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425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三卷.docx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第三卷

2020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三)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7、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

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琼脂块

α角/度

20.4

9.0

9.1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________。

8、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

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

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

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iPSC

DB7

MEF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实验二:

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

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

由此推测:

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

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

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

9、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

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

10、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

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

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11、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__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_________灭菌法灭菌。

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_________。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

12、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

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_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肝菌作为受体。

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蛋白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可进行光反应,合成ATP,说明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属于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对光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则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CO2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则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则其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高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高,能吸收较多的CO2,则其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是除CO2浓度外的其他因素,如温度、矿质元素等。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分析】本题围绕植物根吸收物质的运输方式来考查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的形式以及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点睛】解答该题要识记物质运输方式的种类以及实例,明确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属于主动运输,从而准确判断B选项的原理。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该实验中,给实验小鼠第一次注射一定量的某种动物提取液若干天后,并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实验组小鼠再次注射少量A后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这种动物提取液中含有小鼠的过敏原。

第一次注射后小鼠的免疫系统已通过免疫反应产生了抗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已免疫的机体中过敏原和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小鼠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C合理。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自然界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致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出现S型增长,A正确;老鼠较强的繁殖力极有可能导致其种群密度快速增加,进而致使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随之受到限制,B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较低时,单条鱼的重量较大,当养殖密度较高时,单条鱼的重量较小,故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着种群密度的加大,密度对种群数暈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属于基因的表达,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是由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所启动的,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而抑癌基因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D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

(3)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解析:

(1)分析图表:

甲、乙两组的自变量为胚芽鞘尖端是否被云母片完全阻隔。

甲组的胚芽鞘尖端无云母片阻隔,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既能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也能从尖端向下运输到琼脂块;乙组的胚芽鞘尖端因云母片的完全阻隔,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但能从尖端向下运输到琼脂块,所以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基本相同,但明显低于甲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胚芽鞘之所以弯曲生长,是因为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造成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分布不均匀。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

图示中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导致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细胞的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

(3)表中信息显示:

乙组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导致乙组琼脂块左、右部分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左侧的量几乎相同,但明显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左侧的量,所以乙组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

①有生长素的来源则可能生长;②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③生长素若均匀分布,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与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1)分裂/增殖;免疫;

(2)高于;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细胞;

(3)①F;②D;③C;④B;

(4).预防和治疗癌症

解析:

(1)该题主要考查两种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知识的应用。

癌细胞的特征:

无限增殖、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转移、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系统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等三大作用;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一般是:

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之后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同时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者抗原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最后由吞噬细胞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细胞免疫的作用过程一般是:

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

(2)实验一:

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主要区别是:

一个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一个注射不含使其与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含有ipSC

①由表可知,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免疫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从而说明ipSC作为抗原,刺激小鼠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②由表可知,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而DB7与免疫组的血清混合的结合率到82%,说明血清中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抗性也可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抗体结合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可以看出,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的免疫细胞可以刺激小时产生特异性抗体,实验表明ipSC有与癌细胞表面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

实验二:

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

由此推测:

iPSC进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免疫;

(3)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

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因此上面一组小鼠用DB7处理,下面一组小鼠用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处理,上面一组小鼠发生肿瘤病变,下面一组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四周后提取第二组小鼠的血清,注射到第一组小鼠体内,从而第一组小鼠产生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肿瘤逐渐缩小,故答案为:

④B、①F、②D、③C;

(4)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iPSC既能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又能刺激机体产生能与肿瘤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效应T细胞,因此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

关键是要能根据表中数据看到,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得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能与DB7结合。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1)S;a/2;

(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解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环境阻力。

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

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

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1)3/16;紫眼基因;

(2)0;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

(1)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DPDPRURU,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

DPdpRUru,F2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dpdpRU-出现的概率为:

1/4×3/4=3/16。

图中翅外展基因与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

XSNWXuw,XSNW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0。

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

焦刚毛白眼雌果蝇XsnwXsnw×直刚毛红眼纯合雄果蝇XSNW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

故子代出现白眼即XsnwY的概率为1/2。

(3)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EEXWXW,F1中雌雄果蝇均为红眼灰体EeXWXw,EeXWY。

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1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中红眼灰体E-XW-:

红眼黑檀体eeXW-:

白眼灰体E-XwY:

白眼黑檀体eeXwY=9:

3:

3:

1。

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

XWXw,XWY,F2中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

白眼=1:

1。

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获得双杂合的个体,若其自交后代为9:

3:

3:

1或其变式,说明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

也可以通过测交验证。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麦芽汁琼脂;高压蒸汽;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

(3)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培养和分离的有关知识。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的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释放能量多,细胞增殖快;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释放能量少,细胞增殖慢;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灼烧灭菌(主要用于接种工具灭菌)、干热灭菌(用于待检灭菌的物品如金属、玻璃、陶瓷制品)、高压蒸汽灭菌(适用于培养基灭菌);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就可以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细菌培养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适合培养真菌,MS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培养基。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的碳氮比较高,而且含糖量高,更适合酵母菌;该培养基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释放能量多,细胞增殖快;若进行无氧培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释放能量少,增殖慢;

(3)制作面包时,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因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面包松软多孔。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在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A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A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A不同;

(2)噬菌体;病毒具有宿主专一性,噬菌体专一性的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家蚕中;

(3)易培养,繁殖快;

(4)蛋白A的抗体;

(5)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中能正常表达

解析:

(1)从人基因组获得的基因A含内含子,而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A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A不同。

(2)噬菌体专一性的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家蚕中。

所以只能选择昆虫病毒,同为动物病毒,便可将目的基因导入家蚕中了。

(3)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是因为大肠杆菌易获得,易培养,繁殖快,可快速得到大量产物。

(4)检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