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人物类汇总版.docx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人物类汇总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人物类汇总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人物类汇总版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二——庄子课堂经典诗歌精编
庄子
(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蒙城(今安徽蒙城)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一、人物事略
涸辙之鲋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他就辞了,从此再未做过官。
有一次,庄周家里没有了吃的,就去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说:
“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说: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日:
'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日:
‘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日:
'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濮水之钓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
“愿以境内累矣(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
“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己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
这只神龟,是宁愿为了留下骨骸显示尊贵而死去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
”两位大臣说:
“宁生而曳尾涂中(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庄子说: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你们走吧!
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说: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说: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
“请循其本。
子日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秋水》)
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
有人对惠子说: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去看他,对他说: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
‘吓!
’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
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
‘哧!
’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
“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
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
“杀不能鸣者。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道: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
庄周梦蝶
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庄子说这就叫物化。
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
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
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
惠子责问道:
“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
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
”庄子说:
“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
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
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
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
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
庄子说: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
”弟子说:
“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说:
“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
二、庄子思想
“出世”思想------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1)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养生主》
(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这两段话概括起来,就是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评论:
庄子在这个"殊死者相枕也,精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的残酷社会中,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他拒绝和好战的政权合作,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庄子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他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战乱蹂躏的人生,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出路。
(3)一个解牛的厨师,用一把刃薄如纸的厨刀,解了数千头牛而不伤其刃。
《庄子.庖丁解牛》
评论:
他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了解牛的骨髓结构而游刃其间。
一个人如何在充满危险和灾难的乱世中保身全生,不受伤害?
关键在见识!
在智慧!
要使宝贵的生命远离威胁免除伤害,就要认清形势,看透社会本质?
运用智慧,千方百计,使生命周旋于这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之中,而得以保全。
(4)庄子说: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人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勿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5)“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6)楚王派人带着厚礼,请庄子出任楚国宰相,说是想把楚国的事儿麻烦他,他推掉了。
虽然庄子抱才德而无为,但庄子的达官贵人朋友还是防范他,生怕他一出现,国王看上了,挤掉了自己的位置。
一次庄子去梁国拜访老朋友惠施,惠施急了,害怕自己的宰相位置不稳,先下手为强,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庄周。
庄子后来嘲弄惠施说:
老鹰抓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喜得不得了,看见凤凰飞过,赶紧捂起来。
难道凤凰也稀罕这臭老鼠吗!
"不被统治者所利用,终身不做官!
"这是庄子特立独行的高洁志向。
三、名家点评
(汉)司马迁: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唐)白居易: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
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
(《读(庄子》)
(宋)王安石:
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
(《题蒙城清燕堂》)
(明)徐渭:
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
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
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
(《读(庄子》)
(清)金圣叹:
认定《庄子》为“天下奇书。
”
郭沫若:
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鲁迅:
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胡文英:
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
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
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庄子独见》)
四、适用话题
话题1:
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
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
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
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
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2:
换一种角度
材料加工:
偶翻《庄子》,看到了这样一行话: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由庄子看来,在一个几乎没水的地方,两条鱼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湿气和水泡,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却。
其实,庄子错了,他忽略了鱼的处境,既然是泉己干涸,鱼相处于陆,那么它们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又如何能够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
而即使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地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
所以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偶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湖”。
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过程,因为不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
(《夏日黄昏》节选)
话题3:
魅力
材料加工: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
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
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
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
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
(《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话题4: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
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
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
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
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
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
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
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
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来保全自己的清白。
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己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
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
(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感情和认知》节选)
话题5:
买镜
材料加工:
(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
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
(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二)心有明镜,活得超然。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
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
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
(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话题6:
人文素养与发展
材料加工: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
——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2004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精神的伊甸园》节选)
五、成品展示
庄子的世界
我一直渴望用我拙笨的笔头来描摹一下这个先秦的哲人,但每每提笔,浮现眼前的,总是一个至玄至幻的影子。
这个影子或隐没于江湖,或委身于水田,或翩跹于梦幻,或混迹于闹市,令我无从下笔,只得兴叹。
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
那个烽火狼烟、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庄子,这个槁项黄须、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大鲲,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动……这太出乎人们意料了!
是啊!
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
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解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
当他的老妻死去后,他毫不悲伤,高兴得击鼓,庆贺老妻归于自然;当同乡的曹商在乡里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帝王赏赐的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的大腿的脓疮……
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那样的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
然而———
当我逐渐触摸到庄子的内心后,我才渐渐了解,正如清朝进士吴文英所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终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的那样,庄子因为对世界极度的热爱,才会对它表现出极度的失望,才会向往自由,让心摆脱奴役,才会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来抨击、暗喻当时的社会。
话说回来,庄子的蜗角之国,更是对世间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对抗。
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反抗。
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的深爱,他似乎用他的放荡不羁来对待世俗的框约,用它的怪诞诙谐来嘲讽世俗的装模作样,一本正经。
这样一来,庄子的所作所为不是很合乎情理、很合乎他内心的准则吗?
庄子就像一本书,读前令人疑惑,读后令人开朗。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八——苏武课堂经典诗歌精编
苏武(公元前140——前60),以尽忠守节而闻名的西汉大臣。
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后被困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牧羊为生。
苏武在匈奴前后十九年。
一、人物事略
出使匈奴
公元前100年,且靼刚刚立为单于,惟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
“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意外事变
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
然而,谋反失败。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便想自杀殉国。
自杀未遂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说:
“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
”说着拔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拉回营帐。
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怒斥卫律
卫律本是汉臣,投降了匈奴,单于让他来劝降苏武,说:
“我也是不得己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
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
“卫律!
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子。
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
窖中受饥
匈奴单于见苏武不投降,便把他关在一个阴冷的地窖里,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
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
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才免于饿死。
流放北海
苏武拒不投降,单于又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单于给了他一群公羊,说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苏武回去!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苏武归国
苏武被扣在匈奴十九年后,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
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二、名家点评
(汉)班固: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爵命”,苏武有之矣。
(唐)李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苏武庙》)
(元)张养浩:
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
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
(《苏武》)
三、适用话题
话题1: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
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
话题2:
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
材料加工: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
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
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
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
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
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
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
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
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
还是凄凉?
(《女神》节选)
话题3:
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
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
匈奴的可汗惧怕:
“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
”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
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
(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话题4:
自尊与他尊
材料加工:
《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
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
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
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
(《苏武的尊严》节选)
话题5:
道德与名节
材料加工:
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
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
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
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
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
(《道德与名节》节选)
话题6:
信念
材料加工: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
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
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
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
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
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
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
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
(《信念》节选)
话题7:
选择
材料加工: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
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
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
这样的选择崇高、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
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崇高质朴。
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
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
(《无尚的选择》节选)
话题8:
坚持
材料加工: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
李陵说:
“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了。
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
”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