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研究.docx
《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研究
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站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上谋划衡水的发展,7月25日至8月5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李俊渠、张增良、马长和、孙志人、杨胜忠、陈强带领各县市区委书记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行34人,赴浙江省温州市、金华市、义乌市、宁波市、上海浦东新区和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南京市,重点就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学习考察。
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这些地方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正泰集团、三星奥克斯集团、雅戈尔集团等20家企业。
大家一致感到:
这次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
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衡水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印象
这次学习考察所到的地方,均属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这些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发展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这次学习考察,使我们又一次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强。
我们所到市、区都是在基数很大的基础上,年年迈大步,年年创新高,经济发展以超常规的速度向前推进。
温州市是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温州速度。
从1978年到2002年,全市GDP从13.2亿元增加到1105亿元,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126亿元,年均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3元增长到5091元,年均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422元增加到去年的14591元,年均增长15.9%。
用他们的话讲:
温州人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
苏州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与我市大体相当。
近年来,其发展速度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预计今年财政收入达到400亿元,比去年纯增100亿元。
去年在全国各大城市中,GDP列第五位,地方财政收入列第六位。
五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前十名。
苏州以全国0.09%的国土面积和0.4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的GDP、2.1%的财政收入、6%的外贸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占到了全国的近1/10。
南京市,去年实现财政收入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4亿元,增幅达到48.2%。
南京市浦口区,最近几年财政收入每两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实现财政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19%。
正泰集团,是一家生产低压电器、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等为主的企业,从1984年建厂到现在十几年间,资产增长了2万倍、产值增长了10万倍、利税增长了15万倍,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中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五。
这些地区的高速发展,超乎我们的想象。
(二)投入力度大,发展后劲足。
我们所到之处,投入的力度令人惊叹,到处是大规模的建设场面,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发展景象。
苏州市,把增投入、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
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大项目投产。
去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650亿元,同比增长81.2%。
他们计划用五年的时间,通过深化改革,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形成20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的大型企业和200个超10亿的大企业。
南京市,近年来投资呈几何级数增长,去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同比增长29.7%,今年上半年完成388.9亿元,同比增长77.1%。
上海浦东新区近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去年达到586.6亿元。
宁波鄞州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46%。
高质量、大规模的投入,为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积蓄了后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放领域宽,经济外向度高。
我们考察的地方,大多为沿海沿江开放城市,通过开放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是这些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
南京市实施全面开放、全城开放、全方位开放,加速实现外向型经济倍增计划,去年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61%和88.7%。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新批外资项目401个,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
苏州市目前累计有外资企业1万多家,注册外资35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7.5亿美元,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有86家投资苏州,30多家设立了研发机构。
去年,外商在该市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3%,涉外两税占财政收入的38.5%,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8.9%。
昆山作为一个县级市,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2600多家,合同外资超过150亿美元,到账外资超过67亿美元。
目前,该市财政收入的60%,销售收入和利税的75%,工业投资的85%,自营出口额的98%均来自外资企业。
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城乡面貌新,现代化程度高。
无论是听经验介绍,还是实地考察,处处使我们感受到,这些地方的现代化程度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达的城乡一体化经济,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新颖别致的城市建筑,高技术、高效能的现代化企业,高品位的生态生活环境都使考察团成员赞叹不已。
同时,这些地区干部群众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高效率、快节奏的精神风貌,也处处展现出现代社会的风采。
二、主要经验与启示
这次考察的浙沪苏几个先进地区,尽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区位、资源、产业结构、历史人文等方面情况各异,但他们经济发展的经验有许多共同之处,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也使我们得到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解放思想,以先人一步的思想观念、高人一筹的发展思路、超人一层的理性思考指导实践。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地方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观念新、思路新,都有一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胆识、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尊重群众创造性实践的求实精神。
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都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的办法,用全新的理念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谋划新思路,求得新突破。
温州人的观念处处体现出超前的思维,他们过去靠吃苦耐劳赚钱,靠自己奋斗赚钱,靠灵活变通赚钱,现在提出靠现代经营理念赚钱,他们提出在学习新知中成长,在学习世界中成长;对知识的理解是信息加思考,对创新的理解是创意加市场价值,因而能够做到政策规定之内的快干,政策规定之外的探索干,别人没有干过的大胆干。
从而探索出了城市经营之路、集群经济发展之路、以服务型政府为特征的新的政企结合之路等。
宁波市,善于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瓶颈,他们用8700万元资金买壳上市,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融通城市建设资金达到100亿元,他们计划再用三年的时间达到200亿元。
昆山市3000亩高标准森林公园的建设和运营,靠的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政府只给政策,不出资金。
从这些地方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常规的思路,只能获得常规的发展效果;超常规的思路,加上扎扎实实的工作措施,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效。
(二)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认识、发现和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自己。
考察中,我们发现这些地方,干部群众对形势的分析、对机遇的认识、发现和把握有着超凡的见识和本领。
在他们眼中,处处是商机,就看你找不找;时时有商机,就看你抢不抢;哪里都有效益,就看你干不干。
苏州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抓住了三次大的机遇,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及时抓住农村改革的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了乡镇企业发展的苏南模式。
二是20世纪90年代,抓住上海浦东和沿江地区大开发、大开放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机遇,主动服务,迎接辐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成为沿海吸引外资较多的地区。
三是世纪之交,抓住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整体竞争实力明显提高。
昆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市,也正是抓住了这些机遇,实现了“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三个阶段的跨越。
温州市抢抓机遇的本领更是高人一筹,他们善于分析和捕捉市场格局的变化,在市场的夹缝中、空档中寻找商机,“小题大做、无中生有、借题发挥”、“大利大干、小利小干、短期无利长期有利也要干”,在一般人眼里许多难做甚至不屑做的小生意,在温州都做成全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大买卖,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一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全国遥遥领先:
金属壳打火机,占到90%;眼镜,占到80%;剃须刀,占到60%;水彩笔,占到90%;拉链,占到70%;锁具,占到65%;商标徽章,占到40%。
这些地方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机遇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关键在于是不是善于认识、发现和抢抓,只有善于认识、发现和抓住机遇,才能永远立于时代发展的潮头。
(三)坚持不争论、不动摇、不停步,始终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摆在第一的位置。
我们学习考察的这些地方,都有一种强烈的发展意识。
在发展的问题上,他们坚持不争论、不动摇、不停步。
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左顾右盼,不畏首畏尾,更不拘泥于条条框框。
认准的事,就一条思路干到底,一个口号喊到底,“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
温州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先后经历过几次大的波折,中央曾几次派调查组到温州调查。
在争论面前,温州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工作中的问题,努力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完善;对认识上的问题,能说清楚的说清楚,说不清楚的不争论,允许存在不同认识,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在探索实践中统一认识;对群众的创造,不争论,不张扬,不压制,真正做到了面对议论不争论,面对问题不护短,面对发展不动摇,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克服负面的,引导扭曲的,改正错误的,从而极大地保护了群众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了温州生产力的发展。
用他们的话讲:
温州是在外界争论中出名,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的。
昆山市,1988年建设昆山开发区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然而他们始终坚定“发展是硬道理”这一信条,千方百计加快开放步伐,创造“五通一平”的基础条件,大力招商引资,硬是赢得了国家级开发区的“殊荣”,并加入到沿海12个开发区的行列中。
尤为可贵的是,这些地方在已有的成绩面前,都有一种永不自满、强力争先的意识,面对新一轮的经济竞争,都在谋求新的更大的发展。
苏州市,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结合苏州实际,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
即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2005年,人均GDP要超过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美元。
到2010年,力争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美元。
围绕这一目标,也们正在着力构筑更高的发展平台,争做“四个龙头”:
即做沿江制造业基地的龙头、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龙头、江苏规模企业的龙头、江苏民营企业的龙头。
南方的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含糊不得、动摇不得。
(四)谋求发展的起点高、视野宽、气魄大,勇于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大范围内确立自身定位。
这次学习考察之处,都把自己放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大坐标上考虑自身的定位,确立自己的赶超目标。
县市级自觉定位在省内先进和全国百强、地市级自觉定位在全国先进乃至和直辖市比高低。
上海浦东确定今后5?
10年,打造面向国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跨国运营管理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内外贸易中心,建成上海国际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宁波在城市规划上,实行国际招标、国际咨询,建设上都是世界一流和国际水平。
他们计划投资118亿元,建设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构筑上海、杭州、宁波“金三角”。
同时通过“四区三园、江湖港桥”的开发建设,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际现代化大都市。
苏州市在原有城市建设面积的基础上,正在依托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和沿江开发区,再造三个新苏州。
更使我们震撼的是,他们不仅在规划上气魄大,而且建设上起点高。
特别是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和市场建设上,他们坚持高标准、高门槛,招就招大商,引就引巨资,上就上大项目,建就建大市场,创就创世界名牌。
义乌市正在全力推进小商品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打造全球最大超市,构建世界购物天堂。
温州市,着眼于推进经济的国际化,集中精力建设“中国鞋都”、“中国电器城”、“中国服装城”。
对照南方先进经验,反思我们的工作,深深感到,我们的气魄不如人家大,胆量不如人家足,视野不如人家宽,速度不如人家快,这既是我们的差距,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五)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新形势下环境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营造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次学习考察,大家强烈地感受到,南方经济之所以能够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各级各部门形成了服务经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企业聚集和活化各类生产要素营造了一个高效、快捷、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苏州市的各级领导,既是招商引资的高手,又是为外商排忧解难的能手。
用他们的话讲:
优惠政策是有限的,而优质服务是无限的。
“全过程服务、全领域服务、全天候服务”已经融入每一位苏州干部的思维,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有调查表明,外商对苏州的法制环境满意率高达99.84%。
目前,在整个苏南,这种服务已从外资扩展到民资,所有投资者都感受到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温馨。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作为上海政府“模式”改革的试验田,一开始就没有行业主管局,经营性的职能全部下放给企业。
相对来说,这里的政策不是最优的,但这里的服务和办事效率是一流的。
在他们的项目审批中心,审批机关郑重向社会作出了“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两次办公、一口收费”的承诺。
由此创出了投资2400万美元的瑞士沃尔沃建筑公司2天通过了审批,新加坡新资房地产公司投资1.3亿美元,3天就拿到了许可证的纪录。
2001年之前,新区政府共握有审批权限724项,经过两次改革,只剩下253项。
管理的领域窄了,但服务的领域宽了;政府小了,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他们这种“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借鉴南方先进经验,加快我市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加快衡水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对照学习考察的南方先进地区,查找我们的差距,我们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
加快衡水的发展,必须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入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契机,在全市广泛开展“学习南方经验,解放思想,加快衡水发展”大讨论,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破除“三种观念”,强化“三种意识”,发扬“三种精神”。
破除“三种观念”:
一是破除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盲目乐观的思想观念。
二是破除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唯条件、唯客观论,妄自菲薄,认为与先进地区没法比,学先进地区没法学的思想观念。
三是破除部分干部中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按部就班、墨守陈规、不求创新的思想观念。
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强化忧患意识。
引导全市上下充分认识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二是强化发展意识。
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咬定发展不动摇。
三是强化赶超意识。
要站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坐标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赶超目标,推进衡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扬“三种精神”:
一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是不怕困难、知难而进、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是永不自满、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
通过破除“三种观念”,强化“三种意识”,发扬“三种精神”,努力在全市营造想发展、议发展、谋发展、加快发展、干事创业、争先晋位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实现经济工作的新突破。
加快衡水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从衡水的情况看,最根本的出路在工业,最大的希望在民营,最有效的途径在开放,最好的抓手是项目。
我们要继续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突出抓园区”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年初确立的“以工强市、开放兴市、特色立市”三大主体战略和突出抓好的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政策、园区和骨干企业“三个带动”,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二是在园区和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切实抓好现有园区的规划、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进一步完善现有园区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三是在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内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重点放在四个方面:
转变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改变过去大轰大翁的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小规模、多批次、专业化的招商活动;建立专业招商队伍”突出企业的招商引资主体地位;大力推行以外引外,以商招商。
四是在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把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重中之重。
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四到位一基本”,即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国有集体资产退出到位、工身份置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是在抓好规划、搞好城市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以新的理念认识城市,以战略的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
突出抓好“三个坚持”:
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产业带动。
特别是要把规划作为大问题来抓,要舍得花本钱,请高人,高起点、大手笔进行规划建设。
六是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强化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开展诚信服务,完善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在全市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规范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
(三)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要理性思考和科学指导经济工作。
引导各级干部用战略眼光审视经济工作,用现代理念研究经济工作,用辨证思维分析经济工作,用科学方法指导经济工作。
二是以正在全市开展的“三创一争”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机制优势、创建人才优势、创优环境优势,加快发展,争先晋位,使衡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跨上新台阶。
三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针对县市区经济发展基础不一的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次确定目标,提出要求,加强调度,严格考核。
四是充分给基层放权,大胆地为基层撑腰壮胆。
要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强化各级干部的发展意识、实绩意识,鼓励干的,批评看的,处理捣乱的,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力、民心、民智,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