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500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深基坑施工方案

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年产70万吨

高精铝及加工材项目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

基坑降排水、土方开挖及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六冶徐州上海大屯能源铝板带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1.编制依据…………………………………………………………………………………………3

2.工程场地………………………………………………………………………………………..3

3.工程概况及特点…………………………………………………………………………………3

4.总体方案设计…………………………………………………………………………………….4

5.土方开挖………………………………………………………………………………………….4

6.基坑边坡简易砼土钉护面……………………………………………………………………….8

7.基坑内外部明排水系统…………………………………………………………………………10

8.基坑监测方案……………………………………………………………………………………12

9.应急预案…………………………………………………………………………………………15

10.工期保证措施………………………………………………………………………………….15

11.质量保证体系………………………………………………………………………………….16

12.安全保证措施………………………………………………………………………………….16

13.文明施工措施………………………………………………………………………………….20

14.附图表………………………………………………………………………………………….21

 

1、编制依据

1、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勘察研究院提供的工程勘察报告(编号:

A2012-1-66-2)

2、沈阳铝镁设计院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

3、《建筑施工手册》

4、《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其他有关规范、施工操作规程

2、工程场地

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年产70万吨高精铝及加工材项目,位于辽宁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园区二期,建设场地为旧沿海养殖区及盐池,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整个施工场内覆盖为淤泥质土,埋深极厚,前期由业主方对整个施工区域采用山坡石进行填筑处理,但针对这两项工程所在位置未用山坡石回填,而是用淤泥回填。

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为1.0~1.5m,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0.5~1.0m,历史最高水位埋深0.5m。

标准冻土深度1.1m。

3、工程概况及特点

3.1、地下储油设施

该工程为钢筋砼池体结构,长23M,宽18M,建筑面积414平方米。

设计基底标高-5.800m,根据结构设计总说明持力层为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

结构设计总说明要求基础下做不小于500mm厚级配碎石垫层,场地处理后地面标高基本为+200mm,所以基坑开挖深度在-6.650mm左右,依照设计要求砂石垫层每边宽出基础500mm,压实系数大于0.95,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Pa。

3.2事故油池

该结构物为整流所子项工程的一部分,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长7.800m,宽7.200m,建筑面积56平方米。

基底标高-7.200m,局部-7.800m,基底下铺500厚继配砂石垫层,所以基坑底标高-7.850m。

4.总体方案设计

4.1土方开挖方案

地下储油设施及事故油池位于整流所子项工程南侧,东、西、北侧为未处理完全的原始场地,所处场地比较开阔。

根据前期整流所土方开挖情况,土方开挖范围内-2.500以下基本为

层粉质粘土,-2.500以上基本为厂区回填土,场地自然地面标高基本为-0.800(相对于事故油池±0.000),所以本工程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

4.2基坑降排水方案

本工程地下土质虽为淤泥质土,土体的渗透性很小,但场地为山坡石填筑的水塘、盐池,两侧为尚未施工完成的厂区道路(路基为山披石),基坑开挖完成后,四周浅层水流通道通畅,考虑到本工程施工期间正值雨季,所以土方开挖时,必须进行基坑降水,开挖前在基坑四周挖设排水沟,阻挡外部水源及时疏干地表潜水,开挖完成后,及时排除基坑底部积水。

所以本工程基坑降水采用明沟、集水井坑加潜水泵抽水明排的方式。

4.3基坑边坡护面方案

当基坑放坡高度较大,施工期和暴露时间较长,或岩土质较差,易于风化、疏松或滑坍。

为防止基坑边坡因气温变化,或失水过多而风化或松散;或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而产生溜坡现象。

应根据土质情况和实际条件采取边坡保护措施,以保护基坑边坡的稳定。

本工程施工期间正值雨季,边坡土体极易受到雨水冲刷及渗透水影响发生边坡失稳和土体流淌现象,土方开挖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边坡护面,以保护基坑边坡的稳定,避免下部基坑内结构物施工期间,土方边坡长时间暴露,坡面受雨水冲刷而产生溜坡现象。

本工程采用简易土钉的砼护面法,在整个基坑边坡从坡脚到坡面铺Ф6.5@250的钢筋网片,浇注60厚C20细石砼,表面抹光。

为增强钢筋网片与边坡之间的有效连接,便于施工,在坡面垂直锲入直径12的螺纹钢筋,长50cm,纵横间距1m。

5.土方开挖

5.1土方开挖总体方案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配合人工开挖清底的方法进行。

受施工场地限制,同时为保证基坑围护结构安全,开挖土体全部运到业主指定地点。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土方开挖时,需采用多层接力开挖法,用两台或多台挖土机设在不同作业高度上同时挖土,边挖土,边将土传递到上层,由地表挖土机连挖土带装土(如下图);上部可用大型反铲,中、下层用大型或小型反铲,进行挖土和装土,均衡连续作业。

反铲多层接力开挖法

5.2基坑四周土方开挖边坡

5.2.1土方开挖坡度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挖方边坡应根据使用时间(临时或永久性)、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内摩擦角、粘聚力、密度、湿度)、水文情况等确定。

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实践经验确定。

如地质条件良好,土质较均匀,高度在10m内的边坡坡度可按下表确定。

土质边坡坡度允许值

土的类别

密实度或状态

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坡高在5m以内

坡高为5~10m

碎石土

密实

1:

0.35~1:

0.50

1:

0.50~1:

0.75

中密

1:

0.50~1:

0.75

1:

0.75~1:

1.00

稍密

1:

0.75~1:

1.00

1:

1.00~1:

1.25

粘性土

坚硬

1:

0.75~1:

1.00

1:

1.00~1:

1.25

硬塑

1:

1.00~1:

1.25

1:

1.25~1:

1.50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基本为7.0米,基坑边坡采二级放坡,坡比采用1:

1.25,中间平台宽度为2米。

5.2.2土方开挖边坡稳定性校核计算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的规定,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m时,地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重要性系数γ0为0.90。

对于局部开挖深度大于5m时,综合考虑场地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0为1.00。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为

层土,其中第

层为素填土,平均厚度为1.21米,第

层粉质粘土,平均厚度1.7米;第

层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平均为2.74米;第

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土层厚度平均为6.07米;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基坑进入第

层土基本为1.35米。

基坑开挖范围内基本土层为粉质黏土,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如下表:

地层编号

岩土名称

重度r(KN/m3)

粘聚力C(kPa)

内摩擦角Φ(度)

粉质粘土

19.0

24.1

15.9

粉质粘土

18.9

26.3

13.5

淤泥质粉质粘土

18.2

14.1

6.4

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统一按

层粉土取值:

土的粘聚力c=26.3kPa重度r=18.9KN/m3内摩擦角

=13.50

土方开挖按照1:

1.25放坡,则挖方的坡角β=38.70

土坡的稳定性按照粘性土进行计算基坑边坡的稳定安全高度

边坡高度的安全系数取γ0=1.0

基坑边坡的的稳定安全高度按

式中:

H-边坡的稳定安全高度(m);

-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系数的倒数

K稳定安全系数一般取值为1.1~1.5;

=13.50β=380,查粘性土简单土坡计算简图N=0.08

=

=17.4(M)

Hc=H/k=17.3/1.3=13.3(M)

式中Hc-边坡的临界高度(M),及边坡的稳定高度

为安全起见,以第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计算,则:

N=0.12

=

=6.45

Hc=H/k=6.45/1.3=4.96(M)大于本工程二级放坡高度3.5米。

综合考虑上述两种计算校核结果,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边坡采用1:

1.25。

上述计算参见《建筑施工计算手册》36页

5.3土方开挖条件

5.3.1浅层地下水疏干

土方开挖前,应首先疏干开挖区域的浅层地下水,本工程在基坑开挖区域外挖设排水沟,通过一段时间的降水(一般需3天),排水沟无明显渗透水时,即可开始土方开挖。

5.3.2土方开挖准备

5.3.2.1技术准备

1)组织人员认真熟悉方案,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学习和审查施工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掌握各项技术要求,研究好开挖程序,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技术措施,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搞好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

2)绘制好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出的土方堆放地点。

绘制土方开挖图应尽可能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

5.3.2.2施工现场准备

1)施工前,先修挖好施工机械的运输和行走道路。

施工便道应夯实,并填筑50cm厚山披石或铺设钢板,保证施工车辆通行及作业要求,保证施工机械的行走安全。

2)根据设置的内控制网点,进行定位放线。

测量开挖基坑上部边线和底部连线的位置和标高。

定位轴线经有关部门或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3)机械计划:

1m3反铲挖掘机3台,20吨自卸汽车4台,推土机一台。

机械进场后要进行保养和试运行,调配车辆和施工人员,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

5.4施工方法

5.4.1基坑开挖顺序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边坡支护→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

5.4.2土方开挖要求

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

挖土要求分段分层开挖,分层厚度不大于2m,分段不大于35m,严禁超挖。

坑底保留30cm厚土,采用人工铲除整平,并防止坑底土体扰动。

2)混凝土垫层应做到随挖随捣,挖土到设计标高后,应在8小时内浇筑垫层。

3)基坑边严禁堆载土方,并严格控制不均匀堆载。

4)土方开挖与外运过程中,应做好地下管线、道路以及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5)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500mm,以利挖方进行。

6)雨季施工时,在基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7)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8)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局部地基需与设计沟通后进行。

9)土方开挖放坡系数按方案进行,开挖出的土方运输至业主指定的位置。

10)基础每边加宽1.5m作为施工作业面。

11)基坑验收后及时进行垫层封闭坑底。

当基底不能很快浇注砼垫层时,应预留10~15c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以保护基土不被破坏,待垫层施工时,再挖到设计基底标高。

5.4.3边坡开挖方法

a.边坡开挖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边坡上采取多台阶同时进行机械开挖时,上台阶应比下台阶开挖进深不少于3m,以防塌方。

b.边坡台阶开挖,应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边坡下部设有护脚及排水沟时,应尽快处理台阶的反向排水坡,进行护脚矮墙和排水沟的砌筑和疏通,以保证坡脚不被冲刷和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不积水,否则应采取临时性排水措施。

c.土方开挖对基坑内凸台部位在开挖后应对坡面、坡脚采取喷浆、抹面、嵌补、护砌等保护措施,并作好坡顶、坡脚排水,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5.5质量标准

①保证项目

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②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土方工程允许偏差值

序号

项目

允许值(mm)

检验方法

1

表面标高

0,-50

用水准仪

2

长度、宽度

200,-50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

3

边坡

方案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

6.基坑边坡简易土钉护面施工

6.1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边坡保护结构的施工顺序为:

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开挖工作面修整坡面

绑扎钢筋网安设土钉浇注砼面层

6.2边坡开挖

采用挖掘机挖土,预留20mm-30mm人工修坡,土方开挖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分层分段的开挖,按作业顺序施工,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土钉及喷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进行下一步土方的开挖。

6.3边坡修整

由于基坑边坡开挖后坡面土层松散面且不平整,故必须将松散的浮土清除干净。

边坡修整采用人工清理,并确保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平整,此工序必须挂线定位。

6.4安设土钉

基坑边坡人工修坡完成,及时在坡面上按照@1000*1000的间距垂直于坡面用大锤打入直径12的螺纹钢筋,入土深度不小于500mm。

6.5挂网及焊接钢筋

(1)先将圆盘钢筋(直径6.5)调直,按边坡形状尺寸取料加工,按网孔25cmX25cm的规格编织好钢筋网,分布要均匀,绑扎要牢固。

(2)喷射砼面层中的钢筋网,应在喷第一层砼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每层钢筋网之间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

(3)钢筋网片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与坡面间隙3cm~4cm,不应小于3cm,搭接时上下左右一根一根搭接绑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3m,并不应少于两点点焊。

钢筋网片借助拉结筋与土钉主筋拉杆外端的弯钩焊接成一个整体。

挂好钢筋网后,与土钉交接处必须进行焊接,以保证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晃动。

(4)钢筋网必须紧贴混凝土表面,以保证钢筋网保护层厚度。

6.6喷射混凝土作业

(1)喷射作业前必须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2)喷射混凝土之前,用清水将坡面表层湿润,以确保首层喷射砼的良好养护条件,预防因土层吸水过快,砼大量却水造成砼龟裂、脱落;

(3)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一小于40mm;喷射砼时,喷头与管喷面应保持垂直,间距宜为0.6~1.0m。

喷射表面应平整,成湿润光泽,无干斑、流淌现象。

(4)喷射砼终凝后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宜为3~7小时。

6.7养生

(1)当最后一次喷射的混凝土终凝2h后,立即喷水养护,每天至少喷水四次。

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

(2)在终凝后第一次喷水养生时,压力不宜过大,以防止冲坏喷射混凝土防护层表面。

(3)在养生过程中如果发现剥落、外鼓、裂纹、局部潮湿、色泽不均等不良现象,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修补,以防后患。

7.基坑内外部明排水系统

7.1排水设施的设置

水是支护结构最为敏感的问题,不但要在施工前做好降排水工作,还要充分考虑支护结构工作期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设置排水构造措施。

基坑四周地表应加以修整并构筑明沟排水,严防地表水再向下渗流。

混凝土面层上要做泄水孔,即按间距1.5~2.0m均布播设长0.4~0.6m、直径不小于40mm的塑料排水管,外管口略向下倾斜,管壁上半部分可钻些透水孔,管中填满粗砂或圆砾作为滤水材料,以防止土颗粒流失。

为了排除积聚在基坑内的渗水和雨水,应在坑底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7.2基坑内部排水

结构物施工期间,由于天气降雨等其他因素,基坑内部不可避免的出现局部渗透水及积水现象,通过在基坑底部设置集水坑、集水明沟,采用口径为50mm潜水泵定期将积水

派出坑外。

土方开挖施工时,根据基坑外形尺寸、各部位的开挖深度,加大基坑开挖面积,预留出集水坑、集水明沟的位置,土方开挖完成后,在集水坑、集水明沟相应位置支设模板,与基础垫层一起浇捣100mm厚砼。

集水坑的内部尺寸不小于1000x1000X1000,明沟的宽度不小于400,深度不小于400,并沿长度方向设置一定的坡度,坡向集水坑。

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明沟、集水井排水方法示意图

1-排水明沟;2-集水井;3-潜水泵;4-建筑物基础边线;

本工程基坑内部排水明沟、集水井的设置将根据每个基坑开挖截面形状具体布设

7.3基坑外部排水

为避免施工期间基坑外部水体流入坑内,同时便于基坑内部明排水顺利排除,基坑周边需设置围档,严防地表水流向基坑。

基坑围堰:

基坑四周围挡采用土堤围堰,围堰宽度1.00米,高不小于0.50米,围堰填筑采用挖掘机进行,填筑后夯实,人工修整后作50mm厚细石砼护面。

围堰内边沿基坑土方开挖边线设置。

基坑外部排水沟:

在土堤围堰外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1.0米,深度不小于1.0米,并应进入黏土层不小于0.5米,并设置一定的坡度,坡向场地外部排水系统,必要时设置集水井,放置抽水泵,保证沟内集水及时排除。

排水沟与土堤围堰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5米。

为减小沟内水体向下渗透,沟壁表面覆盖一层塑料油纸,并进行沟边压缝处理。

基坑四周地表处理:

土堤围堰与排水沟之间场地土坚实平整,并有一定的坡度(不小于5%)坡向排水沟。

必要时将该区域场地进行硬化。

硬化采用50mm厚细石砼,并与基坑边坡砼护面衔接。

8基坑监测方案

由于基坑工程影响因素众多,理论设计计算很难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为控制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

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安全。

8.1基坑周围环境

本工程基坑周围环境单一,无重要的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相邻区域为厂区拟建场地,地表无障碍物,基坑南、北两侧为厂区临时道路。

8.2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监测目的主要为:

(1)随时掌握基坑各组成部分的内力、变形,判断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2)以监测资料指导设计与施工,随时调整施工方案,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

本工程主要监测内容是:

1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及位移;

8.3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

8.3.1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及位移监测

1)测点分布

地表沉降测点可分为纵向和横向。

纵向测点是在基坑附近,沿基坑延伸方向布置,测点之间的距离为10~20m;横向测点选在基坑边长的中央,垂直基坑方向布置,各测点布置间距为,离基坑越近,测点越密(取1m左右),远一些的地方测点可取2~4m,布置范围约3倍的基坑开挖深度。

沉降及位移观测基点相一致。

2)测点的埋深形式

监测测点的埋设要求是,测点需穿过路面硬层,伸入原状土300mm左右,测点顶部做好保护,避免外力产生人为沉降。

沉降点埋深见下图。

地表沉降测点埋设示意

1-盖板;2-20钢筋(打入原状土)

8.4监测方法

8.4.1总体监测方法

1)每次观测前应对初始数据基点进行检测,检查基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观测路线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

观测期间,每观测3次,对观测基点进行复测。

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每次观测均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⑵使用同一仪器设备。

⑶固定观测人员。

⑷在基本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⑸为了保证测量观测精度,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建立监测网,由固定基准点、工作点及监测点组成。

固定基准点为业主方提供的厂区控制网点。

8.4.2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测量小角度方向线观测法,观测用2"级经纬仪,平面位移最弱点观测中误差M(平均)为2.1mm,平面位移最弱点观测变形量中误差M(变)为±3.0mm;

通过测站到各测点的距离可算出各测点的秒差,以后各次的观测只要测出各个测点的角度变化就可推算出各测点的位移量。

以第一次观测值作为各观测点的初始数据,定期对各观测点的变形数据进行采集。

观测时若观测点偏离方向线,测得α数值后,即可求出偏离值C。

其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e=S·tgα〞/ρ〞

式中:

α〞——偏离点与方向线的夹角,以秒表示

ρ——将α角化成弧度的系度,ρ=206265

S——端点A与测点1之间的距离(m)

8.4.3垂直位移监测

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要求:

①基准点与国家水准点定期进行联测;

②各测点观测为闭合或附合路线,水准每站观测高差误差M0为±5mm,闭合差Fw为

mm(N为测站数)。

8.5监测要求

1)对支护位移的量测至少应有基坑边壁顶部的水平位移与垂直沉降,测点位置应选在变形最大或局部地质条件最为不利的地段,测点总数不宜小于3个,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

当基坑附近有重要建筑物等设施时,也应在相应位置设置测点。

宜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经纬仪。

必要时还可用测斜仪量测支护土体的水平位移,用收敛计监测位移的稳定过程等。

2)在可能的情况下,宜同时测定基坑边壁不同深度位置处的水平位移,以及地表离基坑边壁不同距离处的沉降,给出地表沉降曲线。

3)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如场地周围生产、生活排水,上下水道、贮水池罐、化粪池渗漏水,人工井点降水的排水,因开挖后土体变形造成管道漏水等)进行仔细观察。

4)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的开挖深度之比如超过3%(砂土中)和3‰~5‰(一般粘性土中)时,应密切加强观察、分析原因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增用其他支护方法。

8.6监测频率、人员安排及报警值

8.6.1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应监测一次,在完成基坑开挖、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监测周期可7天进行一次。

施工监测过程应持续至整个基坑回填结束、基坑外部有较大运输车连经过以及较大降雨天气过后应立即进行监测。

8.6.2人员安排

项目部安排专业测量人员全程负责本工程监测任务,定人定岗,整个工程检测期间,工程技术部全面负责技术指导及跟踪服务工作。

8.6.3报警值

报警值:

基坑开挖产生的位移,不得破坏周遍环境,一般喷锚支护结构土体水平位移允许值40mm,坡顶沉降允许值30mm,道路地面沉降允许20mm,道路水平位移允许值10mm,临近建筑允许沉降20mm(桩基建筑允许沉降10mm)。

9.应急预案

9.1预防边坡塌方措施

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做好基坑四周的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