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028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首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

本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单项选择(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581年,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建立与统一]解题时注意题干关键信息:

公元6世纪80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间重新统一中国的皇帝是隋文帝杨坚,他是在公元589年灭了南朝陈,重新统一了中国,故C项正确;隋炀帝是隋文帝之子,故A项排除;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是唐朝皇帝,且唐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期间没有出现长时间的分裂局面,故C、D都应排除。

2.魏征的死被唐太宗比喻为失去了一面镜子,这表明唐太宗

A.轻徭薄赋B.任用贤臣C.善于纳谏D.注重个人修养

【答案】C

【解析】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他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魏征、唐太宗”是解题的关键,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

3.武则天于684年下令:

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B.首创殿试,创立武举

C.严惩贪官污吏D.善于纳谏,提倡节俭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

“‘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是武则天重视农业而采取的措施。

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和题干不符;D项是唐太宗采取的措施。

故选A。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下列各项中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诗句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句诗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重要性,故选C。

5.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各项对下图所示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

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

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隋朝时期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所以AB项不正确;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时期的军机处的设立,所以D项不正确。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①分工明确②效率高③互相牵制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C项符合题意,故选C。

6.如下图,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适用于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交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经济的繁荣,在农业方面生产工具的发明,根据史实可知,唐玄宗时期,农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它们都是用于农业生产。

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考点定位】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开元盛世”·盛世经济的繁荣

7.“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在诗中写的“天可汗”指的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天可汗”是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

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唐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

故选B

8.唐朝长安城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其主要的商业区在

A.宫城B.皇城C.东市和西市D.京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唐都长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朝长安城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长安分坊和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分为东市和西市,本题选C。

考点:

唐都长安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

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9.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古代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A.《徐霞客游记》B.《西游记》C.《大唐西域记》D.《史记》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后,玄奘回到长安。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古代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是解题的关键,《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0.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了

A.安史之乱的爆发B.开元盛世的出现

C.唐末农民大起义D.唐朝诗歌的繁荣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知,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重用小人,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披在小华身上,同学们笑了,说:

“你想发动政变吗?

”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那一幕吗?

A.大泽乡起义B.陈桥兵变C.黄巾起义D.黄巢起义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建立北宋,B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2.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

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是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意思:

宋朝的政策使得中国人丧失了尚武精神,以至战争中屡屡败北。

由此可知宋朝时期的武力下降了。

结合课本所学,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后,夺取了北周政权,为了维护统治,避免拥有兵权夺取政权的事件重演。

建立宋后,宋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B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3.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你认为哪一幅是错误的

A.

B.

C.

D.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25金联合北宋灭辽,所以辽、金不可能与南宋并存,D项符合题意;北宋960年建立,1127金灭北宋;西夏1038年建立,1224蒙古灭西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宋史》中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

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珠江流域D.长江流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首先分析题意,“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是说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仰仗东南供给,这说明,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5.英语单调“china”原意就是瓷器的意思。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被奉为“瓷都”美誉的是

A.邢州B.定州C.越州D.景德镇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景德镇被奉为“瓷都”,D项符合题意;唐代邢州的白瓷和越州的青瓷闻名遐迩;定州定窑白瓷闻名。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下图是位于今天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一座雄伟的陵园,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它是哪一著名历史人物的陵墓?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文天祥D.金太祖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位于今天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一座雄伟的陵园,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它是成吉思汗的陵墓。

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他在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A项符合题意;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将领;金崛起于东北。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回族形成的相关史实。

学生根据课本所学,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此题选择答案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8.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B.行省制度

C.设立三司D.八股制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B项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唐代的行政制度;明代设立三司、明代实行八股制度。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元朝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9.“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是

A.《史记》B.《宋书》

C.《二十四史》D.《资治通鉴》

【答案】D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点睛:

关于《史记》的知识,需要掌握《史记》的作者、内容涉及的范围、地位、文学价值等知识。

2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

“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段史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的应用?

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活字印刷术的有关知识。

在隋唐时期,已出现大量的精美的雕版印刷佛经、日历等书籍,说明雕版印刷技术的出现,但该技术有明显缺陷,刻在版上的字是死的,不能挪动、重复排版,造成效率低下,浪费材料,不易储存等。

北宋时,平民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用黏土做成陶活字,可重复使用、灵活进行排版,这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特别是在印刷量多的时候体现的更加明显,这正如材料中所说的“极为神速”。

因此,AB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1.618年,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是为唐高宗。

后退位,传位李世民。

()

【答案】错误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618年,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后退位,传位李世民,故此题表述错误。

22.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中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故此题表述正确。

23.契丹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灭亡了辽与北宋。

()

【答案】错误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1115年建立了金,1125年金国所辽,1127年金灭北宋;故此题表述错误。

24.宋朝商业比较繁荣。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答案】正确

25.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北宋时期发明了指南针与火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

【答案】错误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北宋时期发明了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唐代发明了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战时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

故此题表述错误。

三、列举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26.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贞观之治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27.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前,我国南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多个政权,史称“_____________”。

【答案】五代十国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前,我国南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多个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28.宋真宗时,宋军在澶州城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被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澶渊之盟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宋军在澶州城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被称为“澶渊之盟”。

29.忽必烈完成全国统一前,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南宋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276年忽必烈灭亡南宋,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忽必烈完成全国统一前,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南宋。

30.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______”。

【答案】瓦子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解题的关键,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

四、材料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31.交通与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C处的大运河中心地点的名称?

(2)材料二反映唐朝丝路文化交流频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日本的高僧又是谁呢?

材料三:

2016年4月24日,南宋商船“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

该船从泉州港出发,在西沙群岛沉没,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

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

(3)材料三中南宋沉船当时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

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4)上述材料体现了隋、唐、南宋三朝都对哪一领域的重视?

【答案】

(1)C:

洛阳

(2)鉴真

(3)指南针市舶司

(4) 交通或交往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京杭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以洛阳为中心,C:

洛阳;

(2)依据所学可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南宋沉船当时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指南针;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代鼓励海外贸易,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市舶司;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宋都重视交往。

32.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国家的稳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

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

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1)根据材料一回答,节度使的设置始于哪个朝代?

材料中的哪一段文字体现了节度使有很大的权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3)材料中通判有哪些方面的职权?

(4)依据材料分析,宋初会不会出现问题二中的局面,请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答案】

(1)唐朝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2)藩镇割据(或安史之乱)

(3)行政、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摘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亦可给分)

(4)不会,因为地方凡事都要由通判与守臣(知州)共同决定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可知,节度使的设置始于唐朝;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可知,节度使有很大的权力;

(2)依据所学可知,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

(3)依据材料信息: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可知,通判有行政、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权力;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宋初不会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地方凡事都要由通判与守臣(知州)共同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