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376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docx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作业7李商隐诗两首

课时作业(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锦瑟/绵密  占卜/萝卜  惘然若失/徇情枉法

B.马嵬/崔嵬  杜鹃/婵娟  胶柱鼓瑟/惩前

·后

C.晓筹/范畴  驻马/伫立  扣舷而歌/一弦一柱

D.宵柝/坼裂  无端/惴惴  蓦然回首/暮色苍茫

答案 C

解析 A项,jǐn/mián,bǔ/bo,wǎng;B项,wéi,juān,sè/bì;C项,chóu,zhù,xián;D项,tuò/chè,duān/zhuì,mò/mù。

 

2.请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

(2)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

(3)只是当时已惘然______________

(4)空闻虎旅传宵柝______________

(5)无复鸡人报晓筹______________

(6)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3)迷惘,茫然。

(4)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5)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6)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3.对下列句中的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六军:

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B.四纪:

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年。

C.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夜,也称乞巧节。

D.“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指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即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答案 B

解析 B项,一纪应为十二年,四纪应为四十八年。

4.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颔联、颈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填在横线处(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__________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__________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答案 A

解析 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的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5.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期待、向往之情。

B.《锦瑟》颈联“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对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美玉与明珠、阴阳与冷暖相对,虽描写的境界不同,但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

C.《马嵬》(其二)中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心境和环境,跃然纸上。

D.《马嵬》(其二)中“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概括,和“六军同驻马”对照,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答案 A

解析 作者用“望帝啼春”的典故表达的是一种忧国伤时、感伤身世、壮志未遂之悲。

二、文本训练

阅读李商隐的《马嵬》(其二),完成6~11题。

马 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6.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_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________诗。

答案 七言律 咏史

7.试以诗中一联为例说明其对仗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诗人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解析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8.这首诗在叙事结构上有何特点?

请结合诗句分析一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倒叙的方法。

先述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9.本诗在艺术上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结合具体诗句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

“他生未卜”与“此生休”的对比;“空闻宵柝”与“无人报晓”的对比;“六军驻马”与“讥笑牵牛”的对比;“贵为天子”与“不及卢家”的对比。

10.诗人对李、杨之情持何种态度?

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对李、杨之情持否定态度。

“徒闻”“空闻”“他生未卜此生休”等词句都揭示了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的事实。

特别是“不及卢家有莫愁”一句,更是对李、杨爱情的否定。

11.诗末两句用句号好,还是用问号好?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用问号好,这样就成了一个反问句。

“为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

”这一反问含蓄有力,启发世人汲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教训。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李商隐的《马嵬(其一)》,回答12、13题。

马 嵬(其一)

李商隐

冀马燕犀①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注】 ①冀马,出自《左传》:

“冀之北土,马之所生。

”燕犀,出自郑玄的《〈周礼〉注》:

“燕近强胡,习于甲胄。

”此处“冀马燕犀”是用典,暗指安禄山起兵。

12.本诗中“自埋红粉自成灰”一句,有人称两个“自”字凄然。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驿成冢成灰。

两个“自”字,准确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和杨贵妃的悲惨命运,也暗指这一悲剧是玄宗自己一手造成的。

“凄然”二字是对两个“自”字的最好概括。

解析 应该将一、二句结合起来理解这两个“自”字的含义。

首句的意思是安禄山以惊天动地的气势起兵反唐,玄宗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卫兵哗变,玄宗无奈下令赐死贵妃。

“红粉”是女子的代称,这里指贵妃。

“自”字在这句诗中两次出现,有无奈之意、凄凉之感。

13.李商隐的这首诗和课文《马嵬(其二)》都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抒情对象,抒发的情感和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大致相同,都表现了对唐玄宗李隆基沉溺女色、荒淫误国的嘲讽。

从表现手法上看,第一首是绝句,采用了反问的方式,相对含蓄;第二首是律诗,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表现得相对明显。

(二)阅读李商隐的《端居》,完成后面的题目。

端  居①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14.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

请简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解析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

15.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解析 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四、语言表达

16.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读李商隐,)我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种智慧的借鉴

17.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

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

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18.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

语意连贯,表达明确。

江浙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在先秦时,长江下游地区以太湖为界,①________,南为越国。

吴越虽是两国,土著却是一族。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②________,但越文化的海洋文化特色更浓。

古老的吴越饮食文化也因地域不同而分为淮扬、金陵、苏州、杭州等不同风味,这些地域的饮食,虽有相近之处,③________。

答案 ①北为吴国 ②吴越的(海洋)文化特征也各自显现出来 ③但终究自成一家,各具特色

励志小语:

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安徒生童话》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

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

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毁于一旦。

这些________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

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________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________。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________,结果会大不一样。

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沉痛:

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

沉重:

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

此处修饰“教训”,应用“沉痛”。

留传:

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流传:

传下来或传播开,常与疾病、谣言、言论搭配使用。

这里修饰的对象是“文物”,故选“留传”。

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义不容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这里指的是每一代人的责任,不容推卸,故选“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

全神贯注: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结合语境,可知是讲对保护工作是否尽力的意思,选用“全力以赴”。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

B项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

D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表述有误。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植物的传粉方式主要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__①__,一棵植物就能产生种子;异花传粉则需要传粉媒介的帮助。

通常的观点可能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中多数植物应该通过不依赖媒介传粉的自花传粉的方式产生种子,__②__,高海拔地区采用异花传粉产生种子的植物比例要高于低海拔地区。

在高海拔地区,传粉媒介通常是昆虫。

__③__,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提升花的展示度以增强对昆虫的吸引能力。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自花传粉不依赖传粉媒介 ②但实际调查的结果恰好相反 ③植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吸引昆虫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据下文“异花传粉则需要传粉媒介的帮助”可知,第一空应填“自花传粉不依赖传粉媒介”;据上文“通常的观点可能认为”和下文“高海拔地区采用异花传粉产生种子的植物比例要高于低海拔地区”可知,第二空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应填“但实际调查的结果恰好相反”;据下文“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提升花的展示度以增强对昆虫的吸引能力”可知,第三空应填“植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吸引昆虫”。

表述不求统一符合语境即可。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等人发现侏罗纪具膜质翅膀的恐龙——长臂浑元龙化石。

长臂浑元龙标本是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带领团队在辽宁晚侏罗纪地层考察时获得的一件新化石,发现于燕辽生物群晚侏罗纪早期(距今约1.63亿年)的海房沟组。

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理、实验和对比研究,研究团队复原了浑元龙,它体长约32厘米,体重约306克,为杂食性。

研究人员认为其代表一种新的善攀鸟龙类。

浑元龙的正型标本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善攀鸟龙类化石,为了解这类恐龙提供了大量形态和生态学信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我国科学家发现长臂浑元龙化石;②长臂浑元龙代表一种新的善攀鸟龙类;③为了解长臂浑元龙提供了形态和生态学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文段中,从开头到“为杂食性”是叙述一件事,关键信息为“我国科学家发现长臂浑元龙化石”;从“研究人员认为”到末尾,有两个关键信息,分别是“长臂浑元龙代表一种新的善攀鸟龙类”和“为了解长臂浑元龙提供了形态和生态学信息”。

概括时应对原文信息加以整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4)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马嵬》)

答案 

(1)望帝春心托杜鹃 

(2)此情可待成追忆

(3)沧海月明珠有泪 (4)不及卢家有莫愁

三、诗词鉴赏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洛城:

洛阳。

③胡骑:

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④剑外:

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⑤司徒:

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

“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直抒胸臆地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

D.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言近旨远,辞约情丰。

答案 C

解析 “直抒胸臆”错,此处为叙事抒情,应是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思家怀亲:

“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亲人分离,思亲情深;②恨战乱之久:

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③望早日平定叛乱:

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乱。

(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 首先从题目“恨别”看,诗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应该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首联“一别四千里”写远离家乡,颈联“思家”“忆弟”写亲人离散,颔联下句“兵戈阻绝”,写诗人无法回乡,也无法见到亲人,正好佐证了这一点。

而题目之“恨”,正是由不得归乡而生发的痛苦,“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诗人对此痛恨不已。

尾联“司徒急为破幽燕”,“急”字不光写司徒之急切,更写出诗人自己在听到战事告捷的消息后渴望早日平叛的急切心情。

诗歌鉴赏 首联中的“一别”“长驱”以及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的遭遇。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

“草木变衰”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

诗人来到四川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足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

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

“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通过对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家忆弟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恨别”。

尾联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白话诗歌 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的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蜀地,为兵戈所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因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我夜不能寐,在清冷的月下忽步忽立,又在白天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卜 算 子

蒋春霖①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

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

化了浮萍②也是愁,莫③向天涯去!

【注】 ①蒋春霖:

清代词人,一生落拓。

②浮萍:

传说飞絮入水化为浮萍。

③莫:

不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写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寄寓了词人失落、惆怅、无可奈何的情感。

B.“一角”两句写风把落花吹拢到阑干的一角,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

C.下片通过弹泪、把酒等细节的描写,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D.全词感情基调抑郁悲凉,婉约深致,与写情愁别绪及个人际遇的宋婉约词风格相近。

答案 C

解析 “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错误,结合下句“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可知下片主要表达的是漂泊无依、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

(2)词的最后两句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