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337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

2018高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 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试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

D项,“且”均为副词,将要。

A项,第一个“者”表判断;第二个“者”译为“……的人”。

B项,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

C项,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 C项中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

B项中的“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

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 A项,第一个“其”是代词,指“天地变化”;第二个“其”是连词,“还是”(表示委婉商量的口气);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比”;第二个“于”是介词,“对于”;

C项,均为连词,相当于“而”;D项,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语气词,表判断。

【答案】C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

打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 C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③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⑥剑阁峥嵘而崔嵬

⑦劳而无所,必有悖心

A.①③④⑥          B.①③⑤⑦           C.②④⑤⑥          D.②⑤⑥⑦

【解析】 ①③⑤⑦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但是”。

②中的“而”是代词,你的;④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③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壮士!

能复饮乎

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⑦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A.①②⑤⑦         B.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⑦        D.②④⑤

 

A.①意忘其为狼矣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乃伪睡以俟

②余船以次俱进

C.①则二狼伺其未觉

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D.①乃杀而取其革

②陈涉乃立为王

【解析】 都是副词,“于是”。

A项,①动词,是;②介词,与“为所”组成复合词,表被动。

B项,①连词,以便,借以;②介词,依,按照。

C项,①代词,他;②副词,表反问,难道。

【答案】 D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

平公趣杀炮人,毋有反令。

炮人呼天曰:

“嗟呼!

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

平公曰:

“何谓也?

对曰:

“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肉红白而发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视之,发绕炙而臣不见,是臣之三死也。

意者,堂下其有憎臣者乎?

杀臣不亦枉乎!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

②是臣之一死也

B.①平公曰:

“何谓也?

②是臣之三死也

C.①风靡骨断而发不断

②发绕炙而臣不见

D.①死而不自知乎

②杀臣不亦枉乎

 

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02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

上①曰: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

据此可无北顾之忧。

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

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

“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

“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

”诸将皆曰:

“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上曰:

“非公等所知。

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

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

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

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

“噫!

我固无恙。

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

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

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

“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

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

区区胜之,何足喜也?

”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 ①上:

皇上,指朱棣。

【参考译文】 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

皇上说:

“通往居庸关的山路地势险要,高峰林立,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在这个地方),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中原。

据守此地就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

现在,俞瑱占领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势必要把它夺回来。

就好像家的后门,怎么能够允许把它舍弃给强盗土匪呢?

现在趁着俞瑱刚刚到达(居庸关),又忙于抢掠,民心不服,占领(居庸关)是非常容易的;如果放纵他而不去攻打,他们增加兵力据守(居庸关),以后再想攻打就困难了。

”于是就命令徐安前往居庸关讨伐俞瑱。

徐安攻占了这座城池,俞瑱逃跑到怀来,依附于宋忠。

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说:

“假如贼人知道坚持团结人民,笼络民心,小心谨慎地坚守这座城池,即使我们想攻占它,怎么能够这么快就攻破呢?

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于是命令千户吴玉据守居庸关。

皇上对诸位将领说:

“宋忠率领军队驻扎怀来,有必然(与我们)争夺居庸关的势头,因为他还没有到达,(我们)可以首先攻击他。

”诸位将领都说:

“贼人众多,我们人少,很难与他们争锋,攻打他们没有益处,应该坚守来等待他的到来。

”皇上说:

“你们有所不知。

贼人虽多但他们是刚刚聚集在一起的,他们的内心并不一致;宋忠轻敌暴躁,缺少谋略,生性凶残,自以为是,我们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们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癸未,皇上率领八千精锐骑兵、步兵,携带盔甲而进军。

甲申,(大军)到达怀来。

在到达之前,抓获了贼人的间谍,(间谍)说宋忠欺骗(部队)中北平籍的将士:

投降的都被皇上杀害了,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给他们报仇。

将士听到后,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

(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

“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

是宋都督在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

”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

宋忠手下其他的人,仓猝列阵。

阵形未稳,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宋忠大败,逃入城池。

王师趁机攻入城池,宋忠藏匿在厕所,被搜查抓获。

同时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

“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务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刚执掌军权,便骄躁放纵。

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之辈而已。

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

”众将领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

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

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

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妄人也。

” 

或曰:

“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

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

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 ①市:

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

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

价值,价钱。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清优主之

②不害清之为富也

B.①市人以其异,皆笑之

②清不以怠遇其人 

 

C.①清其有道者欤

②执其道不废

D.①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②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别人得势了就去依附,变贫寒了就将其抛弃,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的。

唉!

宋清是个商人,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如果会有,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柳先生说:

“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市侩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乡里、学校,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做着市侩的行为,真是悲哀啊。

这样说来,那么宋清就不单只是与商人不同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

“尔无劳乎?

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

“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

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

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

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

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 ①赪:

红色。

②郁栖:

粪土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因诈女曰:

“尔无劳乎?

吾为尔新其襦。

” 

②因泣下霑矜,与武决去

B.①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D.①一夕,为海潮所沦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解析】 A项,都是副词,就。

B项,①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②连词,表示承接(顺承)关系。

C项,①介词,把;②介词,按、在。

D项,①介词,被;②动词,成为。

【答案】 A

【参考译文】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

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擅长淘金,吴洞非常宠爱她。

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虐待,经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叶限有次得到了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

鱼天天生长,换了好几件器物,但都因为鱼太大,不能容纳,叶限就把它放到了院子后面的池塘里。

叶限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喂它。

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

她的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

就骗叶限说:

“你最近累了吧?

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

”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

然后又让她到另外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

后母慢慢地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浮出头,就立刻被她砍死了。

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鱼好一倍,她后母把吃剩下的鱼骨藏在了粪坑里。

到了第二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在野外哭泣。

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

“你别哭了,你的母亲杀死了你的鱼!

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

”叶限照着他的话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

叶限等她们走远了,也跟着去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

后母的女儿认出了她,就告诉她母亲:

“那个人很像姐姐。

”后母看了也很怀疑。

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

后母回来,只见叶限在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洞附近有个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数千海里。

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国王得到了,让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脚小的人的尺寸还小一寸。

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

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

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谁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

抓到了叶限,叶限穿着非常合适,陀汗王就相信了这鞋子是她的。

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和金银丝做成的鞋子进入朝廷,她看上去就像天上的仙女。

叶限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

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将她们)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叶限)为第一夫人。

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宝玉,得到无数珠宝。

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

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用一百斛珍珠来掩藏,用金子做标记。

等到国家征讨叛乱时,将用它们来供养军队。

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

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03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

“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

“至阵而乱行者,斩!

”公亦令曰:

“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

”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

“王氏有儿矣!

”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

“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

“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曰:

“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 ①武康公:

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

统率。

③帖:

安定,顺从。

④按辔:

扣紧马缰缓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②拔剑切而啖之

B.①武康为公令于军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C.①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①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相貌奇伟,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

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

天子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宋仁宗赐手诏勉励他。

有人听说孔道辅死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德用说:

“这个曾经陷害你的人,现在死了。

”王德用忧愁凄怆地说道:

“孔中丞哪里是陷害我啊?

他用来侍奉国君的忠心就该是这样的,可惜啊,朝廷失去了一个忠臣。

嘉佑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

第二年二月辛未,王德用因为患疾病而死。

 

王德用忠诚老实,和乐平易,与人交往不疑心,不诘责别人的小过错,远看他凛然不可侵犯。

等到接近他,就会发现他温柔和蔼的样子。

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

他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散发给亲友乡邻。

他善于治军,对士兵宽厚仁爱,士兵们乐于为他效力。

与士大夫交往,大家也大多佩服他的度量,认为没有谁能超越他半步。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诸葛孔明

陈 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

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

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

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厉精治蜀,风化肃然。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

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

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

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

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

而不知其言皆谲也。

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

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

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

“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

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

此少辨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

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

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

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

“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

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

”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

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

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

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

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

“天下奇才也!

”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

可以观其真情矣。

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

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

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

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

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

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参考译文】 孔明是伊尹、周公一类的人物。

但是议论他的人多持不同的意见,认为他遭遇不顺的时代,是个不幸的英雄。

众人都上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