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354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docx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

一、教材构成

分为三个模块,本书,分别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其中必修一和选修二、五为自然地理,必修二和选修六为人文地理,必修三和区域地理为区域地理

二、期中期末教学进度

在高中一年级时期,上学年期中考试一般考察到必修一第三单元结束,期末考察到必修一完结。

下学年期中考试考察到第三单元第二节,期末考察到必修二完结

高中二年级期上学年中考试考察到非洲,期末考察到中国的山脉。

下学年其中考察到区域地理完结,下半学期考察到必修三完结。

高三进入全面复习

三、考纲要求及重难点内容

据进5年高考试题走向来看,地理高考方向有以下特点:

1.回归教材,夯实双基。

我们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的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历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而且许多高考试题的答案就是教材语言。

2.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

五大地理规律:

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

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3.加强区域定位,注重热点渗透与薄弱点补缺。

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

同时,适当渗透社会热点,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沪宁杭和环渤海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等热点和焦点地区。

四、必修一知识点解析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2.天体: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

内部的核聚变。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

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周期11年)。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

(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

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

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

赤道最大(1667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周期:

●公转轨道:

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

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

黄道面+赤道面

4.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

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5.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

晨线:

由夜变为昼。

昏线:

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日界线:

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研究手段:

地震波

地震波又分为:

纵波(P)和横波(S)。

注意: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地球内部圈层

●从外到内分为三层: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

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

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

●岩石圈:

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3.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受热过程

2.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3.(P33)海陆热力环流:

图(活动)。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二、

1.(P36)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2.三圈环流:

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注意:

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

4.(P3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5.气压中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6.(P41)季风:

(重点)

夏季:

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

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7.气候类型:

注: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注: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1.(P44)锋面:

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汇面。

2.(P46)高压脊:

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气旋: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

四、

1.(P49)近百年,全球气候特点:

气温升高。

自1860年以来,气温升高。

2.气温升高的三个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

3.措施: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植树造林等等。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一、

1.(P58)水体:

(1)海水是主体

(2)冰川是最丰富的淡水资源。

但利用不多

2.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泊补给给河流。

反之。

3.三大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其中海陆间的循环是最重要最完整的。

其循环过程:

二、

1.(P61)洋流分为:

暖流和寒流。

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刚好相反。

2.洋流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

3.(P62)冬季洋流的分布:

图;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

4.北印度洋的洋流:

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三、

1.(P66)水量的丰歉:

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亚洲。

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巴西。

我国位于第六位。

3.合理利用水资源:

开源节流。

(P70)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

1.(P74)地质作用包括: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其中内力作用是主导。

2.内力作用的三种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地壳运动:

(1)水平运动:

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拉伸形成断裂带。

(2)垂直运动:

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海陆变迁。

其中以水平运动为主。

4.(P76)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产物留在原地

(2)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

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二、(内力作用的结果)

1.(P79)褶皱山:

(1)背斜:

岩层向上,中心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可修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地。

(2)向斜:

岩层向下,中心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可修水库。

注意:

有时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向斜山岭。

2.断块山:

3.火山:

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

在火山口积水容易形成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

日本的富士山也是火山。

三、(外力作用)

1.(P83)侵蚀地貌:

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组成。

河谷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成熟期后成槽形。

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凹岸可建码头,凸岸可淘金。

3.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地貌类型,由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组成。

4.河流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

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

山区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

带状、团状

5.(P89)崇明岛:

是上海的一部分,处在长江入海口,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

第五章:

一、

1.(P92)地理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2.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整体。

3.生物循环示意图:

4.地理要素间新功能:

(1)生产功能:

主要依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

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

1.(P98)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会观察即可。

2.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以热量为基础)

自然带在东西方向延伸,在南北方向更替。

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以水分为基础)

4.垂直地域分异: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普越完整。

注意:

雪线:

赤道附近雪线较高,两极雪线较低;降水多,雪线就低

二、教师培训目的

1、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教师是榜样,教师是管理者,同时教师也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尤其是一对一教师行业,我们佳卓的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2、互相帮助,提升团队凝聚力

教师培训会增强教师们未来的工作信心和动力,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

鼓励新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

要在家教这一行业获得成就,自己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

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三、知识点梳理注意事项

1知识点要活学活用,在习题中熟悉知识的变形和题型的变化。

2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备一堂课教师不光要备课程、备设计,还要备学生、备情境、备自己。

上好一堂课,评价一堂课,不光要看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学。

只有做好教学反思,才能促进专业成长。

3明确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尽量多的事。

我们原来讲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现在,这桶水远远不够,我们要让这桶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