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568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

《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docx

公共经济学考试范围

公共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及其一般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去做的学问。

2.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其中,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3.负外部性:

指在某些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中,对(该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产生了额外的成本,且并未因此进行赔偿。

4.市场失灵:

指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或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服务。

5.逆向选择:

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而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6.道德风险: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7.代理问题:

指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目标存在差异,从而代理人的利益追求损害了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8.公共地悲剧:

由于消费者无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否支出了代价,他都可以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受益,这个事实刺激了他对公共产品的贡献尽可能小于他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利益。

9.搭便车:

是对那些寻求不付出代价而又得到受益的人的行为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它是由道德行为和自然行为两方面引起的。

10.公共规制:

就是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约束和规范的行为

11.价格规制:

就是政府从资源有效配置出发,对于价格(或收费)水平和价格体系进行规制。

12.代议制民主:

是指通过选举,委托专门的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的一种制度安排。

13.互投赞成票:

即一投票者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同时,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有损害而对另一投票者至关重要的议案,以换取该投票者对自己强烈偏好议案的支持。

14.中位选民定理:

中位选民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提供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15.一致同意原则:

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

此时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16.利益集团:

是指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对政府政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

17.理性无知:

对于选民而言,投谁的票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候选人的信息,是否收集信息和投票取决于从这些活动中获取的预期收益和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比较。

成本是明显的,收益是潜在的。

实际上选民的一票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概率是相当低的。

在权衡损益之后,选民的理性行为势必导致“无知”的结果,即选民不去搜集信息,继续保持对候选人的无知。

18.寻租:

寻租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游说,行贿等活动,促使权力拥有者帮助自己确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经济租的活动。

19.用脚投票:

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提供给政府,以使政府决策有利于自己。

20.加权投票:

根据利益差别将参与成员进行“重要性”程度的分类,然后按照这种分配选票,相对重要者拥有的票数较多,反之,则较少。

实际上是谁的势力大,谁的发言权大。

21.公共收入:

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一定的原则,从私人部门,即企业,家庭取的的一切货币收入的总和。

22.公债:

又称公共债务,就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举借的债。

公债是指公共部门根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向国内外的政府部门,公共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居民所借的货币或实物。

即国家或作为其代表的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务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

23.预算外收入:

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行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收入。

24.公共支出:

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法定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

公共支出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

25.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认为,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

政府职能的扩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二是经济因素。

另外,瓦格纳将政府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也就是归因于实际收入的上升。

26.价格补贴:

是政府为了安定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由财政向企业和居民支付的与价格政策有关的补贴,它以政府预算直接安排支出的方式提供。

27.公共预算:

也称政府预算,是指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也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收入与支出的一览表。

它是以收支平衡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

28.绩效预算:

以项目的绩效为目的,以成本-收益分析确定的支出费用为基础而编制和管理的预算,重视对预算支出绩效的考核。

29.政府采购:

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30.分税制:

分税制,是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它是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中通行的一种财政分配体制

二.简答题

1.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能

1资源配置功能(侧重于效率):

资源配置者不一定是生产的具体组织者和生产者,后者属于生产过程的问题,不能与资源配置混为一谈。

2政府分配职能(侧重于公平)

市场机制在社会公平方面的缺陷需要政府弥补。

政府既要在结果方面(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校正;也要在初始条件方面改善社会不公平的状况。

3政府调节功能(如:

反垄断、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当单个消费者在获取和澄清与产品安全和设计相关的信息费用很高时,当个人可能无法保护自己时,政府便建立一套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相关信息的调节和管理的制度。

4政府稳定功能

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⑤政府保险功能

政府部分地按一定的价格供应社会保险,以作为克服市场无效配置的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再分配措施的一部分。

总结:

政府职能其实是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再分配

2外部性

又译为外在性、外部影响、外差效应。

指在某些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中,对(该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产生了额外的成本或收益,且并未因此进行赔偿或得到报酬。

外部性有两种,一种正的外部性,是好的积极的影响。

如:

养蜂场与苹果园并存的情况。

另一种是负的外部性,是坏的消极的影响。

如:

一个企业造成污染使另一个生产者蒙受损失。

外部性表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者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

3.囚徒困境

休谟的“公用地”,因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却反遭恶果——公有草地退化了!

这种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就是著名的囚犯困境所揭示的。

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

从“囚犯困境”引出一个悖论:

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

实例:

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20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

坦白或抵赖。

囚犯B

坦白抵赖

囚犯A

坦白

8y

B

12y

8y

free

C

free

D

1y

12y

1y

抵赖

4.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1、政府供给

(1)政府直接生产:

一般是纯公共产品或自然垄断性较高的准公共产品;国防、货币、邮政、铁路

(2)政府间接生产:

政府与私人签订生产合同,主要是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性行业,一般是排他性或者排他成本比较低的公共产品,如:

水、电、液化气

政府授权经营,主要是外在性明显的公共产品,如期刊杂志、电话、快递等。

政府经济资助,主要是盈利性不高,风险大的公共产品,如航天、生物、教育等

政府参股,主要是投入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

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公路

2、私人部门供给

(1)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灵”。

戈尔丁、德姆塞茨、布鲁贝克尔从理论角度论证了私人生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而科斯则是从经验的角度论证了这种可能性。

(2)条件

•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3)供给方式

一是完全的私人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4)政府作用

政府要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者提供制度激励

出现某些负外部性问题,对此政府要进行必要的规制

政府有必要给予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某种支持

5.简要分析公共规制的原因

1、自然垄断——公共规制存在的首要原因

自然垄断带来产品和服务的定价难题

2、外部性

外部性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问题,影响到市场的有效运转

3、信息不对称

有些行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外部对这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缺乏了解,但出现问题时,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灾难。

4、有益品

社会偏好和分配中的“家长制”可以看作有益品的两个典型例子。

6.经济规制与社会规制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性规制:

对存在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部门,以防止无效率资源配置发生和确保需要者对产品和服务公平利用为主要目的,通过被认可和许可的各种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服务的质和量以及投资、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活动所进行的规制。

社会性规制:

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为物品和服务质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生产过程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和限制特定行为的公共规制。

其主要区别为:

实施时间不同:

前者开始于18世纪90年代,后者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涉及领域不同:

前者重点是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产业及农业、银行业等特殊产业,后者重点是外部不经济和非价值方面的问题。

采取方式不同:

前者通过限制及约束等方式,后者通过设立相应标准,发放许可证、收取各种费用

共同点:

这两种规制都是政府规制的形式,都是政府依法对市场活动所进行的行为活动。

7.举例说明投票悖论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在存在三个或更多的备选方案时,多数投票原则便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投票结果随投票的次序不同而变化,大部分甚至全部供选方案都有机会当选,从而出现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实例:

同属一个系统的三家企业准备合并成立一家大公司,新建公司总经理将由三家企业的厂长产生。

对三位厂长老牛、老杨、老马来说,存在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A)职工普选(B)上级任命(C)按各自拥有的资金决定

由于牛厂长、杨厂长、马厂长分别拥有职工规模大、与上级关系好、资金丰厚的相对优势。

他们对三种方案的偏好次序自然不同:

牛厂长:

A>B>C;杨厂长:

B>C>A;马厂长:

C>A>B

AAC

B

A

CC

CB

B

CB

BA

A

1②③

经过三次博弈,这个时候投票结果并不决定于社会对议案的真正偏好,而是决定于社会投票的次序,次序决定结果,这显然不符合投票制度的初衷,如图A,B,C三种方案均有可能当选,即投票悖论

8.简要说明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

(1)信息成本

信息的多样性使得每一个单独选民收集信息的成本高昂。

组成利益集团,可以分摊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2)稳定性

中位选民的投票偏好难以确定,但利益集团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成员偏好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候选人易于把握利益集团总体偏好。

(3)交易效率

从政治交易的角度看,既然政治过程可以理解为交易过程,而这一交易过程又缺乏必要的约束,则必然产生利益集团生存的空间。

9.利益集团给政府施加压力的主要方式

对政府的影响力主要是向其施加压力,将自己打扮成广泛民意的代表,迫使政府改变或者修改决定以实现本集团的利益。

具体的方式有:

第一、“跑政策”或称“用脚投票”:

将自己拥有的信息提供给政府,以使政府决策有利于自己;

第二、“用手投票”:

利用组织起来的选票集中对政府施加压力,

第三、“用钱投票”:

通过提供资助来影响政府决策;

第四、“要政策”或称“用嘴投票”:

在议会开展游说活动,说明自己的愿望

10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收入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公共收入来源于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公共收入才会有充足的来源。

(2).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公共收入的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数量)——财源广开;

技术进步——降低物耗比例(质量)——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

(3).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

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决定了公共收入的实际规模。

(4).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担任的是“守夜人”的角色,其主要职责就是提供国防、兴建公共工程和制定并执行法律,其职能范围较窄,因此公共收入的规模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后,政府肩负起宏观调控、提供社会保障、保持经济稳定等越来越多的职责;其职能范围也不断拓展,这就要求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收入水平,因此公共收入的规模也相对扩大。

(5).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不同经济时期,一国政府将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公债政策,进而影响宏观税负,从而使公共收入的相对规模也发生变化。

比如,在经济萧条期,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政府往往采取减税政策以及扩张性的货币和公债政策;反之,政府将会提高宏观税率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1税收是如何转嫁的

税收转嫁现象:

纳税人通过变动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转由他人负担,即出现纳税人与负税人(全部或部分)分离的经济现象

税收的转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首先,学习前转:

(1)前转(ForwardShifting),也叫做顺转,指在经济交易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产品或生产要素价格,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产品、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的一种形式,即由卖方向买方转嫁。

前转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它一般发生在对商品和劳务的课税上。

例如,在生产制造环节对消费品课征的税款,制造厂商就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出厂价格,把税负转嫁给销售商,销售商再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2)后转(BackwardShifting),也叫做逆转,这是相对于税收负担的前转或顺转而言的。

即纳税人通过压低生产要素的购买价格或降低工资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当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大时,生产者往往会将税收进行后转。

它也是税收负担转嫁的一种重要形式。

例如,若政府决定对某种商品在零售环节征税,假定此时,由于市场供求状况的限制,使得零售商难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零售商只能没法压低进货价格,把税收负担向后转嫁给商品的批发商或生产者,而生产者为节省成本只能进一步要求原材料供货商或劳动力提供者降低原材料价格或工资

(3)消转(diffusedshifting),也称为税收转化,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措施降低生产费用,补偿纳税损失,从而使税收负担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不归任何人负担。

说明:

消转与一般意义上的税收转嫁是不同的,后者是指纳税人把税负转移给负税人,而前者则是指纳税人并未把税负转移给他人,它没有特定的负税人。

因而严格地说,它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

但消转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生产成本能递减,商品销售量能扩大,生产技术与方法有发展与改善的余地,以及税负不重等。

消转实际上是生产者应得的超额利润抵补税负,实际上不发生转嫁,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4)税收资本化(capitalizationoftaxation),也称为资本还原,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的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它实际上是税后向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

说明:

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等某些能产生长久收益的资本品的交易中。

如政府向资本品的收益增税,在这项资本品出售时,买主会将以后各期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资本品价格中一次性地预先扣除,从而使资本品的价格下降,税收实际上将由资本所有者负担。

与一般意义上的后转的不同之处是,税收资本化是将累次应纳税款作一次性转嫁。

12简要回答政府对教育补助的主要方式

政府对教育的补助主要由三种形式:

学费补助、收入补助和定额补助。

(1)学费补助

学费补助是指政府将补助给学校,学校因此降低对学生的收费,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教育机会。

如右图所示,AB是个人对教育和其他产品消费的预算约束线,I是与之相切的无差异曲线。

这样,个人所消费的教育数量为OD。

当学校获得补助后,降低了学费,个人的预算约束线外移到AB1。

这时新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与E1,所对应的个人教育消费为OD1。

个人的教育消费水平提高了

(2)收入补助

收入补助是指政府通过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以相应提高他们的教育消费能力的支出。

如右图所示,获得补助后的预算约束线外移到A1B1,相应地对教育的消费能力也上升到OD1。

(3)定额补助

定额补助是指让公众享受到一定数额的免费教育。

如右图所示,实施定额补助后,预算约束线从AB外移到AA1B1。

其中,AA1表示免费教育,相当于定额补助部分。

在接受免费教育的情况下,居民不必放弃对其他产品的消费。

AA1实际上是曲线AB向右平移BB1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式只是增加了居民的教育消费,但不增加其他产品的消费,个人的教育消费从OD增加到OD1。

13.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公共支出规模受由多种因素影响,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政府职能的变化、公共支出涉及的领域或范围的调整、公共支出效率的高低等。

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公共支出增长提供了可能性。

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是导致各国政府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经济体制和制度——集中表现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支出规模的不同上。

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工作效率

社会与历史因素:

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

14财政补贴的种类

(1)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是政府为了安定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由财政向企业和居民支付的与价格政策有关的补贴,它以政府预算直接安排支出的方式提供。

(2)企业亏损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是指企业因为政策性原因造成亏损,政府为了弥补企业的损失,确保企业能够继续正常运营下去而给予企业的补贴。

(3)财政贴息

政府处于某种目的,如扶植民族名牌产品,引进先进技术等对某些企业、某些项目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时间内,按金额或一定的比例给予补贴。

(价格补贴)

15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的优缺点

增量预算--基数法预算:

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一种预算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

零基预算:

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

增量预算的优缺点

优点:

保持了预算的连续性、工作量小、操作简便。

缺点:

易造成预算支出的刚性增长、不利于控制财政支出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零基预算的优缺点

优点:

预算编制依据科学,按照具体情况考虑预算大小,有利于资金分配和节约支出。

缺点:

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大,费用较高。

16.简要回答建立在分税制基础上分级财政预算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不同职能划分支出范围;

按税种划定各级预算的固定收入来源,分别设置税务机构,分别征收各自的税收;

各级政府有独立的预算权,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彻底分开,分别编制,自求平衡;

中央预算通过补助和专项拨款等形式实现对地方预算的调剂和控制。

三,作图并解释

1.运用福利边界曲线解释效益和公平之间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U1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A获得全部资源效用,B一无所有,极不公平

如果将资源分配给B一些,福利组合从点U1移到点C’,而不是C2,A会损失福利U1U2,但比起B获得的U2C’来说要小得多,全社会的福利得到了提高。

但这种公平得多的状态,由于不在U1U1'曲线上,却是缺乏效率的,不符合帕累托改进准则,不是一个帕累托更优。

福利边界曲线

2.完全垄断条件下为什么会造成市场失灵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

Ø消费者福利的总损失为图中的A+B。

其中,A转化为利润,为垄断企业所获取,B则是一种社会福利损失。

Ø对生产者来说,多获得A的利润,却损失了C。

Ø垄断所产生的生产者福利为A-C。

Ø市场垄断所造成的社会无谓损失为B+C。

3.林达尔定理

林达尔均衡:

认为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及他们之间的成本分配可以进行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讨价还价的均衡能满足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效率条件,那么这一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威克赛尔-林达尔均衡图示

林达尔均衡表明:

•1、税收水平的确定与本人享受公共产品的意愿是相联系的。

•2、税收水平实际上是有关各方相互讨价还价的结果。

•3、公共产品供给始终是不足的。

(免费搭车)

•4、为了解决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必须设计一个机制以便准确地揭示人们的社会偏好,减少“免费搭车”现象。

这是公共产品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

4.公共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

 

企业自行定价:

Pm

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来确定价格水平,即价格为Pm,这时需求量为Qm

边际成本定价:

Pc

边际成本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规制价格水平,从理论上上讲保证分配效率

平均成本定价:

Pr

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企业自行定价会导致过高的垄断价格,边际成本与平均收益决定的价格又太低,所以用平均成本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来决定价格水平。

论述题

1政府的职能,并举例说明

1资源配置功能(侧重于效率):

资源配置者不一定是生产的具体组织者和生产者,后者属于生产过程的问题,不能与资源配置混为一谈。

2政府分配职能(侧重于公平)

市场机制在社会公平方面的缺陷需要政府弥补。

政府既要在结果方面(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校正;也要在初始条件方面改善社会不公平的状况。

3政府调节功能(如:

反垄断、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当单个消费者在获取和澄清与产品安全和设计相关的信息费用很高时,当个人可能无法保护自己时,政府便建立一套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相关信息的调节和管理的制度。

4政府稳定功能

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⑤政府保险功能

政府部分地按一定的价格供应社会保险,以作为克服市场无效配置的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再分配措施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