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700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docx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秋季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2002年秋季)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2,收入效应=-1,则该商品很可能是()。

A.正常商品B.一般低档商品C.吉芬商品D.奢侈品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80%,而同期消费者的收入却增加了40%,则该商品很可能是()。

A.必需品B.奢侈品C.一般低档商品D.吉芬商品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2,供给价格弹性为1,则价格波动形成的蛛网形状是()。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不能确定

4.已知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0.1,则X,Y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A.独立品B.替代品C.补充品D.不能确定

5.以下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错误的说法是()。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在技术上的比例。

B.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

C.随着一种投入要素的增加,该要素能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比例逐渐增加。

D.边际技术替代率呈现递减规律。

6.企业处于规模经济递减阶段,则长期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A.最低点B.左端C.右端D.不能确定

7.某企业销售甲产品的单价为50元,销售量为100。

已知该产品的平均总成本为60元,平均固定成本为20元,则甲产品单位贡献利润为()。

A.50B.30C.10D.1000

8.关于差别价格,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三级差别价格最厉害,消费者剩余最小。

B.一级差别价格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

C.实行差别价格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市场可以进行分割。

D.一级差别价格意味着根据不同的需求数量进行定价。

9.如果某工程系数大于1,说明()。

A.该工程的风险收益大于整个市场的风险收益。

B.该工程的期望收益大于整个市场的期望收益。

C.该工程的风险大于收益。

D.该工程风险较小。

10.提出人们应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比例理论的是()。

A.杜森贝B.凯恩斯

C.佛里德曼D.莫迪利安尼

11.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D.减少500亿元

12.以下属于国民经济注入的经济行为是()。

A.税收B.储蓄C.进口D.企业投资

13.以下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是()。

A.卖出国债B.提高准备金率C.降低再贴现率D.增加政府支出

14.一个社会的洛伦斯曲线如下图,已知A=B/2,则基尼系数为()。

A.1/2B.1/3C.2D.3

100

 

A

B

人口百分比100

15.当存在有益的外部经济影响时,()。

A.社会边际成本小于私人边际成本

B.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成本

C.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

D.社会最优产量小于私人最优产量

二、判断分析题(每题3分,共15分)

1.无谓损失就是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部分。

判断:

原因: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判断:

原因:

3.一般来说,国民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判断:

原因:

4.货币贬值一定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判断:

原因:

5.提高税率就能增加税收。

判断:

原因: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产者剩余

2.生产扩展路线

3.贡献利润

4.贡献利润

5.科斯定理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2Q+P=6,求P=2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如果企业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2.在简单的国民经济循环中,C=60+0.8Y,Y=800亿元,求:

(1)国民经济处于均衡时的投资;

(2)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到1000亿元,而投资不变时的政府支出。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结合图形简要分析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时要素使用量的决策。

2.企业理财的方式。

3.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的交互作用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

六、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

1.论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在经济萧条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如何操作?

结合IS-LM曲线作简要分析。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B2.B3.A4.C5.C6.C7.C8.C

9.A10.D11.C12.D13.C14.B15.A

二、判断分析题(每题3分,共15分)

1.判断:

错误。

原因:

无谓损失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没有得到的部分,不仅包括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而且还包括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因此是错误的。

2.判断:

错误。

原因: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当经济规模处于递增阶段时,切于左端,当经济规模处于递减阶段时,切于右端,只有经济规模处于常数阶段时才是最低点的连线,因此是错误的。

3.判断:

错。

原因:

国民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4.判断:

错。

原因:

只有当商品的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时,货币贬值才能扩大出口。

5.判断:

错。

原因:

拉拂曲线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但税率超过一定范围,随着税率的增加,税收收入反而减少。

说明:

判断正误占1分,说明原因(或进行改正)占2分。

若判断不正确则不给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产者剩余:

是指生产者的所得超过其边际成本的部分,即均衡价格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部分。

(4分)

2.生产扩展路线:

是指企业短期中每个资源投入量最优组合和产出的最大化点连接起来的曲线(4分)。

或将每个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贡献利润:

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的部分,有三种情况,贡献利润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是企业短期亏损极小化决策的依据。

(4分)

4.挤出效应:

是指财政支出增加致使公众消费或企业投资减少,从而使得总需求增加有限,甚至没有增加的情况,称为挤出效应。

(4分)

5.科斯定理:

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通过产权制度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将有害外部性降到最低限度的理论。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当P=2时,Q=3-P/2=2(1分)

(1分)

=-(-1/2).2/Q=1/2(1分)

因为需求缺乏弹性,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的策略。

(2分)

2.

(1)Y=C+I(1分),将Y=800代入,

800=60+0.8*800+I

I=100(亿元)(2分)

(2)Y=C+I+G(1分),将Y=1000代入,

1000=60+0.8*1000+100+G

G=40(亿元)(1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企业要素决策的原则是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的边际销售收入(1分)。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要素的价格即要素的边际成本为常数(1分)。

要素的边际销售收入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1分)。

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减规律,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产品价格随销售量增加而减少(1分)。

如图所示,边际销售收入(MRP)和要素边际成本(MRC)交点所对应的X1最优投入量。

(图形2分)

P

 

MRC

MRP

OX

X1

2.一是筹资成本,即用尽可能低的资本成本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对所有者来说,股权资本的回报率要大于债务资本,对公司经理来说,要选择尽可能低的债务(3分);二是风险问题,企业负债过多,风险加大,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

(3分)。

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在短期,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基本观点: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减少;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其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6分)

4.国民经济运行中,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倍数扩张(或收缩),这是乘数的作用。

(2分)而国民收入的增加(或收缩)又反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或减少)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或收缩),这就是加速原理。

(2分)二者的交互作用,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2分)

六、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

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以改变货币供给量达到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政策。

(2分)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

(1)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应量。

(2分)

(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2分)(3)再贴现业务。

中央银行再贴现是买入商业银行没有到期的商业票据,到期再向出票人收回票据的款项。

(2分)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应该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1分),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分)、降低再贴现率(1分),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达到增加货币供给量的目的(1分)。

如下图所示,在产品市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含图4分)

iLM1

IS

E1LM2

E2

 

oY1Y2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