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969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x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

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

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

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月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月日

摘要

矿井粉尘危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一直是煤炭行业防治工作的重点。

煤矿井下各作业点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

矿井粉尘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诱发职业病尘肺病;加速机械设备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由于我国接触煤矿粉尘的作业人员众多,矿井粉尘的控制工作显得格外紧要。

因此,论文根据煤尘的形成、危害、防治研究,并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在实际生产时,能够进行指导生产,从而减轻或消除煤尘的危害,保障煤矿健康发展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矿井粉尘,粉尘危害,粉尘防治

目录

1矿井粉尘的产生和分类1

2生产性粉尘与呼吸性粉尘2

2.1生产性粉尘2

2.2呼吸性粉尘3

3矿井粉尘的危害和爆炸5

3.1主要健康危害5

3.1.1呼吸系统疾病5

3.1.2局部作用7

3.1.3过敏和中毒作用7

3.2矿井粉尘爆炸7

3.2.1煤尘爆炸的原因7

3.2.2煤尘爆炸的条件7

4矿井粉尘综合防治措施9

4.1粉尘控制技术9

4.2防尘措施9

4.3除尘降尘措施11

4.4预防煤尘爆炸及限制爆炸扩大范围的措施14

4.5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制度16

结论20

参考文献21

1矿井粉尘的产生和分类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

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

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

矿井粉尘是指在矿山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煤、岩微粒的总称。

矿井粉尘是煤矿地下开采五大自然灾害之一。

矿井粉尘按其成分可分为岩尘、煤尘、烟尘、水泥尘等多种有机、无机粉尘外,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为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按粉尘粒径划分

(1).粗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颗粒,在空气中极易沉降。

(2).细尘粒径为10~40μm,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作加速沉降。

(3).微尘粒径为0.25~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静止空气中作等速沉降。

(4).超微尘粒径小于0.25μm,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在空气中作扩散运动。

2.按粉尘的存在状态划分

(1).浮游粉尘是指悬浮于矿内空气中的粉尘,简称浮尘。

(2).沉积粉尘是指从矿内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粉尘,简称落尘。

浮尘和落尘在不同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

浮尘在空气中飞扬的时间不仅与尘粒的大小、重量、形式等有关,还与空气的湿度、风速等大气参数有关。

3.按粉尘的粒径组成范围划分

(1).全尘(总粉尘)各种粒径的矿尘之和。

对于煤尘,常指粒径在1mm以下的尘粒。

.呼吸性粉尘主要指粒径在5μm以下的微细尘粒,它能通过人体上呼吸道进入肺区,是导致尘肺病的病因,对人体危害甚大。

2生产性粉尘与呼吸性粉尘

2.1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能较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微粒被称为生产性粉尘。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称为浮尘,已沉落的粉尘称为积尘,我们检测和防治的重点就是浮尘。

从胶体化学的观点来看,含有粉尘的空气是一种气溶胶,悬浮粉尘散布弥漫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共同组成一个分散体系,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粒子。

煤炭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破碎而产生的煤矿粉尘是生产性粉尘的一种。

其中,呼吸性粉尘是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煤矿在生产、贮存、运输及巷道掘进等各个环节中都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

尤其在风速较大的作业场所,粉尘排放量猛增,据资料统计,有的矿区排向空气的煤粉尘是煤炭产量的1.6%以上。

采煤工作面是煤矿产尘量最大的作业场所,其产尘量约占矿井产尘量的60%左右。

为了预防矿井瓦斯、煤尘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改善矿井劳动卫生条件,采煤工作面是矿尘防治的重点。

机采工作面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但产尘浓度也随之上升。

采煤机割煤、支架移架、放煤口放煤及破碎机破煤是机采工作面的四大产尘源,产尘量分别约占60%、20%、10%和10%左右。

为了搞好采煤工作面的粉尘防治,有效降低其粉尘浓度,必须针对采煤工作面的尘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达到对粉尘进行综合治理的目的。

巷道掘进也是井下主要产尘源之一,在无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对炮掘工作面、机掘工作面和巷道锚喷巷道维修的锚喷现场、煤炭装卸点等也都产生高浓度粉尘,尤其是煤炭装卸处的瞬时粉尘浓度有时高达数g/m3,有时甚至达到煤尘爆炸浓度界限。

1.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类

煤矿粉尘按其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分为矽尘与煤尘。

根据我国“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中规定,作压环境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者称为矽尘,10%以下者称为非矽尘,在煤矿则为混合性煤尘。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5%的粉尘又称为单纯煤尘。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引起尘肺病的程度越重,病情发展越快,危害也越大。

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指物质被分散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构成比来表示,前者称粒子分散度,粒径小的颗粒越多,则分散度越高;后者称质量分散度,质量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

煤矿作业场所空气中较小颗粒粉尘含量较多时,其分散度越高,由于质量轻,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长,不易降落,被吸入肺的机会就愈多。

同时粉尘的分散度愈高,单位体积总表面积越大,理化活性越高,易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引起粉尘的自燃或爆炸。

粉尘还可以吸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分散度愈高,吸附的量愈多,对人体危害也愈大。

3.粉尘的吸湿性

粉尘的吸湿性指粉尘对水的吸附。

粉尘的吸湿性与粉尘的成分、结构有关,可分为亲水性粉尘与疏水性粉尘两大类。

炭黑、煤粉尘均属于疏水性粉尘。

另外,粉尘越细,比表面积增加,表面吸附能力随之增强,容易吸附空气而在尘粒表面形成气膜,降低了尘粒间的聚集及尘粒的吸湿性,更难于把尘粒从空气中捕捉分离出来。

在除尘技术中,粉尘的吸湿性是选用除尘设备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于湿润性好的亲水性粉尘,可选用湿式除尘器。

为了加强液体(水)对粉尘的浸润,往往要加入某些湿润剂,以减少固、液之间的表面张力,增加粉尘的亲水性,提高除尘效率。

4.煤尘的爆炸性

按照煤尘的爆炸性煤尘可以分为有爆炸性煤尘和无爆炸性煤尘。

我国传统煤矿中90%矿井的煤尘具有爆炸性危险性。

高分散度的煤炭粉尘具有爆炸性。

煤的炭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高,煤尘的爆炸性就越强。

发生爆炸有两个条件:

①粉尘在空气中有足够的浓度,在爆炸区域要求的浓度范围之内;②必须具有高温(明火、火花、放电)情况出现。

一般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mg/m3~50mg/m3,上限浓度为1000mg/m3~2000mg/m3,出于上下浓度之间的粉尘都具有爆炸危险性,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为300mg/m3~500mg/m3。

2.2呼吸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的一般含义是“能被吸入人体肺泡的粉尘”,否则为非呼吸性粉尘。

其严格含义有不同表示方法(如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等),但其基本含义是用符合BMRC(BritishMedicalResearchCouncil)标准采样曲线的采样器在空气中采集到的粉尘颗粒。

对呼吸性煤尘,在评价作业场所粉尘状况时,用符合BMRC曲线的采样器在作业场所采集到的游离二氧化硅小于10%,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7.07μm的粉尘称为呼吸性煤尘。

2007年发布的《煤矿安全规程》中将呼吸性粉尘定义为”能吸入人体肺泡区的浮尘”,我国有关文献中,一般将粒径小于5μm的粉尘视为呼吸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除具备一般粉尘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外,尚有如下特点:

1.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

在静止空气中的粉尘,根据其粒径的大小按一定规律沉降:

通常粒径大于100μm的尘粒呈加速度沉降;1μm~100μm粒径的尘粒呈等速度沉降;粒径小于1μm的尘粒很难沉降,在空气中呈布朗运动。

2.扩散系数较大,附着速度较快。

尘粒的附着速度与扩散系数成比例。

尘粒越小,其扩散系数越大,即扩散越快,因而向液滴或除尘滤料上附着的尘粒就越多。

3.肉眼不可见,属显微粉尘。

粒径大于10μm的粉尘肉眼才能看见,粒径为0.25μm~10μm的粉尘在光学显微镜下才可看见,粒径小于0.25μm的粉尘在电子显微镜下方能看见。

4.能被吸入人体肺部并能在肺泡区沉积。

被吸入人体呼吸系统的粉尘,可通过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被清除。

如果长期吸入高浓度呼吸性粉尘,则在肺泡区可产生一定量的粉尘沉积,随着沉积时间的增长,沉积量的增加,可使肺部发生病理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进而造成尘肺病。

3矿井粉尘的危害和爆炸

煤矿粉尘具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以下危害:

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多数人易引起尘肺病等;易引起燃烧和爆炸;高浓度粉尘能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

3.1主要健康危害

煤尘与其他粉尘一样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皮肤接触,部分粉尘溶于口腔唾液或粘附在食物上也能吞入消化道,后两者侵入人体的量较小。

人体对粉尘的进入具有防御功能,呼吸道和肺部均有排除和清除粉尘的能力。

只是长期大量吸入煤矿粉尘会破坏人体防御功能,使清除功能受损,而过量的煤矿粉尘沉积,导致人体损伤,形成各种疾病。

3.1.1呼吸系统疾病

煤矿粉尘会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尘肺

煤工尘肺是指煤矿各工种工人长期吸入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的总称。

粉尘病变严重程度与体内潴留的粉尘数量有关,即存在接触反应关系,还同粉尘的组成成分有关。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工种不同,工人接触粉尘的性质也有差异,从而引起肺部弥漫性纤维化。

尘肺病根据煤矿工人接触粉尘的性质可以认为有3种主要类型

⑴.煤肺。

长期在单纯有煤尘的环境下作业的工人,他们接触的粉尘主要是煤尘。

这类人员发生的尘肺在病理上有典型的煤尘纤维灶和灶周肺气肿,这类肺部病变称为煤肺。

煤肺发病工龄多在20a~30a以上,病情进展缓慢,危害较轻。

⑵.矽肺。

长期在煤矿岩石掘进工作面作业的工人,他们接触的粉尘主要是含游离SiO2较高的岩尘。

这类人员发生的尘肺在病理上除有组织纤维化外,还有典型的矽结节形成,属矽肺类型。

病理上有典型的矽结节改变,发病工龄短,一般为10~15a。

矽肺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较快,危害严重。

⑶.煤矽肺。

一般煤矿井下工人多数都在有煤尘产生和有岩尘产生的两种作业环境下工作过,他们接触的粉尘既有煤尘也有岩尘。

所患的尘肺兼有煤肺和矽肺的病理改变特征,这类尘肺称煤矽肺。

煤矽肺是我国煤工尘肺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工龄多在5a~20a左右,病情发展较快,危害严重。

现在的观点认为,无论从肺组织纤维化病变进展规律、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点、病情发展及诊断原则等方面,都没有必要将煤矽肺与煤肺严加区别,故统称为煤工尘肺。

煤工尘肺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

与矽尘相比,煤尘致纤维化作用较弱,但由于煤是我国主要能源,采煤工人的数量居全国各类粉尘作业工人之首,因此实践中煤工尘肺的防治意义和重要性最为突出。

不同类型煤矿的煤工尘肺发病情况因开采方式不同有很大差异。

露天煤矿工人的尘肺患病率低,井工开采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度均高于露天煤矿,尘肺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高。

我国地域广大,地层结构复杂,各地煤工尘肺患病率有很大差异,在0.92%~24.1%之间,其中矽肺占11.4%,煤矽肺占87.6%,煤肺占1.0%。

不同煤种的致病能力也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

无烟煤、烟煤、褐煤。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过量粉尘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发病工龄有的长达20a~30a,个别病例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作业区作业也有1a~2a发病者,即所谓”快发性矽肺”。

尘肺病的发病工龄、临床症状等设计因素很多且十分复杂,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粉尘的成份;粉尘的分散度;粉尘浓度;接触时间;按流行病学观点,许多因素可分别归诸于宿主、因子、环境等治病要素。

尘肺病是难以治愈的职业病,工人一旦得病,轻则慢性致残,重则死亡。

因此,尘肺病不仅造成劳动力下降,而且造成社会负担,其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实,长期吸入煤尘不但引起尘肺,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

而且在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可以独立存在而不伴有明显尘肺,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可能与吸烟、呼吸道感染及遗传因素等均有关系。

3.上呼吸道炎症

粉尘首先侵入上呼吸道黏膜,早期引起其功能亢进,黏膜下血管扩张、充血,黏液腺分泌增加,以阻留更多粉尘,长久则酿成肥大性病变,然后由于黏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良,终将造成萎缩性病变,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病毒及细菌等感染性疾病。

4.肺癌

有研究表明,一些有煤矿开采的地区,人群中肺癌的发病有升高趋势,可能与吸入煤矿生产性粉尘有关。

但据英国24个煤矿统计,接触煤矿粉尘工人与不接触粉尘人群中的肺癌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煤矿病人肺癌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3.1.2局部作用

粉尘沉着于皮肤可能堵塞皮脂腺,容易继发感染而引起接触性皮炎、毛囊炎,疖肿等;进入眼内的粉尘颗粒,可引起结膜炎等。

3.1.3过敏和中毒作用

煤矿粉尘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和机体的中毒作用,这与粉尘混合的其他元素或者化合物有关。

3.2矿井粉尘爆炸

煤尘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和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又破坏井巷,毁坏设备,伤亡人员,甚至导致整个矿井毁坏,严重地威胁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

3.2.1煤尘爆炸的原因

煤尘爆炸是空气中氧与煤尘急剧反应的过程。

第一步是浮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的被干馏或气化而放出可燃性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燃烧;第三步是煤尘燃烧放出热量,这种热量以分子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落地煤尘,这些煤尘受热分解,跟着燃烧起来,此种过程连续不断的进行,氧化反应越来越快,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能发展成煤尘爆炸。

3.2.2煤尘爆炸的条件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有能点燃爆炸的热源。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造成煤尘爆炸。

(1).煤尘的浓度

煤尘浓度只有在爆炸界限之内才能爆炸,但在爆炸界限之内,煤尘的浓度不同,其爆炸强度也不一样。

从煤尘爆炸下限(43mg/m3)开始,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加,煤尘爆炸的强度变大,直至浓度达到300—400mg/m3,爆炸威力最强。

如果浓度继续增加,爆炸威力将逐渐减弱,当煤尘浓度超过1500—2000mg/m3时,就不会再发生爆炸。

(2).煤尘的粒度

粒度在0.75—1.0μm以下的煤尘都能参与爆炸。

但是煤尘爆炸的主体是75μm以下的煤尘,含量越高,其爆炸性越强,含量达到70%—80%时,爆炸力最强。

但颗粒过小,小于10μm时,其爆炸性反而减弱。

这是由于过细尘粒在空气中很快氧化成为灰烬所致,以及过小的煤尘会分裂成为许多化学成分不同的小粒子而减弱了爆炸性。

(3).空气中的瓦斯与氧气

瓦斯本身具有爆炸性,当它混入含煤尘空气中,便增加了煤尘挥发含量与瓦斯浓度。

空气中氧含量的浓度对煤尘爆炸也有很大的影响。

氧气的浓度高时,点燃煤尘的温度可以降低;反之就要高一些。

但若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7%时,煤尘就不会再爆炸。

(4).引燃源和引爆环境

煤尘爆炸必须有达到煤尘最低点燃温度和能力的热源。

引爆源的温度越高。

能量越大,越易点燃煤尘,初始爆炸的强度就越大。

另外,爆炸的空间状况,如空间的形状和容积大小,空间的长短和断面的变化情况,空间内有无障碍物等,对煤尘爆炸的强烈程度和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4矿井粉尘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尘肺病和煤尘爆炸的关键就是降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使其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为此采取综合防尘措施主要本着“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治理方案进行防范工作。

其中技术革新是根本,风、水、护、管是重点。

所谓“革”就是采取技术革新的方式从产生粉尘迎头上根本性解决粉尘的生成过程,近年来职业病防治工作在煤矿行业中逐渐重视,从采掘工艺流程、采掘作业环境、个人防护设备设施都加大资金投入,并逐步改造和更新了生产设备设施,随着机械化的进一步提高,工人直接接触粉尘的机率慢慢减少,粉尘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提高。

所谓“风”和“水”,就是以“水”为主、以“风”为辅,采取洒水降尘和通风排尘与净化风流多种措施降尘除尘的粉尘防治方式。

4.1粉尘控制技术

粉尘控制技术为该粉尘监控系统粉尘浓度超出限制范围所实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