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548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docx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1tie31

第三篇德国高速铁路技术

1德国高速铁路发展概述1.1德国发展高速铁路的背景及概况德国位于西欧,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德分治长达40年,1990年10月两德统一,现有面积35.6万km2,人口7 580万;目前共有铁路营业里程38 500km,其中电气化铁路19 000多km。

自从1835年纽伦堡到菲尔特的第一条长度仅为11km的铁路在德国建成以来,德国铁路已有160多年历史。

1915年铁路鼎盛时期,线路里程曾达62 400km。

早在1851年德国柏林到科隆间开行了Schnellzug快车,旅行速度达41.4km/h,1892年一种新型长途列车,名谓“D—Zug”号特快列车投入运营,两车厢间联结处已设有通道折棚,最高速度可达90km/h。

1901年西门子公司和哈尔斯科公司生产的四轴三相交流试验用电力机车,在柏林附近马林弗尔德—措森间创造了162.5km/h的世界记录。

1932年柏林—汉堡间运行的“汉堡飞人”内燃动车组最高速度达到了165km/h。

1936年5月11日德国又创造了用建设系列05型Borsig流线型蒸汽机车牵引新型客车,从汉堡到柏林,创造了最高速度200.4km/h的新世界记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铁路遭受到严重破坏。

战后,东、西德分治,原联邦德国铁路(DB)与原民主德国铁路(DR)分别恢复战后创伤,原联邦德国铁路技术发展较快,开发了TEE城间快速列车(140km/h)。

20世纪60年代初,又开发了新型快速豪华旅客列车“莱茵金子”号,最高速度可达200km/h,这种列车往返于阿姆斯特丹和瑞士之间,成为原联邦铁路所拥有的高级国际长途客车的中坚。

在1965年慕尼黑国际运输展览会期间,在慕尼黑到奥古斯堡,每天开行200km/h快速列车,证明了原联邦德国铁路及铁路工业的效率及速度达到新水平。

20世纪50年代,随着公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原联邦德国铁路运输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加上原联邦政府制订了偏于发展高速公路的政策,从财政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从1960年到1992年,国家财政投资公路的建设费用高达4 500亿马克,但同一时期,国家投资用于改建和扩建铁路网络,包括后来新建的汉诺威—维尔茨堡、曼海姆—斯图加特两条高速铁路投资在内,仅仅560亿马克,也可以说铁路在发展中遇到巨大阻力,铁路必须自己承担干线的建设费用,从而导致铁路运输连续滑坡,财政赤字累累,1970年铁路财政赤字达139亿马克,1990年赤字已高达470亿马克。

图3—1—1表示了原联邦德国从1950~1990年40年中,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发展迅速,而铁路不仅没有发展反而有所减少。

在这40年中,公路线延长了15.2万km,增加了44%,全部公路长度已达49.9万km。

高速公路在40年中增加了319%,全长已达8 800km,仅在1970~1990年20年中就建设了4 700km高速公路。

而铁路线在40年中却减少了19%,缩短至3万km。

到目前为止,包括已投入运营的汉诺威—维尔茨堡、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3条新建高速铁路在内,100多年时间内仅建成800km新线。

原民主德国从1960年到1986年近30年中几乎不修铁路新线,铁路干线仅增加169km。

1950年原联邦德国铁路的货运量占原联邦德国全部货运量的60%,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36%,可是到1990年,原联邦德国铁路的货运量已跌到仅占29%,更可怕的是客运量暴跌至仅占6%。

铁路已到了岌岌可危、难以维持的境地。

与公路运输比较,铁路运输有很多优点,如受气候影响小,安全舒适,节省能源,节约用地,并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等。

原联邦德国铁路人士认为,导致铁路运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速度问题。

因为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中,只有高速度才能吸引更多的旅客。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投入运营,其实际业绩也说明了速度的重要。

原联邦德国铁路人士一再向政府呼吁,要求政府立即下决心修建高速铁路干线,但受到国内一些政治力量的反对。

同时,原联邦德国工业界已开始研究高速磁悬浮技术,在技术方案的决定过程中,建设高速铁路的决策也迟迟不能确定。

〖TPTIET311,+60mm。

70mm,BP#〗图3—1—11950~1990年原联邦德国公路与铁路发展的比较法国的政治家比欧洲其他国家更早认识到高速铁路的重要性,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决定大力建设一个高速铁路系统。

在这样的环境中,德国联邦铁路不得不在70年代决定一方面采用如增开列车、增加密度、办理联运、票价优惠等等措施,另一方面逐步将修建高速铁路新线和改造旧线相结合,增加繁忙干线的运能,以期将来形成一个高速铁路网,恢复原联邦铁路以往的魅力。

于是,原联邦铁路分别在1973年和1976年开始动工修建汉诺威—维尔茨堡(327km)、曼海姆—斯图加特(99km)这两条高速新线,同时改造多条既有干线,但工程进展缓慢。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联邦德国政府才认识到以往交通政策的失误,同时由于欧洲共同体统一市场的形成,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正越来越密切,为了适应这一国际形势,建立一个欧洲高速铁路网络已势在必行。

为此,原联邦政府将发展铁路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提到议事日程上,并于1985年制订了原联邦运输道路规划(BVWP85),在规划中决定,今后10年中将拨出比以前显著增加的专款给原联邦铁路,其中大部分用于修建高速新线和改造旧线,目标是运行200~250km/h高速客车和80~120km/h货车,并于20世纪末使高速运营的线路达到2 000km,形成一个高速(快速)铁路网。

高速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建立ICE系统,这是一个从列车、接触网、牵引供电、安全系统、线路(曲线、隧道、桥梁)、道床直到检测系统各个环节都相互关联和匹配的整体工程。

ICE是一项由原联邦德国工业界与铁路合作研制的成果。

以不污染环境、快捷迅速为其突出优点。

它以250~300km/h的速度将两方面的优点理想地结合在一起。

根据交通专家的估计,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00km/h的话,那么ICE在汉诺威—维尔茨堡新建线路上达到了200km/h的平均速度,小轿车的优越性表现为在短距离内有较大的机动能力,而ICE在迅速完成远距离运输方面则优于小轿车。

两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分工就会带来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ICE系统设计中,原联邦铁路(DB)提出的目标是依靠提高铁路在中长途旅客运输方面的竞争能力,来增强市场应变能力,使铁路在商业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进一步扩大。

原联邦铁路考虑到50%乘坐ICE的旅客都需要经过一次或几次换车才能到达目的地,为了使旅客在旅行中换乘方便,采取了如下措施:

(1)汽车停车场和铁路联营,便于旅行开始前停放汽车;

(2)铁路和公路联营,便于在旅行终点提供汽车服务,包括预定出租汽车;

(3)铁路和空运联营,将行李直接从车站送到机场;

(4)车站内功能齐全,乘坐列车只要行走“最短距离”,有方便的自动扶梯、行李传送带等,并有一目了然的旅客向导系统;

(5)建立方便的旅游服务中心,包括问询、售票、座位预订,旅馆预订及其他服务;

(6)列车上保持舒适的旅行环境,包括列车乘务员高质量的服务;

(7)提高ICE列车的正点率、安全性和足够的行车密度,通过市场分析,在1991年3号线和4号线正式运行时,行车间隔已达30min;

(8)增加直达ICE列车,增加在中转站或终点站同时到达列车的数量,使乘客在同一站台上很方便地换车。

由于上述措施的配合采用,使德国ICE高速系统从1991年投入运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航空、公路等运输系统吸引了一大批客流,高速铁路客运量快速上升。

国际铁路联盟UIC早在1975年进行的一项关于实施欧洲高速客运系统的时机与可行性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

在铁路的最高速度、与市内公共交通及私人交通工具同时联运、换乘车站短暂的候车时间、安全舒适以及可预计性等方面,其市场潜力在欧洲铁路经营中远远没有被充分挖掘;300km/h以内的最高速度完全可以实现;列车平均可以提供的座位数量不应少于300个。

作为基本结论,研究报告认为270km/h是欧洲高速铁路网的最佳速度。

德国是一个有着许多大城市、交通枢纽点以及过境点的国家,需要许多停车点,才不至于漏掉乘客。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超过280km/h的最高速度不会嬴得有意义的时间。

对于德国居民密集地区和路网结构来说,ICE1和ICE2电动车组(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这些机车车辆)的行车速度以280km/h较为经济适宜。

作为欧洲高速铁路网的长远目标,争取速度达到300km/h或更快。

为达到此目标,科隆—法兰克福新线要求ICE3电动车组的设计速度达到330km/h。

作为高速铁路(ICE)系统,如今400km/h的运行速度在技术上已经不是不可逾越的了。

但人们从经济上权衡的速度目标值为:

在客货两用的高速线路上,最高速度应为280km/h;在ICE客运专线上,应为300km/h,甚至为350km/h。

1.2德国高速铁路发展历史沿革

1.2.1加速既有线路的改造

波恩政府1985年批准了原西德联邦交通计划,即1986~1995年的十年计划,简称BVWP。

其中明确了加强铁路网建设的目标。

当时波恩政府对铁路投资预算共417亿马克,用于新高速铁路建设(NBS)和旧线改造(ABS)。

用于铁路的投资额占整个交通建设投资总额的27.8%,长途公路投资有所下降,但仍居首位,占整个交通建设总投资39.7%。

“速度比飞机慢一半,比汽车快一倍”,这是德国原联邦铁路城市间快速列车的奋斗目标。

1986年原西德100个主要居民点之间的列车平均速度仅64km/h,只有10%以上路线达到80km/h或96km/h,计划在BVWP完成后,全国线路的速度将普遍提高。

NBS和ABS有3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完成上一个十年计划的遗留工程,将耗资92.68亿马克,包括铺通20世纪70年代早已开始动工的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维尔茨堡两条高速新线(已于1991年全部完成),占用88.6亿马克,另外继续改造法兰克福—曼海姆、多特蒙德—不伦瑞克堡、汉诺威—汉堡、蒙斯特—汉堡、奥格斯堡—维尔茨堡、吉森—费里特拜尔克等6条既有线路。

第二个内容是对新高速铁路的选线及既有线改造进行优选。

其中最高优选项目是科隆—莱茵/美茵高速新线,当时预计投资54.45亿马克,它是一条客运专线。

既有线改造项目有:

卡尔斯鲁厄—巴塞尔线(16.78亿马克)、多特蒙德—卡塞尔线(17.7亿马克)、斯图加特—慕尼黑线(21.9亿马克)、富尔达—法兰克福线(4.6亿马克)、明斯特—科隆线(1.75亿马克)等等。

第三个内容是对希望在20世纪末动工的高速铁路工程进行设计,制定方案。

但1986年时还没有一条新线具备详细的计划。

德国交通部一直坚持执行BVWP计划,1992年交通部根据BVWP计划又制订了“原联邦运输道路计划和原联邦铁路网发展法”,又称BVWP92计划,进一步强调了原BVWP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2001年交通部根据BVWP规划及发展法又制订了“21路网”规划,规划中将德国铁路分为3个等级,第一等级是“重点网”,其联结各重要城市与居民点,共10 000km,其中高速及快速行车里程应达到3 500km,其他为城市间慢速及市郊运输;第二等级为混合运输的主干网,共10 000km;第三等级为区域网,共16 500km,在高速快速路网3 500km中主要修建高速新线及改造快速既有线,规划中未曾考虑修建高速磁悬浮铁路。

1.2.2新建高速干线

由于1990年10月,原东、西德统一,东欧市场经济诞生,德国统一市场建立,使东西方向的车流迅速增大。

因此迫切需要在东西铁路大通道上进行投资以完成两德统一后激发出来的更大的客货运量。

由于东西方向车流必须交叉穿过早已建成的繁忙的南北方向干线,因而统一的德国政府在1992年重新制订了新的交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是依据3种需要制订的:

(1)改进东西部之间的联络状态、实现国内一体化;(2)扩建国内高速铁路网,并随着欧洲共同体国家之间的国界开通,货物、资本、服务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将德国高速铁路网与欧洲高速走廊规划融为一体;(3)为承担长距离国际货运,建立大运量快速通道,并保证“及时”交货的需求。

根据新的交通发展规划,改造及新建服务于柏林的全部铁路线,使柏林真正成为欧洲主要运输枢纽,适应其运输业务猛增的要求,已成为德国铁路首要的任务。

(1)新建汉诺威—柏林高速干线

1990年6月28日,前东德政府与西德政府曾签订协议,决定将这条仍为单线、质量较差的线路改造成高质量的干线。

两德统一后,柏林的政治、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德国首都也决定迁往柏林,柏林将成为欧洲的交通枢纽中心,修建这条高速干线意义更为重大。

汉诺威—柏林线路全长264km,其基本技术参数是根据ICE高速列车在该区段运行1h45min的时间来进行选线设计的。

其中有170km路段是按280km/h速度要求铺设的新线,其他区段为既有线改造,速度可达200km/h。

该项工程1992年预算投资61亿马克。

1992年11月在施滕达尔附近的易北河桥上举行了开工典礼。

这条新建线路原拟通过雷森堡附近的一个鸟类保护区,那里栖息着35只大鸨,这种珍稀的生物体重非常重,只能以很低的角度起飞。

如果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建在那个区域,则这种大鸨很可能被接触导线缠住。

根据勃兰登堡环保局的要求,通过这一区段最好修建隧道。

最后决定线路绕过整个大鸨居住的地区,以保护此地区的鸟类生态环境。

1997年,虽然柏林—汉诺威新建高速铁路还未通车,但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的ICE列车从2h一趟改为1h一趟。

同时还开通2条ICE列车运营路线:

柏林—科隆及柏林—汉诺威—不来梅。

这两线的ICE列车将在柏林的鲁梅尔斯堡新修建的车辆段进行维修及夜间停放。

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的ICE列车将仍在慕尼黑维修。

(2)新建科隆—法兰克福高速客运专线

莱茵—鲁尔地区和莱茵—美茵地区是德国最繁忙的运输走廊。

庞大的客流由从科隆和鲁尔区到法兰克福、威斯巴登和美茵茨组成的莱茵—美茵卫星城的国内客流,再加上从英国、比利时、荷兰到阿尔卑斯山(脉)旅游的国际客流组成。

在这条走廊地带已经修建了3条双线铁路,3条平行公路以及易北河本身,从而构成了欧洲运输的大动脉。

如果高速铁路成功地胜过了竞争者,那么它就能满足该运输走廊迅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取得良好的效益。

科隆至法兰克福间目前既有线长度为222km,高速铁路由于更多地段被取直,将缩短为177km,包括美茵、莱茵地区支线,全长为219km。

最高速度将从160km/h提高到300km/h,平均速度从99km/h提高到177km/h,旅行时间将从现在的2h15min缩短到1h。

原德国铁路早在1970年就拟定过300km/h的线路规划,但由于1974年的石油危机使之化为泡影。

15年后的1989年12月,政府决定同意在莱茵河以东修建铁路,从而使过去发生的有关速度目标和铁路走向的争论得以结束。

根据预测表明,到2010年这条铁路的运量将翻番。

由国际高速运输需求而使新线增加的运量将占30%,新线单向日发送旅客可达到2.6万人,每条线路日发车70列,平均每列车载客370名。

该新线的定线比较困难,因为在线路的两端即从科隆到锡格堡以及在法兰克福到威斯巴登地区都要穿越密集的居民住宅区。

线路的中段150km要通过一个森林地带,并与维德河、兰河等深的河谷相交叉。

新线的最佳方案是紧靠现有铁路和公路修建,方可避免过多地侵入风景区。

由于新线沿着公路修建,因而设计参数应遵循一定规定。

新线不允许开行货物列车,这使得修建投资可节省10亿马克。

而曼海姆—斯图加特和汉诺威—维尔茨堡线路全部长度的33%为隧道,科隆—法兰克福线路只有9%为隧道,约有11km为高架线路,这条线的总造价最初预计为65亿马克,在1995年开工时预计为77.5亿马克,到2002年线路建成决算约为130.5亿马克(66.75亿欧元)。

这包括修建15km科隆机场支线。

新线规划的3个中间站是:

波恩(锡格堡)、蒙塔鲍尔和林堡。

在法兰克福机场计划修建一个4线车站,并修一段线路与法兰克福—曼海姆的线路联结。

科隆至法兰克福开通运营将需要开发第三代ICE高速列车,列车长度为200m。

同时还要装备短编组ICE列车,以便开行到布鲁塞尔和阿姆斯特丹。

科隆至法兰克福高速客运专线已于2002年8月正式开通,这表明高速规划第三阶段已完成。

随着其他线路的大量改造,ICE列车将能在整个德国的城市间开行。

(3)新建纽伦堡—哈雷/莱比锡高速铁路

该线全长314km,其中从纽伦堡北部的列希腾费尔(Lichtenfels)市到哈雷、莱比锡之间230km拟为新建高速线,列车速度为250km/h,其余84km为既有线改造。

这条线路属于东西德统一后“统一德国运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德国政府重点投资的部分。

这条高速线路的建成将对推进前东西德之间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巨大的作用。

此线属于客货混运的线路,新线区段速度为250km/h,既有线改造区段为200km/h。

此线目前还未开工。

(4)新建纽伦堡—慕尼黑高速铁路

线路全长约171km,其中纽伦堡—茵格斯塔德(Ingotstant)为新建高速区段,长89km,其余82km为既有线改造,这是德国南北干线走廊重要的一段,1985年原联邦交通计划中已决定要修建这条高速铁路,属于客货混运线路,新线部分确定最高运行速度为300km/h,既有线改造区段为200km/h。

1.2.3摆式车体列车的采用

对于那些修建新线投资太高、小半径曲线又很多的线路,德国铁路准备采用摆式车体列车。

这种列车从1992年5月在纽伦堡地区引进使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认可。

未来的摆式车体列车可以在小半径曲线地段比常规列车提高速度30%。

从而以160km/h代替127km/h通过半径640m的曲线,而在半径1 000m的线路上速度可达200km/h,而不是160km/h。

在道岔区,摆式车体列车也必须遵守其他列车应遵守的限制速度。

目前,德累斯顿—霍夫的230km线路进行了开行摆式车体列车的试运行工作,该线路目前的平均速度是60km/h,全程旅行时间为4h。

按传统方法改造线路、提高速度,只可将一般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压缩到165min。

现在采用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的摆式车体列车可将全程时间压缩到147min,如果使速度提高到160km/h,则全程时间将压缩到133min,全线平均速度可达到100km/h。

尽管这个速度不能与私人小汽车相竞争,但这已经是一个明显的改进。

不过这种方案有一个负面效应,就是由于慢速货运、管内客运和摆式车体列车都占用同一线路而速度又不相同,因而会降低整个线路的通过能力。

于是,政策规定在不影响线路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引进摆式车体列车作为在线路改造之前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短期措施。

在纽伦堡至霍夫间开行的地区列车采用160km/h内燃牵引的VT610型摆式车体列车,1993年3月15日试运行以来受到了地方当局的欢迎。

目前,德国铁路正在研究开发一种速度为200km/h的ICT型摆式车体电动车组,是综合了世界先进摆式车体列车技术而最新设计的摆式列车。

1.3德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德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情况如图3—1—2所示,已建成的高速铁路共有4条:

汉诺威—维尔茨堡,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于2002年8月刚开通投入试运营。

正在建设的1条:

纽伦堡—慕尼黑。

1.3.1汉诺威—维尔茨堡和曼海姆—斯图加特高速铁路汉诺威—维尔茨堡线全长327km,于1970年计划兴建,1973年开始施工,但进展缓慢,1982年后才加快施工,1987年完成94km投入部分使用,1991年全部投入使用。

曼海姆—斯图加特线全长107km,其中新线99km,1971年计划兴建,1976年开始施工,1991年投入使用。

这两条线均采用客货混合运输模式。

最小曲线半径7 000m(特殊地段5 700m),最大坡度12.5‰。

客运采用ICE1型动车组,轴重最高19.5t,运行速度最高280km/h,一般为250km/h。

货运机车轴重21t、货车轴重22.5t,运行速度一般80~120km/h。

从1991年起陆续交货的60列ICE1型高速列车运营在包括这2条高速铁路在内的3条EC/ICE/IC干线上。

ICE1型高速列车在保证中途停站不变情况下,使汉诺威到斯图加特的旅行时间缩短到原来的68%,使法兰克福到斯图加特的旅行时间缩短到原来的64%。

除ICE1型列车外,传统的IC列车和地区间的列车也在新线上运行。

〖TPTIET312,+118mm。

107mm,BP#〗图3—1—2德国高速铁路建设现状(至1999年)1.3.2汉诺威—柏林高速铁路

这条高速铁路总长264km,于1992年动工修建,1998年9月竣工投入运营。

此线也采用客货混合运输模式,全线中170km为新建双线。

曲线半径为4 400m,最大坡度12.5‰。

最高列车速度为280km/h。

汉诺威—沃尔夫斯堡(Wolfsburg)区段为既有线改造,适应200km/h速度,而沃尔夫斯堡—柏林的沃斯脱麦克站(Wustormark)为新线,与既有线平行,从环境保护观点考虑,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柏林至汉诺威的旅行时间为1h47min。

在线路设计时,一开始就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将对自然破坏程度降低到最小,并尽力避免破坏运输走廊的风景。

在这条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是ICE2型高速列车。

1.3.3科隆—莱茵/美茵(法兰克福)高速铁路

这条高速铁路于1995年底开始动工修建,全长219km,包括科隆机场线15km,目前204km干线已建设完成,于2002年12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这条线路是客运专线,不运行货物列车,其中158km的区段将铺设无碴线路,能以300km/h速度运行,最小曲线半径为3 500m(特殊情况下3 350m),最大坡度为40‰。

这条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并行,不需经过昂贵的长大隧道即可穿越群山,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省了成本。

根据欧洲高速路网的运量研究结果,到2010年后,这条线路单向每天旅客发送量为26 000人,而到2015年将增到40 000人,其中30%是国际运量。

在科隆—法兰克福新线上将运营ICE3型高速列车,其最高运行速度可达330km/h。

1.3.4纽伦堡—哈雷/莱比锡高速铁路

此条高速铁路1995年计划动工修建,但迟迟没有动工。

德国新政府成立后,由于资金不足,1999年7月决定暂停这条高速线路的修建。

暂时将以既有线上开行的ICT型摆式车体列车来代替。

1.3.5纽伦堡—慕尼黑高速铁路

此条高速铁路纽伦堡—茵格斯塔德区段89km为新建高速线,最高速度为300km/h,目前正在修建,其线路走向与科隆—法兰克福新高速线相似,基本上与高速公路平行。

茵格斯塔德至慕尼黑进行既有铁路改造,里程82km,改造后速度200km/h。

1.3.6德国新建高速铁路概要(见表3—1—1)表3—1—1德国新建高速铁路概要表

〖BHDFG2,WK14,K9。

2,K7,K9,K4W〗项目汉诺威—维尔茨堡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合计〖BHDG12,WK14ZQ,K9。

2,K7,K9,K4W〗线路里程/km327107264219917其中新建线里程/km32799170219815运营开始日期部分1987199119982002-全部1991最高运行速度/km·h-1250250250300-列车最后运行速度/km·h-1280280280330-高速列车类型ICE1ICE1ICE2ICE3-1.4德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

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开始着手国有铁路经营体制的改革工作,成立了原联邦铁路政府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91年12月向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铁路运输应实行商业性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