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654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

《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docx

南宁市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A卷

南宁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物理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雨后的莲叶上,“露珠”颗颗。

尚老师竟然在一颗硕大圆圆的“露珠”中,看到了周围景物清晰明亮、微小绝伦的“倒景”!

图中与其光学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2.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

C.较高的凝固点

D.较好的冷却效果

3.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4.物理研究中,为了方便描述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的某种规律或现象的本质,常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以下探究活动与引入的物理量不对应的是

A.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

B.路程、时间均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速度

C.比较水和沙两种物质吸热升温不同的特点——热量

D.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压强

二、多选题

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6.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而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荫”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三、填空题

7.如图所示是大明湖新八景之一﹣﹣“超然致远”.华灯初上,超然楼清晰地映在湖水之中,这一美景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漫步湖边,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阵阵荷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控”无处不在,他们一有时间就低头玩手机。

(1)在黑暗的环境中看手机,屏幕的强光会使瞳孔缩小,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叫_____。

(2)有关资料表明,长期用手机看文字或图片,会使光线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造成近视,应佩戴_____(填“凹”或“凸”)透镜矫正。

9.夜晚我们看到灯光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白天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课桌,是由于课桌__________的光射入了眼睛。

10.如图甲所示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图乙是供选择的物体的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1)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

(3)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物体正放)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

(4)用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

11.如图是1路和2路两辆公共汽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在0~4s这段时间内,2路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2.如图所示的电子体温计通过流过半导体制成的感温头的电流来反映人的体温,这是利用半导体电阻随________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图中仪器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13.“你的声音真好听”是指声音的_____;“小孩尖叫声刺耳”是指声音的_____。

1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现象和_____现象.这两种物态变化都需要_____.(填“吸热”或“放热”)

15.爆炒肉片时,厨师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再放入锅中炒,这样肉片里的水分难以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能保持肉片的鲜嫩味美。

16.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5cm,把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的位置,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现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凸透镜不动,则光屏上成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四、实验题

17.淮安市开明中学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__(放大/等大/缩小)、__(实像/虚像),生活中成像原理与之相似的是__(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

(2)只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__(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若将透镜用白纸遮住一半,则在光屏上成像的亮度将__(不变/变亮/变暗).

(4)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小组同学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则这个亮点是__(A.凸透镜的焦点,B.太阳的像,C.凸透镜的影子).

18.如图1王凯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实验要选取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两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________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成像区最好选择在________(较亮/较暗)的环境中,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________(厚一点/薄一点)较好.

(3)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________(能/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________.

(4)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________(前/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进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通过实验探究,王凯掌握了平面镜成像规律.他学以致用,作出了如2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你也来试一试吧____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1)若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F,此实验现象说明:

_____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若将入射光线EO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OF将会沿着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光线OF与平面镜夹角为15°时,则入射角为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

20.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在组装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根据______来确定最先固定的铁圈。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则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____℃.小华观察到此时水中气泡如图丙中的_______(选填“a”或“b”)图。

继续加热2分钟后,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

A.一定变大

B.可能变大

C.一定不变

D.可能不变

(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两条可行的措施: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0点。

(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在F纸板上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在F纸板上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可观察到反射光线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超声波测速仪是有效地监控汽车行驶速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当小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

已知测速仪每隔1s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进入测控区时,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4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3s。

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当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少米?

(2)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保留一位小数)

六、简答题

23.在一张白纸上画一幅图画(或字),然后贴在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瓶上(画面向里贴),透过玻璃瓶观察图画.

观察前,你的猜想是:

(_______);

你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

验证结果:

(_________).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显微镜

选择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题

25.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3m。

现在人面前2m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MN,如图所示,则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是_________m,并在图中画出成像光路图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二、多选题

1、

2、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实验题

1、

2、

3、

4、

5、

五、计算题

1、

六、简答题

1、

2、

七、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