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651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二历史习题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

三 宋明理学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困境:

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

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

1.道教 佛教 官方儒学

2.复兴儒学 道统 士大夫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及影响

周敦颐

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____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张载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开创了理学中的________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程颢、程

颐兄弟合

称“二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

是理学的开创者。

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二、

理 气学 天理

♨应用思考

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

背景:

(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

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

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

“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

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

应用示例:

A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要思想。

(1)本体论:

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

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2.主要著述:

朱熹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3.历史地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

1.

(1)气 (3)正君心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代表人物:

南宋思想家________是心学的开创者。

明朝思想家________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

(1)陆九渊心学核心命题:

“________”。

陆九渊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发明本心”。

(2)王守仁进一步论证了“心即理也”命题,并提出了“________”和“知行合一”。

(3)都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3.意义:

(1)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2)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四、

1.陆九渊 王守仁

2.

(1)心即理也 

(2)致良知

♨应用思考

1.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应用思考1: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人生修养方面,他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以穷各种事物的原理,最终通晓和把握天理。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强调本心体悟,以探索自我内心,并通过道德自省和知行合一来实践天理。

 

►应用示例

1.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兄弟的思想分歧,使之“会归于一”,特邀朱熹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等到信州铅山鹅湖寺相会,讨论学术问题,史称“鹅湖之会”。

在这次著名的学术聚会上,朱、陆双方就“为学之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这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

C.探究获取“理”的途径问题

D.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

应用示例1:

C

♨应用思考

2.如何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应用思考2:

(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2)消极: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如清代学者戴震所抨击的,“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3)积极: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出认识历史现象要采用辩证的观点,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任何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应用示例

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应用示例2:

D

⊙课堂点睛

试用“一、一、二”(即一个源头、一个核心、两个世界观)归纳宋明理学。

1.一个源头:

都以儒学为基础。

2.一个核心:

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3.两个世界观:

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一、选择题

1.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C

2.(2014·佛山市质检)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

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

A.孟子、荀子B.董仲舒、主父偃

C.朱熹、王守仁D.李贽、王夫之

2.解析:

d点是宋明时期,可知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答案:

C

3.(2014·顺德市质检)“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  )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3.A

4.(2014·北京市丰台区期末)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

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第一个人”是(  )

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黄宗羲

4.解析:

此比喻意在说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论的不同。

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符合第一人的举动,故A项正确;陆王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符合第二人的举动,故B、C项错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4·揭阳市模拟)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

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具体应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

“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口容止,气容肃。

”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

5.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内容看,“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精神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便自然内无妄思”等都体现了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思想。

答案:

C

6.(2014·肇庆市检测)明朝一位学者说:

“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的“□□”指的是(  )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

6.解析:

本题考查对程朱理学思想的理解。

从材料“要做的只是实践”体现了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

A项董仲舒不能称哲学家,C项王阳明强调的不是实践,而是内心的自我反省,D项李贽是反对程朱理学的。

答案:

B

7.(2014·北京市石景山区期末考)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7.C 

8.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8.D 

9.(2014·开封市模拟)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9.C

10.(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而清人戴震指出: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

”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  )

A.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B.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消极的

C.能推动社会进步

D.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10.解析:

本题考查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认识。

A项太绝对;B、C两项只是从某一个方面分析,不全面;D项从文化对社会的反作用看,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11.

(1)主张:

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

董仲舒。

材料三:

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材料四:

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

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其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原因:

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影响: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2.理学在发展中形成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派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

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朱子语类》卷一

材料二 王守仁说: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

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某今说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朱子格物之训,未免牵合附会。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朱熹的本体论认识。

(2)材料二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12.解析:

本题提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言论,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答案:

(1)朱熹认为“理”是宇宙的根本。

大千世界就是一理。

有了理,则天为天,地为地,生于天地之间的万物(包括人),才有了他们的本性,“三纲五常”也是“理”的展现;理气不相离。

评价:

朱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的命题,把抽象的理或太极作为万物存在的根据,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朱熹理气不相离的观点,包含着合理成分。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2)不同:

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张,反对朱熹因为“理”在“心”外,求“理”要“格物致知”的观点。

1.(2014·潮州市模拟)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

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指的是(  )

A.董仲舒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1.D

2.(2014·烟台市模拟)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2.解析:

本题以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故B项正确。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