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908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x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

1.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主要经营方式是小农经济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3.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脆弱性D.连续性

4.读下图,这一农业耕作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B.西汉C.唐朝D.南宋

5.网上调查显示,2015年最热门的旅游线路是重走中西文明交融的“活化石”——丝绸之路。

观光途中不可能见到的古代文明现象是()

A.新疆坎儿井遗址B.出土的汉代的丝绸C.出土的唐代白瓷D.宋代青花瓷

6.“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7.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8.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

这一变化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9.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一政策是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B.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初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C.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D.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政策最终废除

1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宗教为探险和拜金提供了保护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2.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到10000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

导致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贸易联系B.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大量白银

C.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14.《世界文明史》中说: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进步

15.“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6.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

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

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7.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有关其积极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B.有利于改善管理水平

C.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D.有利于缓解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18.“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花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逐步瓦解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19.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

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20.“忽如一夜春风来”、“无边落木萧萧下”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21.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

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22.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

“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

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2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认同,方便快捷

C.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4.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趋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

(满分48)

第Ⅱ卷(满分52)

总分

25(满分25)

26(满分12)

27(满分15)

第Ⅰ卷(满分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Ⅱ卷(共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宋诗云:

“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分别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10分)

 

材料二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

……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

……从乾隆年间开始,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

……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北至盛京、吉林。

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特点。

(8分)

 

材料四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3)有人说:

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是哪些因素造成的这种局面?

(7分)

 

座号:

_________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

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

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材料二我国史学界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以“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评述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

(12分)(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15分)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男子孙中山旧式婚礼文明婚礼

(1)观察图片,可知清末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4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材料二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申报》维新运动中的报刊革命派创办的报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5分)

 

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C

D

C

C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A

C

A

A

D

A

D

C

21

22

23

24

C

D

A

D

第Ⅱ卷(共52分)

25.(孙宇)(25分)

(1)唐代:

①扬州成为重要商业城市。

(2分)

②夜市繁荣.(2分)

宋代: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或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

(2分)

②草市兴盛(或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2分)

③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

(2分)

(2)特点:

①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2分)。

②农产品加工形成区域性分工(2分)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或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2分)

④较大的商人群体——商帮形成(2分)。

(3)因素:

①农本思想(重农抑商)忽视工商业的发展(2分)。

②闭关锁国(大国心理、天朝思想)造成中外交流的缺乏(2分)。

③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对先进文明的抵制(2分)。

④官府的剥削与打压(1分)。

26.(王娜娜)

【示例1】观点: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来说是一场灾难。

(2分)

评论: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来说是一场灾难。

但把印第安人的灾难完全归结到哥伦布个人身上也是不公正的。

殖民侵略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所决定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方式不是个人力量所能阻挡的,可以说是巨大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疯狂,丧失人性。

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抢夺大量财富,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把大量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为奴等,所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带来了灭顶之灾,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10分)

【示例2】观点: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人类文明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

(2分)

评论: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融合,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同时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所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人类文明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3】观点: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一场灾难,但更主要的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分)

评论:

综合以上论述进行说明即可。

(10分,言之有理即可)

27.(孙宇)

(1)观察图片,可知清末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4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变化:

①着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长袍马褂开始变为西装、中山装(2分)。

②传统婚姻习俗开始改变,倡导婚姻自由(2分)。

原因: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等(6分,任选3条)

(2)影响:

①有利于及时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

②有利于宣传教育,开启民智。

③有利于舆论监督,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

④有利于提供休闲和娱乐。

⑤有利于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

⑥有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

⑦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5分,每点2分,任选3点即可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