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590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docx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

郑州市交通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二00六年四月三十日

 

目录

第一章城市道路总则

第二章道路交叉口

第三章机动车停车场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

第五章铁路沿线建筑后退距离

第六章道路绿化

第七章需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

第八章其它交通设施

附录1:

名词解释

2:

依据的有关规范

 

第一章城市道路总则

第一条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应当以相应的城市规划为依据,与相关专业规划相衔接,按照全面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综合组织施工,避免重复开挖道路,并符合有关规范和本规定。

第二条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工程,应当符合相关规范及以下规定:

(一)、道路工程规划设计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设计条件执行。

(二)、应当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竖向标高和横断面分配;

(三)、应当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并确保通畅;

(四)、建设用地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变坡点不得进入城市规划道路红线内。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纵坡不宜大于2%。

第三条新建、改建城市桥梁应当符合桥梁设计规范要求,并遵循以下规定:

(一)、新建、改建桥梁控制宽度不小于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桥梁的横断面划分宜与规划道路横断面一致

(二)、桥梁设计应当考虑市政管线布设和防洪要求,可燃、易燃、易爆工程管线不应利用交通桥梁跨越河道;

第四条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各类道路规划指标应符合下表:

项目

机动车设计

车速(km/h)

80,60

60,50

40,30

30,20

道路网密度

(km/km2)

0.4—0.5

0.8—1.2

1.2—1.4

2—4

道路中机动车

道条数(条)

6—8

6—8

4—6

2—4

道路宽度(m)

60—80

(含辅道)

35—55

25—40

20—30

20米以下按城市街坊路控制。

第五条城市道路交通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原则,为公交行驶道路及站、场设置提供方便条件。

第六条城市道路横断面一般包括: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盲道)和分隔带、绿化带。

第七条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

车型及行驶状态

计算行车速度(km/h)

车道宽度(m)

大型汽车小型汽车混行

≥40

3.75

<40

3.5

小型汽车专用线

3.25—3.5

公共汽车停靠站

3

第八条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宽度符合以下规定:

(一)、各级道路不宜小于3米,人行道最小通行宽度不小于1.5米。

(二)、商业和文化中心区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长途汽车站附近不小于5米,

(三)、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米,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面净空宽度应加0.25米,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米,混有其它非机动车的单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应为4.5米。

第九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最小净高按下表执行。

车行道种类

机动车

非机动车

行驶车辆种类

各种汽车

无轨电车

自行车、行人

其他非机动车

最小净高

4.5

5.0

2.5

3.5

第十条快速路上的机动车道应设置中央隔离带,与快速路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交通组织符合快速路的通行要求,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主干路的路侧带缘石断口,两侧建筑物出入口宜设在支路或街坊内部路上。

第十一条城市道路应当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

第十二条沿人行道设置行道树、公共交通停靠站(亭)、垃圾回收箱和自助式公用电话亭等设施时,不得妨碍行人的正常通行及交通视线;不得在快速路和主、次干道的人行道上设置书报亭或者宣传栏等非交通设施;路灯、交通标志牌等设施宜采用共杆的方式设置。

第二章道路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分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

第十三条平面交叉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转弯曲线半径应满足车辆右转行驶的要求。

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

转弯计算车速(km/h)

30

25

20

15

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

25

20

15

10

第十四条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线范围内不得有任何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如有应清除。

第十五条立交控制范围内除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以外应当进行绿化。

立体交叉引道和匝道的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4%

第十六条新建平面交叉的规划应避免出现四路以上交叉口及斜交角小于45度的斜交。

街坊路不宜与城市主干路相交。

第十七条沿城市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其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宜小于30米,其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宜小于15米或最外侧慢车道缘石外沿后退不小于10米。

(如最外侧有景观绿化带控制的立交,按绿化带最外沿控制)

第十八条道路交叉口拓宽渠化

(一)、道路展宽段进口道展宽段的宽度,应根据规划的交通量和车辆在交叉口进口停车排队的长度确定。

一般按拓宽3米计算。

(二)、次干道以上的道路交叉口,一般应予以拓宽渠化,支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拓宽。

(三)、根据规范要求,出口道展宽段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外侧自缘石半径的端点向后展宽50-80m。

出口道展宽段的宽度,根据交通量和公共交通设站的需要确定,或与进口道展宽段的宽度相同;其展宽的长度在交叉口出口道外侧自缘石半径的端点向前延伸30-60m。

畸形交叉口及斜交角度较小的路口根据相关详规确定。

第十九条道路交通流量、列车行驶速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时,新建的铁路与道路交叉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的平交道口,应逐步改造为立体交叉,设置铁路立体交叉和平交道口,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

第二十条建筑基地及单位机动车出入口除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城市规划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在建筑基地周边较低级别的道路上安排,特殊情况需要在不同级别道路上开设二个以上机动车出入口时,应当按照道路等级由低到高顺序安排。

(二)、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自缘石半径的端点向后量起,道路主干路不小于80米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最远端,次干路不小于60米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支路上,距离支路与次干路交叉口不小于50米,距离同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不应小于30米。

(三)、出入口应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出入口与道路连接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用地外道路连接。

(四)、城市干路以上建筑基地及单位机动车出入口一般进出交通组织应采取右进右出方式。

(五)、支路应当与支路、次干道相接,确实需要与主干道相接的,应当组织右进右出交通。

(六)、严格控制在城市干道上开设车辆出入口。

第三章机动车停车场

第二十一条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控规等阶段规划确定的公共停车场用地,不得挪做他用。

第二十二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设项目必须配建相应的停车场,配建的停车场(库)应在本建设项目所属用地范围内配建标准可按照附表1(《郑州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中提出的建筑物机动车停车场配建指标)

表1:

郑州市建筑物机动车配建泊位指标

筑物性质及分类

配建单位

建议机动车配建指标

住宅

建筑

别墅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1.0

高级住宅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0.5

一般住宅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1-0.2

办公

建筑

省级及涉外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6

市级机关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5

商业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4

旅馆

三星及更高

车位/客房

0.4

三星以下

车位/客房

0.25

商业场所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4

市场

批发交易市场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1.0

农贸市场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15-0.20

餐饮、娱乐、服务健身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1.5

医院

市级及以上医院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4

市级以下医院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2

博览

建筑

图书馆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25

博物馆、展览馆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2

游览场所

市区

车位/公顷

2.0

市郊

车位/公顷

5.0

体育场馆

车位/100座位

1.5-2.0

交通

建筑

火车站

车位/年高峰日1000旅客

2.2

汽车站

车位/年高峰日1000旅客

2.2

机场

车位/年高峰日1000旅客

2.2

影剧院

省市级影剧院

车位/100座位

2.5-3.5

普通影剧院

车位/100座位

1.5-2.0

第二十三条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行车视距要求和人行出入口分开设置,并应右转出入车道,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米以远,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之间距离宜大于20米。

第二十四条停车场(库)出入口应当设置缓冲区间,起坡道和闸机不得占用规划道路和建筑退让范围,严格控制直接正对城市主干道设置停车场(库)出入口。

第二十五条对于规划许可的路边临时停车位,要严格按照审核位置施工建设,要确保人行道通行宽度,处理好人行道与地下管线、树木、线杆等设施的关系,避免停车位对道路现有出入口的阻挡。

并应服从城市交通组织的需要,需要拆除变更的应无条件服从城市建设,待区域配建停车位及社会公共停车场形成后,应逐步取消,还路于民。

第二十六条不得在主干道及以上等级的道路上设置路内停车场。

次干道应当严格控制设置路内停车场。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

第二十七条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通过编制和实施科学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从技术和经济上科学配置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和土地配置模式,同时从政策和管理上保障公交优先。

(一)、科学编制公共交通规划,并保障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

(二)、加快公交场站、枢纽站、首末站的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完善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优化运营结构。

郑州市应优化公交线网,提高线网覆盖率;换乘枢纽要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大力发展公共汽(电)车,公共汽(电)车线路和停靠站点要尽量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延伸,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

结合城市道路网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要保障公共道路的优先使用权,科学设置优先车道和优先信号系统,并加强优先车道和信号系统管理;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

(三)、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确保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防止和纠正违反规划、侵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其建设用地行为;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计划中;将公共交通场站做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场站设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在城市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合理规划设置小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停靠点;对未按规定配置建设公共交通场站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验收。

第二十八条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次干路以上道路应设置公交港湾停靠站。

公交港湾停靠站设置在主次干路上展宽长度不小于30米,渐变段长度30米,一个展宽车道宽度3米,公交港湾与路口渠化相结合设置时,公交港湾长度为主干路上交叉口渠化的进出口道渠化展宽长度再向后延伸30米,渐变段不小于30米。

(一般主干路按交叉口中心线向后130米,渐变段次干路按交叉口中心线向后100米,渐变段30米)。

第二十九条公共(电)汽车交通应结合轨道交通等交通站点设站,城区停靠站间距一般为500—800米,郊区视具体情况定。

道路交叉口附近的站位,宜安排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距交叉口50-90米为宜,并应设置在立交桥坡道以外的路段上,在立交桥匝道出入口段不得设置公共(汽)电车停靠站。

第三十条新建居住区或者居住小区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在用地范围内配置公交站场,并做好周边的交通组织及环保措施。

第三十一条公交首末站原则上应当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独立用地上。

第三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遵循以下规定:

(一)、应符合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轨道交通两侧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线三环之外从轨道交通中线向两侧控制50米距离,三环之内向两侧控制30米距离。

(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当划定控制保护区进行保护,已建和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还应当划定特别保护区加以保护。

(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当兼顾行人过街的功能,并且设置无障碍设施。

(五)、城市轨道交通的风亭应当与临近拟建建筑物结合设计和建设。

第五章铁路沿线建筑后退距离

第三十三条沿铁路两侧新建建筑工程除遵守铁路技术规范规定及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外,除直接为铁路服务设施外,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高速铁路两侧的建筑工程与铁路用地边界线距离不得小于50米。

(二)、干线铁路两侧的建筑工程与最近一侧铁路边轨距离三环以内不得小于50米,三环以外不小于100米

(三)、支线铁路,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最近一侧铁路边轨距离不得小于15米。

(四)、铁路两侧的围墙与最近一侧铁路边轨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围墙高度小于等于2.5米。

(五)、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最近一侧的铁路边轨距离以及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活动应当符合铁路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特殊路段隔离带宽度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铁路部门确定。

铁路干线±0.00高于地面时,按铁路护坡坡角下缘计算。

第六章道路绿化

第三十四条新建道路绿地率指标

园林景观路

≥40%

红线大于50米道路

≥30%

红线大于40-50米道路

≥25%

红线小于40米道路

≥20%

第三十五条村镇、城镇建设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除规划另有规定外,隔离带的宽度不小于以下标准:

国道、快速公路两侧各50米

主要公路两侧各20

一般公路两侧各10米

第三十六条郑州市主次干道景观绿化带控制宽度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中州大道(北三环—航海路)道路红线100m,两侧各控制绿化带50m,其中在郑东新区段道路东侧绿化带控制宽度以郑东新区规划控制为准,宽度70—270m

(二)、西三环道路红线60m,两侧各控制绿化带45m

(三)、北三环道路红线60m,两侧各控制绿化带45m

(四)、南三环道路红线70m,两侧绿化带各15m

(五)、东三环道路红线80m,两侧绿化带以郑东新区规划为准,宽50—100(400)m,其中经济开发区西侧50m

(六)、西四环道路红线80m,两侧绿化带各100m,其中高新开发区两侧各50m,须水东侧50m

(七)、南四环道路红线80m,两侧绿化带各100m

(八)、北四环道路红线80m,两侧绿化带各100m

(九)、东四环道路红线80m,两侧各100m绿化带,其中郑东新区段以郑东新区规划为准,宽度西50m~东200m

(十)、环城高速路道路红线60m,两侧绿化带各100m,其中京珠高速郑东新区段西侧以郑东新区控制为准,宽度200m

(十一)、郑汴路道路红线60m,绿化带两侧各20m

(十二)、机场高速道路红线60m,绿化带两侧各100m

(十三)、107国道(航海路—五环)(北三环—黄河大桥)道路红线100m,两侧绿化带各50m,其中郑东新区段道路东侧以郑东新区为准60—90m

(十四)、大学路(航海路—南四环)道路红线60m,两侧绿化带各20m

(十五)、郑密路(南三环—五环)道路红线60m,两侧绿化带各50m

(十六)、郑少高速(西三环—五环)道路红线60m,两侧绿化带各100m

(十七)、中原路(西三环—西四环)道路红线60m,两侧绿化带各20—50m

(十八)、郑上路(西三环—五环)道路红线60m,绿化带两侧各20m

(十九)、重阳街(西三环—西四环)红线45m,绿化带两侧各30m,(西四环—五环),红线60m,绿化带两侧各30m

(二十)、花园路(北三环—107国道)红线50m,绿化带两侧各50m

(二十一)、金水路红线45m,绿化带两侧各20m

(二十二)、金水东路道路红线80m,两侧绿化带为20m。

(二十三)、新龙路道路红线80m,两侧绿化带为50m。

(二十四)、郑汴快速通道道路红线100米,两侧绿化带为50m。

(二十五)、郑邙路(连霍高速以北)道路红线45米,两侧绿化带为100m。

第七章需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

第三十七条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由项目建设方委托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一)、城市规划建设区内,建筑规模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公建项目、建筑规模超过3万平方米的综合建筑项目以及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

(二)、规划交通重点地段、重要位置的建筑;重要地段、重要位置为:

城市的商业、行政中心区域,城市对内、对外交通重要节点区域。

(三)、边缘组团、卫星城及重点地区,建筑规模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建筑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的综合建筑项目以及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

(四)、其它地区,建筑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建筑规模超过10万平方米的综合建筑项目和以及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

(五)、交通枢纽、长途客货运站场、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项目;

(六)、上述项目和城市交通设施项目的改、扩建;

(七)、其它需要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

第八章其它交通设施

第三十八条其它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加油(气)站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郑州市公共加油(气)站规划。

(二)、在人流量大的商业区、交通枢纽区、大型公建区设置的行人过街天桥或者隧道,原则上应当设置自动扶梯,并符合城市规划景观要求。

(三)、各类管井顶面标高应当与道路设计标高一致,在人行道下设置的管线,其顶板装饰材料采用高档复合材料应当与人行道面砖铺砌统一,并且与道路景观相协调。

(四)、新建桥梁应当考虑管线的敷设,并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不能同步建设的,应当预留管线通过的位置。

第三十九条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的户外广告的设置应当符合郑州市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和户外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凡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应符合有关城市人民防空及地下空间规划要求,并与城市道路、管线、停车场及其他公共设施统一规划。

 

附录1:

名词解释

1、道路红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2、快速路:

为跨区域、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服务的道路

3、主干路:

为城市组团间交通服务的道路

4、次干路:

为城市组团内部交通服务的道路,同时也是组团之间联系的辅助道路

5、支路:

为组团内部短距离交通服务的道路

附录2:

依据的有关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