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977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

《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

心理学课后答案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把它标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侯,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

四、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的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组成部分,是通过系统的训练逐渐培养起来的。

我们能运用感知觉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需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提出有效的观察要求,并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或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的一切,并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例略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无论是野外观察还是实验室观察都要考虑好观察的程序和步骤、观察的要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要求等。

例略

(3)具备观察事物和想象的必要知识已有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无论课外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预习或复习有关知识是必要的。

例略

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外到内、有整体到部分系统性地观察,同时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的本质。

例略学会做观察记录;观察后及时归纳总结(5)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优良的性格特征,使学生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良好的观察力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因此,运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活动中,

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直观教具如实物幻灯片等正确地采用直观教具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理性知识的理解。

要使直观教具额直观方法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教师可以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一)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

通常采用的直观教学形式主要有1、实物直观,就是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事物的真面目,为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提供感性的材料,这种直观的形式生动、形象、逼真,有助于正确和精确的理解知识。

模像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形象而有目的地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

语言直观利用言语的生动具体描述、形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唤起对事物的表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①根据感知对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在制作和演示直观教具时就应当考虑到演示对象的大小、颜色、声音等,以使学生都清楚地感知到。

②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如果要在地图或图表上画出某一部位,让学生加以区别,最好把它们涂成对比的颜色③根据知觉中背景与对象转换的规律在制作教具时,应当用背景把知觉对象衬托出来,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对象的主要部分④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用直观教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有不同的特点,如给小学低年级儿童上课应广泛地应用直观教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考虑如何把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引向抽象思维⑤适时展示直观教具⑥直观和言语结合,言语在知觉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会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想象与言语结合使用才能起到良好的直观效果。

在制作与使用教具时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

如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看得见,要注意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

3、优化直观教具,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选择适当的直观教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使之能相互取长补短,进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如我们在大力提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与传统教具以及电教手段的优化组合。

要使直观教具和直观方法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教师必须自己遵守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第三章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注意。

你认为注意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注意的种类:

二、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颖度(3)、刺激物的对比(4)、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2、人的主观状态

(1)、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2)、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3)、个体的知识经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策略有什么?

三、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策略有什么?

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对活动的目的理解的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也就能更好带的实现注意的维持和调节作用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产生的间接兴趣则是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3、对活动过程的组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活动是防止分心、维持有意注意的有效方法

4、内外刺激的干扰;培养抗干扰能力,不受内外干扰因素的影响,对于维持有意注意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提高意志力,才能克服不良的注意习惯,抵御各种干扰,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灵活应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灵活应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要尽量防止那些足以使学生离开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例如,在教室外布置一个安静简朴的环境,并采用措施尽量减少上课时的各种干扰

(2)教师也可以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例如,利用鲜明、生动的直观教具,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正确的把新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合起来

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让学生加深对活动的理解;

(2)让学生清楚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注意集中在所要完成的任务上;(3)让学生学会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4)让学生在进行智力活动时把智力活动与外部的实际动作结合起来,以便保持注意,更稳定的区分出注意的对象(5)为了避免学生分心,还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预先控制、信号控制、提问控制、表扬控制

3、善于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或过多地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学生就容易疲劳。

如果单纯依靠无意注意,又不能进行系统的学习。

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努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应该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要把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这样就能使注意长时间保持集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怎么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品质?

五、怎么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品质?

(与策略无)

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一个学生如果有较大的注意广度、持久的注意稳定性、较强的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能力,就可以保证心理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1、要扩大注意的广度,需要学生积累本学科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素养。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迅速增加知识储备,勤奋多练。

2、要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就要防止注意的分散。

(1)保持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防止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意志的锻炼,克服内部干扰

(2)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学习态度,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注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3、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增强学生的听讲、书写、表达等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

(2)对于一些特殊技能的分配,需要特别的训练,增强技能间的协调性。

4、注意的转移与人的先天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但也可以通过对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后天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

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学生进行注意的转移,在两种活动之间一定的信号或言语提示是必要的,活动安排也要力求合理,还要提高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监控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注意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六、睡眠分为那些阶段?

各有什么功能?

第四章

一、记忆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个体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3、根据信息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4、根据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的性质分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

5、根据长时记忆中所储存的知识的表征的类型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6、根据记忆内容是过去的经验还是将来要发生的事分类回溯性记忆;前瞻性记忆

二、记忆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

三、根据自身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或改善自己的记忆力

人与人之间的记忆力是有差别的,但人的记忆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自己记忆力的品质以及记忆的规律,通过努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善自己的记忆力。

1、记忆四方面的品质是鉴别一个人记忆力好坏的指标

(1)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记忆速度的快慢,记忆敏捷的人,在一定时间内,记忆的内容多、速度快

(2)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对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越长者记忆力越好(3)记忆的准确性,是指记忆的精确程度,记忆的准确性是评价记忆力水平的核心标准(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的速度,准备性强的人,记忆的知识处于活跃状态,在实际需要是,能迅速、灵活地提取储存的信息,用以解决有关问题。

(联系自身)

2、记忆力的培养

(1)记忆目的要明确、持久,并相对单纯首先要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才可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再次,记忆的目的要单纯化

(2)培养兴趣记忆与兴趣密切相关。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记忆对象的直接兴趣,能大大提高对该对象的记忆能力。

(3)采用正确的记忆方法首先记忆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阅读和尝试回忆交替进行,也能够提高记忆效率另外,学习新知识,应避免同时学习相互干扰的内容(4)合理地复习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如复习时对讲学过的知识写出提纲,画出图表,就可以使知识系统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是复习的重要方法。

(5)改善学习环境,减少分心刺激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之一是排除或减少外在的干扰性刺激,以免引起分心。

如改变读书环境,可到图书馆去;使读书活动简单化,除书本外不携带足以分心的东西。

(6)改善不利于记忆的情绪状态积极愉悦的情绪,对于人的情绪有促进作用,而不良的情绪,如焦虑、紧张、沮丧、着急等,会损害人的记忆。

因此我们在记忆知识时应尽量使自己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

以促进提高记忆力。

(7)科学用脑首先学会让大脑科学的休息其次对于大脑的营养,我们不仅要有合理的营养补充,还要是大脑避免不良物质的侵害。

(8)最后,我们应该克服“天生记忆不好”的错误观点。

针对自己记忆方面的问题,学会采用良好的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果,纠正过去养成的违背记忆规律的不良记忆习惯,每个人都有无穷的记忆潜能。

四、试思考识记与回忆的区别和联系

记忆是人的一个侧面,一般分为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

是记忆的必要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