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219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docx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题集锦和讲解1

  1.某宾馆建筑为大厅部分16层,两翼13层,建筑面积11620m2,主体结构中间大厅部分为框剪结构,两翼均为剪力墙结构,外墙板采用大模板住宅通用构件,内墙为C20钢筋混凝土。

工程竣工后,检测发现下列部位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

  

(1)七层有6条轴线的墙体混凝土,28天试块强度为12.04N/mm2,至80天后取墙体混凝土芯一组,其抗压强度分别为9.03N/mm2,12.15N/mm2,13.02N/mm2;

  

(2)十层有6条轴线墙柱上的混凝土试块28天强度为13.25N/mm2,至60天后取墙柱混凝土芯一组,其抗压强度分别为10.08N/mm2,11.66N/mm2,12.26N/mm2,除这条轴线上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外,该层其他构件也有类似问题。

  问题:

  

(1)造成该工程中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为了避免该工程中出现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浇注混凝土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3)在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题解:

(1)答:

原因可能有:

①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②混凝土拌制时间短或拌合物不均匀;③混凝土配合比每盘称量不准确;④混凝土试件没有做好,如模子变形。

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及时等。

  

(2)答:

①浇筑混凝土时为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自由下落高度较大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②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振捣,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完毕;③竖向结构(墙、柱等)浇筑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④在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混凝土应同时浇筑;⑤如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完毕,中间间歇时间超过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留置施工缝。

  (3)答: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④每一层楼,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⑤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某教学楼为四层砖混结构。

该工程施工时,在安装三层预制楼板时,发生墙体倒塌,先后砸断部分三层和二层楼板共12块,造成三层楼面上的一名工人随倒塌物一起坠落而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经调查,该工程设计没有问题。

施工时按正常施工顺序,应先浇筑现浇梁,安装楼板后再砌三层的砖墙。

实际施工中由于现浇梁未能及时完成,施工中先砌了三层墙,然后预留楼板槽,槽内放立砖,待浇筑承重梁后,再嵌装楼板,在嵌装楼板时,先撬掉槽内立砖,边安装楼板、边塞缝的施工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工人以预留槽太小,楼板不好安装为理由,把部分预留槽加大,并且也未按边装板、边塞缝的要求施工。

  问题:

  

(1)简要分析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2)这起事故可认定为哪种等级的重大事故?

依据是什么?

  (3)若需要对该事故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应勘察哪些内容?

  题解:

(1)答:

违反施工程序,擅自修改组织设计的规定,指定并实施了错误的施工方案是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工人不按规定施工,扩大预留槽且装板时不塞缝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答:

按照建设部《工程质量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可认定为四级重大事故。

  上述《规定》第三条规定: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四级重大安全事故:

死亡2人以下;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

  (3)答:

①做好事故调查笔录,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情况等;事故现场勘察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勘察的起止时间、过程;能量逸出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过程;设施设备损坏或异常情况,事故发生前后的位置;事故发生前的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具体位置和当时的行动;重要的物证特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②事故现场的实物拍照。

③事故现场绘图。

   6.某工程基础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10m、4m、4m,经勘察发现地基为饱和的粉砂及部分粘质砂土,地下水位在地面下0.5m处。

施工时,采用了抽水机直接在基坑内的集水坑抽排水,当挖至地下3m左右深度时,土与水向坑内涌,产生流沙现象。

后经处理后,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顺利完成施工。

  问题:

  

(1)该工程在基坑开挖时未设支撑的做法是否正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设支撑?

  

(2)什么是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施工单位在进行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除轻型井点外,还有哪几种?

  题解:

(1)答:

该工程不设支撑是错误的。

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可以不设支撑:

在浅基坑开挖时,当土质均匀、湿度正常,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或管沟底面标高,且敞露时间不长时,挖方边坡可做成直立壁不加支撑;当土的湿度、土质及其他地质条件较好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或管沟底面时,挖方深度在5m以内可放坡开挖不加支撑。

  

(2)答:

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是沿基坑周围以一定间距埋人井点管(下端为滤管)至蓄水层内,井点管上端通过弯连管与地面上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相连接,利用真空原理,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基坑以下。

  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或沟槽的平面形状和尺寸、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3)答:

常用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还有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井点。

三、案例题 

【案例1】

1.背景

某大学公共教学楼工程,建筑用地面积61672m2,总建筑面积45026m2,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42589m2,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437m2,建筑层数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23.4m,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坑深度10m、长100m、宽8m;基坑东、北两面距离建筑围墙3m,西、南两面距离图书馆9m。

建筑外墙为370mm厚红砖,内墙为A3.5加气混凝土砌块。

施工技术方案评议时,项目经理认为该项目的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应采用:

土方工程: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一次挖至槽底标高,再进行基坑支护,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最后进行降水。

脚手架工程:

外脚手架采用敞开式双排钢管脚手架。

搭设脚手架时,要从底到顶,先搭设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最后搭设剪刀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脚手架搭好后,铺设脚手板。

拆除脚手架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可以上下同时作业,先将连墙件整层或几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钢筋工程:

直径12mm以上受力钢筋,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

2.问题:

(1)该工程土方开挖方案是否合理?

为什么?

(2)该工程钢筋方案是否合理?

为什么?

(3)该工程脚手架方案是否合理?

为什么?

(4)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哪些规定?

3.答案与解析:

(1)不合理。

本方案采用一次挖到底后再支护的方法,违背了强制性规范规定“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现场没有足够的放坡距离,一次挖到底后再支护,会影响到坑壁、边坡的稳定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2)不合理。

因为:

直径16mm以下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剥肋套丝后钢筋直径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不具有可操作性。

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适用于直径16以上40以下的热轧Ⅱ、Ⅲ级同级钢筋的钢筋连接。

(3)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不合理。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定,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剪刀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拆除脚手架时,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4)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2)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4)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往下计,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

【案例2】

1.背景

某建设单位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形式对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邀请招标,在招标文件中,发包人提供了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暂定数量、工程量计算规则、分部分项工程单价组成原则、合同文件内容、投标人填写综合单价,工程造价暂定800万元,合同工期10个月。

某施工单位中标并承接了该项目,双方参照现行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固定价格合同。

施工单位认为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是:

①本合同协议书;②本合同专用条款;③本合同通用条款;④中标通知书;⑤投标书及附件;⑥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⑦工程量清单;⑧图纸;⑨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⑩合同履行中,发包人、承包人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施工单位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开挖土方过程中,遇到了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暴发,造成现场临时道路、管网和施工用房等设施以及已施工的部分基础冲坏,施工设备损坏,运进现场的部分材料被冲走,施工单位数名施工人员受伤,雨后施工单位用了很多工时清理现场和恢复施工条件。

为此施工单位按照索赔程序提出了延长工期和费用补偿要求。

基础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在自购钢筋进场之前按要求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提交了质量保证资料,在监理员见证下取样送检,经法定检测单位检测证明钢筋性能检测结果合格,工程师经审查同意该批钢筋进场使用。

但在基础工程柱子钢筋验收时,工程师发现施工单位未做钢筋焊接性能试验,工程师责令施工单位在监理人员见证下取样送检,试验发现钢筋焊接性能不合格。

经过钢筋重新检验,最终确认是由于该批钢筋性能不合格而造成的钢筋焊接性能不合格。

工程师随即发出不合格项目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拆除不合格钢筋工程,同时报告业主代表。

2.问题:

(1)施工单位认为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是否妥当?

请给出合理的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

(2)施工单位就特大暴雨事件提出的索赔能否成立?

为什么?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施工单位采购材料的进场程序和相关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3.答案与解析:

(1)不妥当。

合理的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是:

①本合同协议书;②中标通知书;③投标书及其附件;④本合同专用条款;⑤本合同通用条款;⑥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⑦图纸;⑧工程量清单;⑨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⑩合同履行中,发包人、承包人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2)能成立。

因特大暴雨事件引发的山洪暴发,应按不可抗力处理由此引起的索赔问题。

被冲坏的现场临时道路、管网和施工用房等设施以及已施工的部分基础,被冲走的部分材料,清理现场和恢复施工条件等经济损失应由建设单位承担;损坏的施工设备,受伤的施工人员以及由此造成人员窝工和设备闲置等经济损失应由施工单位承担,工期顺延。

(3)施工单位采购材料的进场程序和相关责任如下:

1)承包人负责采购材料设备的,应按照专用条款约定及设计和有关标准要求采购,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对材料设备质量负责。

承包人在材料设备到货前24h通知工程师清点。

2)承包人采购的材料设备与设计或标准要求不符时,承包人应按工程师要求的时间运出施工场地,重新采购符合要求的产品,承担由此发生的费用,由此延误的工期不予顺延。

3)承包人采购的材料设备在使用前,承包人应按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检验或试验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4)工程师发现承包人采购并使用不符合设计或标准要求的材料设备时,应要求由承包人负责修复、拆除或重新采购,并承担发生的费用,由此延误的工期不予顺延。

 

【案例3】

1.背景

 某公司承建某综合楼,位于居民密集区域,总建筑面积250000m2。

工程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期500天。

施工现场水源,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直接接业主的供水管口,现场临时供电设施按照供电设计和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妥当,并制定了临时用点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

2002年5月22日,在地下室有3名工人正在进行消防管道焊接作业,室内储存了2瓶氧气和2瓶乙炔,他们都已经过培训考核合格,但尚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另外一名工人在墙角休息吸烟,结果造成爆炸事故。

事件二:

进入装修施工阶段后,项目经理安排安全员王某负责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王某随后在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上作了严格的防火安全要求,现场设置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制定了严格的明火使用规定,整个装修阶段未发生一起火警。

事件三:

装修施工过程中,质检员发现已经完工的室内地砖,已经部分发生破坏和划痕较重的情况;在室内顶棚抹灰时,室内墙面、地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问题:

(1)本案例中,在地下室进行焊接作业的动火等级为几级?

该等级动火作业的审批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2)焊割作业前,须办理哪些证件?

(3)简述施工现场主要考虑哪几类用水?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基本原则有哪些?

(5)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安全标志一般有几种?

施工现场一般在哪几个“口”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6)如何做好施工现场成品保护工作?

3.答案与解析

(1)本案例动火等级为一级动火,因为是在较封闭的地下室内进行焊割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动火申请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2)焊割作业前,需办理现场施工动用明火的审批手续、操作证和用火证。

(3)施工现场用水量主要考虑:

现场施工用水量、施工机械用水量、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生活区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五类用水。

(4)临时用电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即必须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或称三相五线系统);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和两道防线。

(5)安全标志一般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

施工现场一般应在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和隧道口等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6)做好施工现场成品保护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教育全体职工树立高度的质量观,对国家、对人民负责,自觉爱护财物,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自觉养成珍惜和保护成品、半成品的责任心。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主要是根据工程实际,合理安排不同工作间的施工顺序先后,以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根据建筑产品的特点的不同,可以分别对成品采取护、包、盖、封等具体保护措施。

a.护就是提前防护。

就是针对被保护对象的特点采取各种防护的措施。

b.包就是进行包裹。

就是将被保护物包裹起来,以防损伤或污染。

c.盖就是进行表面覆盖。

就是用表面覆盖的办法防止堵塞或损伤。

d.封就是局部封闭。

就是采取局部封闭的办法进行保护。

3)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巡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三、案例题

【案例1】

1.背景

某网球馆工程位于繁华市区,建筑面积76120m2,地上15层,地下3层,基础为筏板式基础,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场地狭小,其结构转换层复杂,钢筋种类及数量较多,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气压焊。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并对基底进行了钎探。

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施工单位于是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

主体结构施工到第三层时,由于受现场钢筋尺寸的限制,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二跨的跨中位置。

另外为了节约材料,钢筋工长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约2m左右的钢筋焊接接长到8m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

主体结构施工到第十层时,由于甲方提出变更,因此使工程暂时停工,致使部分水泥运到现场的时间已达到100天,复工后,为了赶工,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施工完毕后检查质量符合要求。

2.问题

(1)基坑验槽的重点是什么?

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是否妥当?

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两家单位共同进行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

说明理由。

(3)该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请简要分析。

(4)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的做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5)施工单位现场常用的质量检查方法及其手段有哪些?

3.答案与解析

(1)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它受力较大部位。

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不妥。

对异常部位,施工单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2)不妥。

基坑(槽)验槽,应由总监埋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的项目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共赴现场,按设计、规范和施工方案等的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好基坑验槽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

(3)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

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二跨的跨中位置不符合要求。

按照规定,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而框架梁的跨中是受力最大的部位,因此接头位置不符合要求。

钢筋工长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约2m左右的钢筋焊接接长到8m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接头数量过多,不符合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

(4)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的做法不正确。

原因是按照规定,在使用中对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而该批水泥运到现场已达100天。

(5)施工单位现场常用的质量检查方法及其手段有:

1)目测法,其手段有:

看、摸、敲、照;

2)实测法,其手段有:

靠、吊、量、套;

3)试验法。

 

【案例2】

1.背景

某单位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2.6万m2,地上16层,该工程基础采用桩基础,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某建筑施工企业负责施工。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情:

事件一:

在土方填筑过程中发现,回填土经夯实后检测,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事件二:

桩基础采用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成孔后孔底虚铺土厚度120mm。

事件三:

在二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梁表面出现蜂窝和孔洞。

事件四:

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三层混凝土部分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但对实际强度经测试论证,仍然达不到要求,后经设计单位验算能够满足结构安全性能。

2.问题

(1)试分析该工程回填土不密实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2)事件二桩基础施工时,孔底虚铺土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为什么?

如果不符合,应如何处理?

(3)梁混凝土产生蜂窝和孔洞的原因是什么?

应如何进行处理?

(4)分析三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答案与解析

(1)回填土不密实的原因是:

1)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

2)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

3)辗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土的密实度降低。

治理方法:

1)不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或者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

2)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

3)因含水量小,可采用增加夯实遍数。

(2)不符合。

成孔后孔底虚土过多,超过了标准规定的不大于100mm的规定。

处理方法:

   1)在孔内做二次或多次投钻。

即用钻一次投到设计标高,在原位旋转片刻,停止旋转静拔钻杆。

   2)用勺钻清理孔底虚土。

   3)如虚土是砂或砂卵石时,可先采用孔底浆拌合,然后再灌混凝土。

4)采用孔底压力灌浆法、压力灌混凝土法及孔底夯实法解决。

(3)梁混凝土产生蜂窝和孔洞的原因是:

   1)模板表面不光滑,并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

   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模板拼缝不严,浇筑的混凝土跑浆。

   5)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6)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7)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当。

   8)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9)混凝土拆模过早。

   防治方法:

   1)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

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捣实后认真养护。

2)孔洞处理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

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要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浇筑混凝土。

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h,然后用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十浇筑、捣实后,认真养护。

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混凝土。

(4)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1)配置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拌制混凝土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配合比有误。

   3)拌制混凝土时投料不按重量比计量,或计量有误。

4)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案例三

某市一建筑公司承接了一项办公楼的施工任务,建筑面积56073m2,地下3层,地上10层,基础采用筏型基础,主体为框架结构。

该项目位于该市二环路以内繁华闹市区。

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工序指令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第3层混凝土部分试块强度检测时,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于是请某检测机构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测,经该检测机构检测鉴定,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为了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施工单位由于加强了预防和检查,因此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再发生类似情况。

在顶层雨篷钢筋隐蔽工程验收时发现雨篷钢筋位置放置错误,因此施工单位非常重视,发现之后及时进行了返工处理。

问题:

(1)简述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2)对第3层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是否需要处理?

请说明理由。

(3)如果第3层实体混凝土强度经检测达不到要求,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4)说出屋顶雨篷钢筋隐蔽工程验收的要点。

(5)简述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答: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

1)严格遵守施工工艺规程;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3)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2)答:

第3层的质量问题不需要处理,因为虽然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鉴定强度满足要求应予以验收。

(3)答:

如果第3层实体混凝土强度经检测达不到要求,施工单位对该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有:

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4)答:

钢筋工程隐蔽验收要点:

1)按施工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检查钢筋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形状;2)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构造钢筋是否符合构造要求;3)检查钢筋锚固长度、钢筋加密区及加密间距;4)检查钢筋接头:

如绑扎搭接要检查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和数量(错开长度、接头百分率),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要检查外观质量,取样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是否达到要求,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数量(接头百分率)。

(5)处理的基本要求是:

①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②重视消除事故原因。

③注意综合治理。

④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⑤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

⑥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

⑦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