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204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7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材解读: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课标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

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可以的。

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但不论那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历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教学线段时,不应在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

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课时安排:

约4课时

问题探讨:

这部分内容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量度的必要性,然后再让学生自选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度同样长的铅笔,结果量的数量不一样。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知道物体的长度必须用长度单位去量。

 

二年级第一单元第1--2课时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

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

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

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

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

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

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

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

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 

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尺子。

师:

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

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

(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师:

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

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

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

 

二年级第一单元第3—4课时

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和练习一的第4~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

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米

  导入谈话:

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

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

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师:

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s

  (5)师: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

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

1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

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都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第二单元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P8—P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两位笔算的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研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算理理解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1)36+2

(2)36+20

提问:

(1)题为什么用“36”中的“6”与“2”相加?

(2)题为什么用“36”中的“3”与“2”相加?

教师小结;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做到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二、探讨交流,解决问题。

看书观察。

提问: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些同学要去干什么?

他们要怎样去?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他们能坐下吗?

学生提出:

(1)和二

(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提问:

剩下的两个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说说为什么?

还有别的乘坐的方法吗?

(1)班和二

(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列式:

36+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