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880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docx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

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

说明:

试卷号:

2663

课程代码:

02760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

人口与家庭;专科

考试:

形考(纸质、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问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作答,多答不多给分)

1.简述人口质量的含义。

参考答案:

(1)人口质量也叫人口素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2)“人口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条件”指人口群体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具备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指人口群体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状况及其作用的发挥。

(3)要理解人口质量,需要明确三点:

第一,人口质量不是指某个人的素质。

第二,人口质量是人口群体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第三,人口质量体现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2.简述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

参考答案:

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包括经济措施、行政组织措施、宣传教育措施、法律措施等。

①经济措施是指国家采取一定的物质奖惩办法,以促进或限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政策对人口的调节作用;②行政组织措施,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采取自上而下地颁布有关人口发展的指令、规定、决议的方式,使人民接收人口政策的方法。

③宣传教育措施是指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影响和教育人们正确对待婚姻生育活动。

④法律措施是一国政府为了保证其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儿制定的一切公民必须履行的法规、法令和法律等。

在中国农村推行的计划生育“三结合”之路是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措施典范,即“计划生育同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相结合、同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3.简述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

参考答案:

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从其数据来源看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在全国或者全地区进行人口普查。

二是进行经常性人口登记。

三是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

4.简述人口老龄化的一般标准。

参考答案: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根据国际上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14%时,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超老龄社会”。

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7%达到14%所用的时间,一般被称为“老龄化倍增时间”,该指标用于区分描述老龄化发展的速度。

二、论述题

5.论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参考答案:

人口迁移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以及各种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人们对居住地的选择。

一般来说,人们都愿意生活在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的地方。

(2)经济社会条件是决定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3)各种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口迁移。

在考察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时,我们还妻特别注意到那些特殊的政治因素造成的人口迁移。

三、分析题

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并精辟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其中绿色发展用来表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动共生的一种状态,蕴含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在五位一体的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应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请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结合资料和自身工作实际,描述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参考答案: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大致归纳如下:

①侧重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②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③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④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及工艺方法,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⑤目前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综合性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

(2)面临的问题

第一,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承载极限。

第二,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第三,人口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结合工作实际展开回答)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问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作答,多答不多给分)

1.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从其数据来源看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在全国或者全地区进行人口普查。

二是进行经常性人口登记。

三是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

2.什么是人口学的分析方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人口学分析方法,是指人口学独特的定量分析技术及研究方法,这些方法能更准确地阐释、论证人口各种要素的内在变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人口学的分析方法除了应用一般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外,还有其独特的分析方法,如单性、复性、无性分析方法;同期人分析方法;同批人分析方法;生命表分析方法;人口模型方法;人口预测方法等等。

3.简述人口老龄化的一般标准。

参考答案: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根据国际上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14%时,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超老龄社会”。

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7%达到14%所用的时间,一般被称为“老龄化倍增时间”,该指标用于区分描述老龄化发展的速度。

4.简述人口政策实施手段。

参考答案:

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包括经济措施、行政组织措施、宣传教育措施、法律措施等。

(1)经济措施是指国家采取一定的物质奖惩办法,以促进或限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政策对人口的调节作用。

(2)行政组织措施,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采取自上而下地颁布有关人口发展的指令、规定、决议的方式,使人民接受人口政策的方法。

各级政府的任务就是着手执行并督促其实施。

(3)宣传教育措施是指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影响和教育人们正确对待婚姻生育活动,从而有助于实现既定人口政策的一些办法。

(4)法律措施是一国政府为了保证其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而制定的一切公民必须履行的法规、法令和法律等。

二、论述题

5.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点。

参考答案: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才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化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一些很明显的中国特色,总结如下。

第一,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国是以一个较低的城市人口增加速度,带动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

第二,“计划性增长”是中国人口城市化的主体特征。

虽然中国目前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但在人口发展问题上仍然是以计划为主,无论是城市人口增长规模、建制市(镇)的设立,都是依照国家计划进行的。

第三,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壮大的城市体系,具有明显的行政等级特色。

按照行政级别划分,中国的城市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以及县级市。

上级城市监管着下级城市,高级别城市能够获得更多的优惠,如更大的自主决策权,更多的财政投资,更多的预算外收入等。

第四,中国的城市化具有较为突出的地区差异性。

众所周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省区之间城市化率存在较大差异,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分析题

6.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用水迅速上升,至今经历了加速上升到减速上升的变化过程,工业用水量由1949年的24亿Ill3上升至2012年的1423.88亿IIl3,增长了近58倍,工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的占比也从1949年的2.33%上升至2012年的23.2%,增长了9倍。

然而水资源是有限的稀缺资源,中国更是严重的缺水国家,从人均水资源角度看是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若中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一直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平,未来水资源很可能成为制约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节约利用水资源。

请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材料指出的是什么问题?

(2)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结合资料和自身工作实际,描述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参考答案:

(1)指出水资源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大致归纳如下:

①侧重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②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③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④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及工艺方法,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⑤目前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综合性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

(3)面临的问题

第一,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承载极限。

第二,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第三,人口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结合工作实际展开回答)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问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作答,多答不多给分)

1.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人口思想?

参考答案: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一是在计生工作中要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作重点。

二是要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三是需要建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

第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在新的人口形势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道路。

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抓住控制人口总量的三个关键点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关注点在人口大省、人口转变较晚省份、流动人口较多省份,加强分类指导。

2.如何理解人口质量的含义?

参考答案:

(1)人口质量也叫人口素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2)“人口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条件”指人口群体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具备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指人口群体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状况及其作用的发挥。

(3)要理解人口质量,需要明确三点:

第一,人口质量不是指某个人的素质。

第二,人口质量是人口群体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第三,人口质量体现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人口迁移?

参考答案:

(1)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的改变。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只有那些涉及到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才被称之为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居住地必须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那些短期出差、旅游或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被排除在外。

二是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以跨越行政界限为依据,排除那些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移动。

4.举例说明人口城市化的指标包括哪些,关键指标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1)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指标: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土地比重;适龄人口入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

(任选7个,答对得满分)

(2)城市人口比重、非农人口比重、以及城市土地比重是反映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指标。

二、论述题

5.什么是人口转变理论?

如何理解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的三阶段模型?

参考答案:

(1)人口转变理论是以人口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的人口理论。

(2)它描述了人口发展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经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转变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历史过程。

(3)兰德里最先把人口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这种划分主要依据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

第一个阶段是原始阶段,是不限制生育的时代。

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水平极低,经济发展非常缓慢,生育率不能达到生理学的最大值,但不受限制;而死亡率则受食物多少的影响,经济因素通过影响死亡率来调节人口增长。

第二阶段是中期阶段,是限制生育达到了普及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会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料已不限于维持最低生活,生产和消费方式发生变化并影响整个经济和需求的趋向。

第三阶段是现代阶段,是人们自觉限制家庭规模的时代。

经济因素对生育行为的影响降至最低,生育率下降是自觉而又普遍的家庭限制的结果。

三、分析题

6.有资料表明:

“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中国人口急速增长,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两次人口高峰,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快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90年代以来进入到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

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直到2000年,中国每年新增人口都在1千万以上。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幅度大幅下降,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在21世纪的前10年,中国新增人口7千多万。

目前,中国每年新增人口在600多万,增幅下降很快,但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依然庞大。

”请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表现在几个方面?

(9分)

(2)结合资料和自身工作实际,谈谈我国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21分)

参考答案:

(1)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表现在三方面:

①人口的过快增长压迫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具有促进和阻碍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仅抑制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也抑制了国民储蓄额的增加,阻碍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人口正处在人口转变的后期扩张阶段,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雇用水准降低,带来大量的完全失业、潜在失业和不完全就业、使劳动力的生产性减退,与此同时抑制了经济成长。

②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但人均国民收入提高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但从人口增长的影响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一人均国民收入来看,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③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就业压力持续存在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农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中国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

①经济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及转移。

(答出要点,论述充分)

②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答出要点,论述充分)

③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

(答出要点,论述充分)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问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作答,多答不多给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第一,人口是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强调入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口是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性和关系的总体。

人本身又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

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即社会要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而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

第二,社会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口发展最终也要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来决定。

人口现象本质上属于社会现象,人口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以人的生理条件和其他自然条件为基础的社会过程,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

第三,人口规律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规律。

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

规律和过剩人口规律。

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作用,有时

会促进社会发展,有时会延缓社会发展。

第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将有计划进行。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组织所代替,社会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调节来实现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

2.简述“两要素”论中的人口质量的内容。

参考答案:

人口质量内容只包括人口身体素质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

(1)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的身体器官和生理系统的发育、成长和机能的状况,表现为身躯完损、体质强弱、耐力大小、智能高下、反映快慢等等。

衡量身体素质的标准是平均身高、体重、坐高、青少年每10年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的速度,残疾低能人口比重、遗传患者比重、婴儿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等。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劳动生产经验,以及在教育培训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产技能。

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有:

受各种教育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科技研究人员的比重,劳动者的文化构成,职工技术等级等等。

3.比较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参考答案:

(1)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的改变。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只有那些涉及到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才被称之为人口迁移。

(2)那些短时间的、不涉及到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被称之为人口流动。

(3)人口迁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居住地必须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那些短期出差、旅游或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被排除在外。

目前中国大陆人口迁移的界定,基本上是以户籍转移为准。

二是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以跨越行界限为依据,排除那些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移动。

4.简述城市化的内涵。

参考答案: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原来从事传统低效农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转化。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是高消费集聚的地方,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逐渐转变为较高收入的群体,城市化过程是市场扩张,中产阶级形成并成为主体的过程。

第四,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也是农村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将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将建立起新的城市社会秩序,这是现代文明的灵魂,是城市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二、论述题

5.什么是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有哪些,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影响和干预人口过程以及人口发展变化的法规、条例和措施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良性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2)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包括经济、行政、宣传教育、法律、技术等措施,其中经济措施是最重要的。

①经济措施是指国家采取一定的物质奖惩办法,以促进或限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政策对人口的调节作用。

例如,实行鼓励人口增殖政策的国家,经济措施一般有多子女补助、奖励,带薪孕产假,减免所得税,住房补贴,优待多子女母亲等;

②行政组织措施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采取自上而下地颁布有关人口发展的指令、规定、决议的方式,使人民接受人口政策的方法。

③宣传教育措施是指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影响和教育人们正确对待婚姻生育活动,从而有助于实现既定人口政策的一些办法。

宣传教育措施的形式很多,如:

电影、电视、广播、书报刊物、讲演、座谈、正规和非正规的学校教育、理念宣传等。

④法律措施是一国政府为了保证其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而制定的一切公民必须履行的法规、法令和法律等,如《婚姻法》、<家庭法》、《优生保护法》、《计划生育法》、《人工流产法》、《人口法》等等。

2001年中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使人口政策的实施有了可依循的法律。

三、分析题

6.资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年末总人口已经达到13.3亿,据预测21世纪以后中国人口总量将继续增加,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左右,人口总数为14.6亿左右。

可见,在过去的30年中国在计划生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快速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率下降到千分之四以下,每年净增人口由最高峰时的2000万左右降到目前(2009年)的不足700万。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仍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请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材料指出的什么问题?

2.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3.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政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答案:

(1)指出了人口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承载极限。

1)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

这种短缺主要表现为:

①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

如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也只有1/2。

②严重的结构性短缺。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其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某些自然资源正在衰竭,且呈锐减趋势,承载能力下降。

2)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了超乎寻常的压力。

3)人口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里,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总量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