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感悟150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579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期感悟1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期感悟1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期感悟1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期感悟1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期感悟1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期感悟1500字.docx

《学期感悟1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期感悟15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期感悟1500字.docx

学期感悟1500字

学期感悟(1500字)

学期工作感悟

王丽颖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已经一个学期了,这其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我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长了很多,获得了很多新发现。

具体到英语教学中来说,我认为教师要做到语言训练目标明确,梯度分明。

为了使新知识的练习达到准确性的目标,我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模仿、重复,从而纠正学生的语音和语调。

在机械性练习后,我设计了记忆游戏,在游戏中先考察学生的听和说,之后在学生基本能达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有意义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听、说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是任务设计要真实、有效,遵循真实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使用环境,富有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

任务活动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完成课堂任务。

另外,我在教学中,以图片和句子营造情景,运用了整体情景教学法,将单词、句型的教学融于一定的情景中,各种可爱的图片的出现,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这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状态,在单词、句型的学习中,学生显得轻松、自如。

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游戏迎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竞赛则永远是一剂课堂的兴奋剂,这些都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学生也取得较好的学习

效果。

我深知老师明确的操作指令和身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备得再好的课没有好的调控能力来保证实施也是没用的。

要想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除了激发兴趣外,还要尽可能调动各种感官的刺激。

除了些基本的上课语言外,还要把组织的活动明确的传达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作为教师的我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虽然自己在英语教学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仍然避免不了两极分化的严重性,尤其是后进生工作,以致于严重的已经“跟不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自己,以提高自己自身的水平,争取迈上一个新台阶。

跟孩子们接触久了,我越来越发现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

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和倾听者,捕捉孩子们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

教师还要成为孩子们的促进者和支持者,这也是教师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

在学校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随时都会产

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们的主动学习。

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学校及区里举办的各种活动。

区里举办的说课及讲课比赛,不仅给了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让我和其他的英语老师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使我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点评。

学校的公开课及听评课也促使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钻研教材和学生,在短时间内让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一个忙碌的学年即将结束,作为新教师的我必须不断地进行专业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为自身教师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

我相信,只有不断创新和实践才能有进步,才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相信在小学英语的春天里,每一个英语老师都会犹如一朵装扮它的花,百花盛开的日子就在于自己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会不断努力,取得更大进步。

第二篇: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走出去学习反思感悟之二7900字

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走出去学习反思感悟之二

编者按:

20xx年3月28日—3月30日,我校苗风山、周晓娜、

陈昌虹、王永钦、龚良琳、卢迎新、孟凡霞、杨凤娟、魏红等老师先后到北京参加了新鸿儒教材教法研讨会举办的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青年优秀教师观摩课研讨会,周晓娜老师作为三节新秀课讲课教师之一同大师同台上课,讲了二年级《葡萄沟》一课。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冷风袭人。

虽然遥望柳梢已显露蒙蒙绿意,可30日的雨雪共舞使我们这些与会教师即使棉服紧裹,坐在会场里也是倍感寒意。

这次活动中,主办方为听课者准备了十三节不同年级,不同风格的语文课和两场讲座,使我们能亲眼目睹授课教师的教学风采、现场感悟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看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课型、新教法,得到最新的教研成果和他们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

北京归来,细细回味,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

我们要向名师学习,该学些什么?

这次参加北京听课教研观摩活动的都是本学期语文青年教师素质大赛的参赛教师,自己刚讲完参赛课,再聆听专家的现场讲课,真是感慨多多,收获颇丰。

回来后,老师们都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写了书面反思感悟,学校创特色、创名校,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

老师们的反思正是向名师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下一步,学校将逐步把这次活动专家讲课的光盘挂到校园网上,为便于老师们进一步学习观摩,同时体会、借鉴到北京听课教师的感受和收获,教导处对听课老师们的反思感悟文章进行了再反思、再发酵、再提练,通过归纳整理,呈现给大家,希望对老师们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助益。

1

感悟一: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热爱成就了精彩的语文课堂。

贾志敏老师执教的一节语文课《卖鱼的人》,在上课前他对所有听课老师说:

“在这里上课,我目中无人,无听课之人,上课时我目中有人,我眼中之人是所有的学生。

”贾老师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通过简笔画、情景创设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通过范读,对学生朗读准确、充满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指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说一句话,再让学生用笔写出对“诚信”的深刻认识?

?

贾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学生的参与率几乎达到了95%。

贾老师说,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正是对学生的关注与热爱,成就了他精彩的语文课堂。

感悟二: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课堂上要讲“字、词、句、篇”,要讲“听、说、读、写”,语文课要真实、扎实、朴实。

语文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孩子说话和写话。

贾志敏老师的这节课上,不仅有循循善诱的启迪,还有学生的朗朗书声,不仅有教师耐心的讲解指导,还有学生活跃的思维体现。

贾老师的课是真正的语文课,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了整个课堂。

在课后贾老师还做了精彩的报告,从贾老师的报告中我体会出在刚刚的课堂上我还暂未理解的东西,一直以为贾老师不善于利用课件,因此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词语,写理解,去概括,听了报告才知道,原来,这样做恰恰是为了展示一节真正的语文课,展示一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不让花哨的课件影响学生对教材的关注。

之所以在课上贾老师让学生认认真真的读书,甚至逐字逐句的理解,讲解词语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以教材为内容,训练孩子们学话、说话的能力。

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讲,语文的理解应是:

“语,即口头语2

言;文,指书面语言。

语文课,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借语文为例子,教学生说话,教学生写话。

感悟三:

语文课的终极目标最根本的还是教学生学会说话、学会写话,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文有定法、教无定法”。

在教学上,教材就是内容,就是例子,而我们的教学应是多样的、精彩的,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或是语文的教学目标,利用这些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可究竟在课堂上怎样把这些体现并真正的做到,贾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

但我想到其他的名师课堂,比如窦桂梅老师的课,她的课精彩,生动,信息量大,她的课堂往往利用教学课件来展示文本或是相关的图片、资料。

这样的课堂同样也是精彩的,也是我们值得去学习的。

难道贾老师关于语文课的教法是对教学课件的否定吗?

不,不应该是这样的。

语文课应该是充满语文味的,教孩子用语文的语言说话,用语文的语言写话,但这和课堂的教学课件的采用并不矛盾,只是为我们一线的老师更明确的指出了教学的真正思路,教学应达成的具体目标。

课件、表演、讨论等等只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环节,我们所设置的教学环节中会采用那种教学手段应根据教材来选择,而不是为展示而展示,为出彩而展示。

感悟四: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有深厚的语文素养。

要多学习,多读书。

读的书多了,知识储备多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生成的资源教师就能很敏锐地捕捉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就能游刃有余。

要有思考问题的习惯。

本次授课的每一位教师,语言的表达力都极强,简明、连贯、准确、激趣的语言使课堂充满生机,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带入了诗情画意之中,准确的讲解更体现了老师追求真知的品质。

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的《杨氏之子》一文中,有个“诣”字,书中的注释是“拜见”。

如果按照书中的讲3

解,学生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就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中心。

于老师为了让学生通过这个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专门查了字典,告诉学生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多指拜访尊敬的人或长辈”,理解了这个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中心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了许多。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老师要善于研究,要长期思考,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要热爱生活,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于永正老师在课后为现场的听课教师表演了一小段的京剧,他的演唱悠扬委婉,声情并茂,使人不由得想起他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他的范读有表情有动作,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怎样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

感悟五:

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重走自己走过的阅读之路。

老师只是个向导。

老师钻进去,走出来,再引导学生钻进去,走出来。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有过程才有方法。

【文本呈现】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本解读】于永正简简单单教《杨氏之子》课堂实录片段:

于永正:

课文很简单,简单到只有55个字;情节更简单,简单到只三两句话就能把“故事”讲完,是典型的“微型小说”。

虽是古文,但好懂。

最难懂的是一个“诣”字。

虽然课文下面作了注释——诣,拜访,但我不放心,于是查词典。

一查,更清楚了:

诣,多指拜访尊敬的人或长辈。

可见这个“杨氏”非同一般,而是孔君平尊敬的一个人。

而且,杨、孔两家过从甚密,不然怎么4

会“乃呼儿出”?

这个小孩怎么会知道来人姓孔?

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为孔君平是以杨梅取笑杨氏子,而是开个玩笑,用另外一些学生的话来讲,就是”考考”他,看他是不是“甚聪惠”。

杨氏子聪惠在哪里?

一、会听——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孔是拿他的姓开玩笑的。

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

你姓杨,“杨梅”也“姓”杨,看来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喽!

二、反应快——对方话音未落,他就反应过来,“应声答曰”,予以“回敬”。

三、“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惠”是个通假字,作“慧”讲。

但当我们的目光盯住“聪惠”的时候,“惠”是否还有点另外的意思?

比如仁爱,善良,温和,有礼?

?

不管怎么说,这个小男孩很有教养。

何以见得?

“为设果,果有杨梅。

”是一种水果吗?

不是,至少两种。

于是我从中读出了热情、大方。

这个小孩懂得待客之道。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从一个“未闻”中,我读出了小孩的说话得体、懂礼貌。

这样回答,既“回敬”了孔君平,又不失礼节!

多么有教养的孩子呀!

对文本有了这样的解读,于老师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

在此基础上,于老师提出了“看老师读”,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指导朗读,还具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于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读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读、范读、朗读技能的传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感悟六:

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

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

讲究“写”的艺术,讲究巧妙的把写“挤”进课堂,这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生粗知大意后,熟读成诵,然后就是写个“故事新编”。

这个“新编”近乎创作,是创造性地“编”。

于5

永正老师十分重视读写结合,重视写的训练,因为语文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会写”,他说:

“学生进入学校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

不读不写怎么行?

要符合小学生的读写规律,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

”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教学实践证明,这个设计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不错。

另外,于老师教古文,先让学生初知大意,然后让学生背诵,再指导品读,这也值得借鉴。

感悟七:

把文章的人文内涵的挖掘和语言特色的体会巧妙地融合起来,把作者的情与读者的感巧妙地融合起来,是文本教学设计时着力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浙江湖州市湖师附小的盛新凤老师所执教的《草虫的村落》,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虫界生活画卷。

草虫的世界里有什么?

亲情、友情、乡情,草虫的世界是个和谐的世界,虫子们快乐地生活、劳动、娱乐,虫子们用自己的勤勉、友善和对生活的热爱,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美来自哪里?

来自和谐,来自充实,来自有序。

草虫世界是人类社会的折射,草虫世界的美好是虫子们的创造,给人类社会很多启示。

文章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厚,语言表达也极具特色:

出现了许多带感叹号、问号、省略号的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在草虫村落中游历时那种惊喜、兴奋;百思不得其解;言犹未尽的情感变化。

如何把文章的人文内涵的挖掘和语言特色的体会巧妙地融合起来,把作者的情与读者的感巧妙地融合起来,是本课设计时着力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而盛新凤老师就紧紧抓住了这三种标点符号,仅仅用了两个层次,就读懂了作者,读懂了文字,融入自己。

把语言的吸收和表达有机融合,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语言学习的过程。

6

盛老师的《草虫的村落》设计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从三个标点切入,读懂作者。

先从感叹句切入,通过重点品读“游侠归来”这部分课文,体会作者的兴奋之情。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这句感叹句,直接写出了作者看到游侠归来时的惊喜和兴奋,在找出原句品读、体味,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感叹句传递的情感后,紧扣“游侠”一词,让学生在语段中确认它作为“游侠”的依据,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通过找、读、品、说、议、想象等活动,充分感受了游侠归来时的有趣情景,再回读感叹句“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此时,作者的情感已悄悄转化成读者的情感,学生读出的是自己的惊喜、兴奋。

然后在学草虫们“勤勉劳动”这部分课文时,从三个问句切入:

1.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2.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3.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

引导学生读出问句背后作者的惊奇、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抓两处省略号:

1.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

?

2.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

让学生展开联想,通过想象补白,读懂作者的言犹未尽和省略号的表达效果,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合理运用标点的写作能力。

第二层次:

用三个标点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抓住“蕴藏”造句,用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之情;用问号提出自己读书后的疑问:

对草虫的世界,你还想知道什么?

最后,老师用省略号结课: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读出了自己的叹号、问号,但老师更希望你们能把这一连串的叹号和问号化作省略号,因为对草虫世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回去后,希望你们通过仔细观察,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草虫村落的文章。

7

两个层次的教学,把语言的吸收与表达巧妙融通;把文章的文意美与语言美和谐整合;使文境与课境无痕融合。

这是一节用“?

”、“!

”、“?

?

”三个标点来解读的课,多么出人意料啊!

中国的汉字是神奇的,中国的标点竟也是如此的特殊!

小标点,大语文,这一大一小之间承载了多少智慧。

感悟八:

抓住文章主线,串联全文,指导学生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

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的孙世梅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也颇为新颖,共有两条主线串联全文。

一条主线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

“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是为深化人物形象而反复,为渲染情感而反复,更是为引起读者共鸣而反复。

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中,进一步为父子之间的这一坚定信念所深深打动,人物的形象也逐渐丰满、高大起来。

另一条主线是数字。

因为这篇课文中出现的数字较多,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情节,把这一串数字连起来,便起到了提领全文、整体回顾的目的。

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段话具有很强的辐射力,由这一片段完全可以辐射前面父亲在绝望中重新挺立,人们再三劝阻,但父亲依然坚持的场景。

从中还能体味到父亲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以及父亲绝不放弃的信念。

在这节课中,孙老师引入“听话想象”:

在教师的范读中,请学生闭眼想象,在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

父亲怎么会变得伤痕累累、憔悴不堪?

“想象写话”:

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结合下面句式的写法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此环节使8

我更深切地感悟到语文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运用之外,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读,还要妙笔生花。

名家们一堂堂充满“本色”的课总让我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净和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质朴之感,课堂教学中不再见一些公开课出现的那股浮华之风,有的是教师的激情,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充满智慧的交流,有的是心灵的交融,思维的激荡。

感悟九:

一节有生命的课堂来自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

王文丽老师说:

“《桂林山水》一课虽然我是第一次上,但课文我已看了无数遍,课堂的教学过程无数次地在脑海中闪现。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钻研文本,抓住文本的特点,找出教学的切入点,教学生“字词句段篇”,训学生“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王文丽老师《桂林山水》一课,通过四组词语的理解组合,“啊”字在不同字后面的不同读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王雷英老师《触摸春天》一课,抓住一个“奇”字,引导学生体会盲女孩用心灵感受世界的真诚与温馨。

盛新凤老师《草虫的村落》一课通过文中“!

”“?

”2个“?

?

”传递的情感,让学生领悟了标点符号的妙处,感受了草虫世界的和谐、美好,感受了作者对草虫世界的痴迷。

刘长明老师《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由人物的动作,神态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来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对突出人物特点的重要作用?

?

不是对文本深刻、透彻的研读,怎能发现、怎能设计如此之妙的教学内容?

名家讲的观摩课尽管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策略、风格各异,但却共同体现了“本色语文”的理念:

就是要在课堂上扎扎实实的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贯穿于每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

9

感悟十:

朗读是一种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言语的“精、气、神”,让“语言”与“精神”融合在一起。

这次主讲课的教师们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和范例,他们在课堂上无一例不对学生进行了细致、恰当有效的朗读指导,当学生语气、语调、语速把握不准时,教师总是用巧妙的话语予以点拨,当学生还读不好时,老师干脆范读,再让学生练读。

特别是宁波广济中心小学王雷英老师在《触摸春天》中的示范朗读,彰显了浙派名师的睿智、灵秀、极具亲和力的“揉读”教学风格。

还有于永正、贾志敏两位专家已经是年过60的高龄老人,声音虽已不再圆润清脆,然而,读起课文来却毫不含糊,有板有眼,绘声绘色,很具有感染力,扎实到位的朗读指导,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感悟十一:

选准读与写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新鲜的习作素材,做到具有艺术性的指导。

如北京景山学校的刘长明老师在《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中所设计的练笔:

改写课文题目,就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严监生吝啬的性格特点。

还有江苏省启东试验小学忠老师在《姥姥的剪纸》课堂实施中所设计的练笔:

姥姥还会剪什么呢?

请你按照“我姥姥可神了,剪像,

剪像,剪像。

”这样的句式说说姥姥剪的人物、动物、器皿、植物?

?

,使学生既培养了写作能力又进而深入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精妙。

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备每一节课,准确把握每一个词语,查找、掌握、理解相关资料;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读懂文中每个词、句、段及与篇的关系,从作者的位置居高临下理解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匠心;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10

来与每一个学生对话,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如此多“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精彩课堂,使我深深感悟到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做到简约化、精练化,课堂中应该充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文本真正成为学生朗读、感悟、吸收、运用的语言。

于永正老师在讲座中一句话石破天惊:

“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

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可还原语文本色,平淡、简单、扎实却是我们语文课堂将永远追求的最高境界。

“改变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改变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改变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改变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理念更新是关键。

这是一次很珍贵的学习机会。

可以如此近距离的感受着一堂堂生动而富于美感的语文课。

这次学习有幸听到两位名师于永正和贾志敏的课,他们均是华发之人,可依然在教学岗位上孜孜不断地学习着、研究着,我被他们这种对工作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深深感动着。

听他们的课,有一种“散去薄雾看世界,隐去繁华看本质”的感觉。

可以用简约、朴实、高效来概括。

于老师、贾老师的课基本没有现代教学手段,只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让语文课绚丽多彩、精彩纷呈,他们的教学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充分地说,忘情地读,投入地写。

总之,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

?

简单,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学很高的境界。

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念。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