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
识字一神州谣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等9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课文的节奏,初步了解识字一的主要内容。
3、读一读,记一记课后第三题的四字词语,初步体会这些词语的大概意思。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初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了解识字一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祖国山河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收集有关祖国大好河山和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祖国的地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祖国版图的形状。
2、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国的版图就像一只雄鸡,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无数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一——神州谣。
3、板书课题:
识字一神州谣
4、指导生字“州”:
“州”翘舌音,韵母是ou,注意朗读时口型的变化。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朗读诗歌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识字一,提出要求:
大声朗读识字一,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比较难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识字一,教师巡视,了解朗读的情况并加以适当的指导。
2、出示本课的15个生字,指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涌、峰、耸、浓、荣”都是后鼻音,注意读准后鼻韵母。
“情谊”的“谊”读第四声。
“繁荣”的“荣”声母是r,卷舌音。
抽读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练习朗读生字,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学习。
3、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句子的停顿,教师相机出示标好停顿符号的课文。
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指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好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全班交流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总写祖国山川的壮美。
第二自然段写祖国具有代表性的山川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写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自然段写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共同繁荣。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整篇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出示课后第三题的八个四字词语,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注意“炎、巍、奋”的读音。
2、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八个四字词语,初步体会这八个词语的主要意思。
3、教师讲解“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世界大同”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继续朗读着八个四字词语并积累。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9个生字,学生自由读一读,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生字的书写要领。
2、全班交流:
“岛”是一个独体字,第一笔是撇,在书写的时候,竖折折钩要略向左弯后勾出,中间的“山”稍微扁一些,略偏向左边。
“民”独体字,第三笔竖提的竖要直,最后一笔斜钩成弓形,尽量写得舒展。
3、教师示范书写“岛、民”两个汉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并仿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并相机评价。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一的15个生字,朗读了识字一并了解了识字一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识字一,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的节奏。
2、抄写生字。
把今天学到的9个汉字加上拼音抄写四遍并组两个词语。
教
后
记
课题
识字一神州谣
课时
2-2
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识字一,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识字一神州谣》的生字,了解了识字一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来检查检查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2、出示识字一的生字词语及课后第三题的四字词语,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3、指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课文的节奏。
4、教师引导: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一——神州谣。
5、板书课题:
识字一神州瑶。
6、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呢?
指生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出示识字一第一段:
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理解“神舟”和“中华”这两个词语。
教师讲解:
“神州”和“中华”这两个词语都是我们国家的代称,除了这两个词语之外,我们国家的代称还有“华夏、海内、九州”等等。
教师继续引导: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祖国山川的壮美,那么祖国的山川有什么特点呢?
在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一个字写出了山川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本书——美。
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含义:
“美”可以理解为“美丽、壮美”。
祖国的山川很美,美到什么程度呢?
(可入画)
引导学生理解“可入画”的意思是可以作为一幅画。
“山川美,可入画”这句话的意思是祖国的山川景色壮美,就像一幅画。
引导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山川壮美的特点。
3、出示第二自然段: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
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理解“奔、涌、长、耸”这四个字的含义,再引导学生联系与之相对应的四个景物,体会这四种景物的特点。
“奔”是奔腾的意思,写出了黄河水奔腾咆哮的样子。
“涌”是指汹涌,写出了长江汹涌澎湃的样子。
“长”指漫长,写出了长城的绵延漫长的特点。
“耸”是高耸,写出了珠穆朗玛峰的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的特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出示祖国版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台湾岛的位置。
教师相机讲解有关台湾岛的知识,告诉学生台湾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领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岛是一个美丽的海岛,岛上有日月潭、阿里山等美丽的风景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台湾岛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一读。
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关于我国的民族,大家知道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说一说,关于我国民族方面的知识。
学生介绍,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补充: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藏族、壮族等等,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居住地区等等。
课后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继续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方面的知识,读一读,看一看。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人民之间情谊深厚,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三、总结课文,背诵课文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山川、民族,知道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把识字一完整的读一读,进一步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民族的多样。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识字一,提醒学生注意读准课文的节奏。
在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3、教师小结:
我们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神州大地上,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让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以作为一个华夏儿女而自豪,以有这样繁荣昌盛的祖国而骄傲,下面我们再次大声的朗读全文,读出我们心中的自豪感,读出我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我们国家的民族方面的资料,读一读。
教
后
记
课题
识字2传统节日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课文的节奏。
3、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一些知识。
4、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工具书等方式,初步理解课文中“传统、大街小巷、祭扫”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初读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的一些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并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节日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的知识。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春节,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度过春节的吗?
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的情景,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度过春节的。
2、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过春节的时候,我们都要贴春联、放烟花鞭炮、吃团圆饭、拜年等等。
中国的春节历史悠久,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的,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其实在我国不但有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还有其他许多的传统节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
识字二传统节日
4、学习“传、统”。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传、统”两个字。
引导学生理解“传统”这个词语的意思。
教师指导:
“传统”的意思是世代相传或相沿已久并具有特点的。
比如从上古时期开始我国就已经有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时间和风俗习惯,这就是传统节日。
学生齐读“传统”,进一步理解“传统”这个词语的意思。
5、齐读课题,教师引导:
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还有其他哪些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读好课文的节奏;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2、学习生字
出示课文的15个生字,指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贴”和“街”这两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都是ie。
“乞巧”这个词语的两个字都读第三声,“乞”要和“气”区分开来。
抽读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朗读生字,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学习。
3、出示本课的词语,指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重阳节”的“重”是一个多音字。
在这里读chong,第二声,在“重量、重要”等词语中读zhong,第四声。
“热闹”这个词语读轻声。
学生齐读词语,进一步巩固词语的学习。
4、理解“大街小巷”的意思。
出示句子: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学生读句子,知道“大街小巷人如潮”写的是元宵节看花灯时的情景。
教师相机出示元宵节看花灯时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元宵节的时候到大街上看花灯的人非常多,到处都挤满了人。
指生说一说“大街小巷”的意思。
“大街小巷”指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在课文中是指元宵节的时候,每一条街道都挤满了人。
学生再读这个句子,进一步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个句子的意思。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先人、祭扫”两个词语的意思。
出示句子: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学生读一读,回忆自己清明节时扫墓的情景,然后说一说“先人、祭扫”两个词语的意思。
“先人”指祖先,一个民族或家族的上代,特制年代比较久远的。
“祭扫”在墓前祭奠打扫,指扫墓。
学生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进一步体会“先人、祭扫”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在学习生字和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标好停顿节奏的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好课文的节奏。
指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节奏。
2、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那课文中介绍了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呢?
学生说一说课文中介绍的我国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2、教师继续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吗?
学生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
教师特别强调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清明节的时间是会上下浮动的,在每年公历4月4日、5日或者6日。
而其他的传统节日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
3、引导:
除了传统节日的时间,你还知道有关传统节日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的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的有关知识。
再次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
4、过渡: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有哪些主要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节日的时间以及一些有关知识。
下一节课我们将具体的学习这些传统的节日。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要求书写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9个生字,学生自由读一读,观察这些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的书写要领。
2、全班交流:
“转”左右结构,左边的车子旁竖对正撇折的起笔,右边竖折折撇的竖稍微长一些,略向左斜。
“热”上下结构,上部笔画要紧凑,下部四点要体现出笔画的变化,第一笔向左下点,其他三笔向右下点。
3、教师示范书写“转、热”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仿写,教师相机提示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相机评价。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传统节日》这一课的生字,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名称等知识,下一节课我们将具体的学习这些传统节日,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2、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课文的节奏。
抄写本课要求书写的九个汉字,加上拼音每个抄写四遍,并且组两个词语。
教
后
记
课题
识字2传统节日
课时
2-2
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及其时间、风俗习惯等知识,增强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传统节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及其风俗习惯等知识,增强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预习要求
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2传统节日》的生字,初读了这篇课文,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大家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的生字。
2、出示生字词语,指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3、指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的节奏。
4、引导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分别是什么。
5、教师引导:
这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一些知识。
6、板书课题:
识字2传统节日。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哪些风俗习惯。
然后完成表格,教师相机出示表格。
节日名称
时间
习俗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然后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表格完成的情况。
2、全班交流讨论,完成表格的填写。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节日名称
时间
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团圆、穿新衣、放鞭炮、拜年、吃饺子等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等
清明节
公历4月4、5、6日
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等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等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踏秋、赏菊、登高等
3、引导学生读一读表格的内容,再次体会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等等知识。
5、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背诵课文。
三、总结课文,介绍传统节日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许多描写节日景象的诗词名篇,你们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介绍节日景象的诗词名篇。
教师相机出示这些诗词名篇,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且了解这些诗词名篇介绍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例子:
春节:
《元日》(王安石);清明节:
《清明》(杜牧);
七夕节:
《七夕》(杜牧);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2、教师继续引导:
同学们,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
为什么?
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以及原因。
预设:
我最喜欢春节。
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放鞭炮、穿新衣、拜年、收压岁钱、吃饺子,别提有多开心了。
我最喜欢元宵节。
因为在元宵节的时候有许多漂亮的花灯,我们可以去、逛街买花灯、赏花灯。
我最喜欢端午节。
因为在端午节的时候,不但可以吃到粽子,而且可以看人们赛龙舟,非常的有意思。
3、说话、写话练习
出示课后第二题的题目: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目的要求。
分小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节日,回忆过节的情景,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且加以补充,选出本小组介绍的最好的一个同学。
指2到3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加以补充。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及风俗习惯。
这些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传统节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2、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节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并且写一写。
(3)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收集资料。
了解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
后
记
课题
识字3“贝”的故事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1、“甲、骨、类”等15个生字和“漂”一个多音字,会写“贝、壳、甲”等9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贝”这个字的演变过程,能够列举出一些贝字旁的字,知道用贝字旁的字大多数与钱财有关。
4、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课后第二题的六组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贝”字的演变过程,知道贝字旁的字大多数与钱财有关。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预习要求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贝壳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是什么?
出示生字“贝”,引导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汉字“贝”,就是古人根据贝壳的样子创造出来的,后来又经过不断的变化,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贝”字。
3、学生齐读“贝”。
引导学生用“贝”进行扩词练习:
贝壳、宝贝、分贝、扇贝、海贝
4、教师继续引导:
“贝”又经过怎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变成我们现在的汉字“贝”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识字3“贝”的故事》,了解有关“贝”的知识。
5、板书课题:
识字3“贝”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课文朗读的情况。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类”和“贝”以及“赔”的声母都是ei。
“珍、品、贫”三个字都是前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
“品、贫”是两个同音字,“品”读第三声,“贫”读第二声。
“漂”是一个多音字,在词语“漂亮”中读piao,第四声;在“漂流、漂浮”中读piao,第一声。
学生练习朗读生字,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学习。
3、出示本课的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甲骨文”的“甲”和“骨”都读第三声注意,两个第三声在一起的时候读音上的变化。
学生练习朗读词语,进一步巩固词语的学习。
4、出示课后第二题的六组词语,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学生再读这些词语,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积累词语。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珍贵、赔本、采购”等词语的意思。
5、引导学生理解“饰品”的意思。
出示句子: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句子的内容,理解“饰品”的意思。
教师相机引导:
人们为什么要把贝壳带在身上?
因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
人们把贝壳带在身上,是把它当作什么来看待的?
当做一种装饰品,把这些东西带在身上,可以使自己变得更漂亮,更能显示出自己很有钱,有地位。
教师小结:
“饰品”的意思就是指首饰,本来是指戴在头上的装饰品,现在凡是带在身上的,比如说项链、戒指、手镯等等,都可以称之为饰品。
学生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进一步理解“饰品”这个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课文围绕“贝”,讲了“贝”的哪些内容?
什么是“贝”、“贝”这个字是怎么来的、“贝”曾经当作什么、含有贝子旁的字有哪些、贝字旁的字大多数与什么有关。
2、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围绕这些内容来说一说“贝”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围绕“贝”讲了哪些内容。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9个生字,学生自由读一读,观察这些生字,想一想这些生字的书写要领.
2、全班交流
“骨”上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较宽,下面“月”的撇变成竖,里面横画偏上,间隔匀称。
“钱”左右结构,右边“戋”斜钩起笔较高,行笔由重到轻再到重,顿笔出钩。
3、教师示范书写“骨、钱”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并仿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并加以指导。
5、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并相机评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识字3“贝”的故事》,了解了“贝”演变历史,知道了含有贝字旁的字大多数与钱财有关。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2、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