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231205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及案例简介

课程学时:

理论33学时,实验3学时

学分:

2学分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思政设计理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课程构建以"理论讲授+体验教学+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相结合的融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

总体思路: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授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特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生命意义、豁达胸怀、高尚情操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形成稳定且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积极传播正能量。

实施效果:

在2021-2022年度第1学期课程评教中,该课程最终得分为92.3421,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学生对于课程也给出了热情的评语。

二、结合章节

本案例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第十二章一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思政元素提炼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教学目标

面对思政进课堂新形势,实践教学从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确定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图所示:

图1实践教学三维度教学目标

四、案例意义

本案例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将大学生心理成长与道德发展相统一,达成育心与育德的双重目标,形成协同效应。

学生发展方面: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本案例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真实事件为切入点,融入课程思政以及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思考,使生命教育更加立体生动,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

课程思政方面:

对本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既能为课程建设丰富思政案例库,又是高校“大思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实现育心、育德、育人,协同思政教育致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五、教学过程实施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战略举措。

本案例以“元素提炼-思政融入-实践体验-教学评价"为主线,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根本,推动教学课堂改革。

思政融入:

以课堂渗透为主,在每一小节中根据提炼出的课程思政点,通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和渗透,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生命的诞生与发展

视频导入:

通过观看《生命的奇迹》BBC短片,了解生命诞生的全过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渲染课堂氛围。

图2《生命的奇迹》BBC纪录片

思政点:

启发学生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感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1.生命的独特性

(1)每个生命都是奇迹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

通过问答和讲授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每个个体都是60万分之一的生命奇迹。

思政点: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图3胎儿生长发育图

(2)生命的短暂性

活动导入:

撕纸悟人生;A4纸上看人生;画出我的生命线,思考人生轨迹;出示人生刻度尺,感受生命的短暂性;利用教学活动破冰,增强课堂体验感。

思政点:

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学会珍惜时间,做好时间管理,认识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图4个体毕生成长图

(3)生命的脆弱性

数据导入:

引出全世界和中国的自杀数据,让同学们感受到危机并不遥远。

案例导入: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东航MU5735失事事件

思政点: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在各种灾害、疾病面前,生命非常脆弱,进而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案例一:

讲好中国故事,筑牢责任担当,培育积极心态

课程导入:

通过国内外疫情数据对比,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以故事、视频、信件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抗疫故事",让同学们分享对抗疫故事的感受:

"无私奉献的英雄让人敬佩、生命无价、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小我、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等。

思政点导入:

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让学生思考生命的存在意义。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和感人故事作为授课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育学生的积极心态,树立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观念,同时,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重要性,在事迹和故事中不断深化认知,内化认同,外化于行,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

【视频播放】永不放弃一尼克•胡哲演讲视频【探寻生命价值】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生命斗士)从他的人生经历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命意义的真谛是什么?

你又该如何把握自己有限而又宝贵的生命呢?

【知识拓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揭示了个体生存生长的需要层次。

他认为,这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顺序不是完全固定的,而是可以变化的。

五种需求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属于低一级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

(三)危机信号的识别

1.危机的概述

【小组讨论】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危机的反应有哪些?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掌握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了解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思政点:

提高学生危机意识,尝试识别危机信号,树立忧患意识。

2.小组活动一生命留言

观看"网络生命留言”及留言后的网络评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感受,并说说如果你看到了这个留言,你会发表什么评论。

让同学们意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并学习识别危机的信号。

在此基础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

思政点:

重视网络言语的规范性,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网络道德文化素养。

3.自杀危机的信号(头脑风暴,教师总结)

通过全班同学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取关键词,总结自杀危机的信号;使学生通过活动的形式,了解并掌握自杀危机识别的基础信号,重视生命。

实践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感悟生命的珍贵和脆弱,进行外出实践体会自然之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生命的价值和伟大之处。

(一)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

1.角色扮演:

拯救失恋的TA(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扮演案例中的各种身份角色,来切身感受遇到危机事件时,我们可以怎么处理。

表演后,分享表演的感悟,让学生参与并沉浸其中,切身感受危机事件时的体会,在感悟中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心理危机处理的原则:

生命至上,积极联系他人,主动寻求外援,形成多方合力,后续定期跟踪。

思政点:

团结互助,在爱别人的同时,学会爱自己与被爱。

心理危机处理的误区(案例讲解)

误区一:

否定、批判其想法;误区二:

试图通过强调旁人的付出,令其回心转意;误区三:

避谈自杀;误区四:

答应对其自杀念头进行保密;误区五:

在其突然好转时,放松警惕。

思政点:

对于危机事件要有底线思维、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学会防微杜渐。

2.危机后的应对措施(头脑风暴,教师总结)

开展叙事、提供宣泄机会释放心理压力、有用的放松技巧等,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行之有效的情绪释放方法,然后共同讨论可行性,帮助学生学会自助成长,学会处理危机。

3.实践活动:

布置小组任务,通过拍摄以"危机干预”为主题的校园心理剧或心理短片,切实体验生命的脆弱性和宝贵;其次,围绕“生命教育〃主题进行手绘制作,宣传和普及生命教育相关心理知识,在自主探索中潜移默化学生的心灵,加强生命观的塑造和形成。

(二)感恩生活和生命

1.图片导入:

分享温馨图片

通过分享温馨感人的图片故事,让同学们感受生命的美好,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引导其发现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以期达到学生对自身、他人乃至他类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2.实践活动

深入社会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

志愿服务活动(义教、关爱特殊群体)、疫情防疫志愿活动、暑假三下乡活动(社会调研、乡村振兴)、援藏支教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体验生活的乐趣,升华人生的价值。

思政体验:

让学生贴近实际,感受自然的美好,助人的乐趣;深入前线,增强社会责任感,走进田园,砥砺强国之志,感受乡村振兴。

图8志愿服务活动

图9疫情防控志愿活动

3.感恩作业

课后作业:

此时此刻,回想那个最让你感恩的人,下课后给他/她留言表示感谢;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感恩对象小到身边的人和事,大到社会和国家,在此过程中学会解析生命的意义,陶冶健全人格。

思政点:

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涵养家国情怀

六、教学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方式

1.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

包括考勤、小组汇报、心理剧拍摄、师生互动等;

2.结果性考核评价方式:

线上考试、期末课程论文。

(二)重点考核目标

1.通过课前导学,考核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积极性;

2.通过课中导研,考核学生对心理专题的研究、心理案例认知和分析等核心知识掌握情况;

3.通过课后导练,考核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结果性考核,重点考查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包括学生对课程的感悟和收获,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以及自身的努力方向。

七、案例反思

(-)实施效果及成果

为检验本章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本课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从两个维度进行教学评价,包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在同步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效性评价体系。

调查对象为21级本科生共130位学生,回收问卷130份,最终问卷统计结果如下所示:

图11课程评价问卷结果

根据回收问卷结果显示,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的具体特色如下:

1.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本案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路开展教学,在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走进学生中间,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营造积极、

友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建构起成熟的学习共同体。

2.以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珍惜生命

本案例在授课过程中,多使用体验式教学,着力于更深层次的生命对话,将心理知识转化为心理技能。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积极思考,珍惜生命、感恩生命。

3.以“抗疫故事”,弘扬发展中国精神

本案例中采用了大量"抗疫故事",让学生在动人的事迹中感受到中国正能量,让学生体验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正能量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帮助更多的00后认识到中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生命教育不仅需要在课堂中实施,更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内涵后,更要以行动去真正加以践行,敬畏生命,实现生命价值。

今后可以安排学生深入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伟大,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完成21天打卡行为训练活动等,在实践中切身感悟,并付诸丰盈生命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