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0399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

《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doc

文献分类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Ø分类:

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Ø文献分类:

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作用:

组织分类排架、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第二节体系分类法

Ø概念:

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与事物的各种类目组成一个层层隶属,详细列举的等级结构体系的一种文献分类法,又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

Ø实例:

《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杜威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Ø组成:

主表(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标记符号,复分表,类目注释与索引

一主表结构

Ø基本部类:

分类表中为便于类目展开而对知识和客观事物所作的最基本、最概括的划分

Ø基本大类:

在基本部类基础上列出的文献分类法的第一级类目

Ø简表:

由基本大类与由其直接展开的一二级类目所形成的一种类目表

Ø详表:

由简表展开的不同等级类目所组成的类目表,这是类分文献的真正依据

主表中类目之间的关系:

从属、并列、交替、相关

①从属关系:

上下位类之间的关系

类系是指对某个类进行连续划分所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

②并列关系:

同位类之间的关系

类列是指一组同位类

③交替关系:

正式类目和非正式类目之间的关系

④相关关系:

其他关联关系(通过类目参照和多重列类法实现)

多重列类法:

对某个类目同时采用几个分类标准,分别建立几组平行子目

二标记符号

标记符号是分类法中用以表示类目的代号,又称分类号。

性能:

容纳性、表达性、助记性、简短性

标记符号的种类

Ø单纯号码:

采用一种符号系统,分为单纯数字号码和单纯字母号码两种,如《杜威十进分类法》、《科图法》

Ø混合号码:

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号系统,一般是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

标记制度

Ø层累标记制:

类号位数与类目等级相适应、层次分明的标记制度。

优点是表达性强;缺点是影响简短性

Ø顺序标记制:

不同等级类目只按其先后次序配置号码的标记制度。

优点是配号简单,类号简短,容纳性强;缺点是表达性和助记性较差

Ø混合标记制:

层累制和顺序制相结合的一种标记制度

Ø分面标记制:

参见分面分类法

三复分表

复分表是将主表中按相同标准划分某些类所产生的一系列相同子目抽出来,并配以特定号码,单独编列成表,供主表中有关类目进一步复分用的类目表

复分表的类型

Ø通用复分表:

供整个分类表各大类中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

Ø专类复分表:

供某大类或某大类中的部分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

Ø类目仿分:

某些类目下未列出下位类的名称,而仅指明“仿……分”的一种复分方式

Ø主类号组配:

用组配符号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类目组成一个复合类号

(注:

类目仿分与主类号组配类同复分表的性质)

四类目注释与索引

类目注释是对类名的补充说明文字,类型主要有:

Ø内容范围注释,如:

计量学是一门……的科学

Ø类目关系注释,如:

宜入……,参见……

Ø类目沿革注释,如:

4版为正式类,5版改为交替类

Ø分类方法注释,如:

依世界地区表分

Ø列类依据注释,如:

按照周期表各族非金属自右向左排列

Ø同类书区分方法注释,如:

依会议届次排,依藏书家排,依药名排

类目索引是从类目名称字顺途径查找相应类号的工具,主要有直接索引和相关索引两种类型

Ø直接索引:

将类目与相关主题概念按字顺排列

Ø相关索引:

除将类目与相关主题概念按字顺排列外,还将一个主题的各个方面以及被这一主题所规定的词,都集中在一个主题标目下

第三节分面分类法

Ø概念:

依据概念的分析和综合原理,将概括文献内容与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体系,通过各分面内类目之间的组配来表达文献主题的一种文献分类法,又称组配分类法,分析-综合分类法

Ø实例:

《冒号分类法》、《布利斯书目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半分面)

Ø组成:

分类表,标记符号,复分表,注释与索引

一分面类表

Ø分面:

按照某种分类标准产生出来的一组类目

Ø分面分析法:

将知识领域按其不同的属性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分面,每个分面再分解为若干个亚面(还可分解为更小的子面),面内列出所属各子目的一种编制分类表的方法

Ø分面引用次序:

各分面被引用的先后顺序,即类目组配次序

Ø分面排列次序:

分类表中各分面及类目的排列次序

Ø两者相同,为分面排列次序的顺排法;两者相反,为分面排列次序的倒排法

二标记制度

分面标记制(CC):

用分面符号把类号分成若干段,使每一段号码代表主题的一个方面,以显示类目组配结构的一种标记制度

回溯标记制(BC2):

直接将类号与位于其前面的类号组合,以表达一个复杂概念的一种标记制度

三分面分类法与体系分类法的比较

体系分类法

优点:

便于按学科、专业角度检索文献

清晰显示类目之间的从属和并列关系

分类号码单纯,编制方法简单

缺点:

不能充分揭示专深、复杂和新的主题

不能很好实现多途径检索

不利于随时修订

分面分类法

优点:

能够揭示专深、复杂和新的主题

能够提供多途径检索

便于随时修订

缺点:

类目体系不够直观

标记和使用比较复杂

不适用于组织文献分类排架

第二章《中图法》概述

第一节《中图法》发展历程

《中图法》是为适应我国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进行整序和分类检索的需要,为统一全国文献分类编目创造条件而编制和发展的。

1975年第1版,1980年第2版,1990年第3版,1999年第4版(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010年第5版

第二节《中图法》体系结构

Ø宏观结构:

编制说明,基本大类表,基本类目表(简表),主表(详表),附表(复分表),字顺索引,使用手册

Ø微观结构:

即类目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

类目(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用复分表的子目)是构造分类法的最基本要素,每个类目代表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文献集合。

一个类目是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的。

《中图法》的类目结构如下:

(类号)……R318.01生物力学……(类名)

生物流体力学、骨、软组织

力学以及生物力学生物医学……(注释和参照)

工程中的应用等。

参见Q66

(类级,用空格和字体表示)

Ø基本部类(5个)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Ø基本大类(22个)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社会科学:

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

自然科学:

一般-特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理论-应用(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应用科学)

Ø各学科门类编制结构

v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类目的编列

该类具有特藏的性质,根据文献编著特点和检索的需要,首先按著作类型区分为原著、传记、学习和研究三大部分,继而采用“依人列类”的方法按经典作家列类,在各经典作家之下,分别再按著作体例或传记体例细分。

这三大部分的编制结构如下图所示:

原著

传记

学习和研究

著作人

选集文集

著作人

传记

著作人

著作学习和研究

单行著作

生平事迹

选集文集

书信集

年谱年表

单行著作

诗词

纪念文集

书信集

手迹

研究阐述

……

专题汇编

肖像照片

书目索引

v哲学社会科学类目的编列

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与空间、时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国家和时代就成为重要分类标准,这与自然科学门类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类目划分时,对国家和时代的划分,因学科性质的不同,使用的阶段和层次也有所不同。

如首先按国家区分的有B1/7各国哲学、D5/7各国政治、E1/7各国军事、I1/7各国文学等。

在第二层次按国家区分的有D8国际关系、D9法律、F3/8部门经济、J2/8各种艺术等。

不按国家区分,而只在学科概况或事业下按国家区分,如G2/3文化、科学研究、G8体育等。

也有的学科只按学科内容分,不按国家或时代分,如B81逻辑学、B82伦理学、B83美学、H语言文字、F76商品学等。

由于时代的区分一般是限定在一定的区域,所以哲学社会科学类目的时代区分,都规定在国家区分之后进行。

如各国哲学按“国家──时代──哲学家”的次序;各国文学作品按“国家──体裁──时代”的次序;各国历史按“国家──时代──史实”的次序划分。

下例是社会科学类目编制的典型结构:

F4工业经济

40 工业经济理论———————理论

41 世界工业经济————————实体

42 中国工业经济

4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理论)

421/425 中国工业经济的各方面(总论)

426  工业部门经济(专论)

427  地方工业经济

429  中国工业经济史

43/47 各国工业经济

社会科学类基本编制结构可用下面示意图说明(以经济类为例):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总论

F0理论

F1各国概况

总论

F40理论

总论

F420/425

方针、计划

专论

F2计划经济

F3农业经济

F4工业经济

F8财政金融

专论

F41世界

F42中国

F43/47各国

专论

F426部门经济

F427地方经济

F429经济史

v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类目的编列

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类目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物质结构或运动形式,大体按: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无机物质的宏观运动─生命运动的次序,由低级运动形式向高级运动形式序列:

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

数学的划分没有严格按照研究对象划分为代数(研究数)、几何(研究形)、分析(研究数形关系),而是首先划分为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应用数学三个部分,然后再按研究对象进一步划分。

物理学按从宏观物理现象到微观物质结构的次序序列。

化学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到高分子化学,最后是物理化学(边缘学科)的次序序列。

天文学、地球科学是依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按着从远到近、从宇观到宏观、从高空到地面的次序序列。

生物学的编制结构与上述几门学科不同,Q1/8首先编列各种生物的共性方面的问题,如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等,作为总论性类目,然后编列Q91/98各类生物的专论性类目,并按照发展演化的次序进行排列。

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对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自然科学各类普遍编列了总论某学科应用的类目。

例如:

O29应用数学

自然科学各类部分类目使用了国家、时代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一是关于学科的现状或历史,二是某学科的研究内容具有地域或时代的属性。

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