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991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

《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

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2019年美国白蛾

普查监测培训宣传

项目单位: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自然资源管理局

服务单位:

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项目概况

2.项目主要内容

3.实施方案

4.监测普查方案

5.培训方案

6.用药方案

7.防治预案

8.项目投入人员情况

9.项目预算表

10.企业简介及相关附件

11.保障措施

 

一、项目概况

美国白蛾属于国际、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

为落实预防为主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工作。

经组织行业力量专家会商综合分析,2019年西安市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仍属发生高风险区域。

为确保西安市国际港务区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制定本监测普查方案.

1、编纂标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GB/T2260)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n714)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农机具产品型号编码规则》(JB/T8574-1997)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18726一2002)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GB5一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一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一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一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4一2000)

《美国白蛾检疫鉴定方法》SN/T1374-2004

《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GB/T23474-2009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LY/T2111-2013

2、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基本情况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而设立的经济先导区,是省市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是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是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东部新中心和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所在地。

园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浐河、灞河、泾河、渭河四水聚港,规划控制区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89.89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明显,骨干路网与西安三环路、绕城高速无缝对接,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西安高铁站5公里,距西安行政新中心仅15分钟车程,穿区而过的西安地铁3号线已建成通车,地铁14号线等即将开工建设。

园区对外与陕沪、包茂、连霍、福银等8条高速公路通过绕城无缝衔接,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基地。

自2008年组建以来,我们始终坚守为中国内陆“造港开埠”的使命,按照“先建内陆港、后建开发区、再建东部新城”的发展路径,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形成了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西安港”、一类开放口岸、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创立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内陆港模式。

园区四度写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支持西安陆港建设”“打造中欧班列品牌”“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基地”、“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核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15个国家级称号,基本形成了临港产业、电子商务、新金融、现代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安东部城市新中心”。

2、2019年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预测

依据美国白蛾发生规律,预计2019年西安市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虫情形势严峻,具有分布广、外部传入点位多等特点,必须加大普查、监测力度,夯实责任,各部门要紧密配合、联防联动、群防群治、多措并举,全面掌握美国白蛾在我区发生规律。

3、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和“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联防联治”的工作机制,采取专业队普查、监测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疫情监测,检疫监管,重普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依法科学治理,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测普查工作,确保港务区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美国白蛾的基本情况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学名:

 Hyphantria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观赏树木,尤以阔叶树危害严重,对农作物林木果树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形态特征

卵:

卵聚产,数百粒连片平铺(单层排列)于叶背,上覆雌虫白色体毛。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时浅黄绿色或淡绿色,有光泽,后变灰绿色至灰褐色;表面密布小刻点。

幼虫:

幼虫有两型:

黑头型和红头型,红头型仅分布美国中南部。

美国白蛾幼虫

其余地区和国家发生的均为黑头型。

红头型与黑头型主要区别是:

头部桔(柿)红色,胸腹部淡黄色而杂有灰色至蓝褐色斑纹,前胸盾、前胸足、腹足和臀盾与体同色,所有毛瘤桔红色,其上刚毛褐色而杂有白色;其余特征与黑头型相同。

从第一龄起,两种类型幼虫的头部、前胸盾、臀盾的颜色即不同。

我国发现的黑头型有三种体色变异:

普通型,体背有一条黑色宽纵带。

最常见的类型,数量最多;黄色型,虫体黄色,无黑色宽纵带,仅有黑色小型毛瘤;黑色型,虫体全为黑褐色。

大龄幼虫体长28~35mm,头宽约2.7mm。

头部、前胸盾、前胸足、腹足外侧及臀盾黑色;胸腹部颜色变化很大,乳黄色至灰黑色,背方纵贯一条黑色宽带,侧方杂有不规则的灰色或黑色斑点。

前胸至第八腹节每侧有7~8个毛瘤,第九腹节仅5个,所有背方毛瘤黑色,腹方毛瘤灰色或黑色,其余毛瘤均淡桔黄色,各毛瘤上均丛生白色且混有黑褐色的长刚毛。

腹足趾钩为单序异形中带,中间长趾钩9~14根,两端小趾钩各10~12根。

这一点可与毒蛾科幼虫腹足趾钩予以区分,毒蛾科幼虫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

美国白蛾

蛹:

美国白蛾蛹体长8~15mm,平均12mm;暗红褐色。

头部及前、中胸背面密布不规则细皱纹,后胸背及各腹节上密布刻点。

第五至第七腹节的前缘和第四至第六腹节的后缘均具环隆线;节间深缢,光滑而无刻点,且色较浅。

臀棘8~17根,多数12~16根,长度约相等,端部膨大且中心凹陷而呈喇叭形。

成虫:

中型蛾类,雌、雄体长分别为12~15mm和9~12mm,翅展分别为33~44mm和23~34mm。

体躯纯白色,无其他色斑。

复眼黑褐色;雌虫触角锯齿形,褐色;雄虫双栉齿形,黑色。

前足的基部、腿节桔黄色;胫节、跗节内侧白色,外侧大部黑色。

中、后足的腿节黄白色,胫节、跗节上有黑斑。

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半月牙形,中部有一突起,突起的端部较尖,阳茎基环梯形,阳茎端膜具微刺。

非越冬代成虫的前后翅绝大多数全为白色,仅雄虫的前翅有时有数个不正矩形的

黑斑;越冬代成虫的前翅均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不正矩形黑斑,少数雌虫有1至数个黑斑。

雄虫翅斑变异有:

7列斑型(2列基斑列,2列中黑斑,2列侧列斑,1列缘斑);5列斑型;4列斑型;少斑型(翅上只有稀疏少量黑斑)。

雌虫翅斑变异较小:

有斑型和无斑型,有斑个体翅斑稀疏。

发生规律

成虫

该虫一年3代,越冬蛹一般经过150d,自3月下旬开始见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大量出现越冬成虫;经7d的一代卵期,5月初至6月中旬为一代幼虫发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虫老熟并化为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一代成虫发生期;二代卵期3d;马上进入二代幼虫期(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二代蛹期;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三代卵期仍为3d,迅速进入三代幼虫(9月上旬至10月下旬);9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直到3月下旬。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味性,对腥臭味敏感度较强,因此,一般在树木稀疏、光照条件好的地方或是臭水坑、厕所等散发恶臭味的地方发生严重。

成虫交尾时间一般为凌晨3~4时,在交尾结束后当晚或次日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多者可达千粒,产卵时间较长。

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第一、二代幼虫主要在树冠中下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第三代幼虫在树冠中上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低龄幼虫在网幕内取食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呈白膜状而枯黄。

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把树叶蚕食光后转移危害。

  

栖地分布

国外分布

朝鲜半岛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其生态分布范围在19°~55N°之间。

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美国白蛾,随后美国40个州相继发生虫灾,墨西哥有1个州发生。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白蛾通过人类活动和运载工具传到了欧洲和亚洲,并成为一种严重危害树木的检疫性害虫;1958年它已传入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乌克兰、俄罗斯、波兰、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并于1961年传入朝鲜。

到目前为止,美国白蛾已广泛分布于欧亚地区。

国内分布

1979年6月在一次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时,首次在我国发现了美国白蛾。

它是从中朝边境传入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的。

1980年美国白蛾扩散到辽宁省的宽甸、东沟、凤城、本溪、岫岩、庄河等九个县市。

而后又传播到陕西、北京、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北戴河、烟台、威海、青岛等省市,呈现出从北部逐渐向中部地区扩散的趋势。

有学者曾用MaxEnt软件分析出美国白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安徽大部、河南、内蒙古东部、湖北东北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中东部地区。

寄生植物

寄主:

美国白蛾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危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危害多种阔叶树。

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糖槭),其次为胡桃、苹果、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

为害特点

危害大,传播途径广

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危害,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

防治入侵的美国白蛾

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

据测定一头幼虫一生取食树叶量约为55.6~69g。

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4]。

从监测发生情况看,美国白蛾主要集中发生在以木材、板材及其制品集中加工、集散地区,人员、车辆运输与外界交流往来频繁、物流量大的地方。

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具有暴食性

美国白蛾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冷(能耐-16℃的低温),耐高温(能耐40℃的高温),耐饥饿(在无食物情况下幼虫能生存10~15d)。

一只雌蛾平均一次产卵300~600粒,最多可达1900粒,1年繁殖3代,如不防治,1年后其后代至少可达几十万只。

食性杂

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危害绝大多数阔叶树以及灌木、花卉、蔬菜、农作物、杂草等,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在我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

喜食树种包括橡树、黄枥、大红槭、白麻、山胡桃、大红槭、红橡木、法国梧桐、泡桐、白蜡、臭椿、核桃、杨树、柳树、榆树、桑树、樱花、女贞、紫荆、刺槐、梨、板栗、南瓜、苹果、桃、李、杏、白菜、萝卜、菜豆等。

  

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主要靠人类活动远距离传播。

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各虫态均有可能附着于寄主上,成虫和蛹还可静伏于交通工具上,随运输传至远方。

蛹期抗逆能力强,可经受-30℃的低温,由于越冬代化蛹场所复杂、隐蔽,蛹期长,因此越冬蛹是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