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332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

《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第一章思考题.docx

毛概第一章思考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从总体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要求同学们既要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线,又要重点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四部分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自觉地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三、教学安排

本章共五节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安排课堂讲授6学时,基本上每节讲授1学时,加上前面一个导言和总体安排大约1学时。

四、阅读书目与思考题(P.27)

讨论题: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实际上,从马克思主义一传到中国开始,首先就面临一个中国化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欧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外来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基本国情、现实状况等都不同,因此,如果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如果不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根本不可能在中国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

李大钊等人较早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特别是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党的中央领导真正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1942年经过党的延安整风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就成为了全党的共识.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了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的幼年时期,在探索中曾经出现过严重地曲折.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等,都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理论,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内容通过一定的体系体现出来,可以认为,体系与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主要包括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三大法宝”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等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主义过渡、人民民主专政、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中国的工业化等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主要包括建设新型人民军队、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等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主要包括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分化瓦解敌人、合法斗争与地下斗争相结合、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等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双百方针”、充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等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包括思想上建设党、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等理论.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反映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其基本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把立足点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之上.这是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历史地位

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甚至是严重错误,就企图全面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定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另一方面,如果对毛泽东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易移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这种全面肯定的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

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虽然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整个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时代的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了和平与发展,这种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等,这些观点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翌年又载入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发展,这种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形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从中国共产党党内来看,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这些背景共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世情、国情和党情。

1989年,邓小平对江泽民和新的中央领导作了“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政治交代”.到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同年5月,他又指出: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翌年又写进了宪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江泽民表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在以后的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都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呢?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以人为本要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