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710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

《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docx

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顺德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24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高尔基体分别是蛋白质合成与运输的细胞器

B.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决定其有选择透过性

C.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和核膜构成

D.细胞核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是因为它含有信使RNA

2.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的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

先光照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ABCD

3.在抗生素被普遍滥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有“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它们对大多数种类的抗生素不再敏感。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的“NDM-1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质能解除多种抗生素的作用

B.基因突变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

C.滥用抗生素的定向选择提高了“NDM-1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

D.有了“NDM-1基因”,“超级细菌”成为一种新的生物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A.受体的分解B.胞吐C.能量的消耗D.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5.下图是动物精巢中细胞分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a表示母细胞,设每个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c进行减数分裂,c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B.a→b进行有丝分裂,b细胞中染色体分为两部分,形成2个四分体

C.a→c的过程中,经历了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a→b的过程中,在赤道板上发生了染色体联会

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

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

体液免疫只作用于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只作用于病毒病原体

A.

B.

C.

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12分)

24.下列有关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是的

A.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孩和女孩患病概率相等

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则其父亲和女儿均患病

C.某家族中有女性遗传病患者,则该致病基因一定在X染色体上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则其母亲和女儿均患病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应用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的全部能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4小题,64分)

26、(16分)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G.Edwards)由于在“试管婴儿”研究上取得杰出成就而荣膺2010年诺贝尔奖。

“试管婴儿”产生的基本过程是:

体外受精→

受精卵培养→

形成早期胚胎→

胚胎移植→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

婴儿出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形成的受精卵含有条染色体,个染色体组。

(2)要保持受精卵的正常形态,

的培养液浓度必须与的浓度相同;培养液中的离子、葡萄糖以方式进入受精卵内被利用。

中,合成构建细胞的最重要的两类大分子有机物,需要从培养液中吸收的原料分别是:

(3)目前,胚胎的整个发育过程还不能在体外进行,原因是还不能模拟犹如子宫一样能维持的内环境;

中的胚胎通过细胞的进行发育。

(4)对

中的胚胎可进行染色体检查与基因分析,以帮助评价生出遗传病患者的风险,称为。

(5)

婴儿的性别由哪一过程决定?

(序号)。

理由是

27、(16分)研究性学习小组用适量的新鲜食用酵母菌放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配制成酵母菌培养液,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下图为实验装置(瓶内初始空气完全相同,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调整液滴在相同刻度位置),放置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请回答:

(1)此实验是根据

引起液滴移动的原理而设计。

(2)对照组B瓶的两种液体名称是:

a:

;b:

(3)预测与分析:

①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B的液滴不移动,为什么?

②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若A的液滴不移动,B的液滴向右移,则结论是。

③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并存时,液滴的移动现象分别是:

A:

;B:

④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6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倍。

 

28、(16分)石竹是一种常见的观赏花卉,其花色的红色(R)对白色(r)为显性,花型的单瓣(D)对重瓣(d)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请回答:

(1)早期研究发现,当用纯合的红花石竹和白花石竹作亲本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型

全为粉红色,让子一代粉红色石竹自交,子二代表现型为:

F2性状

红色花

粉红色花

白色花

总计

数量(个)

301

591

289

1181

 

请画出产生子一代的遗传图解。

(2)现代研究发现,石竹的花色与细胞中红色色素(类黄酮)在酶的作用下转化形

成白色色素(花色素苷)的过程有关,这说明,花色基因对花色的控制是通过

而实现的。

(3)当用纯合的红色单瓣石竹与白色重瓣石竹作亲本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型为粉红

色单瓣,让F1与红花重瓣的个体杂交。

理论上,子二代有种表现型,红花单瓣

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出现粉红花重瓣性状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4)多倍体植株常常表现出茎、叶、花等增大的现象,人们为了获取花型较大的石

竹新品种,一般采用秋水仙素处理过程的细胞,抑制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引起染色体数加倍而获得多倍体。

29、(16分)下图表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组织细胞有特异性受体与激素分子相结合,这样的细胞称为该激素分子的,激素能使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因此激素又称为分子。

(2)若乙是胰岛B细胞,则激素

对糖代谢的调节情况是:

除了抑制肝糖原分解和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外,特别是能

;若乙是胰岛A细胞,则激素

的调节结果

是。

(3)激素

进入细胞内,通过影响f的活动以及g、h的形成,即影响

过程而调节生命活动。

(4)a、b过程表示激素

分泌的调节;c、d的调节过程是:

当激素

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甲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起作用。

(5)甲监测着人体的多种功能,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大脑,而大脑发出的“指令”要经甲转达,从而协调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所以,激素的分泌又受的调节。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三年级期末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B2、C3、D4、A5、C6、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9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24、AD25、CD

第II卷(非选择题64分)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64分)

26、(16分)

(1)46(1分)2(1分)

(2)受精卵细胞质(受精卵细胞内液)主动运输(1分)氨基酸、核苷酸

(3)稳态分裂与分化

(4)产前诊断

(5)

(1分)卵细胞含有X染色体,若与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含有XX染色体的受精卵,则发育为女性;若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含有XY染色体的受精卵,则发育为男性。

27、(16分)

(1)瓶内气压变化

(2)酵母菌培养液清水

(3)①因为酵母菌只进行氧呼吸,消耗O2的摩尔数与放出CO2的摩尔数相同,瓶内气压不变②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③向左移向右移④3

28、(16分)

(1)(4分)P红色白色

RR×rr

配子Rr

F1Rr

粉红色

(2)控制有关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4RRDd1/4

(4)正在分裂纺锤体

29、(16分)

(1)靶细胞信息

(2)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血糖水平升高

(3)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

(4)分级抑制(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5)神经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