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725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

《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docx

北大数院辅导员的话

梦里江河的话:

      这是刘老师想了一个学期的话,其实有些话想了不止一个学期吧。

这封信受到了北大数院学生的欢迎,其实喜欢这封信的不止北大数院的学生吧。

这封信对大一学生有用,其实对高一学生也有用吧。

 

致数院本科新生的一封信

来源:

刘子豪的日志  2013-02-0717:

35 

 

各位数院2012级的本科生们:

 

      大家好!

 

      时间总是很快,和大家从认识到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学期了。

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和很多同学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接触。

在和部分人做了新生访谈之后,我感受到了更多同学的思想和疑问,所以就想把自己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只是无奈之前的种种任务,加上自己的一些惰性,在构思了一个大概的框架之后,迟迟没有动笔。

所以就想在同学们经历过了第一次大学正式的考试之后,和各位用这种方式进行一次交流,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当然,因为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有一面之词的色彩,还请同学们多理解,批判的来看吧。

如果有对某些观点比较反对,想和我讨论的,也随时欢迎大家。

 

一、关于学校和专业

 

1  北大也仅仅是一所中国的现代大学

 

      在众多问题中,可能同学们首先意识到的,就是对北大预期的偏差。

很多人发现自己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甚至是更早的时候就在心里所勾画的中国最高学府和实际看到的、体会到的有很大的区别:

有的认为大学是一个不大用学习、得过且过、放松娱乐的地方,然后被第一节数分课彻底颠覆;有的认为北大是一个遍地学霸、到处状元、充满了竞争的地方,然后来了之后发现身边仍然有大量睡懒觉、打游戏的同学;有的认为北大做任何事都应该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但发现身边同学还是大部分都会从众;有的说北大的食堂和浴室竟然都要排队,都不如自己高中……每当听到类似的言论,我其实都是欣喜与无奈。

欣喜的是知道了大家对北大的生活都是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无奈的是只能和大家说,现实就是这样。

 

       现实真的就是这样:

北大也只是一所大学,具有大部分大学的特点,而北大的同学也只是普通人,更多地有着一般大学生应有的思想和习惯。

只不过在社会经常需要劲爆话题的时代,反差和夸张是媒体宣传的有效手段。

而北大由于其历史地位和社会名气,提升了自己在人心中的预期,因此一件小事或者在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发生在北大的时候,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而对此,我想对大家说:

你们作为进入了北大的优秀学子来说,都知道自己不是为了享受和娱乐来的,而是为了实现在大学的自我的成长,追求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面对如此,我建议大家正常冷静来面对,正视大学的生活和预期的偏差。

面对竞争和难题,主动学习或耐心询问;面对懒惰和娱乐,分配好自己时间,抵抗住诱惑,并争取感染其他人;面对从众的同学,理性分析思考其中的原因,并勇于坚持;面对食堂或澡堂的等待队伍,减少抱怨,并告诉自己,有太多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要去思考……就像找男女朋友一样,大家都很难找到十分完美的人,但是当你最后选择一个人的时候,是必须在了解了他(她)的优缺点之后,明白他的优点比不足更让你看重,而这样的爱情才是真实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重视在北大的时光,去了解它的一草一木,感受它的情怀与思想,清楚它的缺点和不足,最后一定会爱上这个神奇的院子!

 

2   对于未来的迷茫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除了学习压力大之外,我听到大家第二多提到问题就是对于未来发展的疑问。

关于数学专业的个人发展方向,关于出国、保研、直接工作的利弊分析,关于公务员、商人、科研人员的职业选择,很多同学都已经开始关注于毕业之后的去向,并希望在大学有所规划,甚至直接问我:

刘老师,我想以后搞金融,你说现在是不是应该把GPA刷高?

对于这些抽象的问题,说实话,我个人的工作经验还真的很难做出具体的回答,因为这需要很多的行业背景知识和针对于不同个人情况的个性化分析。

如果真的想要理性的进行分析,那我强烈建议大家去1415找刘雨龙老师谈谈或者直接去北阁就业指导中心预约职业规划师了解一下自己和想要选择的方向。

而我更想针对于同学心中的选择焦虑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和大家说的就是:

不要纠结于做出和整体数据不符的行为。

说到一个人的未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太多的因素要考虑的。

出身、性格、家庭经济情况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这都是在选择发展路径中需要考虑的。

而大多数人的群体选择,也仅是考虑的众多因素中的一条,证明了其具有普遍意义的可行性。

对于学院或者学校来说,整体数据是检验自己工作的指标,但是未来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而不能简单依靠着大部队,轻易的随波逐流。

大家真的不必纠结于和身边同学的想法不同,只要确定自己的选择是理性的,是考虑周到的,那么就应该去坚持自己所走的路。

 

       其次,我想说,其实任何专业都有自己迷茫的地方。

很多人都说自己不知道学了数学之后要做什么。

之前的老师或者学长写的相关文章比较客观清楚,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但我还是那句话,这个学科的特点和个人多方面能力的结合会有太多能做的,谁都不会总结全面,这在任何的学科里都有类似情况。

数学物理历史文学等都是偏基础和理论的学科,会在指导工作上迷茫;经济管理等偏应用学科,也会在继续深造或选择具体行业上迷茫。

而且从学校走向社会,有太多的东西需要重新具体学习,就算你学的是厨师这样具体的技能,都要根据所去饭店风味和定位的不同,对菜品进行调整!

所以大家利用学院的资源多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握和老师、学长交流的机会,多做一些实践调研,更好的了解自己和学科,这比自己一个人在宿舍迷茫要来的实际得多。

 

      最后,针对这个话题,我建议大家是边做边想,完成要求的任务,尽量做好,这至少不会造成对时间的浪费。

因为有太多东西不是努力想就会清楚的,环境和形势都变化很快的,没人能够给你一个完全确定的人生。

所以纠结是同学成长中必经的一步(我时常也会纠结),而我们要做的是时而抬头看看远方,但更多应关注的是脚下的路。

 

二、关于学习

 

1   学习是大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事

 

       在大家的众多问题中,关于大学中学习的问题可能最为普遍和受到关注了。

可能这是大学之前学习习惯的延续,可能是师兄师姐们的经验提醒,也可能是数院同学对于之后更好发展的强烈愿望。

但不管什么原因,这种对于学习的重视,是必要的,因为在大学的过程中,学习都仍是最重要的事。

它不但是决定毕业后去向的重要因素,更是同学们之后成长成才的基础。

无论以后想要做什么,学好课程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2   学习不是大学的全部

 

      但是,大学毕竟是大学,它是同学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而北大也更是向各行业输入顶尖人才的地方。

因此它的培养目标不再单一,而是向社会有所倾斜。

但是社会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因此单纯追求学习的行为也不是大学所推崇的,更多的能力需要在大学中得到锻炼。

一个人好比一辆车,学习可是关键的马达部分,是车辆行动的动力,但评价一辆车的价值,却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虑的:

车壳的设计、座椅材质、操控性、颜色的独特性等等。

如何权衡这些部分的关系,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需要根据人的不同喜好来定,如果有兴趣,可以之后和我邮件联系。

 

3   成绩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关于学习的最后部分,我想和大家说一说成绩的问题。

在期末考试之后,我看到很多的同学都纠结于某门课程分数的高低,或者对于老师对整体分数的调整十分关注。

在北大现在对于本科生的主流评价体系面前,这样的行为与思想都是很正常与值得理解的(当年谁都干过去求老师给一个正态分的窘事)。

但是我还是想要提醒大家:

各位来北大是为了学习的,而课程成绩只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它是检验大家成果的一种手段。

但是社会、学科甚至是个人都是复杂的,任何的一种评价体系都有它片面的地方,北大的体系在你离开了燕园后,也会显得不那么重要。

而各位来大学是为了更好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更好的在社会中立足,虽然成绩是越高越好,但根据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如果为了一个阶段性的评价体系就过分纠结并放弃了很多其他对之后发展更有利机会,这可能是一种损失。

 

       所以对于成绩高低的追求,大家要有自己的一个底线。

根据未来不同的打算,理性的确定自己的成绩底线。

是要申请去top10的高校?

还是要在本校保研?

还是要直接工作?

不一样方向,底线也本可以不同。

 

 

三、关于学生工作

 

      因为做学工可能只是少数人的选择,所以我就简要的说一些看法吧。

 

      首先,我感觉,学生工作是一种获取自信,锻炼自己的绝佳体验。

人的价值不一定只能够通过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而学生工作就是这样一个的非量化指标。

一次晚会的成功举办、一期院内杂志的成功发放、一场讲座的座无虚席、一次郊游的欢歌笑语,对此可能同学们不能明确的说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当一个学生工作的参与者听到同学们放松后的笑声,看到自己编辑的文章被大家传阅,体会到身边朋友对于一次失败的鼓励和总结,感受到参与者们真实的有所收获,那种自信、满足与成就感,会十分强烈。

这可能是任何的奖学金都不能实现的。

而在一方面的自信,也往往会造就一个人整体的提升。

 

       第二,我想说,专注往往是学生工作有收获的保证。

北大的平台太好了,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很多的地方发光发热;但同时,北大的平台也不太好,因为过多的选择让同学们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最后只能蜻蜓点水。

学生会、团委、社团等学工系统,有很多东西是同质性的,一个浅尝辄止的行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意义,只有当一个人真的把自己融入到活动和组织中,才能收获更深层次的东西。

 

       最后,我建议大家在做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要多进行一些思考。

学生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

让一件普通任务按照以往的经验机械化的顺利完成,北大同学的智商和能力都是足够的。

真正难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加漂亮。

如何调整活动形式或内容让更多的人接受?

如何实现所在部门在项目密集期间也不耽误学生正常学习?

如何设计活动规定才能保证全员的尽可能公平?

如何改善宣传手段才能让活动更有影响?

如何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实现活动的更好创新?

还有很多的问题,都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做工作的过程中去思考的。

哲学家卢梭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改编一下伟大表演艺术家周星星的话“人如果不去思考,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学校和学院都不需要同学们过来打工,而是提供了各种机会,让大家有所思考和有所收获。

 

四、关于新生思想波动

 

       谈完了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由于感情问题现阶段不够普遍,加上我个人经验不足,就先不和大家分享了),我最后想说一说对于咱们同学思想中存在的困惑。

我个人感觉,其实很多问题如果大家的思想高度能够有所提升,那就都不再是问题了。

 

1   事情从来就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成的

   

       人的力量很多时候都是比较局限的。

这点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特别是对于来到北大的同学。

因为大家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甚至曾经有过什么卧薪尝胆、“吊丝”逆袭的经历。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只要在某一方面努力就必然无往不利。

因此在大学中,当自己努力过后还是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绩时,就会自怨自艾,认为一定是自己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和别人同样的条件,却有不一样结果。

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你的力量会有上限!

其实你身边上没有考上重点大学的人中,也有很多是刻苦努力的,只是他们的上限比你更早就遇到了。

   

       这是一个最为正常的事了,世界上没有超人,能够在任何领域都有所建树,爱因斯坦当年也因小提琴技术不能再提高而伤心过。

而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要承认别人这在方面的水平,欣赏而不是嫉妒;然后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最后,要知道上天是公平的,一定有自己的优势,放定心态,冷静的找到并发挥自己的长项。

事情往往都是“横向比较”比较复杂,自己认真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