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619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

《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动机匹配简述.docx

发动机匹配简述

发动机控制器匹配简述

一.发动机匹配工作和发动机管理系统(EMS)

一.发动机匹配工作的目标

发动机匹配工作的目标:

1通过发动机台架的匹配,使发动机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在保证发动机工作可靠性(无爆震,无过热)的情况下,达到发动机的设计功率,扭矩和油耗性能。

2通过对发动机在车辆上的匹配,使发动机与车辆其他系统(各种电器负载,传动系统,制动系统,三元催化转化器等等)协调工作,保证发动机在各种环境和工作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起动怠速性能,良好的驾驶舒适性和排放性能。

同时还要进行完善的车载诊断系统(OBD)的匹配。

3通过高温,高寒和高原等道路环境试验,对匹配好的各种性能进行全方位地验证,保证发动机和车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达到既定的安全,环保和驾驶舒适性等严格的指标。

对于汽油机来说,技术上就是控制进气(合理的配气相位,节气门开度等)、喷油(最佳的空燃比)及点火(合适的点火提前角)三者的配合。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最大潜力取决于发动机的本体设计,发动机匹配工作只不过是努力使这些潜力得到挖掘或协调。

例如,汽油机通过改变进气量来改变输出的扭矩和功率,进排气系统的设计决定了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因此当发动机结构确定时,一定工况下发动机的最大充气量就已确定,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也就确定;又如,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即燃油经济性,决定于燃烧效率及机械效率,通过改变喷油时间、喷油量以及点火提前角可以改善燃油经济性,但是不能突破由于发动机设计限定的燃油经济性极限。

二.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和电子控制单元(ECU)

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ManagementSystem,缩写为EMS):

1979年,BOSCH公司将点火提前角电子控制与燃油定量电子控制融为一体,开发出Motronic,并引入爆震控制、排气再循环等,以满足更趋严格的性能和排放要求,其电子控制范围覆盖整个发动机,称为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其核心是燃油定量和点火正时电子控制。

目前,各种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满足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的决定性因素。

发动机管理系统以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Unit,以下简称ECU)为中心,ECU接受来自传感器的各种信息,经过处理、分析以后,发出控制信号给各种执行器。

在发动机匹配工作中,就是通过各种匹配实验,对ECU各种参数进行设置,从而达到发动机匹配工作的目标。

三.发动机匹配工作

发动机匹配工作就是在某个确定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MS)下,通过各种项目匹配,为发动机控制器(ECU)各类参数设置合适的值,以达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排污性而确定的各工况最佳空燃比、最佳点火提前角的要求。

发动机匹配工作是为众多的匹配参数设置合适的值,匹配参数的数量随着系统的复杂程度、控制软件的先进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些匹配参数有些是特性值,有些是一条二维特性曲线,有些则是矩阵(三维特性图),匹配参数的确定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分析而得。

四.发动机匹配的标准流程

一般来说,在项目确定后,发动机匹配工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项目准备阶段、基本匹配阶段、精细匹配阶段和认可阶段,直至对最终匹配数据认可(SOP阶段),一般需要18-24个月。

详见下面二表:

二.发动机匹配工作主要内容:

一.匹配准备

在台架上安装发动机及其相关附件。

匹配车匹配检查和准备:

为了使匹配数据能覆盖制造上的公差,每一种状态的车型必须有两辆以上的匹配车。

二.发动机台架基本匹配(约40工作日)

1.传感器信号检查(约3天)

确定所有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HFM等)输入和输出信号准确。

ECU通过A/D转换能正确接受信号,各执行器工作正常(炭罐电磁阀,喷油嘴,点火线圈等)。

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2.标定喷油结束时间(约2天)

喷油结束时间决定了燃油的雾化即混合气形成的好坏,这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燃烧情况。

标定喷油结束时间主要以尾气中的HC排放含量为指标。

确定最合适的喷油结束时间。

(a)空燃比脉谱图(b)点火定时脉谱图

3.标定负荷模型(约15天)

精确地判断进入汽缸的新鲜空气量是发动机控制的基础,由于进气脉动和汽缸中残余废气的存在,以及如废气再循环,曲轴箱通风和油箱通风等导致的进气量变化,使得完全依靠传感器来精确判断进气量已不可能。

负荷模型通过测量进气压力,燃油消耗量,原始排放和空燃比,以及各种环境和发动机参数,并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和函数对各种工况下的进气特性进行计算和模拟,最终达到精确地判断进入汽缸的新鲜空气量的目的。

标定负荷模型所需的工作量随系统配置的复杂程度变化,如可变进气系统(进气长短管切换),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等都会大大地增加负荷模型的匹配时间。

4.标定喷油量(约2天)

在负荷模型匹配好以后,按照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在各工况点让空燃比λ=1的喷油量,但是由于供油系统也存在偏差,导致在某些情况下空燃比偏离1,这需要在这里得到修正。

5.扭矩模型(约15天)

发动机的扭矩是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中心变量,因此首先要匹配发动机在各种转速和节气门开度下,在空燃比等于1以及各种点火提前角等条件下,发动机所能发出的最大扭矩,这是发动机扭矩控制的基础值(对应100%的空燃比效率和100%的点火角效率)。

然后通过测量在各种空燃比(一般从1.1到0.9)和各种点火角(从最大点火提前角一直推迟到失火)情况下的扭矩,可以得到关于空燃比的效率特性和关于点火角的效率特性。

这样以后在发动机控制中,只需要提到发动机的扭矩以及实现该扭矩的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效率,发动机控制系统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进气量(节气门开度),喷油量和点火提前角。

6.标定点火提前角(约4天)

在进行点火提前角标定前,一般应完成爆震控制的爆震识别部分的初步匹配(见三爆震控制匹配)。

匹配原则:

在不同的转速和负荷点,控制λ=1,在不发生爆震的前提下寻找使输出扭矩最大的点火提前角。

7.匹配数据校验(约2天)

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把相关的匹配数据填入模型,最后把数据模型的输出与实际发动机台架输出进行比较。

校正偏差。

8.外特性(约2天)

完成了爆震和三元催化器过热保护的匹配后,在节气门全开的条件下,在每个转速点通过调节λ(调节全负荷加浓系数),使发动机达到设计最大的功率和输出扭矩,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比油耗。

三.爆震控制匹配(约20工作日)

爆震是一种非正常燃烧,强烈爆震会损坏发动机,而现代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导致更多的爆震倾向,因此爆震匹配是发动机匹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环节,为此发动机控制器中有一块专用的芯片用于爆震传感器信号的分析和处理。

爆震控制的匹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应用大量的专用工具和设备(如带燃烧压力传感器的火花塞,专用的爆震匹配控制器,爆震测量分析仪等等)。

1.爆震识别(约15天)

在台架上测量汽缸内的燃烧压力并应用爆震测量分析仪,可以准确地识别和判断爆震是否发生。

同时爆震传感器的信号输入到ECU,经过信号放大,带通滤波,整流,积分等一系列处理,最后的积分信号由ECU用来判断是否发生爆震,同时该信号还被用来确定信号放大倍数和带通滤波的中心频率。

2.动态爆震(约5天)

动态爆震指加速爆震、高速爆震,其识别的复杂性在于发动机转速、负荷的变化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会使其不易被识别出。

匹配方法:

在各种动态工况点,如Tipin,急加速情况等震动和噪音较大的情况下识别爆震,通过推迟点火提前角避免发生爆震。

3.爆震功能诊断(约2天)

测试在故障状态和正常工作状态下传感器的输出,存储在控制器中用于诊断传感器的开路和短路

四.热车性能匹配(约40工作日)

1.氧传感器闭环控制(约10天)

氧传感器用于测定废气中的过量空气系数λ。

λ表示实际混合气空燃比与理论值(14.7:

1)的偏离程度。

λ=吸入空气量/化学当量燃烧所需空气量

λ=1:

表示吸入空气量相当于理论要求量。

三元催化器在λ=1附近对HC,NOx和CO的转化效率最高。

氧传感器闭环控制的目标就是把λ精确控制在1±0.03,保证三元催化器有最高的催化转化效率,补偿λ预控偏差,补偿混合气浓度的动态偏移。

通过λ自学习,消除由于零件制造和燃油品质等造成的λ偏移。

若有下游传感器,其作用a)对KAT老化进行监测,b)提高氧传感器闭环控制的精度。

匹配时间也相应增加约10天。

2.排气温度模型和三元催化器保护(约10天)

排气温度模型用于模拟氧传感器周围(催化器前后)和催化器内部的温度在不同环境和发动机工作条件下随发动机负荷和转速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通过实际测量,建立各工况点的排气系统温度模型。

高速大负荷,如发现三元催化器温度大于其温度限值,通过加浓混合气降低排气温度,保护三元催化器不受损坏。

同时与氧传感器加热控制结合,模拟排气系统露点阶段结束的条件,以保护氧传感器。

3.氧传感器加热控制(约5天)

主要是为了防止氧传感器陶瓷体裂碎。

发动机起动后,排气系统管壁和氧传感器护套上会有水珠形成,这些水珠有可能随着废气而飞溅到氧传感器的陶瓷体上,如果氧传感器陶瓷体温度过高,则容易发生裂碎。

因此,此试验的要求是在排气管壁面温度达到60度时,氧传感器陶瓷体温度不能超过350度。

下图是20度起动试验,起动后43s,排气管壁面温度60度时,氧传感器温度是280度。

4.过渡工况(约10天)

当节气门开度变动时,由于负荷测量和相应的喷油量计算与实际的喷油时刻不同步,导致实际的空燃比过浓或过稀,严重地影响了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和驾驶性能。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在不同负荷情况下在进气歧管上形成的不同燃油膜厚度来得到很好的解释,过渡工况匹配的目的就是要补偿这些变化,使得空燃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匹配的基本原则:

加速加浓,减速减稀。

先在转鼓台上用踏板位置模拟器改变负荷。

模拟加速和减速的情况,增加和减少喷油以使得空燃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主要考虑排放和驾驶舒适性)。

然后在实际道路上进行加减速试验,进行匹配数据修正。

5.炭罐控制(10—30天)

由上图可见:

汽油产生的污染物,除了排气排放以外,最主要的是油箱蒸发排放。

炭罐控制的匹配目的:

为防止燃油蒸汽从油箱逸出造成污染,要使炭罐有足够的通风,同时维持λ的偏差在最小值。

在不同的工况点,设定炭罐开启时间(TEP),通过控制λ反馈控制,对喷油量进行修正。

在炭罐工作时,λ自学习停止。

五.起动怠速匹配(约40工作日)

1.怠速控制(约10天)

匹配目的:

控制λ=1,发动机转速稳定在怠速±20转。

在突加电器负载,空调开关以及动力转向机工作时,不允许出现明显的转速震荡和发动机抖动。

通常在怠速情况下不把点火提前角调节到最大,为了有一定的扭矩储备。

突加负载通过调节点火提前角(快速)和增加进气量(慢速)来维持怠速稳定。

2.冷起动(-30度—40度)

冷起动是指当发动机和车辆经过较长时间的停放,给部件与所处的环境温度达到一致情况下进行的起动,其温度范围大约从-30度到+40度。

造成冷起动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低温下燃油不易蒸发,雾化不良,导致不易点火;2一部分喷油附着在进气管壁和阀门上;3发动机的润滑尚未形成以及润滑油的粘度增加导致发动机阻力增大等等。

匹配目的:

1确保安全起动,在各种燃油品质,温度及海拔情况下,确保发动机能够安全起动;2舒适的起动,发动机能够快速安静地起动;3低排放的起动,起动过程中HC和CO的排放需要得到优化,尤其是在20度和-7度附近。

试验温度:

从-30度到10度,每5度进行一次试验。

试验用油必须覆盖整个中国的汽油品质。

(燃油蒸发压力40—80kpa)

3.热起动(>95度)

匹配目的:

由于高温汽油蒸汽出现在燃油管内,或由于喷油嘴温度过高,喷出的不是汽油是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