庭

31、社会组织的灵魂是( D )。

A. 组织结构B. 组织成员C. 组织功能D. 组织目标

32、组织内部的信息由上层到下层或由下层到上层的传递过程是( A )。

A. 纵向沟通B. 横向沟通C. 正式沟通D. 非正式沟通

33、宗教一般属于( A )。

A. 传统型组织B. 魅力型组织C. 法理型组织D. 科层制组织

34、第三部门的组织称为( A )。

A. 非营利组织B. 政府组织C. 中间组织D. 经济组织

35、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B)。

  A.社会体系B.社会结构C.社会制度D.经济体制

36、人口各个分子具有相同的社会性质称( C )。

A. 人口质量B. 人口异质性C. 人口同质性D. 人口问题

37、认为社会不平等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的是(A )。

A. 卢梭B. 马克思C. 涂尔干 D. 赫勒

3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阶级产生的基础是( B )。

A. 社会分工B. 私有制C. 社会生产力D.社会生产关系

39、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C )。

A. 水平流动B. 向下流动C. 向上流动D. 其他

40、人们在同一个阶层内部的位置转移叫( A )。

A. 水平流动B. 垂直流动C. 上向流动D. 下向流动

41、罗斯是从什么角度对社会控制加以论述的( C )。

A. 文化角度B. 冲突论角度C. 心理角度D. 功能角度

42、社会控制通常表现为( A )。

A. 制度控制B. 规范控制C. 心理控制D. 行为控制

43、法律的基本特征是( A )。

A. 强制性B. 约束力C. 神秘感D. 以上都对

44、在宏观控制中,对什么的控制占重要地位( B )。

A. 经济B. 政治C. 文化D. 道德

4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是一种( A )。

A. 内在控制B. 外在控制C. 制度化控制D. 宏观控制

46、个人行为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是( B )。

A. 偏差习惯B. 偏差行为C. 偏差心理D. 偏差文化

47、社会病理学的理论基础是( A )。

A. 社会有机体理论B.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C. 精神分析理论D. 生物进化理论

48、在40、50年代占据社会问题研究的主流地位的理论是( A )。

A. 社会病理学B. 社会解组理论

C. 价值冲突理论D.社会建构理论

49、社会解组源于( D )。

 A.文化冲突B. 社会失范C. 社会失控D. 社会变迁

50、急剧地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是( C)。

A. 社会进化B. 社会改革C. 社会革命D. 社会变异

二、多项选择题

1、孔德的社会学学说主要包括( BDE )。

 A.研究方法B. 三阶段法则 C. 科学层次

D. 社会静力学E. 社会动力学

2、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BCD)。

 A.互动论B.中心论C.平列论D.特殊论E.网络论

3、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ABCDE)。

 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韦伯E.马克思

4、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BCE )。

A.传入B. 成长C.建设D.萌芽E.恢复

5、中国社会学成长时期的主要表现有( ABCDE )。

A. 初步实现制度化B. 社会学课程逐步扩充

C. 建立社会学系D. 建立社会学组织E. 开展社会调查

6、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 ABCDE )。

A. 描述性功能B. 解释性功能

C. 预测性功能D. 规范性功能

E.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批评功能

7、根据人们扮演的心理准备,社会角色可分为(DE)。

  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C.规定性角色

D.自觉的角色E.不自觉的角色

8、社会的基本要素有( ABC )。

A. 环境B. 人口C. 文化D. 劳动E. 行为

9、下列属于初级社会关系的有( ABCD )。

A.夫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