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007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docx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化学学科是在分子、原子的关系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探究物质体系内各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改造或创造物质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物质世界组成与变化的基本认识,掌握独特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念与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会遵守科学规范并养成良好的、科学的生活习惯。

二、德育范畴

(一)科学世界观

化学科学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独特视角看待物质世界。

在对物质与原子、分子、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实验的观察与探索过程中,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认识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相互作用、变化发展”的规律与条件,建构科学的分析范式,准确有效地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条件,控制变化的路径与进程,把握变化的规律与结果,科学认识生命起源、物种繁衍、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物质不灭等客观规律,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和理解维护个体生命健康、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意义,树立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科学世界观。

1.化学科学基于实验证据揭示了自然界数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在一般的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下,元素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自然界发生的物质变化和人类用化学方法促发的物质变化,所能改变的只是原子的结合方式,所以在自然界物质是不灭的。

这给中学生科学分析物质、正确看待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奠定了认识基础。

2.化学科学提供了从微观到宏观认识物质的独特视角,由于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组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差异,我们不仅要认识物质外在的宏观属性,还要探究其内在的微观本质,不同的宏观物质具有不同的属性与功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分析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来推知其宏观属性,这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知微见著的科学思维习惯。

3.化学科学揭示出的宏观物质的属性、功能与其微观组成与结构的必然联系,变革物质需要破坏微观粒子旧结构的相互作用、构建起新结构的相互作用,化学变化过程中新物质的生成和能量的变化都源于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等规律,不仅给学生指明了认识、应用和改造物质的思路,还为学生解决自然与社会中的其他问题提供了方法借鉴,帮助学生建构物质体系内各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本观念,用系统的、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自然与社会中其他事物,从而更准确有效地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条件,控制变化的路径与进程,把握变化的规律与结果。

(二)科学伦理

化学科学不仅可以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资源匮乏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给人类文明发展造成巨大危害甚至是灾难。

中学生应了解化学应用的双面性,掌握化学学科对个体生命健康发展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提高建设社会和改进人类生活质量的能力与技能,减少化学对个体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产生的不良影响,坚守良知和道德底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意识。

1.认同化学科学对个体生命健康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体会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化学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化学科学技术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造成灾难。

因此,要坚守做人良知和道德底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意识,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理智、科学的思考和判断,努力成长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公民。

3.初步认识生命活动的化学本质,能够从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的化学原理角度理解维护个体生命健康、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意义,树立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观念。

(三)科学精神

化学科学十分注重实证和理性思维。

通过揭示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的化学原理,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养成坚定不移的求真精神、尊重事实的求是精神、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1.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主动把化学学习兴趣从对物质变化的好奇转移到深入揭示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的化学原理上来。

逐步养成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自觉运用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做事的求真意识和科学品质。

2.认识到实验事实对于验证假说、证实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等理性认识活动的重要性。

养成耐心细致观察、如实记录信息数据、反对弄虚作假的实验习惯和依靠事实说话、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品质。

树立尊重事实、相信事实、依靠事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证意识。

3.认识到提出新问题、想出新思路、找到新办法、发现新规律等创新活动是提高科学认识水平、推动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在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中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满足于现有的理论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敢于根据事实和独立思考探索新规律、新方法,形成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四)良好行为习惯

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化学学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

实验前,需要通过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等,努力做到心中有数;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守实验纪律,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结果,与他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实验结束后,需要清洗、整理实验仪器,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反思,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实验预习、实验准备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养成遵规守纪、注重安全的行为习惯,形成合作、分享、交流的团队意识与互助共赢的科学研究习惯,最终形成实事求是、耐心细致、严谨务实的良好品质。

1.通过实验预习、实验准备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学习活动,学生认识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事先科学统筹活动任务中各种要素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实验活动的步骤与方法,周密思考规避各种意外风险的措施,才能顺利达成实验的目的。

养成根据活动要素规划活动进程、统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按预定计划做事的工作习惯。

2.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的有效开展,认识到遵守实验规则和学校纪律的重要性,增强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学会在学习、生活以及为人处世过程中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养成遵规守纪、注重安全的行为习惯。

3.通过在分组实验中的分工合作和对实验观察结果的分享交流,认识到科学研究既需要独立思考又离不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科学研究习惯。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收集、加工、处理,认识到事实和证据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耐心细致、严谨务实的行为习惯。

三、实施建议

德育范畴

教学内容

活动建议

科学世界观

1.常见的元素化合物

(1)碳、氧、氯、氮、硫、硅、钠、铝、铁、铜等常见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2)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常见有机化合物。

2.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元素;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

4.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探究:

蜡烛中存在碳、氢元素的实验证据。

2.调查交流:

碳(氮)元素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

3.调查讨论:

一粒种子长成大树的过程中,是如何与周边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

4.交流讨论: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试从化学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5.交流讨论:

从化学视角分析“水变油”“点石成金”的荒谬之处。

6.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化学变化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生命活动的化学本质。

科学世界观

5.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的化学变化。

6.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7.碳、氮、氧等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8.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9.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10.氧气、二氧化碳、氨气、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

11.化学键的涵义;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1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焓变与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7.交流讨论:

如何看待“你体内可能含有数千万年前恐龙身上的某个原子”?

8.设计实验证明: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而且还释放热量,并对热量来源做出解释。

9.调查交流:

家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的热能利用率,提出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

10.查阅资料并交流:

“化学暖炉”“热敷贴”的构造和发热原理。

11.交流讨论:

试从物质循环、变化的角度解释:

为什么说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释放的能量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太阳能?

科学伦理

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与新能源的开发。

(2)矿物及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开发应用。

(3)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2.化学与健康

(1)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六大类营养物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3)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1.查阅资料或走访调查某些生活用品,如食品、衣服、工具的生产过程,了解这些产品经历了怎样的化学加工,体会人类应用物质、改造物质的智慧。

2.查阅有关氯碱工业发展的资料,讨论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3.查阅资料并讨论:

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领域的作用。

4.讨论:

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科学伦理

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

(1)工业合成氨。

(2)氯碱工业、硅酸盐工业。

(3)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

(4)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及原理。

(5)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防治原理和方法。

(6)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5.参观本地污水处理设施,了解其原理、方法,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6.辩论:

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

7.查阅资料:

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

科学精神

1.化学科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或经典理论学说提出的科学史事。

2.物质燃烧从燃素学说到氧化学说的发展进程。

3.原子结构认识发展的曲折历程。

4.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胜利”的发现——稀有气体氩。

5.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历史。

6.实验中出现的与实验结论不一致的现象或结果原因的探讨。

7.在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方案活动中提出的新思路或新方法。

1.查阅资料:

氧元素发现的历史及其启示。

2.观察:

粗细不同的两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否一样?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与同学交流。

3.实验探究:

氢气还原氧化铜,最终得到的红色物质一定是单质铜吗?

利用实验确定红色物质的成分。

4.设计实验证明:

钠、镁、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给出支持上述结论的实验依据。

5.讨论:

卢瑟福太阳、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一定是原子结构的真实反映吗?

良好行为习惯

1.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制定详细实验计划。

2.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的训练。

3.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遵守实验安全规则。

4.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规范实验操作,合理取用药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