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056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docx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有几题答案真心找不到了,答案仅供参考)

(2012-2013-2)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心理学P1

生理心理学是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

二、简答题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P5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包括: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点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损伤、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包括:

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电记录法

生物化学分析法

分子遗传学技术

脑成像技术

第十三章精神药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指从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其靶细胞产生兴奋或者抑制效应的化学物质。

2.神经调质

神经调质是指一些自身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的细胞功能效应,但可以调制传统递质活动的一类神经活性物质。

二、简答题

1、简述药物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

作用效果:

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

影响神经递质的贮存和释放;

影响受体功能;

影响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

影响因素:

机体因素

药物因素

其他因素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一、名词解释

1.警觉网络P16

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景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参与选择性注意);

上行多巴胺系统行为激活,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上行胆碱能系统(提高信噪比,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

上行5-HT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

2.定向网络P21

顶叶(与注意定向有关,损伤后破坏了对同侧注意摆脱的能力);

中脑上丘(损伤影响视觉定向,破坏了有效线索引导行为定向的作用);

丘脑枕核(损伤患者或猴子在隐蔽定向任务上表现困难)。

3.执行网络P24

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

额叶损伤不能维持注意;

额叶可能对目标的权重选择有重要作用。

4.对侧忽视综合症P21

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既表现出来的感觉和注意障碍称为对侧忽视综合症。

或者脑损伤后在感觉性输入和运动性输出的密切关系中产生的,患者不能注意到从对侧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

病人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映。

5.朝向反射P25

朝向反射是指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将感官朝向刺激物,试图探明它“是什么”的反射。

(就是由一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6.儿童注意缺陷障碍

有些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暴发性情绪变换,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打架、逃学、说谎、诈骗等。

或者本症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重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二、简答题

1.注意参与的神经核团,了解其基本作用

丘脑枕核细胞接受外部信息的输入,同时接受皮层下行纤维的输入。

这种皮层下行纤维的输入为丘脑枕核发出的上行纤维提供了反馈,从而形成兴奋性皮层-丘脑-皮层的环路,这一环路可能使视觉皮层对目标所在区域的反应增强。

丘脑网状核通过对侧抑制作用对其他通路实施抑制,导致由周边区域传入的信息强度在皮层上衰减。

这两种效应通过丘脑到达皮层的不同功能柱的信息之间出现强度上的差别,从而形成目标与周边刺激之间的鲜明对比,实现选择性注意.

或者丘脑枕核(参与对指向区域的信息输入实施限制、接受外部信息的输入,同时接受皮层下行纤维的输入)、丘脑网状核(通过侧抑制作用对其他通路实施抑制,导致由周边区域传入的信息强度在皮层上衰减)

 

2.注意的产生方式及其基本特性P25

产生方式:

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如瞳孔散大、皮肤导电增强、躯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一般变慢。

脑功能变化,如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皮层兴奋性提高。

运动功能变化,如头颈肌和眼外肌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基本特性:

上述生理反应不随刺激性质和刺激量(指给予刺激或撤除刺激)的差异而变化。

但是,重复的刺激模式则引起定向反射的消退;相反,变刺激模式将再次引起定向反射。

3.闸门理论P28

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性兴奋作用,又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抑制性闸门。

这个闸门能够对丘脑的各种感觉接替实施控制,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

只有能够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导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

或者丘脑网状核团接受来自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性兴奋作用,同时接受中脑网状结构广泛抑制,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抑制的砸门。

只有通过砸门的阈值的冲动才能特异性地传递到大脑皮层,引起随意注意:

而通过网状结构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的则控制不随意注意。

第三章感觉

一、名词解释

1.感受野

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超柱P53

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进行同时性或并行信息提取,并进行初步综合,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视皮层的基本单位。

二、简答题

1.视网膜上有几种细胞?

主要生理功能?

P35

第一级是光感受细胞,包括无数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组成;第二级是双极细胞,第三极是神经节细胞。

这三级细胞构成了视网膜内视觉信息传递的直接通道。

或者最外层是色素细胞(作用:

因为它含有色素颗粒和维生素A,对与之邻近的感光细胞起营养和保护作用——在强光照射时可以伸出伪足样突起包被杆细胞外段不受刺激,为维持正常的视网膜功能所必需;内层第一级是光感受细胞、第二级是双级细胞、第三级是神经节细胞——(作用:

这三级细胞构成了视网膜内视觉信息传递的直接通道。

2.三原色理论和颜色对立理论P42

三原色理论:

人眼内有三种基本的颜色感受器,实际上就是视网膜中的三种椎体细胞,每一种椎体细胞含有一种色素;三种椎体细胞色素的光吸收特性不同,即在光照射下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波;并且设想当光谱上介于红、绿、蓝三者之间的波长光线作用时,它们可对吸收光波波长与之邻近的两种椎体细胞或色素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于是在中枢引起光谱上介于此两色之间的其他颜色的感觉。

颜色对立理论:

在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颜色对抗通道,也有人称之为视素。

每种颜色对抗通道中存在着相拮抗的颜色对立过程:

黑-白过程、红-绿过程和黄-蓝过程。

例如,在光的刺激下,黑-白过程对立,产生白色经验;在红光的刺激下,红-绿过程对立,产生红色经验;在黄光的刺激下,黄-绿过程对立,产生黄色经验。

这些过程称之为同化过程,产生相对应的颜色的过程称之为异化过程。

无论是同化过程还是异化过程,在对立通道中相拮抗的两种颜色不能同时被感知到,而只能感知到一种,即不能感知又红又绿或者又黄又蓝。

3.什么是视皮层功能柱,超柱,有什么功能?

P52

视皮层功能柱:

具有相同功能特性的皮层细胞,按照有规则的空间结构排列起来构成柱状,被称为皮层功能柱。

视皮层功能柱包括方位柱(提取视野中出现的位置和方向的特征)、空间频率柱(感知任何复杂图形)、颜色柱(感知颜色)、眼优势柱(对左、右眼输入的刺激产生优势反应)

超柱:

视皮层的基本单位。

(对投射在同一视野中的各种特征,如颜色、方位等,进行同时性或并行信息提取,并进行初步综合,构成简单视知觉的生理基础。

4.比较视觉通路与听觉通路传入通路的不同?

P55

视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双极细胞,其周围支与形成视觉感受器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形成突触,中枢支与节细胞形成突触。

第二级神经元是节细胞,其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向后穿巩膜形成视神经。

视神经向后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形成视交叉后,延为视束。

视束行向后外绕大脑脚,多数纤维止于外侧膝状体。

第三极神经元的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

听觉传导通路至少包括四级神经元。

一级神经元是螺旋神经节中的双极细胞,由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耳蜗神经进入延髓,止于耳蜗神经核;由耳蜗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直接上升或经上橄榄核上升构成外侧丘系;外侧丘系上行止于中脑背侧的下丘及丘脑后部的内侧膝状体;从内侧膝状体发出的神经纤维经听放射到达大脑皮质颞叶听区。

5.声音编码的理论?

如何实现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

P56

声音编码的理论:

行波论:

归为部位机理,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兴奋基底膜不同部位的感受细胞,兴奋的部位是频率分析的依据。

排放论:

归为时间机理,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使听神经兴奋后发放不同频率的神经冲动,冲动频率是声音频率分析的依据。

如何实现:

不同形式编码的神经冲动作用于听觉中枢才能产生不同的音调和响度感觉。

对声音频率进行精确分析显然是在中枢部位进行的。

6.前庭器官的作用

是人体对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作用于人自身的平衡感和空间感,对于人的运动和平衡能力起关键性的作用。

7.痛觉的产生和心理镇痛P61

痛觉的产生:

快痛(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下快速形成);慢痛(多由病变引起);钝痛(由躯体深部组织与内脏受损引起)

心理镇痛:

第四章知觉的生理心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发电位

也称诱发反应,是指给予神经系统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

或者(感官受到刺激时从头皮上记录到的相应电位变化)。

2.事件相关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

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

或者(有心理因素参与的诱发电位变化)

二、简答题:

1.视知觉对象信息平行处理系统P65

运动信息:

外侧膝状体大细胞层(1、2层)--V5区

色彩信息:

外侧膝状体小细胞层(3-6层)--V4区

静态形状:

外侧膝状体小细胞层--V4区

动态形状:

外侧膝状体大细胞层--V3区

2.知觉的神经基础有哪些?

P64-67

在各种感觉功能的大脑皮层中,存在着两级功能区,即初级感觉区和次级感觉区。

此外,在各种性质不同的皮层感觉区之间还存在着联络区皮层。

颞、顶、枕联络区皮层,特别是颞下回、颞上沟、顶叶背外侧区(5,7区)对物体知觉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顶叶皮层,特别是下顶叶和前额叶皮层对复杂物体、运动物体和具有时间因素的知觉具有重要作用。

概括地说,次级感觉皮层、联络区皮层以及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结构,形成了知觉的神经基础。

3.图像识别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

识别某个图像,必须在过去的经验中有这个图像的“记忆痕迹”或基本模型存在,而且当前的刺激必须与大脑中的模板完全符合。

原型匹配理论:

眼前的字母“A”,不论它是什么形状,也不管它在视网膜中的映像处于什么位置,都与过去曾经知觉过的“A”有相似之处。

精灵识别模型:

把图像识别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都承担不同指责的特征分析机制。

它们依次进行工作,最终完成对图像的识别,因而该模型的图像识别过程是串行加工。

(映像精灵、特征精灵、认知精灵、决策精灵)

第五章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

是指对事实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的记忆,又称外显记忆。

非陈述性记忆:

是具有自主或反射性质的记忆,又称内隐性记忆或反射性记忆。

2.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

即忘了疾病发生以后的事件,近事记忆差而远事记忆依然存在。

逆行性遗忘:

将疾病发生以前的某一阶段所熟悉的事件,部分或全部遗忘。

3.突触可塑性

突触在神经细胞持续活动影响下可发生特异性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4.长时程增强和习得性长时程增强

长时程增强:

即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纤维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习得性长时程增强:

5.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

指一个不具有伤害性效应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敏感化:

是习惯化的对立面,又称假性条件化,表现为当一个强刺激存在时,大脑对一个弱刺激的反应会得到加强。

6.精神盲

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

7.联合型学习和非联合型学习

联合型学习:

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

非联合型学习: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形成明确联系的学习形式。

8.心因性遗忘

表现为不能回忆起与情绪体验有关的事件,常常是由于严重的精神创伤造成的皮质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或者见于暂时的剧烈情绪波动之后。

二、简答:

1.简述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P93

海马在陈述性记忆转化中起作用;

海马在学习和记忆空间关系方面起作用;

海马对贮存相关记忆起作用;

海马神经元在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反应。

2.突触可塑性是如何发生:

突触可塑性是突触在神经细胞持续活动影响下可发生特异性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

1.突触前膜内递质量的变化2.突触后膜上受体量的变化3.突触数目的增减

3.长时程增强的特性

协同性、联合性、特异性

4.学习记忆的影响因素?

改善学习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影响学习记忆的因素不仅有情境因素,还包括个体因素。

情境因素分为位置效应、材料的可理解性和意义。

个体因素包括先前经验、动机、情绪、神经化学物质。

改善学习记忆的方法:

①组织有效的复习,包括及时复习,正确的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②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比如记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

③注意用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5.长时记忆的可能机制:

①神经生理学机制,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与短时记忆密切相关,而突触的可塑性尤其是长时程增强被认为是长时记忆的分子学基础;②神经生物化学机制,长时记忆与脑内物质代谢尤其是与脑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另外,中枢神经递质也参与了学习记忆的活动;③神经解剖学机制,永久记忆的形成与新的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

第六章言语、思维的脑机制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性失语症(说话中枢布洛卡区)

口头语言加工困难,病人虽然能够理解读到或听到的简单语言,却不能理解复杂问题。

2.感觉性失语症(听讲中枢,威尔尼克区)

理解语言困难,病人常常能相对流利的话,但内容往往没有意义。

3.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会讲话,也能看懂字,但却听不懂别人讲话,这种情况叫做听觉性失语症。

4.失读症

不能认识和理解书写的或印刷的字词、符号、字母或色彩。

是由不能识别视觉信号的语言含义所致。

5.传导性失语症

听到言语的声音和看见文字的形象,却不能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口部肌肉能咀嚼、吞咽,手指能握筷取物,却不能说话、书写。

二、简答:

1、脑内语言控制区有哪些?

布洛卡区

威尔尼克区

岛叶、缘上回、角回

2、说明语言功能一侧化的有关研究P128-129

言语运动功能-韦达实验

言语听觉功能-双耳分听实验

言语视觉功能-速示实验

3、脑部变化(器质或者生化)与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的关系

人类的思维活动包括思维过程、思维形式、思维内容相互制约。

梅伊阿和卡尔等提出:

精神分裂病理过程最初发生在中脑的多巴胺神经元和蛋脑皮层的谷氨酸神经元之间的功能平衡性破坏。

最近几年研究发明:

由3个基因突变导致的脑各区间长距离纤维发展不足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基础。

4、阅读障碍与语言思维中枢活动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情感性攻击和扑食性攻击

情感性攻击:

刺激内丘脑内侧引起,恐吓进攻P149

捕食性攻击:

刺激内丘脑外侧引起,无声撕咬攻击

2.愉快中枢P156

下丘脑后部,乳头体的前方等处。

3.情绪环路P152

边缘叶是情绪的神经基础,大脑内侧面存在着情感情绪,连接着皮层和下丘脑形成环路。

4.惊吓通路

在惊吓通路各点进行刺激,诱导出惊吓的样子。

5.焦虑、抑郁、精神分裂

焦虑:

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为主的神经症反应。

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精神分裂:

包括多种心理障碍,特点是思维、心境和行为方面有严重反常现象。

二、简答:

1.与情绪活动有关的脑绪构主要有哪些?

P144-159

杏仁核

大脑皮层

下丘脑

额叶皮层

基底神经节6.纹状体

2.简述条件性恐惧的产生

外界信息刺激杏仁核引起恐惧,有两条加工通路:

一条是由丘脑经过皮层投射到杏仁核的“高级通路”另一条是由丘脑直接投射到杏仁核的“低级通路”。

3.攻击行为有关的化学物质

雄性激素、5-羟色胺、睾酮

4.应激条件下有关激素种类和生理变化如何?

激素:

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

生理变化:

从动物在紧急事例面前表现出的“搏斗或逃跑”反应中发现,这种机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胆硷能)功能的抑制和异化(交感、肾上腺能)功能的激活。

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保证了动物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量的需要,从而提出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付剧变时“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

5.杏仁核与恐惧信息加工的双通道信息

一条是由丘脑经过皮层投射到杏仁核的“高级通路”另一条是由丘脑直接投射到杏仁核的“低级通路”。

6.简述情绪引起躯体生理变化的中枢机制

躯体运动和表情肌的运动

激素的变化

内脏功能的变化

7.与神经症(焦虑、抑郁、恐惧)相关的神经递质有哪些?

有哪些作用?

①去甲肾上腺素,能显著增强心肌收缩率,使心率加快,心输出血量增多,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血压升高。

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过高会引起焦虑。

②多巴胺,多巴胺能够治疗抑郁症;而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会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震动或导致帕金森氏症。

脑的神经原物质多巴胺,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

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

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脑内多巴胺系统的生理生化过程不正常会导致精神分裂

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

多巴胺

作用:

8.生理是如何影响心理?

心理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健康?

举例说明。

生理技能的紊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特点引起心身疾病。

心理因素的刺激也引起生理机能的变化。

9.测谎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测谎常用的生理指标是皮电反应、呼吸和血压。

说谎时心理变化必然引起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它们一般只受自主神经系统的制约而不受大脑意识的控制,为掩盖谎言,个体通常需要更多智力的努力,会在情绪指标上有所反映。

第十章性生理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性心理

性心理是指在性心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也包括了与异性交往和婚恋等心理状态。

二、简答:

1.人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性兴奋的唤起是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综合发挥作用的过程。

情绪和动机在性爱过程中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人格特征对性爱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2.性行为相关的脑区和激素有哪些?

脑区:

内侧似前区

腹内侧下丘脑

尾部腹侧下丘脑

前内侧下丘脑

内侧杏仁核

颞叶

额叶

激素: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孕酮素

3.大脑与激素如何共同调节性行为?

举例说明P213-214

下丘脑刺激腺体释放性激素

性激素对下丘脑具有反馈作用,并刺激性行为

4.简述性心理障碍及可能原因。

性心理障碍:

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原因:

颞叶病变可致恋物症、异装症在酒精中毒时可发现露阴症、恋尸症

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老年性精神病伴发性心理障碍行为

第十二章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