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东阳呼雷汤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威海新东阳呼雷汤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新东阳呼雷汤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威海新东阳呼雷汤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威海新东阳呼雷汤温泉旅游开发项目
申请报告
附件
1、自有资金证明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近三年财务报表
4、供水、供电证明
5、合作协议书
6、董事会决议
7、其他证明材料
附图
1、景区总平面图
2、景区地理位置图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一、项目名称
威海新东阳呼雷汤温泉开发项目一期
二、项目承办单位
英属维尔京群岛捷扬体育育乐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点
山东省文登市高村镇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
山东省工程咨询院
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甲11820070051
3、资格等级:
甲级
4、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国家、山东省有关政策、法规、规划;
2、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规定;
4、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数据;
5、项目承担单位关于委托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委托书。
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根据项目单位委托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主要是: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未来客源分析及预测进行分析;
2、对项目的建设条件、地点选择和交通运输条件进行研究;
3、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4、就项目的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及节能措施的评价;
5、对项目实施进度、实施方案、劳动定员的确定;
6、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对项目的产品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风险性分析,提出财务评价结论;
7、进行社会效益分析;
8、提出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
第三节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我国必然将重现欧美等发达国家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旅游消费热潮。
国家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基础条件的旅游休闲景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享受生活的需要。
温泉养生国际文化博览园是集自然风光、人为景观及温泉疗养高度密集的一个优秀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温泉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通过对风景区资源条件、开发现状以及基础设施的仔细分析和研究,认为在呼雷汤温泉进行本项目是十分迫切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充分开发利用风景区内自然资源,促进和提升景区品位,进而促进威海市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当地投资环境。
该旅游区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
建设条件较好,市场前景乐观,具有较好的财务盈利能力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较好、项目建设有利于威海及胶东半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山东旅游事业发展,是必须和可行的。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亩
158
2
总建设规模
平方米
52000
1.1
温泉会所酒店区
平方米
25080
1.2
泉眼地景广场
平方米
4500
1.3
温泉度假主题乐园
11945
1.4
商业街区广场
平方米
10475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0556
折合2937万美圆
2.1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0406
2.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50
3
流动资金
万元
500
4
项目定员
人
800
5
设备装机容量
千瓦
1870
6
项目年用电量
万度
960
7
项目年用水量
万立方米
10.22
8
营业收入
万元
12332
20年平均
9
总成本
万元/年
6940
20年平均
10
利税
万元/年
1258
20年平均
11
利润
万元/年
4864
20年平均
12
投资利润率
%
25.4
20年平均
13
3
投资利税率
%
20.8
20年平均
14
财务内部收益率
%
税前
%
23.52
税后
%
20.78
15
财务净现值
万元
税前
万元
16071
税后
万元
11935
16
投资回收期
年
6.49
含建设期
17
盈亏平衡点
%
50.78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大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从1950年接待2530万人次增长到2005年的8.08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也从21亿美元增加到5550亿欧元,增长了200多倍。
据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提供的数据,国际旅游业每年的产值达4.5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1%;国际旅游业从业者多达2.07亿人,占世界就业人数的8.2%。
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组织公布,2005年国际旅游者人数达到8.08亿人次,超过了2004年的7.63亿人次,增长率为5.5%。
同期世界旅游收入增长11%,达到5550亿欧元。
其中美国的旅游收入最高,达745亿欧元,其次为西班牙452亿欧元,法国340亿欧元。
各大洲的旅游人数去年都呈增加趋势,欧洲仍拔旅游人数头筹,达到4.439亿人次,年增4.3%。
在中国旅游市场的强力带动下,亚太地区虽经历多次天灾病灾,但旅游人数出人意料地增加了7.4%,达到1.562亿人次;美洲旅游人数达到1.331亿人次,中东旅游人数为3840万人次。
非洲去年旅游人数增加了10.1%,达到3670万人次。
在旅游首选目的地排名上,法国仍排第一名,西班牙、美国、中国和意大利紧随其后。
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国际旅游消费将进一步活跃。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五年,国际旅游消费年均增长6.7%,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全球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旅游热点和全球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二、我国将成为旅游强国
进入21世经以来,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国际旅游稳居亚洲第一,国内旅游增长势头强劲。
加入WTO后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跃升为全球首位旅游目的地,入境旅客人数将由2000年的3100增到2020年的1.3亿。
出境旅客人数将达到1亿,成为世界第4大旅客来源地,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在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将为旅游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和观念的更新,假日旅游渐成时尚,国内旅游需求开始全面释放。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把旅游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消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全面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其主要包括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
2007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
近七年来(003年除外),旅游各项指标,如旅游总人次数、旅游总收入、入境人数、外汇收入,以及总花费和人均花费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这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内和入境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见表3-1)。
从平均出游率、总花费和人均花费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将旅游纳入到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各项指标呈现增长的趋势。
表3-1:
2000~2007年全国旅游总体情况统计表
总人次数(亿人次)
入境人数(亿人次)
外汇收入(亿美元)
出游率(%)
总花费(亿元)
人均花费(元)
2000年
7.4
0.83
162.24
49.1
3175.54
426.6
2001年
7.84
0.89
177.92
62.2
3522.37
449.5
2002年
8.78
0.98
203.85
69.2
3878.36
441.8
2003年*
8.70
0.92
174.06
67.9
3442.27
395.7
2004年
11.02
1.09
257.34
84.8
4710.71
427.5
2005年
12.12
1.20
292.96
92.7
5285.86
436.1
2006年
13.94
1.25
339.49
106
6229.74
446.9
备注*:
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导致旅游各项指标有所下滑。
资料来源:
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
1、入境游市场分析
从2000~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统计数据看,总体情况为入境旅游者总人数逐年增加(2003年除外)。
通过对前10位主要国家入境人数的比较分析,超过100万入境人数的国家有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2004年之前,日本一直是我国入境人数最大的客源国,而2005年,韩国后来居上占据首位,2006年仍保持首位。
同时,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欧美等一些国家,均有较大的增幅。
由此可知,我国入境旅游的客源地集中在东亚、东南亚、欧美等地。
而且通过对近年来主要国家的入境月份、入境目的、入境方式及入境城市等的统计分析,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主要入境国家:
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及东南亚等;
主要入境月份:
春、秋、冬季;
主要入境年龄:
25~65岁,其中25~44岁中青年比重有所增加;
主要入境方式:
飞机、汽车、船舶;
主要旅游目的:
观光游览、商务会议、度假休闲等;
主要接待城市:
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南京等,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
其中:
外国人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香港同胞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澳门同胞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台湾同胞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2.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通过近年来的旅游相关统计分析,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数、出游率、旅游总花费、人均花费等几个方面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见表3-1)。
而且通过对旅游目的、旅游者职业、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及全国旅游抽样调查等分析,国内旅游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旅游目的:
观光旅游、探亲访友等占主体,公务会议比重有所增加;
旅游者(按职业)特征:
以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而离退休人员和学生比重增加较快;
居民出游特征:
农村居民出游数要大于城镇居民,但人均花费恰好相反,在人均花费方面,城镇居民增长较快,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地区;
人均花费特征:
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
旅游距离特征:
以一座城市为中心的短程旅游者居高不下;
黄金周出游特征:
旅游热度有增无减;
主要需求特征:
多样化、个性化、高品味、高服务质量、诚信和安全;
不以观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日益突出,如商务、会议、探亲、疗养等。
3.山东省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2006年,山东旅游高潮迭起,成绩喜人。
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6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95.6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在入境旅游方面,接待人数达193.13万人次,外汇收入达10.14亿美元,可以看出,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国内旅游。
表3-2:
山东省旅游发展概况
旅游总人数
(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
(亿元)
入境旅游人数
(万人次)
外汇收入
(亿美元)
2006年
16800.00
1295.60
193.13
10.14
2005年
14250.00
1038.70
155.11
7.80
2004年
11868.31
814.70
119.31
5.67
2003年
8995.67
573.40
77.67
3.70
2002年
9670.68
610.80
97.68
4.72
2001年
8168.87
494.40
82.87
3.82
2000年
7080.21
412.70
73.21
3.15
资料来源:
山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山东入境旅游市场特征
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快速,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也较快。
从表3—2可以看出,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总数都在逐年增加,但人均旅游消费没有显著增长,2000年入境旅游者人均旅游消费为430.27美元,而2006年入境旅游者人均旅游消费也只有525.12美元。
入境客源地区结构相对集中,入境旅游者中,韩国游客所占比重最大,占入境游客的51.27%,是山东省入境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日本游客占22.29%,美国旅游者占4.37%,分列第二位、第三位(见表3-3)。
入境旅游者的目的地多集中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山东半岛,如青岛、烟台、威海,另外省会济南到泰安、济宁一线也是入境旅游重要目的地,泰安的泰山和济宁下辖的曲阜孔庙对国际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山东省入境旅游在全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比较强。
据统计,2006年,山东省入境旅游者为193.1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14亿美元,在全国入境旅游位次排名中,无论是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山东省均排名第七。
表3-3:
2005年山东省国际旅游客源分布
分类标准
客源地
绝对量
(人次)
占外国游客
(%)
同比增长
(%)
按地区分组
亚洲
1030169
82.56
26.37
欧洲
109671
8.79
49.40
美洲
73303
5.87
37.22
大洋州
15393
1.23
16.60
非洲
3819
0.31
42.98
其他
15487
1.24
304.68
按国籍分组
韩国
640056
51.29
41.53
日本
278170
22.29
12.13
美国
54510
4.37
35.66
新加坡
25509
2.04
17.82
马来西亚
22534
1.81
24.98
德国
22459
1.80
51.07
俄罗斯
19484
1.56
66.12
英国
17295
1.39
39.60
菲律宾
16327
1.31
19.49
5.山东国内旅游市场特征
通过分析,2005年山东省国内旅游市场中,本省游客占据近45%的市场份额;省外市场中份额超过5%的有江苏、北京二省市,市场份额超过3%的有河北、河南、广东、辽宁、上海、浙江六省市,这8个省市约占山东国内旅游市场的35%。
从山东省客源市场分布来看,山东、江苏、北京、河北等9个省市集聚了80%的市场份额,70%的国内客源来自周边670km范围内的地区,即车距通常在6小时以内。
由此可知,山东省国内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本省、华北、江浙沪等地。
在省内17个地级市中,按2006年旅游接待人数多少依次为:
青岛、济南、烟台、济宁、泰安、威海、淄博、潍坊、日照、临沂、枣庄、聊城、德州、滨州、莱芜、东营、菏泽(见表A)。
6.威海市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威海旅游资源丰富,有海岛海岸、城市园林、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十多种类型,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游览景区(点)80多处。
境内千公里海岸线上,有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地刘公岛,秦始皇东巡过的东方好望角天尽头,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亚洲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大东胜境——铁呼雷汤温泉,天下第一滩——银滩等名胜景观。
全市形成了“一线(千公里海岸线)、六区(中心城市、海滨生态、渔家风情、温泉疗养、传统文化、休闲度假)”的旅游格局。
2006年,威海市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50.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1.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19.0%。
其中,国内游客1129.69万人次,旅游收入94.43亿元,分别增长15.1%
和18.5%;国外游客20.49万人次,增长21.4%,旅游外汇收入8930万美元,增长25.7%。
表A:
2006年山东省分市旅游总收入与人数
地区/城市
旅游总收入
游客总量
(亿元)
增长%
排名
(万人次)
增长%
排名
山东
1295.60
24.7
—
16800.00
18.9
—
济南
146.40
19.9
3
1721.20
17.6
3
青岛
325.20
26.7
1
2886.00
14.7
1
淄博
76.43
20.2
7
1096.75
18.1
7
枣庄
28.29
23.0
12
543.29
21.0
11
东营
18.70
31.7
13
242.87
23.3
16
烟台
147.85
25.8
2
1717.64
18.1
2
潍坊
62.90
20.9
9
1042.30
17.2
8
济宁
100.60
23.4
5
1471.76
21.2
4
泰安
87.60
32.0
6
1244.80
23.1
5
威海
101.78
19.0
4
1150.18
15.2
6
日照
50.80
32.4
10
1008.60
28.9
9
莱芜
7.46
22.4
17
254.60
15.6
15
临沂
66.60
42.9
8
1004.90
29.2
10
德州
15.95
27.7
15
421.10
25.1
13
聊城
31.76
24.9
11
497.58
12.9
12
滨州
17.00
26.0
14
301.25
25.0
14
菏泽
10.10
19.5
16
216.94
11.8
17
威海市充分发挥作为山东的“东大门”,距离韩国近的区位优势,积极吸引韩国游客来威海旅游、投资,通过开发刘公岛、成山头、铁呼雷汤温泉、圣经山、赤山法华院、天鹅湖等旅游区,嫁接“长三角”旅游发展的先进理念,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借助长三角的力量,提升自身旅游产品档次和综合竞争能力,更快、更好地打造“韩国后花园”,把威海建成韩国人海外休闲度假的第一选择。
7.文登市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40465人。
文登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山、海、泉、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风景区、市中休闲游览区、青龙旅游度假区、天福山革命起义观光区(天福山省级森林公园)、文登金滩旅游度假区、温泉疗养区等6大旅游区。
其中,圣经山上的天然老子头像、《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东华宫、三清殿及无染寺、天福山起义遗址、召文台公园、青龙旅游度假村等都是颇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圣经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全市旅游经济迅猛发展。
2007年文登市在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宣传促销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文登市被评为“2007山东最具竞争力旅游强县(市)”。
2007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5.3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357.2万人次,增长19.1%,创历史最好水平。
其中海外游客5.9万人次,增长1.7%,旅游创汇收入760万美元,增长24.3%。
三、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1、交通
山东具有优越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山东已经建成机场9个,其中国际机场3个,开通国内航线100多条;公路通车总里程7万多公里,高速公路发展尤其迅速,2003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18公里(到"十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达到3296公里,到2008年将建成高速公路4000公里);青州铁路局还开通至青岛、泰安、日照、北京等地的旅游专列;京福高速公路贯通山东省。
交通基础设施迅猛发展,使齐鲁大地由此形成了“半日生活圈”,即省内任何两个城市之间,都可以在一天打个来回;山东省旅游格局由此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邮电通讯建设
山东邮电基本实现现代化,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通直播电话。
山东旅游信息网覆盖全省17个地市共18个网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政府旅游网站之一。
由此可见,现在正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都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珍贵旅游资源的文登地区更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的腾飞。
第二节建设的必要性
一、符合我国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二00三年十月,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在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五届全体大会上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旅游大国……我们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
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711亿元。
黄金周旅游市场持续兴旺。
各地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的完善和旅游产品的更新。
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目的地建设不断完善,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将保持较快增长。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
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水平大幅提高。
目前中国已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和创汇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七位。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些都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已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际多双边各种交流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
把旅游业发展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符合“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工作围绕“两个目标”。
一是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二是要抓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夯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规划发展目标为:
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