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叙事范文.docx
《高中教育叙事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育叙事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教育叙事范文
高中教育叙事范文
教育叙事即为教师利用一定的手段(广播、多媒体等)对教育事件进行描述,以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在高中阶段,有会经理那些经历,得到那些感悟呢?
*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教育叙事范文,仅供参考。
高中教育叙事范文篇一: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
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做好认知与心理准备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
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与听课中,发现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教学引入却不算多,现将自己的所见一二交与同事们交流汇报。
案例一:
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
(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
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
(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频,展示给全班同学)。
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
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2、“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
案例二:
在《自感》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请一位同学进入设计的电路中(学生有点紧张,有点悬念),闭合电键(电源是两节干电池),该学生没有感觉(有点放松),突然断开电键,学生瞬间有被电击的感觉(惊讶万分),并向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
这是为什么呢?
断电反而有电击的感觉,强烈的肢体语言表明回路竟有如此高的电压,这怎么可能呢?
不可能呀!
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极了,此时就是引入新课的最佳切入点,被激活的思维、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
3、“猜想比知识更重要”。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做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或提出预期的看法。
综观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猜想思维在基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如:
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天文学中太阳系起源假说;地理学中的大陆漂移说伟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非胡猜瞎想,同时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它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严密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猜想思维的倾向,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往往从问题、猜想开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让思维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知识圈,强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不失为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好方法。
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高中教育叙事范文篇二: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叙事
自1995年大学毕业以来,就一直工作于这三尺讲云坛之上,回想自已教育教学的成长历程,有不少的感慨。
现把影响自已教育教学成长的一些事件中择取点滴,与大家共享。
求变教学策略——有效复习的术法
复习课,尤其是高三的复习课,无非是把政治四个必修模块的知识不断地概括归纳,使之网络化、系统化。
但课堂气氛平静得有些压抑,以后的复习就这样上下去吗?
我苦苦地思索着……
又是一堂复习课,这一次我满怀激情,拿着写满新点子的备课夹,踏着铃声走进了教室,看着同学们没精打彩的样子,想象着下课时他们的神采飞扬……,上课后,我首先把刚批完的学生练习卷发下去,然后我说明了本节复习方案:
“今天我荣升为警察局长,请同学们以警察的身份,全员行动对自己卷子上的犯罪分子即错题进行搜捕行动,在行动过程中,要秉公执法、绝不能姑息。
把捕获的错题立案在错题本上,前后桌四名同学为一破案小组,逐一对立案进行分析,小组内进行破案,对组内不能解决的大案、要案,上交由全体集思广益进行破解,本节课力争把所立案件全部破解,从而使我们的第一次行动大获全胜。
最后我们要评出破案先进小组和个人。
”学生们异常兴奋的听完我的方案,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刚刚还没精打采的学生们像打了兴奋剂一般活跃起来,开始找错题、记错题、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看着这“不安静、甚至有些闹哄哄的教室”,我的心里泛起一股成功的喜悦和幸福感。
由于卷子上的题有A、B、C、拓展提高四个梯度,各个小组解决的程度各异。
我不断的巡视、观察,很快二十多分钟过去了,组内自行破案已无法再继续,很多小组都向我上交了所谓的大案、要案。
我向学生宣布了各组上交的题数、题号,让学生在卷子上作出记号,然后由小组内合作学习转向课堂的全体性学习。
我划出的问题从梯度的由高到低逐一解决,梯度较低的题,组间就可以解决,举手要求解决问题的学生较多,这时我会尽量给学生机会:
一是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不会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我也会适时的把我的方法讲出来供学生参考。
随着难度的加深,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而最后一道题没有人能完整的解决,我先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解,而是提示、点拨,最终由学生们共同解决了。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正兴奋着的同学们都很遗憾的叹了口气,抱怨铃声来得太快,这足以证明本节课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
最后我说:
“请课代表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大家选出本次错题大搜捕行动的先进小组和个人。
”下课后同学们仍沉浸于刚才的气氛中,围着我说个不停。
这堂复习课打破了以往复习课沉闷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实现了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不仅尊重、赞赏学生,而且更加强调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本节课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如果教师预先把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变换,再结合多媒体实物投影进行拓展,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是在对前几节课的影响下,经过事先的备课形成的。
课堂更多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欲望,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堂课:
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合作、表达、交流的需要。
我们应该告别平静得像一潭死水的课堂,应允许学生讨论、交流、表达甚至争论、辩论,从而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切忌不能不顾学生的感受,完全按照自己事先写好的教案“一帆风顺”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对教师和学生都将毫无收获。
通过这样一节复习课我认真地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
每节课前要精心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力求设计新颖,尤其复习课更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出新点子、新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如对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希望杯”知识竞赛,并评选“希望之星”,并适当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索、改进、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才能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故事虽小——寓育深远
随网络逐渐走入学生的生活,学生思想多元化趋势更加显现。
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遭遇教育尴尬,比如学生捣乱不学习的情况,如果直面讲大道理批评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可能还会造成冲突,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预想效果,怎么办呢?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能不能把故事引入教育教学中,因为故事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适时的引用一些故事,肯定也会走进学生的内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学生课堂上走神经常发生,怎么办?
经过查询资料学习,我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父子一块去送酒,不小心酒洒了一地。
老子急的慌忙趴在地上喝酒,同时喊儿子,你还等什么?
快喝啊,还等菜啊。
以后再有学”生上课走神,老师就对他们说:
“干吗呢?
还等菜呀”。
结果,既尊重了学生,又活跃了气氛,老师还送了个顺水人情,又把学生的思绪拉了回来。
我班的张明同学不思进取,我就查资料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匹马和一头驴是好朋友。
一天,那匹马很幸运,被唐王选中送给唐僧,伴随唐僧到西天取经。
数十年后,那匹马回来了,驴专门来看望他的老朋友,马跟驴谈到取经路上的新奇见闻,另驴羡慕不已。
驴说:
朋友,你真幸运,能走那么远的路,看到那么精彩的世界,而我却一直呆在这1件小屋里推磨。
马说:
不对,朋友,这么多年来,我们走的路几乎同样多,不同的是,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你却总是被人蒙着双眼围着石磨打转转罢了!
”故事告诫学生要胸怀大志,用自己的艰辛付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几经下来,讲故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此以后,我经常给学生讲故事,故事虽小,但作用不小,它不仅会给政治课平添几分乐趣,调节课堂气氛,化解教育尴尬,还能揭示道理,帮助同学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前进。
那么选什么样的故事,才能使课堂效果更好、更精彩,并做到事半功倍呢?
我精心选用了那些内容具有感染性,讲完故事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能触动他们内心深处那根善良和正直的心弦的故事。
我还选了一些时代感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激励人心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都要在班上讲上几个,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家利益、舍己为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成为引导学生前进的无形动力。
作为教师讲故事的语言要有感染力,不同的故事我用不同的语气、情感来表达,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把思想教育巧妙的渗透在知识教育之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生动、活泼、感人、极具吸引力的故事,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使学生愿意和老师接近,亲其师信其道,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老师的教育智慧和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热爱与欣赏。
故事教育能产生极佳的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教育方法。
听课——交流借鉴共同成长
20xx年我校施行推门听课制度,在一个星期三下午第二节我听了我校陈老师的高三复习课《宏观调控》即国家宏观的必要性。
陈老师首先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艰难历程,引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一句话,他说:
简单的讲,20xx年的谈判无非谈了8个字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开放市场”。
导出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市场经济”的内涵?
我们需要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
引出国家宏观的必要性,接着提问:
市场经济的含义。
我认为这样导入显得有点太烦琐,不如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接提问学生:
什么叫市场经济?
,更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然后讲解搞市场经济首先要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
一是市场既市场调节的作用,也就是充分发挥即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是自发发挥作用的,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它,它都客观的发挥着作用,所以我们把价值规律作用,或“市场调节”作用称做“无形的手”。
另一种是计划,既国家宏观调控。
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呢?
自然而然导出国家宏观的必要性。
然后让学生讨论:
如果仅仅靠市场来调节资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吴老师在此设置的两个情景比较好通俗易懂,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其一,是两地同时发生了火灾,双方都有打了119报警,假设只能出动一辆消防车,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让学生自己推测后果,这一情景设置的好,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前面学过的知识,而且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一举两得。
学生自己推测后果一定是:
让市场调节,受价值规律支配,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哪一方出的价钱高,消防队就救哪一方。
假设情景二:
毒品海洛因具有高额利润,如果让市场来调节,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自己推测后果,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一定会刺激大量的人去制造毒品,贩卖毒品。
那么如果大量的人制造毒品,贩卖毒品对社会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给公民,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
层层提问,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回答,去得出结论,效果不错。
然后教师归纳:
从以上的假设中我们可以看出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有一些公共消费的供给市场如消防、治安、环保等和一些特殊的产品,如毒品、不健康书刊、枪支弹药是不能让市场来调节的,必须要国家宏观调控。
课下,我与陈老师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从整堂课的内容看,这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比较清晰,内容丰富,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整堂课有讲有练,讲练结合,有复习有讨论,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不失为一节好课,美中不足的是列举的一些事例再推敲一下,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点,会更加锦上添花。
这样我也在听课交流中不断进步
政治教学设计反思——自我教学提升之路
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我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每反思一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就不知不觉提升一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不管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把书本及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吸收掌握并转化为自己的素质,从而从根本上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预期教学目标。
正因为如此,我在对教材处理上适当多安排了一些学生讨论的成分,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
首先,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充分,还有待进一步调动。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比较少,学习过程被过分地简化为“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因而要想在某一堂课上就让学生有一个质的改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反思一下:
为什么政治课的气氛总是活跃不起来;为什么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总是不高;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有没有充分发挥;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作用?
平时我们总是报怨学生对政治课不太重视、没有兴趣,以此作为上不好政治课的理由。
但我以为政治课不好上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教师。
正因为我们授课的方法、模式太过于单调和程式化,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才会觉得政治课太枯燥、太难学。
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想放却又不敢放”的观念,在充分钻研教材内容、找出教材和学生实际的结合点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以此来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学生的认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待于加以科学地引导。
由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的局限,导致其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都会有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发动学生讨论分析问题时还要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其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合理和科学。
当然引导学生思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这不仅需要思维载体、还需要思维方向的一致性。
而要让学生的思维总体上趋向某一方向又很困难,因此我们政治教师大都困惑于如何去引导,有时甚至会因不耐烦而让我们放弃引导直接说出答案。
虽然这样做表面上是把问题解决了,但这时解决问题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所以,真正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及学生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实现。
有位哲人说过:
凡事贵在持之以恒。
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切忌半途而废。
只有我们注意了这点,设定目标后坚持引导,学生才会慢慢地学会思考、才会慢慢地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才会在以后的分析问题中注意全面分析、多角度分析、科学地分析总之,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如果我们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那么政治课堂就会一片死寂,人们对于政治课的误解也会日益加深。
所以我们政治教师应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着教师自身成长和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宗旨,让政治课变成活泼、生动、互动又有深度的探讨课。
高中教育叙事范文篇三:
高中语文教育叙事——以宽容之情育人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说实话,教育的成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且百年才能树人,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
正因为如此,教师有时也会杀人于无形。
一顿粗暴的训斥,一记响亮的耳光,一句嘲讽的话语,甚至一个蔑视的眼神,都会像一把利剑,将一颗透明的心击得粉碎。
我亲爱的同行,请宽容一点吧!
宽容的老师,才能培养宽容的学生,将来才会形成宽容的社会。
如何做到宽容?
首先要容人
老师受学生尊敬惯了,容易养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潜意识心态,。
社会进入了张扬个性的时代,五花八门的歌星大受青少年欢迎,就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迎合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
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容纳异己的量,老是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那时候现在,唉!
”成了口头禅,那你一定活得剑拔弩张。
一位学生边听课边喝水,老师勃然大怒,叫学生站起来。
学生站起来说了句“老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水,而且口渴是突然发生的事,难道宁可渴死也要遵守纪律吗?
”,然后坦然坐下。
老师气极了,把学生叫到我这儿来。
我一听,笑了。
学生一看我的脸色,神情缓和下来。
我说:
“我今天要表扬你。
”学生一愣,以为我是说反话。
“我表扬三点,”我见自己的话收到了效果,再接再厉,“你处处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说明你的心里有一根绳子,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另外,你能站起来回答老师,说明你很懂礼貌,这也印证了你对《规范》的遵守;其次,你很珍惜生命。
”学生露出了羞赧的神色,连连说:
“老师,我错了。
”我反问:
“你错哪儿了?
”“我不该在课堂上喝水。
”我说很好,下去想一想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喝水?
并把这个观点阐述清楚,写一篇议论文。
学生交上的论文,把这件事分析得很透彻:
我们的行为除了法律规章必须遵守外,还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为理由钻空子。
《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酒,你能喝吗?
也没有规定不准把宠物带到学校,你能带吗?
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毋须规定。
其次要容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们的心目中,老师总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久而久之,老师自己也犯了迷糊,以为自己就是真理,很难听进不同的意见。
托尔斯泰老年时说自己一无所知,这不是谦虚,而是自知之明。
端正心态,是察纳雅言的前提。
一次早读,我走进教室,拿起学生的书,安排早读课的内容。
翻到《过秦论》一文,列了我的三大罪状:
一、自命不凡,喜欢自吹自擂;二、好为人师,患人之不己知;三、教学经验寡陋,有误人子弟之嫌。
初看血往上涌,再看平静,再看坦然。
即使学生说得不够客观,“我不一定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话不是教训别人用的,更何况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
下课了,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道歉,却发现我正在抄写她的话,并且贴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上。
以后,我经常用这三点来检视自己,自觉做人有所长进。
再次要容事
窗外飞来一只罕见的小鸟,教室群情哗然,一位学生一边喊“老师,我给你逮回来”,一边扑出教室。
好端端的一节课泡汤了,逮鸟的学生付出了停课三天、警告处分的代价,因为老师气得发誓再也不进班上课了。
无独有偶。
没过几天,老天阴沉了半天,终于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如天女散花。
这可是今冬的第一场雪!
学生很惊喜,但他们学了一次乖,只是伸长脖子向外望,而不敢轻举妄动。
我一看,《赤壁赋》也暂时失去了魅力,便大手一挥:
“到教室外去看。
”学生一阵欢呼,恨不得想把我举起来扔到空中。
三五分钟,学生的新鲜感也就过去了,便自觉地回到教室,准备上课。
我并不开讲,而引导学生围绕雪展开联想,几分钟后,拿出练笔本——写。
这次作文出奇的好,学生不仅写出自己的欢乐,更多的学生写出了由雪而产生的联想。
爱生,是教师的天职。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深厚的爱生之情,促使教师愉快地去接近和理解学生,积极寻找与学生对话的机会;促使教师从生活起居到功课学习、思想成长,时时处处以诚挚的目光,关注着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他们以及时的支持和鼓励;促使教师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谈,运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
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而学生对教师信任正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这是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虽然经过的日子是这样短暂,走过的路是这样的平凡,可我忠诚于教师这一职业,这就足以使我回首往事时不后悔。
更何况在这宁静的生命里还渗透出一股悠久而坚定的信念
愿将青春许孺子,甘为世人做人梯。
我将义无反顾的奔赴我的明天,在纯洁的校园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点燃烛光里的青春。
情理交融的课堂,光明温暖的感觉,和谐宽容的氛围,教学相长的愉悦,是我们对理想教育的追求。
这世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让我们脚踏实地地走起来,做下去
高中教育叙事范文篇四:
高中课文教育叙事
我们经常说,老师是教书育人,而我认为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己.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备好每一节课;我怀着对执教的渴望,书写每一份教案;我带着能得到学生满意的笑容,上好每一节课.每当看到学生学有所获时,我无比欣慰,每天我都在享受着工作带给我的快乐.对业务知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学校组织外出学习交流,远到江苏,近到沁阳.听听其他老师的教课,我不断地问自己,新的教学理念对于我的实际教学可行吗?
正在我疑虑,彷徨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我校的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公开课结束后,老教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把我的缺点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