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209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docx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21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可以作为证据支持某种遗忘理论,这一遗忘理论是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实验证明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也起干扰作用,前者被称作前摄抑制,后者被称作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可以作为干扰说的证据。

因此本题选B。

第2题:

关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表述错误的是

A.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效果,对外显记忆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B.内隐记忆保存的时间比外显记忆短

C.记忆负荷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小,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大

D.外显记忆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内隐记忆受到的干扰较小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很多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显记忆的成绩下降很多,内隐记忆的消退则慢得多。

因此本题选B。

第3题:

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以此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知过程是

A.知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因此本题选D。

第4题:

当儿童看到了不同的桌子之后,形成了“桌子”的概念。

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A.间接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理解性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的特征。

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认识。

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儿童在接触各种桌子之后形成桌子的概念,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

因此本题选C。

第5题:

医生能够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疾病。

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A.间接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理解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的特征。

医生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疾病,医生没有直接看到病毒对人体的侵袭,却能通过体温、血液成分和体征变化的程度未诊断患者的病症’隋况,这就是间接的反映。

故本题选A。

第6题:

警察在嘈杂的人群中能够迅速辨别出罪犯。

警察做到这一点所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A.形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分析思维

D.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思维活动的可意识程度,可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

警察在嘈杂的人群中能够迅速辨别出罪犯,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依赖的是他的直觉,因此本题选B。

第7题:

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儿将苹果与香蕉归为一类,球与口琴归为一类。

由此表明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人工概念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所包含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具体概念是按事物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

抽象概念是按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按照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合取概念是指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隹,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关系概念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自然概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形成过程而人为制造的概念。

根据题意,幼儿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征进行的分类,属于抽象概念。

因此本题选B。

第8题:

我们说“学习努力、成绩好”的学生是“好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也是“好学生”,从“好学生”概念的上述特征来看,“好学生”这个概念属于

A.人工概念

B.关系概念

C.合取概念

D.析取概念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9题:

“毛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用毛制作的”和“写字的工具”。

因此“毛笔”这个概念属于

A.人工概念

B.关系概念

C.合取概念

D.析取概念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0题:

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

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无关属性。

相反,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判断为否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在概念形成的选择性策略中,存在保守性聚焦策略、冒险性聚焦策略、同时性扫描策略和继时性扫描策略。

保守性聚焦策略是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

冒险性聚焦是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的假设,然后同时改变聚焦点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性来检验这个假设。

同时性扫描策略是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

继时性扫描策略是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基础上,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并逐一排除错误假设。

聚焦策略和扫描策略的区别在于,聚焦策略主要是针对概念涉及的属性进行检验,而扫描策略则直接对概念进行检验。

因此本题选A。

第11题:

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记忆负担最轻的选择性策略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保守性聚焦策略每次只改变一种属性,记忆负担最轻。

因此本题选A。

第12题:

个体通过语言工具获得概念的形式是

A.概念的形成

B.概念的同化

C.概念的运用

D.概念的发展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概念的学习包括概念的获得和概念的运用。

概念的获得,实质上就是要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

概念的获得包括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个体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

概念的同化是通过语言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的过程。

因此本题选B。

第13题:

关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表述正确的是

A.归纳推理的实质是概念的形成,演绎推理的实质也是概念的形成

B.归纳推理的实质是问题解决,演绎推理的实质也是问题解决

C.归纳推理的实质是概念的形成,演绎推理的实质是问题解决

D.归纳推理的实质是问题解决,演绎推理的实质是概念的形成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的实质是概念的形成,演绎推理的实质是问题解决。

因此本题选c。

第14题:

线性推理就是

A.三段论推理

B.关系推理

C.条件推理

D.归纳推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

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由于这种推理的三个逻辑项之间具有线性的特点,所以线性推理又称线性三段论。

因此本题选B。

第15题:

具有证实倾向的推理类型是

A.三段论推理

B.关系推理

C.条件推理

D.归纳推理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为证实倾向。

因此本题选C。

第16题:

一个密码箱有3个按钮,每个按钮有0--9十个数字,采用逐个尝试3个数字的随机组合而找到密码的策略是

A.算法

B.逆向搜索

C.爬山法

D.手段一目的分析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问题解决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索问题空间、选择算子系列时运用的策略的总称。

问题解决策略分为算法和启发法。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启发式策略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采取较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类比迁移策略等。

手段一目的分析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先确定一系列子目标,把每个子目标作为达到最终目标的手段,通过逐步缩小问题的现存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最终达到目标状态,使问题得到解决。

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这就好像登山者,为了登上山峰,需要从山脚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一样。

逆向搜索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问题解决策略。

本题中采用的策略是算法。

因此本题选A。

第17题:

药剂师研发了一种新药,在无法确定有效而又无较大副作用的药量的情况下,药剂师采用的方法是让病人从小剂量开始试验,直到确定合适的药量为止。

药剂师采用的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是

A.算法

B.逆向搜索

C.爬山法

D.手段一目的分析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8题:

“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行为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升华作用

D.否认作用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反向指当个体行为或欲望不能被社会规范所容忍,其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动机就会正好相反。

投射是指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上,这使得此方被压抑的内容在彼方反映出来。

升华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否认是指当个体达到的目标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常规时,为避免或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或维护自尊,而给自己行为的一种“合理化”解释。

“矫枉过正”、“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都属于反向作用防御机制。

因此本题选A。

第19题:

“找替罪羊”的行为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

A.反向作用

B.补偿作用

C.压抑作用

D.转移作用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压抑是最重要的防御机制,借助压抑,本我的强烈冲动被排除出意识阈,使它们的外显表达被控制。

补偿是指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

“找替罪羊”属于转移作用防御机制。

因此本题选D。

第20题: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按现实性原则行事的人格成分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主体我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包括三个成分: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遵从快乐原则,自我遵从现实原则,超我遵从道德原则。

因此本题选B。

第21题:

在弗洛伊德看来,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环境因素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各成分处于动态冲突与平衡的过程之中。

其中本我所代表的无意识冲动主要是性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总是通过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区域的快感来实现,而这个区域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人格乃至整个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