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02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清酒和美食极其昂贵,是为下句的“不能食”作铺垫。

B.第五、六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悲慨;

C.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现实之路坎坷险阻,与其惆怅迷惘,不如学习古人,荡舟“日边”。

D.这首诗想象丰富,综合使用修辞,巧用典故,情感变化激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8.“闲来垂钓碧溪上”涉及的历史人物是谁?

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答案】

7.C

8.姜尚(姜太公),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姜尚一样得到重用,成就一番功业的愿望。

【解析】

7.C.理解错误。

《行路难》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故选C。

8.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喜欢用典,以达到委婉含蓄的效果。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姜尚垂钓与伊尹梦日的典故。

姜尚与伊尹都是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也都得不到施展,但最终他们遇到了明主的常识,得以实现理想。

作者表达了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这首词中哪个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我”为何“欢饮达旦”?

10.“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9.无眠过中秋

10.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这句诗运用拟人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失意之情。

【解析】

【分析】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该词可知,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无眠”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正是因为夜深无眠才会喝酒直到天亮;由小序中的“丙辰中秋”可知,此时中秋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但是自己却遭贬谪,所以才会“欢饮达旦”。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0.考查对重点诗句的分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这里将月亮人格化,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以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又体现了自己被贬的落寞。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11.古诗鉴赏。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的理解。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内容方面来说,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上片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下片“人月”双及,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

从布局方面来说,全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去”与“回归”的矛盾和困惑,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心胸,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12.阅读《行路难》,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通过全诗,可以看到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措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感情的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承白居易诗的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起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

B.颔联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但诗人的理想仍在。

C.尾联点名酬答之意,照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D.这是一首抒情言志诗。

诗中不免有被贬的辛酸,但更多的是展现诗人积极向上、狂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14.期末考试,小明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他的朋友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安慰小明。

你认为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案】

13.D

14.示例一:

不恰当。

这两句诗是说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这里用“没落的事物”指不理想的成绩是不恰当的。

示例二:

恰当。

这两句诗表达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鼓舞梦想、放眼未来的激励话语,这里鼓励小明振作精神是合适的。

【解析】

13.D.这是一首答谢诗,诗中不免有被贬的辛酸,但更多的是展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并没有狂放不羁;故选D。

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暗含诗人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的精神,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小明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心情处于低谷,用这句诗的乐观精神鼓舞他振奋精神是恰当的。

但其中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用“没落的事物”指不理想的成绩是不适合用来劝慰小明。

答题时任选一角度,阐明理由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通过“凄凉地”“弃置身”回顾了诗人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

B.诗的颔联运用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C.诗的尾联“长精神”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答案】

15.D

16.示例供参考: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解析】

15.D.错误,应是刘禹锡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感悟,注意可以从比喻修辞的角度分析含义,也可以从诗句富含的哲理去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