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63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

《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秸杆还田技术.docx

作物秸杆还田技术

第一节作物秸杆还田技术

一、秸杆还田的目的意义

秸秆还田顾名思义就是把植物秸秆、茎叶、根茬等直接或间接归还到土壤中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特别指秸杆直接还田技术。

我国运用这项技术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代就有“刈草沤肥,可以粪田、美土”的记载。

农业生产本身就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往复的过程。

植物从土壤中摄取营养物质,消耗降低了土壤肥力,通过耕作、施肥、浇水、秸秆还田等措施向土壤归还物质,增加各种营养元素,使地力得到不断维持和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秸杆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统计,2006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0.105亿公顷,生产各种作物秸秆6亿多吨,其中小麦、玉米、稻谷三种作物秸秆就达5亿多吨。

调查发现:

约有2.2亿吨秸秆被用作肥料(包括秸杆直接还田),占总量的36.6%;1.42亿吨用作燃料和工业原料,占总量的23.7%;1.35亿吨用作饲料,占总量的22.6%;尚有1.02亿吨左右的秸秆被焚烧和弃置乱堆,约占总量的17%。

出现大量秸杆被弃置焚烧的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业丰收之后,作物秸秆越来越多,而综合利用滞后,秸秆出现过剩;二是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宁愿增用化肥和燃煤,而少用秸秆作肥料和燃料;三是由于作物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小麦机收面积扩大,麦秸留茬过高,灭茬机械和免耕播种技术推广没有跟上,造成农时紧张。

农民要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收获和下茬播种,不得不采取最省事的办法,将前茬收获后的秸秆就地焚烧。

焚烧秸秆现象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是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

二是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四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五是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总之,研究开发秸杆综合利用技术是眼下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尽管秸杆综合利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实践表明秸秆还田技术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

实行秸杆还田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据测定,作物秸秆除80%为有机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硅和各种微量元素。

稻草、麦秸、玉米等秸秆中,平均含氮素0.58%、五氧化二磷0.52%、氧化钾0.84%。

每还田300公斤秸杆,相当于向土壤中增加新鲜有机物质240公斤,氮素1.74公斤,五氧化二磷1.56公斤,钾素2.52公斤。

其培肥改土、增产提质的效果十分显著。

第二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

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

此外,秸秆还田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1.还田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使微生物数量猛增,在高肥土上约增加50%,在瘦土上更明显约增加2倍。

由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亦大大增加,在肥沃土壤上秸秆还田后CO2释放量增加8.3-43.7%,在瘦瘠土壤上增加81.5-117.8%。

秸秆还田也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经两年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提高0.1-0.27%,容重下降0.032-0.062g/cm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25-2.04%。

全氮、速效磷虽然略有提高,分别提高0.002-0.009%和0.4-5.3mg/kg,但是速效钾提高很大,增加8.3-105.1mg/kg,平均比不还田处理提高38.8mg/kg,相当于一亩地多施5.8kg钾(相当于一亩地多施10.9kg氯化钾)。

秸秆钾很容易分解释放并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平衡土壤养分,特别对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有重要意义,根据试验若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可使小麦、玉米平均增产10%~20%。

3.秸秆还田有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的效果,其中以覆盖还田效果最为显著。

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

覆盖秸秆,冬天5cm地温提高0.5-0.2℃,夏天高温季节降低2.5-3.5℃,土壤水分提高32-45%,杂草减少40.6-24.9%。

第三、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率。

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它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危害程度下降30%。

采用覆盖形式还田的话,将大大降低草害的发生。

第四、优化环境、防治污染。

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长期以来农民大量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

因此,农作物秸秆还田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环保农业的系统工程。

二、秸秆还田主要技术模式

1、小麦留高茬免耕覆盖还田麦收前3~7天,浇水造墒。

采用机械收割小麦,留高茬20~30cm,还田量约100~150公斤/亩,收割后铁茬播种玉米,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一次,玉米4~5片叶时,亩追施10~15公斤氮素、5~8公斤P2O5,及时用耘锄定苗、灭茬、覆盖地表。

此法不用耕翻,节约成本,能及时播种,不误农时,而且还有蓄水保墒,抑制杂草等作用,大面积推广,此法可增产3.3%~23.5%,平均增产12.4%。

2、麦秸覆盖还田可用麦秸、麦糠覆盖玉米、棉花、果树行间。

玉米播后25天,将麦秸均匀覆盖玉米行间,以盖严地皮不留天窗为宜,秸秆用量250公斤/亩左右。

秸秆覆盖棉田宜早不宜迟,力争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完成,盖草量在180~250公斤/亩。

果园秸秆覆盖量较大,每株果树树盘覆盖50~80kg,每亩约覆盖1000~1200公斤。

上述三种覆盖,麦秸、玉米秸、稻草或其它秸秆均可,覆盖后都有蓄水保墒、调节地温、抑制杂草等作用。

对于玉米棉花行间覆盖,夏季高温季节可降低耕层温度2~6℃,湿度提高2~8℃,杂草减少70%~90%,增产5.9%~65%,平均增产约15%。

果树行间覆盖,冬季有保温效果,可提高地温2~4℃,春季则需将覆盖的秸秆移开,使地下土温及时回升,待土温提高后,晚春或夏初再恢复行间覆盖,同样可起到降低夏季高温和抑制杂草作用。

苹果覆盖一年可增产17.6%~85.7%,覆盖两年可增产38.3%~228.6%。

3、玉米秸粉碎翻压还田用人工或机械收获玉米穗,用拖拉机牵引粉碎机将玉米秸粉碎均匀,抛撒地面,粉碎程度约10~15cm,还田量约400~600公斤/亩,最好撒施农家肥(2000~2500公斤/亩)和化肥(氮素6~8公斤/亩,,磷素6~7.5公斤/亩),用重型拖拉机耕翻约20cm以上,然后耙耱整地,机播下种。

此法增产幅度在5%~31.6%,平均增产13.6%。

4、玉米秸秆整株翻压还田玉米收获后采用重型拖拉机将秸秆直接深翻25cm左右入土。

整秆应埋入16cm以下。

其保墒、施肥、还田数量、还田时间同粉碎翻压还田。

但此法一定要有马力较大的深翻机具。

5、微生物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技术利用微生物对作物秸秆的特殊分解功能,应用于秸杆堆肥或直接还田,加速秸秆腐烂分解速度,缩短腐烂分解时间,提高堆肥质量,确保还田效果。

当前推广应用的主要产品有:

“301”菌剂、催腐剂、“HEM”菌剂、酵素菌等微生物制品。

微生物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技术要点可概括为“水足、药匀(足)、封严、通气”几个字。

水足:

按秸秆干重的1.8倍加足水分,力求使秸秆湿透,确保发酵期需水,这是堆沤成败的关键。

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不必粉碎可以直接堆沤。

药足、药匀:

微生物制齐一定要按使用要求加入充足、均匀,确保发酵质量。

一般分三层堆积,每层高40cm,在每层把腐熟材料和尿素撒均匀。

封严:

一般将秸秆堆成宽1.6-2m,高1.5-1.6m,长度不限,就地取泥封堆,泥厚2cm,或用塑料薄膜盖上。

主要起三个作用:

防水分蒸发,防温度扩散,防养分流失。

通气:

秸秆堆沤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的,通气状况直接影响秸秆腐烂效果,所以不要到秸秆堆上面踩,以利通气。

6、机械化秸杆还田技术及主要机具机械化秸杆直接还田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粉碎还田包括各类作物的秸杆粉碎和根茬(主要指玉米、高梁等大根茬)粉碎机械化技术;整杆还田主要指玉米、水稻和小麦秸杆的整杆还田机械化技术。

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技术和开发机具,至今,比较成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有:

机械化秸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和机械化整杆还田技术,机械化免耕覆盖秸杆还田技术以及相应的各种配套机具。

(一)机械化秸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是指用秸杆粉碎机在田间将已收获后的作物(直立)茎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后,随即用犁耕翻深埋。

所采用的秸杆粉碎还田机多为锺片式、锺爪式或甩刀式动力与定刀切割结构。

北方生产使用较多,近年来玉米联合收获机也设计了秸杆粉碎装置,可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玉米秸杆粉碎抛撒于地表。

(二)根茬(主要指玉米高梁等大根茬)粉碎机械化还田技术东北地区研制生产的根茬还田机灭茬旋耕深度达10㎝,可将根茬粉碎后直接均匀混拌于0-10㎝耕层,作业质量可达到播前除茬整地的要求。

(三)机械化整杆还田技术是山西省农机部门试验研究出来的一项新的机械化秸杆还田技术。

适用于一年一茬旱作农业地区,包含两项技术:

秸杆机械化整杆翻埋还田技术,就是将摘穗后的直立玉米秸杆,不经粉碎,使用高柱犁(高犁柱深耕犁)直接翻进埋入土中。

将摘除果穗后的直立秸杆使用整杆覆盖机编压覆盖于地表。

(整杆覆盖机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拖拉机前部安装有编压覆盖秸杆装置,后部悬挂重压覆土装置。

机械化免耕覆盖秸杆还田技术,收获后的秸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播种时使用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施肥)播种,这也是保护性耕作法的中心内容,对旱地春玉米(一般是一年一熟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

秸杆覆盖方式可采用粉碎、整杆压倒、整杆直立或留高茬等。

三、秸杆还田应注意的问题

在秸秆还田中要注意做好“两补一防”:

 1、要补充养分。

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杆的碳氮比大约为80-100:

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

1,如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所以,当季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在还田的同时补施养分外,在作物生长期的施肥量也适当增加,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

2、要补充水分。

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

施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尤其是底墒不足,要补水,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杆腐解,同时还可以减少秸秆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有机酸)和有毒气体。

3、要搞好病虫害防治。

由于作物秸秆所带的病菌很容易通过土壤传播(如玉米大、小斑病、黑穗病;小麦赤霉病;油菜的菌核病等)。

所以,在作物生长期间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农作物优质丰产。

 

第二节 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

一、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概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用秸秆种植大棚蔬菜的核心技术,也是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厅正在向全省重点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它是利用作物秸秆做原料,拌上特制的菌种,使秸秆快速分解放出大量CO2、热量、抗病微生物孢子,从而使农作物特别是大棚瓜果菜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一项高新技术。

据统计:

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每亩可降低成本50%。

瓜果菜平均每亩增产30%以上,增收40%以上,效益相当可观。

二、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基本原理

大家都知道,任何绿色植物的生长及产量的形成,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大棚蔬菜也不例外。

所谓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照射下,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叶绿素

CO2+H2O 

 CnH2nOn+O2

在这个过程中:

生成有机物的能源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所以,要想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从光、CO2和水上做文章。

实际上,光的好坏我们控制不了,老天说晴就晴,说阴就阴,根本不听咱的;这里面最好解决的是水,旱了我们可以浇,涝了我们可以排;最后剩下的就是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很有限。

空气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就占了99%,二氧化碳和剩下的所有气体总共占1%,其中的二氧化碳只占到0.3-0.33‰。

也就是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300-330ppm,数量相当少。

蔬菜大棚由于密闭时间长,棚内CO2严重亏缺。

根据研究人员测定:

从早晨开始到十点钟左右,随着棚内蔬菜光合作用的增强,CO2浓度迅速降低,从300ppm左右,降到100多ppM,有的甚至低到了60ppm以下,大棚蔬菜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

导致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不能有效提高,这是大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种大棚的人都清楚,大棚地温低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到了数九寒天,要提高1℃地温非常困难。

有人曾测量过北方各地在三九天的大棚地温,20厘米地温很少有达到12℃的,一般就是8~10℃,甚至更低。

结果是,大棚瓜果菜不能正常结果,叶片也越来越小,特别是黄瓜很容易出现“瓜打顶”或花打顶,只要出现瓜打顶现象,一个月内很难再长出正常的黄瓜。

因此,冬天地温低是大棚生产中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由于大棚内温湿度大,病虫害越来越重,常常是老病还没有治好,许多新病又接着出现。

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上升,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甚至导致绝产绝收,给棚户造成严重损失,这是大棚生产中遇到的第三个难题。

在不少地方,大棚使用的化肥的量大大超过了作物实际需要,个别大棚甚至是作物实际需要的几倍。

这些超出作物实际需要的化肥,残留在土壤里,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严重。

但是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上面的问题就能基本解决了。

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秸杆反应堆能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秸秆生物反应堆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有机物分解还原的过程,能释放出大量的CO2,过程如下:

                   菌种

CnH2nOn+O2 CO2↑ + H2O

   实际测定结果是:

一千克秸秆产生1.1千克CO2,正常情况下,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大棚,CO2的浓度低的在900ppm,高的可达1900ppm,CO2浓度比普通大棚提高4-6倍。

CO2浓度提高了,在同样光照强度下,光合效率就会提高,也就必然会使大棚瓜果菜的产量提高。

这就解决了前面讲到的大棚瓜果菜因缺CO2不能继续提高产量的难题。

其次是放出大量的热。

秸秆在分解过程中除释放CO2外,一千克秸秆还放出3037千卡的热量,特别是应用内置式反应堆形式,据专家们测定,20厘米地温能提高4-6℃,这也就解决了前面所讲的冬天地温提不上来的难题。

第三是生物防治病虫害。

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有16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分布在土壤中、叶片上,它们有的能抑制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60%以上,采用这项技术,有的棚能达到基本不打农药。

这也就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前面所说的病虫害越来越重,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

第四是有机改良土壤作用。

秸秆分解总要剩下一些残渣,大体上是秸秆总量的13%,这些残渣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留在大棚的土壤中,会使土壤变得肥沃而且松软,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除此之外,里面还含有大量抗病微生物和矿质营养,这些矿质营养又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而且比例配得很好,这样很好地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第一年可减少化肥用量50%以上,第二年减少化肥用量80%以上,第三年可不施用化肥。

所以也就解决了前面所说的土壤板结盐渍化的难题。

第五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应。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还能提高作物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据测定:

在CO2浓度提高4倍时,作物光能利用率提高2.5倍,水利用率提高3.3倍,豆科植物固氮活性提高1.9倍。

综上所述,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以把1千克干秸秆转化成3037千卡热量、1.1千克CO2、0.13千克有机肥和0.003千克微生物及抗病孢子,这就是生物反应堆生物效能。

三、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效果

大棚应用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具有良好的促进生长、提质增效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作物生长。

具体表现为:

苗期早发、生长快、棚菜的根系发达,茎秆变得粗壮,节间缩短,叶片变大、变厚,病虫害少。

中期:

生长势强壮,开花结果早,坐果率提高,载果率提高、果实膨大快、成熟早。

以黄瓜为例,用常规法种大棚黄瓜,两个叶片能保证供一根好黄瓜就不错了,而且,瓜条不顺溜,畸形果特别多。

用了这项技术后,不但一个叶片能保证长好一根黄瓜,有的甚至“双胞胎”、“三胞胎”都会出现,回头瓜还很多。

而且,瓜条长得快,个头大,瓜条齐整,畸形果很少甚至没有。

后期:

连续结果能力强,比常规种植瓜菜收获期延长30-45天,果树晚落叶20天左右。

另外,在常规种植技术中重茬导致的死苗死秧和病虫害泛滥等问题,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2、提前瓜菜上市。

 应用这项技术一般瓜果类蔬菜能提前7天至15天上市。

对于草莓、樱桃等大棚时令果菜来说,价格可能高一倍甚至几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改善农产品品质。

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化肥、农药用量大大减少,甚至不用,化肥、农药残留减少,产品安全性提高;另外,由于养分供应全面,生长环境改善,产品内在质量提高,瓜果含糖量、维生素等明显增加,吃起来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因此这项技术也是生产有机和无公害瓜果菜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秸杆生物反应堆的建造

常用的秸秆生物反应堆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建在蔬菜种植行地面以下的叫做行下内置式反应堆,适于越冬茬温室栽培。

一种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叫做外置式反应堆,适于春夏秋露地和秋延晚冷棚。

建棚步骤如下:

第一步就是做好菌种处理。

秸秆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由1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其作用是加速秸秆分解和产生二氧化碳,防止有害气体的产生。

为了保证菌种接种成活并顺利启动秸秆反应堆,就必须对菌种进行预处理。

按照每500千克秸秆用菌种1千克的比例,计算所需菌种数量。

通常一亩大棚大约需要秸秆4000~5000千克,那么,所用菌种就是8~10千克。

再按1千克菌种加20千克麦麸比例,把菌种和麦麸干着拌匀,然后加水,1千克麦麸加水0.8千克。

合适水量的标准为:

拌好后用手一攥,手缝滴水。

秋季和初冬,即8~11月份,菌种可现拌现用,也可当天晚上拌好第2天用;晚冬和早春季节要提前3~5天拌好菌种备用。

拌好的菌种一般摊薄10厘米存放,注意防冻。

第二步,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

(一)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建造及管理

1、建造 

(1)开沟 在小行也就是蔬菜种植行的位置,顺南北方向挖一条略宽于小行的沟,沟宽70~80厘米、深20厘米。

(2)填埋秸秆、接种菌种  ①把准备好的秸秆填入沟内,铺放均匀、踏实,填放秸秆厚度为30厘米,南北两端让部分秸秆露出地面,以利于往沟里通气。

注意:

秸秆不必切碎,但要用干料,种类不限。

凡作物秸秆如玉米秸、麦秸、稻草、稻糠、豆秸、花生秧、花生壳、谷秸、高梁秸、烟柴、向日葵秸、树叶、杂草、糖渣、食用菌栽培后的菌糠等都可以用。

②施入饼肥:

把饼肥均匀撒到秸秆上。

饼肥的用量,按每亩大棚100~200千克。

饼肥种类不限,蓖麻饼、棉子饼、花生饼、豆饼等都可以。

施入饼肥是为了调节炭氮比,以利于菌种繁殖。

③接种菌种,把用麦麸拌好的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

菌种撒匀后,用铁锨轻拍一遍秸秆,让菌种漏入下层一部分。

④覆土整平。

覆土厚度一般18~20厘米,这样内置式反应堆就算建成啦。

秋季和初冬,反应堆可现建现用;晚冬和早春季节最好提前20~30天建好、启动反应堆,以提高地温,利于定植和作物生长。

注意事项:

建造内置式反应堆掌握四不宜的原则:

开沟不宜过深(不超25cm);菌种、秸秆量不宜过少(每亩菌种8-10千克,秸秆4000-5000千克);覆土不易过厚(18~20cm);打孔不宜过晚、过少,浇水3~4天后打孔,间隔20~25cm。

(3)浇水打孔启动反应堆  ①在大行也就是反应堆之间的沟内浇水,水面高度应达到垄高的四分之三,利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湿透反应堆的秸秆,但要防止水面过高,以免垄土板结影响栽种。

②浇水后4~5天,反应堆已开始启动,这时要及时打孔,以通气散热。

打孔用14号的钢筋或粗细相近的木棍,间隔20~25厘米,深度要达到秸秆底部。

③7~10天后可进行移栽定植或播种。

在第一次浇水湿透秸秆的情况下,不论什么蔬菜,定植时只浇缓苗水就可以了,墒情足也可不浇水,千万不要像这样再浇大水。

④定植第二天,要在距离苗子15-20厘米周围及时打孔。

行间及苗子之间都要打,孔距以20-25厘米为宜,深度一样要达到秸秆底部。

以通气散热,防止菌种因为缺氧而憋死,导致厌氧发酵产生毒害气体薰坏菜苗。

⑤应用秸秆反应堆的大棚,可以盖地膜。

但盖膜要在定植7~10天缓苗后进行,盖上地膜后,一定要在膜上苗子周围打孔,打孔要求同上。

以后不论何种作物,每逢浇水后,气孔堵死,都必须再打孔。

2、大棚管理 

(1)建造反应堆的大棚蔬菜要减少浇水次数,一般常规栽培浇2~3次水的时间,用这项技术只浇1次水即可,切记浇水不能过多。

该不该浇水可用土法判断:

在表层土下,抓一把土,用手一攥,如果能攥成团就不要浇水,不能攥成团应马上浇水。

(2)前两个月,浇水时不能冲施化肥、农药,尤其要禁冲杀菌剂,以避免降低反应堆菌种的活性。

但叶面喷药不受限制。

后期可适当追施少量有机肥或复合肥,每次每亩冲施有机肥15千克左右,或复合肥10千克左右。

 

(二)外置式反应堆的建造及管理

1、建造

外置式反应堆一般建在大棚内,春夏季也可以建在大棚外,位置在靠近大棚出入口的一头,棚外反应堆和大棚之间应留出一米左右的作业通道。

(1)建贮气池。

贮气池是反应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是收集反应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浸出液。

一般宽1米、深80厘米,长度依据棚的大小而定,通常为5~7米。

棚内反应堆贮气池离开山墙60厘米,南北向开挖贮气池。

池面要尽可能修整平滑。

在靠近作物一侧的中间或一端,向里挖一长宽各80厘米左右、深度略深于池底的方型坑。

方型坑要用砖砌好。

贮气池和方形坑用厚塑料膜铺垫,用于防渗。

垒至高于地面20厘米,上端砌成直径40厘米的圆形口,以安装二氧化碳交换机和输气带。

在贮气池上每隔80厘米横放一根水泥杆,水泥杆上再拉二至三道铁丝,以防秸秆下漏,这样贮气池就算建好了。

(2)铺放秸秆,外置反应堆与内置反应堆一样,所用作物秸秆并没有特殊要求。

凡是作物秸秆都可以使用。

但底下一层最好使用具有支撑作用的长秸秆。

每层秸秆同方向顺放,层与层秸秆要交叉叠放。

底层以上成捆的秸秆铺放时,要把秸秆解开,以利腐化分解。

每50厘米厚秸秆,撒一层用麦麸拌好的菌种,菌种要撒放均匀,轻拍秸秆使菌种落进秸秆层。

玉米皮、麦穰等碎秸秆可铺放在上层。

把长1.5米左右的塑料管壁扎若干个气孔,插入反应堆秸秆层中,便于通气,利于菌种繁殖。

内径10厘米的塑料管可用两根,细一些的可酌情选用6-8根,管子上端要露出秸秆层。

第一次加料约需秸秆1000~1500千克,秸秆和菌种配比与内置式秸秆反应堆相同,即每500千克秸秆用菌种1千克。

(3)撒放菌种。

菌种共撒3层。

最后一层菌种撒好后,加水湿透秸秆,盖上塑料布。

秸秆上面所盖塑料膜靠近交换机的一侧要盖严,以保证交换机抽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