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594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1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1、公共需要及其特征

1.1公共需要

什么是公共

学者关于“公共”的解释:

理论层面:

主权、合法性、福利等

经验层面:

公众、公有制、共同等

行为层面:

教育、文化、卫生等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内涵:

一是主体性,与私人管理相区别,表明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企业或私人机构;

二是目的性,明确公共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责任,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不是一般的个别需要;

三是参与性,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即支持、约束和监督。

需要:

主体对于客观外界事物以其主观欲望表现出来的要求。

需要是复杂多样的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

行为分类法,生理(物质)与心理(精神);

价值分类法,正当需要、不正当需要、潜在需要、显在需要;

动机分类法,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

主体分类法,个人需要、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集合,也不是基于个人偏好的简单多数人的集团需要;

公共需要是相对独立于个人需要和群体需要的社会整体需要,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为基本表现形式

的普遍需要;

公共需要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发展所需的条件和利益。

1.2公共需要的特征

客观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提供的物质条件是公共需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公共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公共需要也受到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消费偏好对特定时期公共需要的演变和表现甚至会起很大的作用。

社会性:

公共需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整体的共同需要,必然受特定社会条件制约,特定社会条件既表现在阶级性,也表现在民族性。

阶级性,公共需要受阶级利益、阶级需要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从而成为统治阶级的共同需要;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也要协调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被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从而达成包括不同阶级需要的社会公共需要。

民族性,不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心理性格,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已然形成了体现本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和精神。

民族文化与精神所表现的共同需要具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内容,虽然民族性受到全球化的冲击,但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个别民族的需要,也是人类的共同需要。

多样性:

公共需要是在特定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基础条件产生了不同的公共需要,决定着公共需要的内容与形式。

从纵向看,公共需要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增强而日新月异;

从横向看,公共需要在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刺激下而丰富多彩。

2、公共事业及其特征

2.1公共事业的含义

事业:

是“活动”范畴,一是指人们所从事的有意义、有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二是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社会活动。

事业在公共领域则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企业相对的、由国家经办的事业单位或事业体制;二是指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公共事业。

所以在公共层面或语境中,事业成为事业单位或公共事业的简称。

事业单位:

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与精神产品改善社会公众生活,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受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领导的社会组织。

公共事业:

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业。

公共事务:

与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有关的各种事业和活动。

广义上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狭义上指政治统治

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的关系

联系:

都有公共性、非营利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并且广义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

区别:

狭义公共事务有鲜明的政治性,管理的是纯公共物品;公共事业活动突出社会性,管理的多属准公共物品。

2.2公共事业的特征

公共性:

服务对象的公众性;服务内容的共享性;服务目标的公益性。

非营利性:

主要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

规模性:

不可分割性;范围庞大。

超前性:

基础性;周期长。

二、公共事业管理

1、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

综合公共事业与管理的定义,我们可将公共事业管理看作:

在一定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的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

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区别:

对象宽窄之分,公共管理范围是广义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是狭义(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主体细微有别,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准行政组织-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领域的工作;公共管理中的准行政组织除此之外还包括针对市场的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

联系:

目标一致、内容重合、主体交叉。

区别:

对象上,行政管理的范围大于公共事业管理;

主体上,行政管理是行政机关,公共事业管理除行政机关外还包括非政府、准政府组织;

手段上,行政管理主要依靠直接的行政手段,比较单一,公共事业管理则是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

2、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

公益性;强制性;

非营利性;服务性。

三、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

2、有助于推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3、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

4、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

第二章

2.1政府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2.1.1政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

拥有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公共组织。

特征:

公共性,普遍性,执行性,强制性

2.1.2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

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

解决外部性、形象不对称、垄断问题

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应对紧急事件

2.1.3政府体制的局限性

决策实效、行为低效、滋生腐败、新外部性、功能有限

2.1.4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

1、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地位

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性决定政府的主体地位

市场缺陷决定政府必须积极有为

政府管理的优势决定要发挥主要作用

2、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框架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提供部分公共事业产品

监督公共事业组织活动

2.2事业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2.2.1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公共事业组织:

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分为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大类。

特征:

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非政府性

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

公共事业组织:

不具有抽象行政行为、允许进行有偿服务、可以进行民事诉讼、一般不由财政全额拨款

政府:

具有抽象行政行为、不允许进行有偿服务、进行行政仲裁或行政诉讼、财政全额拨款

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

公共事业组织:

一般并不追求收益、提供的许多服务或商品具有独占性、收费通常以成本耗费为基础

企业:

追求投资收益、提供的服务或商品不具有独占性、以供求关系来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2.2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相对独立性、非营利性、低成本,高质量、专业性、接近性、灵活性、在培养互助精神上更具优势

2.2.3事业组织的局限性

一般局限性:

筹款不足,狭隘性,家长作风,业余性

中国事业单位组织的缺陷:

缺乏独立性,组织性质杂乱,组织立法滞后,产权制度不尽合理,自律机制不健全

2.2.4事业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

公共事业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和沟通者贯彻公共事业的规划、方针和政策

从事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有效配置科、教、卫、文、体资源

充当科学理论的创新园地和实验基地

2.3市场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2.3.1市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市场组织:

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生产活动和市场交换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公共组织。

特征:

营利性、竞争性、排他性、自发性

2.3.2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

有效配置各类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市场主体间联系,实现信息共享

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调节收入分配,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

促进人的发展

2.3.3市场体制的局限性

无法有效地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无法消除外部效应

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

无法消除垄断

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公正

无法解决宏观总量平衡问题,保证不了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

无法克服自身所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

无法使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状态

2.3.4市场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责任

市场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参与者

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者和竞争者之一

发挥市场体制优势,提高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效率

2.4三者体制的互补替代关系

2.4.1三种体制的互补关系

政府组织:

作为宏观管理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来规范社会活动各主体(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事业组织:

作为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的专业化组织,通过事业机制的专业性、独立性、互助性优势,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

市场组织:

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通过各类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4.2三者体制的替代关系

政府组织发挥主导作用

为事业组织和市场组织发展提供制度、法律、规则

对公共事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宏观调控

制定各项运行制度,有效监管各类事业组织

市场组织发挥高效优势

替政府提供一部分事业产品(主要是生产经营类),积极开发公共事业产品有效供给机制

事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

代替政府从事大量社会公共事务,发挥沟通作用,提供一些专业性的社会服务

第三章

3.1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关系:

一切人力资源、人才资源都产生于人口资源之中,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一点看两者是一致的。

联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大多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的;

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

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

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

区别:

首先,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

更大的收益收回。

因此劳动者将自己拥有的脑力和体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参与价值创造,就要据此来获取相应

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利益,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而人力资源则不同,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贡献作用,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

其次,两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形成人的脑力和体力的物质资本在人身上的价值凝

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它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

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既投资能否带来收益以及带来多少收益

的问题。

人力资源则不同,它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