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661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docx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XX山水职业学院卢功文

摘要

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会计处理方法也呈现多样性,这就要求企业应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政策X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如果滥用会计政策势必造成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不恰当的反映,最终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我认为会计政策的选择要考虑慎重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三个原那么。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展核算,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的选择要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与运用符合企业会计准那么和会计制度的规定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会计政策的选择也表现着巨大的灵活空间,这就要求就会计人员要有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具体原那么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如果滥用会计政策势必造成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不恰当反响,最终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为了不致会计信息失真,我建议会计人员要考虑慎重性、实质量于形式和重要性三个原那么,它们是我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的经历总结和深刻体会。

现就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提供一些思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商品销售收入确实认

收入确实定,是指对主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确实定,会计人员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那么进展确认。

而不应仅仅按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取决于会计人员具有敏锐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较强的专业水平,才能正确核定收入。

在我接触的实际业务过程中,常碰到零售交易、销售退货、含有安装检验的商品销售、代销商品等,如果提前确认收入,会使企业税负加重;但滞后确认收入,会造成企业偷税、漏税之XX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在实际业务过程中,我总结以下一些经历,以供参考。

1、对于零售交易,要按照开出发票,或者实物交付后,才能确认收入,也就是说只要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才能确认收入。

例如,大局部的商场销售都是钱货两清的交易,我认为一般在实物交付或开出发票时,就应确认收入。

2、对于零售退货交易,要在合同退货期满时,或者是根据保证条款在商品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予以弥补时才能确认收入。

例如,A企业商品已发出,发票账单已交付买方,也已收到局部贷款,但双方在商品质量的弥补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买方尚未正式承受商品,商品可能被退回,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仍留在A企业,此时A企业不能确认收入,而我认为应在买方要求进展弥补时予以确认收入。

例如,某商场的在销售彩电商品时向客户承诺,在三个月内因质量问题不符要求,那么可退货,根据以往的经历,商场估计退货的比例为5%,虽然商场的保存有一定的风险,但这种风险是次要的。

所售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已转移给了买方,如果其他条件也符合的话,该商场可在彩电销售时就应确认收入。

3、对于含有安装或检验的商品销售,且此项安装或检验任务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局部,企业应待安装检验任务完成时,才能确认收入。

如果安装或检验任务只是必要的调试工作,可直接确认收入。

例如,企业销售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及一些小家电,需要调试。

调试工作只是次要步骤,我认为可在商品发出或开出发票时就应确认收入。

4、对于代销商品的销售,要等到对方开出代销清单时才能确认收入。

例如,委托B公司代销一批彩电、冰箱之类的家电商品,商品发出时如果确认收入会使企业税负加重,为了合理避税,到达两全其美,我认为不妨等到代销单位开出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二、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计价确认

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计价确实认,是企业经济工作的主要环节,存货的计价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损益状况,进而左右着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为了正确对存货的计价,一方面要符合企业会计准那么之要求,另一方面又不违反税法之规定。

1.存货发出计价的方法有: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如何选择计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企业真实的损益状况和存货价值,从而也影响到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最终影响上交国家的税费。

在实际的会计政策选择与运用时,要注意慎重性的把握。

例如,A企业遇到原材料、商品等物价上涨,为真实反映企业的损益状况和存货价值,使存货的价值更接近于实际市场价格,我认为采用后进先出法是最正确的选择。

又如,A企业在采购原材料、商品的过程中价格较稳定,此时,我认为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可以节省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也可以用先进先出法,但这样做可能麻烦一些。

2存货核算除了存货的发出、领用计价外,存货期末计价也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1〕如果存货的价格较稳定,我建议运用历史本钱法进展期末计价方便核算。

例如,如果是工业企业,我认为按买价、运输费、保险费及入库前的挑选费用等作为购置的历史本钱计价,此时可更加反映企业的购置本钱。

如果是商业企业,我建议可按买价作为历史本钱计价,而运输费用作为营业费用处理更符合费用的分析和预计。

(2)如果存货价格波动较大,我认为期末存货采用本钱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更能符合慎重性的原那么,如果本钱大于可变现净值,其差额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管理费用。

例如,A商业公司购置空调商品进展销售,假定生产空调的原材料涨价,2006年7月20日购置数量100台,单价4500元,总金额为450000元,假设销售80台,年底还剩20台〔假设期初无存货〕,如果年底单价回落到4200元,单件销售费用及税费为100元,此时年末如何对这20台进展计价呢?

也许有人会说期末计价=20*〔4500-100〕=88000元,这样就没有真正对本钱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概念的把握。

在这里本钱单价为4500元大于现行单价4200元,此时我建议按现行单价4200元进展计算,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存货价值。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年末20台空调计价金额=20*〔4200-100〕=82000元

此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4500-100〕-20*(4200-100)=88000-82000=6000元

应做会计分录:

借:

管理费用6000

贷:

存货跌价准备6000

例如,B公司年末材料80件,购置单件本钱为500元,要到达完工产品预计80件要发生总本钱为16000元,预计单位售价为700元,发生相关税费共为4000元,也许有人认为年末80件材料计价=80*500=40000元,这是错误的分析方法,我建议按年末80件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算比拟恰当,这样分析有助于反映库存材料的真实价值,

年末80件材料价值=80*700-16000-4000=36000元

此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500-36000=4000元

应做会计分录:

借:

管理费用4000

贷:

存货跌价准备4000

总之,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根据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确定。

如果是用于生产的材料还要减去估计的完工本钱,这样做更能表达存货的现实价值,使会计信息得到更恰当的反映。

三、长期投资的核算

长期投资的核算有本钱法和权益法,在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我认为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那么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反映。

1、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没有到达实质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的影响时,我认为长期投资的核算运用本钱法更好;按照重要性原那么,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直接拥有20%以下也必须运用本钱法进展核算。

例如,A公司2005年4月8日购入B公司股份10000股,每股价格10元。

另支付相关税费1200元,A公司的投资占B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10%,并准备长期持有。

B公司于2006年5月8日宣告分派2005年的现金股利,每股0.1元,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初期投资本钱=10000*10+1200=101200元

会计分录:

〔1〕借: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101200

贷:

银行存款101200

〔2〕B公司宣告分派股利:

借:

应收股利——B公司1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1000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实质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的影响时,应中止采用权益法。

2、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到达实质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的影响时,我认为长期投资的核算运用权益法更好;按照重要性原那么,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直接拥有20%或以上也必须运用权益法进展核算。

例如,A公司2005年4月8日购入B公司股份10000股,每股价格10元。

另支付相关税费1200元,假定A公司的投资占B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50%,并准备长期持有。

B公司于2006年5月8日宣告分派2005年的现金股利,每股0.1元,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初始投资本钱=10000*10+1200=101200元

会计分录:

〔1〕借: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本钱〕B公司101200

贷:

银行存款101200

〔2〕B公司宣告分派股利=10000/50%*0.1*50%=1000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1000

贷:

投资收益1000

值得注意的是:

上面两种方法,特别要注意区分宣告分派股利时不同会计处理的方法。

四、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核算方法一般有两种:

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我认为备抵法更能表达慎重性原那么在会计实践工作中的运用。

采用备抵法就必须核算估计的坏账损失形成的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应计入管理费用,而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又有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等。

例如,A公司2006年8月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万元,9月份发生坏账损失3000元,10月份收回1000元,存入银行,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假设坏账准备科目7月末贷方余额为4000元,按5‰计提坏账准备。

其会计处理如下:

8月末应提取坏账准备=1200000*5‰-4000=6000-4000=2000元

〔1〕8月末应提取坏账准备2000元:

借:

管理费用2000

贷:

坏账准备2000

〔2〕9月份发生坏账损失3000元:

借:

坏账准备3000

贷:

应收账款3000

〔3〕10月份收回坏账1000元:

借:

应收账款1000

贷:

坏账准备1000

同时:

借:

银行存款1000

贷:

应收账款1000

备抵法的运用有助于对应收账款余额的正确反映,使资产的现实价值得到真正的表达,既不高估资产,也不低估费用,这是慎重性原那么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具体运用。

通过上述企业进展的会计核算,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我认为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会计人员应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政策X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涉及会计原那么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3〕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企业进展会计核算的根底。

〔4〕会计政策应当保持前后各期一致。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我认为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应采用一样的会计政策,否那么势必消弱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在比拟企业的经营成果时发生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会计政策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变更。

假设确实需要变更会计政策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中说明。

我认为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与慎重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等原那么进展有机的结合,才能给企业和相关单位、部门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