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1525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79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初二物理第1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

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的空气中的声速340m/s。

3、能分析回声的形成,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关于回声的有关计算。

难点:

1.设计探究的实验;

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三、学习活动:

(一)观察课本P12四幅图,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活动:

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

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同体验:

(1)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击鼓。

鼓面在振动吗?

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

说出你的方法。

 

(3)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吗?

 

(二)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

1、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

 

2、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

[]

 

3、实验:

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4、声怎样向外传播的?

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

  5、真空也能传播声音吗?

  让学生观看真空罩实验的录像。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如何进行交流呢?

___________________

(三)声速

  阅读课本P15“声速”中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②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一般情况下,中的声速最大(填固体、液体、气体)。

③同种介质中,温度升高,声速变(填大、小)

四、应用训练:

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          而产生的,并经       传入人耳。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  B.木头  C.空气  D.水 

3、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五、课堂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现象,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停止,其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靠_______传播的,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_______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小于_______中的速度,更小于_______中的速度。

六、达标检测: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2、人们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 

  A.固体能传播声音快 B.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C.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D.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慢

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4、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5、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间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奇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音响效果。

6、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

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某科幻电影中,出现了下面这样的情景:

一外星人驾驶的不明飞行物出现故障,以极快的速度撞上月球,撞击瞬间,火光冲天,撞击声震耳欲聋。

问题:

你认为上面这段文字中,叙述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用笔在不正确的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并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违背了哪些物理规律或者与哪些物理知识不符。

 

第2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

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三、学习活动:

【前置测评】

1、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它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3、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

4、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活动一】

阅读课本p16“人耳的构造”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画出人耳感知声音的流程图:

 

②人失去听觉,可能是哪部分出现了问题?

 

③失聪的人一定感知不到声音了吗?

 

【活动二】

(1)将敲响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听到声音,并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阅读课本p17“骨传声”这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声音通过,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②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他是采用方式来听自己演奏的声音的.

【活动三】

自学课本p18科学世界中的内容,小组交流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什么是双耳效应?

 

②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判断,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

③如何让声音的立体声效果更好?

 

四、应用训练:

1、一般人们不用坚硬物掏耳朵,是为了防止       ,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耳膜穿孔,这时会造成      ,可以通过     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

  

2、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  )

A.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B.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C.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

D.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指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3、下列关于人耳感知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声音与外界声音一样响

B.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给大脑

C.外界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转化为信号传给大脑

D.人如果没有耳廓就不能听见声音

4、蛇没有耳朵,可它能发觉敌人的进攻,每当这时它总是将头贴在地面上,这是利用了。

五、课堂小结:

1、说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

2、聋哑人是靠什么感知声音?

3、“骨传导”比空气传导效果好还是差?

 

六、达标检测:

1、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人太远了 

  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干了

2、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

A.传到声音B.修补人的耳部结构

C.增大声音

的响度D.以上说法都正确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下列部分出现故障会使人失去听觉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听觉神经

4、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的内功深厚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来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条件反射

5、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以上答案都不对

6、下

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

A.堵住耳朵,把振动音叉的尾部地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

B.音声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

C.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D.同学听到耳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8、在剧院里,我们听到音乐有丰富的立体感,这是因为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

9、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10、轻叩自己的牙齿,自己能听到叩齿声,但是别人却听不到。

自己能听到的原因是因为叩齿声能通过传给听觉神经,从而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

11、月球上没有空气,请你设计至少一种方案,使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能在月球表面顺利交谈。

 

第3节声音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特性。

2、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通过亲身体会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

聆听与感受:

试唱乐谱1.2.3.4.5.6.7.i。

仔细听别人唱,然后自己唱出来。

感受两个现象:

1.从低音“叨”到高音“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

2.大声唱和小声唱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声音的音调指的是上面哪个不同?

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个不同些?

总结一下:

音调是指。

响度是指。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

回忆: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动。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

下面我们来探究:

(2)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请大胆猜想:

【进行实验】 

  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总结:

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播放录音:

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

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

哪个响度大?

 

(三)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请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总结: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1、耳朵“辨”乐器。

播放录音:

梁祝1(古筝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2、耳朵“辨”人。

  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

 请同学们讨论,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不同的乐器的声音,不同人发出的声音?

 

总结:

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自己阅读教材,还能学到些什么?

 

  让学生自学频率的概念、单位、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写在下面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六)想想议议: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四、应用训练:

1、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2、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都不是

3、一把琵琶。

当弹奏的人用力拨动弦时,弦振动的_____增加,发出的声音响度________。

 

4、大鼓发出的声音可以很响,但音调很低,这是因为鼓面振动时_____可以很大,而振动的_______可以很小。

五、课堂小结:

1、声音的

音调与什么有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六、达标检测: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C.音色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

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A.说话声的响度B.说话声的音调C.说话声的音色D.敲门声音的不同

 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

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

6、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7、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

8、探究:

音调与响度

(1)提出问题:

音调与响度与什么有关?

(2)猜想:

______________

(3)设计:

进行实验:

器材:

断钢锯条、硬纸片。

步骤:

①左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的频率_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②右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噪声的等级

三、学习活动:

(一)噪声的来源和分类

1、以中音播放一曲,然后突然以很大的声音播放。

2、先播放一曲乐音,再播放一段噪声

3、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上摩擦。

我们觉得这些声音怎么样?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音乐声和钉子刮玻璃声,你喜欢听哪种声音?

2、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听音乐,音乐声对听老师讲课有没有影响?

说明理由。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分别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总结出噪声的概念,并尽量多地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有哪些?

 

讨论:

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么?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仔细研读课本第二部分,并对照小资料中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1、记住噪声的等级单位-_____,回想在这些环境中你的感受。

2、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先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展示)

 

(三)控制噪声

 自学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展示)

 1、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2、说出27页图中分别是在哪个方面减弱噪声的?

3、说出在你家附近有哪些噪声,并说明如何减弱这些噪声的影响。

小组合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环保应该做点什么?

 

四、应用训练:

  1、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在____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是在____处减小噪声;戴上防噪音耳塞是在___处减小噪声。

2、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的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期间,居民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五、课堂小结:

1、以自己对声音的感受,说出什么是噪声?

2、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采取的一些措施,并分析分别属于从哪个方面减弱噪声。

 

六、达标检测:

1、关于噪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振动频率过高而发出的声音

B.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对人们天堂工作起到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C.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

D.在耳中塞一小团棉花,是为了降低听到声音的音调。

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的噪声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花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3、你的邻居在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    B.用棉毯挂在间隔的墙壁上

 C.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D请邻居唱歌时放低音量

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

行的是 ()

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B.在产生噪声的厂

房周围种树

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D. 戴上防噪声耳塞

5、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6、张强在家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是邻居少受干扰,张强想出了三种方法:

(1)在被敲的地方放一块抹布

(2)把自家的门窗关的严实(3)嘱咐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张强在减弱噪声的方法中:

(1)是在减弱噪声

(2)是在减弱噪声

(3)是在减弱噪声

 

第5节声的利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

活动一:

声音与信息

问题: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

仔细研读课本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

 

3、小组讨论:

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

 

结论:

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们的说话声);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

活动二:

声音与能量

问题: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演示:

如图1.5-5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动,压缩空气。

1、看到的现象:

2、说明: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

(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

 

4、读课本P29页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其他例子。

 

四、应用训练:

1、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音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2、利用超声测位仪想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

 

五、课堂小结: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

举例说明。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举例说明。

 

六、达标检测:

1、几种动物和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如下:

(1)猫:

60~35000Hz

(2)青蛙:

50~8000Hz

(3)狗:

15~5000Hz(3)知更鸟:

250~21000Hz

(4)鳄鱼:

20~60000Hz(5)人:

20~20000Hz

在所列的动物和人中,能听见超声的有(填序号,下同),能听到次声的有,超声和次声都听不到的是。

2、蝙蝠在飞行中发出    ,根据    反射回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用来探测鱼群,探知海深。

3、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敏感,主要是因为()

A.这些小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B.这些小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C.这些小动物比人聪明D.这些小动物的耳朵大

4、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打钢轨,确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在打雷的时候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