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916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旁骛一愁莫展订正(dìng)锋芒毕露

B.浮燥锲而不舍(qì)纯粹吹毛求疵

C.荫庇德高望众迁徙扣人心弦(xuán)

D.贮蓄莘莘学子(shēn)祈祷金碧辉煌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本文赞美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B.《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C.《社戏》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D.《大雁归来》一文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是全文的主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父母亲应当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实体书店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记者重访地震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市场人声鼎沸,一派祥和的景象。

D.这次国学知识竞赛,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

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洁

B.幽默

C.严谨

D.平和

5.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皑皑(ái)       农谚(yàn)       羁绊(jī)       挑拨离间(jiān)

B.闸口(zhá)      旷野(kuàng)     怅惘(wǎng)    接踵而至(chōng)

C.恐吓(hè)       蛮横(hèng)      寒噤(jìn)      暴风骤雨(jù)

D.闭塞(sāi)       凋零(diāo)      隧道(suì)      草长莺飞(yīng)

二、现代文阅读

6.灯笼,不仅用以照明,往往也是一种象征。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旧时新年前后,民间有在高处悬挂灯笼的习俗。

由于“灯”字音和“ ①  ”相近,所以灯笼也意味着人丁兴旺;孩子启蒙入学时,父母会为孩子精制一盏灯笼,由启蒙者师亲手点亮, (甲) ,称为“开灯”;近代,爱国志士们还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灯笼又  (乙)。

民间过年有挂灯笼的习俗,皇家也不例外,但是灯却有区别。

清代宫廷沿袭明代旧制,元旦(即如今的春节)前后要在乾清宫丹陛上下各立一对天灯和万寿灯。

据故宫博物院相关专家介绍,竖立天灯的含义与民间应该差别不大,只作为高位照明灯;万寿灯主要承担的是装饰功能,重点体现的是美好寓意。

(1)在①处应填入的汉字是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内容,分别填入文段(甲)(乙)处。

(只填序号)

①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②象征前途一片光明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3)依据文段内容推测,万寿灯寄托的美好寓意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隐忍的痛,肆意的爱

①医院里。

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②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

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

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

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

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

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

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

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

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⑥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

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

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

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

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

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

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⑪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

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⑫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

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⑬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⑭泪眼朦胧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

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⑮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

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

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7.细读全文,说说母亲的“隐忍”和“肆意”分别指什么?

8.联系文章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

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9.结合文意,请说说第⑥段画波浪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0.文中画横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样写有何目的?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三、句子默写

12.按要求填空。

(1)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仆算子。

咏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

(4)蒙络摇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5.下面将谢道韫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16.元方对父亲朋友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如果父母不在,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五、诗歌鉴赏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天净沙·秋思》道:

“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曲中最能表现出这种悲痛情感的词语是____。

18.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但“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却比较温馨,与全曲意境不太协调,你如何理解这个句子。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

时同舍生有秘书②,清求而不与。

固请,约明日还书。

生旦往索。

曰: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

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

“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彻卷。

祭酒③问生,生不能诵一词。

祭酒叱生退。

清出,即以书还生,曰: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

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

②秘书:

少见的珍贵书。

③祭酒:

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清/倜傥尚大节

B.时/同舍生有秘书

C.生旦/往索   D祭酒/叱生退

2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与(___________)     

(2)忿(____________)     (3)叱(_____________)

2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2)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22.从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七、名著阅读

23.鲁迅先生在《_________》一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了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真切同情与怀念。

该文收录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关于移动支付

(材料一)

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

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

移动支付属于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但因其与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   ① (融合、结合),所以有自己的特色。

移动支付首先体现在移动上。

这种支付方式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作为载体,而用户除了睡眠时间,移动设备一般伴随在身边,其使用时间远高于PC。

载体随身携带的移动性,  ②  (解除消除)了距离和地域的限制。

用户只要申请了移动支付功能,便可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地完成整个支付与结算过程。

交易时间成本低,减少往返银行的交通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

除了支付过程很方便外,移动支付区别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个人账户管理上也很方便。

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业界的主流,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使用移动互联网,在准备付钱时打开手机中的支付宝钱包或微信钱包给收银员扫一下就完成交易了,不用找零,不用签字,资金实时到账。

用户还随时随地查询账户余额、交易记录、修改密码等,管理自己的移动支付账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UTK菜单对离线钱包进行空中充值,减少了去营业厅或者充值点的麻烦,充分体现移动支付方便的特点。

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的支付环节,直接涉及用户和运营商的资金安全,所以,支付安全是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互联网上,PC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设备用户显然不需要让他人知道甚至共享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移动设备的隐私性保障了支付的安全。

移动支付采用的高安全级别的智能卡芯片,和目前的银行磁条卡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当然,移动支付不能说没有一点风险。

手机仅仅作为通讯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特别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丢失手机、密码被攻破、病毒木马等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损失。

诈骗短信、骚扰电话也造成了一定的手机支付风险。

另外,由于移动支付涉及的当事人多,法律关系复杂,再加上移动支付使用计算机及通信等先进技术,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法律纠纷。

一旦发生纠纷,银行、电信、客户将处于尴尬境地。

(材料二)

(材料三)

据北青网报道,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作为新生事物的移动支付,老年人接受起来肯定会慢一些,甚至会有排斥的可能,因为他们会喜欢传统的支付手段。

记者在社区针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55岁至65岁这个年龄段里,50%以上老人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

使用范围涵盖日常购物、收发红包、家庭缴费、共享单车等很多方面。

而在65岁至70岁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会使用移动支付3次以上,使用范围和第一年龄段老人区别在共享单车的使用。

而在70岁以上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使用移动支付1次。

24.从(材料一)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

①处应填______       ②处应填_________

25.读完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说说移动支付有哪些特点。

2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原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项针对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超七成老人欢迎移动支付,而且在所有能够掌握移动支付的老人中,靠自己摸索学会手机支付的占比达到68%。

但仍有15%左右的老年人持观望态度。

一部分老人认为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太好掌握,想找个人来教,孩子不在身边,社区也没有相关人员传授。

另外,视力下降看不清手机屏幕,或者记忆力减退导致记不住密码,在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产生种种不便。

还有7%的老人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持否定态度,认为容易上当受骗。

这是极少数的一个群体,社会或商家应当考虑他们的需求,尽可能提供弥补的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请你从手机生产厂商、社区管理者、电信监管部门这三者分别提一条建议,以促进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

九、作文

27.阳光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可以给人温馨;阳光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可以给人希冀;阳光是一种进取的精神,可以给人力量;阳光是一种宽容的情怀,可以给人温情。

让阳光照进心灵,写在脸上,洒在路上,人生之路会更加精彩。

请以“我的世界充满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地表达,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课外阅读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