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796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1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教学设计: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指的是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节,其核心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就要掌握新中国初期制定的外交政策的内容及原因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史实。

学生已经学过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本节课的内容初期的外交关系与之有一定的联系。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及本专题第一节和第三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知识补充与升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学的重点是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从新中国成立之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和朝鲜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行分析,即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1.教学目标

了解万隆会议的基本情况。

掌握三大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目标解析

了解万隆会议的基本情况就是要学生知道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背景、求同存异的方针。

掌握三大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要学生能说出我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又为什么要制定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就是要学生能列举出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新中国为什么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掌握不好,分析不透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之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持,其中关键是使学生深刻认识任何国家的任何外交政策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中必须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设计意图:

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形势。

师生活动:

概括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问题1:

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美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问题2:

在此国际环境下,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

问题3:

新中国为什么要“一边倒”?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什么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新中国,坚持扼杀新中国的立场,为保障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避免在新的世界局势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中国谋求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故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跟着社会主义阵营走,一切听从苏联的话,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前提是独立自主的原则,二者并不矛盾,是统一的,“一边倒”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例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尖锐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的斗争

C.亚、非、拉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

D.中国人民与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

答案:

B

变式训练: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首要目的是

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抗B、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

C、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D、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

答案:

D

问题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应用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果

师生活动:

掌握外交成果的基本情况。

问题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

最早是用来处理与哪些国家的关系?

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有何意义?

背景:

1953年,朝鲜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国家:

处理中印、中缅关系。

目的:

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创建良好的周边环境,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意义:

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内容。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问题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

有何特点?

相互关系: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平等互利是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好前提条件。

主要特点:

(1)、包容性:

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

能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包容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

问题3:

50年代,新中国是怎样走向国际舞台的?

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是身份出现日内瓦国际会议,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定》。

1955年,中国出席亚非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

问题4:

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国家的实力有所增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恩来等外交家高超的外交艺术。

例题2:

我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是( )

A.平等互惠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互不侵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答案:

B

变式训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能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

A、适用于所以国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的自己的外交方针

C、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

D、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变式训练2:

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参加亚非会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答案:

C

例题:

3: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答案:

C

变式训练:

我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雅尔塔会议

答案:

A

例题3:

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

 A.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与攻击共产主义的分子进行坚决斗争

 C.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D.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答案:

D

变式训练:

新中国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外交人才

 B.始终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外交领域善于运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D.团结了广大发展中国家

 答案:

B

五.目标检测: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态度。

根据上引材料,以下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评价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该政策是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B.该政策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治企图

C.该政策有利于当时增强中国政治实力和国家安全

D.该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长期对立

答案:

D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结盟的根本目的是

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抗

B.推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C.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

D.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

答案:

C

3.新中国建立后,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波兰、罗马尼亚、朝鲜等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哪一方针?

A.“一边倒”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

A

4.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一项是

A.“一边倒”B.“一大片”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

C

5.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下列哪个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

A

6.以下哪一项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求同存异

C.互不干涉内政D.和平共处

答案:

B

7.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错误的是

A.它最早是处理中国同印度的关系问题时提出来的

B.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C.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表现

D.表明处理国际关系时应该只要和平,其他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答案:

D

六.课堂小结: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