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665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docx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学习

预防骨质疏松症,现在就行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刘丽宏主任药师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

一、认识骨质疏松症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日常生活中,更多见的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骨质疏松症的现状

骨质疏松症居于我国常见慢性病第四位,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3年至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

6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北京市一项调查研究表明:

2002-2006年间,北京市50岁以上人群中,髋部骨折发生率女性为229/10万,男性为129/10万。

与十年前的数据相比分别增加了110%和42%。

预计未来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率还将会明显增长。

届时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40%)将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总和。

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将超过前列腺癌。

(三)为什么会出现骨质疏松症?

人的骨骼由206块骨骼组成,骨骼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进行着除旧迎新的新陈代谢:

旧骨在破骨细胞的作用下不断被吸收的同时,新骨在成骨细胞的作用下不断的生成,我们称之为骨代谢。

青少年时期,“骨生长”大于“骨吸收”,骨骼处于成长阶段。

青壮年时期骨吸收与骨生成的活动是平衡的,即产生的新骨能完全替换旧骨,身高维持不变。

然而到了中老年时期,女性约35岁,男性45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代谢失衡。

成骨细胞不能完全修复破骨细胞形成的骨缺损,骨小梁因此变细断裂,日积月累,骨骼就像被虫蛀空的木头,发生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身高开始变矮,甚至出现驼背的现象。

所以,骨质疏松症其根本原因是骨代谢的失衡。

(四)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及危害是什么?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检查时才发现患有骨质疏松。

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1、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

表现为身高降低、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3、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为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常见部位为胸、腰、臀、手腕和胳膊等。

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

骨折发生在胸部,则会影响呼吸和供血功能。

腰部骨折还可能会压迫消化道,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统计数据显示:

发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之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而且,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费用昂贵。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将超过3万元人民币。

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二、发现骨质疏松症

(一)哪些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固有因素:

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非固有因素:

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二)骨质疏松症的简易自测法

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方法较多,这里给大家推荐两种敏感性较高,又操作方便的简易评估方法,作为筛查工具。

1.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M)骨质疏松症1分钟测试题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cm)?

(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腹泻吗?

(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者肠炎引起)

(8)女士回答:

您是否在45岁以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

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

(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

您是否有过阳痿或性欲缺乏这些症状?

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是”,即为阳性。

测定结果为阳性者需进行骨密度测定,已明确诊断。

2.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SelfAssess-mentToolforAsian,OSTA)

这个工具是通过一项在亚洲绝经后女性的研究中得出的。

OSTA指数计算方法是:

(体重-年龄)×0.2

结果评定如下:

风险级别

OSTA指数

>-1

-1~-4

<-4

OSTA结算结果≤-1者,需进行骨密度测定,以明确诊断。

(三)如何确诊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骨强度的下降有关,而骨强度是由骨密度及骨质量所决定。

骨密度约反映70%的骨强度,临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标准。

骨密度通常用T值表示,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年人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或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

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诊断

T值

正常

T值≥-1

骨量低下

-2.5

骨质疏松

T值≤-2.5

严重骨质疏松

T值≤-2.5,且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

附【测量骨密度的临床指征】

除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或OSTA计算结果≤-1者之外,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者,也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

-女性>65岁,男性>70岁;

-女性<65岁,男性<70岁,伴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

-有脆性骨折史或/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女成年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

-X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三、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各种合并症,可致残或致死。

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现实和重要。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较完整的内容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及康复治疗。

(一)基础措施

基础措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适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就应开始基础干预。

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服用骨健康补充剂两项。

1、调整生活方式

(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钙的摄入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钙饮食以牛奶最好,不仅吸收好,还能促进血中的钙离子向骨骼中转移。

如喝牛奶出现腹痛、腹胀者,可尝试替换为豆制品。

小鱼、小虾和核桃、杏仁等坚果中,钙含量也较高。

(2)适当户外活动和光照。

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

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

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阳光照射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光照。

(3)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每日饮酒量也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4)防止跌倒: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防止跌倒的措施有很多种,如使用拐杖,穿防滑鞋,日用品固定摆放且方便拿取,地面干燥平整,地毯和家具固定,通道无杂物,电线收好固定,卫生间安装扶手,室内光线充足,有局部照明等。

另外,还要注意是否患有容易跌倒的疾病(如脑缺血病、脑退化症等)和药物(如安眠药、镇静药、降糖药、感冒药等)。

(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使用关节保护器等。

2、骨健康补充剂

(1)钙剂

我国营养协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健康的适宜剂量。

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

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钙剂约500~600mg。

钙摄入可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钙剂选择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高钙血症时应该避免使用钙剂。

此外,应注意避免超大剂量补充钙剂潜在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钙剂口服吸收较差,酸性环境可增加钙的吸收,因此,钙剂一般建议两餐之间服用。

但是对于胃酸分泌较低的患者,钙剂需要与饭同服或饭后即服,因为进餐时胃酸分泌较多(注意:

钙剂若与饭同服会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

一般分次服用比顿服吸收量更多。

此外,还建议咬碎服用,以利于吸收。

(2)维生素D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维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有益。

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和加重骨质疏松。

成年人维生素D推荐剂量为200IU(5μg)/d。

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

一般来说,成人每天露出面部和前臂,在日光下照射20分钟,就可以产生足量的维生素D。

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400~800IU(10~20μg)/d。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可为800~1200IU/d,还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二)药物治疗

1、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考虑药物治疗:

(1)确诊骨质疏松者(T≤-2.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2)骨量低下患者(-2.5

(3)无骨密度测定条件时,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也需考虑药物治疗:

--已发生过脆性骨折

--OSTA筛查为“高风险”

--FRAX(预测骨折风险的一种简易工具)计算出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

2、抗骨质疏松药物简介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多种,机制也有所不同。

或以抑制骨吸收为主;或以促进骨形成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

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日常用量较多的品种。

注意:

抗骨质疏松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1)双磷酸盐类

以阿仑膦酸钠(福善美、固邦)为代表,主要机理为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

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男性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总体安全性较好,口服此类药物后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轻度胃肠道反应,如胃疼、反酸和胃溃疡等;静脉输注可引起一过性发热、骨痛和肌痛等流感样反应,有长期应用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少数报道。

药物主要经肾代谢,胃肠道功能障碍者、肾功能损伤者需慎用。

(2)降钙素类

以鲑鱼降钙素(密息钙、盖瑞宁)为代表,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抑制骨吸收。

仅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此类药物能明显缓解骨痛,更适用于伴有疼痛症状的患者。

少数患者可有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反应,长期使用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欧洲药监局已停止该类药物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对于因瘫痪等突然制动引起的急性骨质丢失,疗程也严格限制在4周以内。

(3)雌激素类

雌激素类药物能抑制骨吸收,阻止骨丢失。

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

在各国指南中均被明确列入预防和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药物。

实施激素治疗要进行利和弊的全面评估。

排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血栓等禁忌症,从最低剂量开始,坚持个体化治疗,并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乳腺和子宫)。

(4)雌激素类受体调节剂类(SEMRMs)

SERMs不是雌激素,其特点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受体。

如雷洛昔芬,在骨骼上表现出类雌激素作用,抑制骨吸收。

而在乳腺和子宫上则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不会刺激乳腺和子宫。

主要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体安全性良好,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

有静脉栓塞史、有血栓倾向者(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

(5)甲状旁腺激素(PTH)

是目前促进骨形成的代表药物,国外批准用于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症,目前尚未在国内上市。

总体耐受性良好,偶有头晕或下肢抽搐,可能增加骨肉瘤的风险,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6)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此类药物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并抑制骨吸收。

以骨化三醇和α-骨化醇为代表。

被批准用于各型骨质疏松症。

骨化三醇因不再需要肝脏肾脏代谢就能发挥药效作用,故得名为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肝代谢酶缺乏的患者。

此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

长期应用需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

(7)锶盐

以雷奈酸锶为代表,可同时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总体安全性良好。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头痛、皮炎和湿疹,一般在治疗初期发生,一过性,可耐受。

极少有超敏反应报道。

静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应慎用。

(8)其他:

包括维生素K2、植物雌激素及中药制剂等,临床证据较少,临床较少用。

3、康复治疗

运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成功措施之一,不同时期运动对骨骼的作用不同,儿童期增加骨量,成人期获得并保持骨量,老年期保存骨量减少丢失。

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预防脆性骨折:

提高骨密度和预防跌倒。

运动应遵循个体化、综合考虑及产生骨效应为原则。

负重、抗阻、超负荷和累计的运动可以产生骨效应,其中,抗阻运动还具有部位特异性,可以定向增加某些骨骼的骨量。

日常可采取的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多种多样,如快步走、哑铃操、举重、划船,脚踏运动等。

建议负重运动每周4-5次,抗阻运动每周2-3次。

强度以每次运动后肌肉有酸胀和疲乏感,休息后次日这种感觉消失为宜。

四肢瘫、截瘫和偏瘫的患者,由于神经的损伤和肌肉的失用容易继发性骨质疏松,这些患者应增加健侧肢体的抗阻运动、负重站立和功能性电刺激。

四、有关骨质疏松的一些误区

(一)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

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症是由骨代谢异常造成的。

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

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四)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

切记,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是有益的!

当然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五)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

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六)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七)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

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

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八)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

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

而且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五、小结

总之,骨质疏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

简言之,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关键就是要“增加库存”和“减缓丢失”。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如何增加储备呢?

我们需要从儿童期开始,摄入足够的钙,并进行负重运动,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减缓丢失的措施则是多方面的:

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戒烟限酒等;坚持适量运动,如步行或跑步等都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确保每天至少20分钟的日照;围绝经期女性积极补充激素;在医生指导下开展药物治疗等。

最后,也希望大家能够携起手来,普及骨质疏松知识,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有一个幸福舒心的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