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967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docx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作为安徽人你知道么?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

人有名字,咱们的家乡也有名字,他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快和星报君一起涨姿势!

安徽

安徽简称皖。

在我国东南,长江下游。

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以巡抚驻所安庆府(今安庆市)和所辖徽州府(今歙县)首字命名。

清置安徽省。

简称皖,本是安庆府的别称,系春秋时皖国和两汉皖县故址而得名。

合肥市

合肥市:

在安徽省中部。

汉置合肥县。

应劭曰:

夏水出城文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

郦道元云:

按水派别无合注之理,“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

”据《通鉴地理通释》:

淮水与肥水合,故曰合肥。

案《尔雅》:

“归异出同为肥。

”谓所出同所归异也,肥水出县西南,紫蓬山、施水在县东,夏肥水亦名西肥河,在风台县西北。

1949年设市。

长丰县:

在合肥市北。

1964年置长丰县,因此县大部分原系寿县东部地区,历史上曾是寿县的长丰乡,故名。

肥东县:

在合肥市东部。

1949年以原合肥县东部地区置肥东县。

因在合肥之东,故名。

肥西县:

在合肥市西南。

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

庐江县:

在合肥市南。

隋置庐江县。

据《读史方舆纪要》:

“庐江盖因旧郡而名。

巢湖市:

在合肥市东南。

唐置巢县。

因古巢国为名。

1983年改为巢湖市,因巢湖得名。

淮南市

淮南市:

在安徽省中北部。

1951年设淮南市。

因在淮河南岸,故名。

凤台县:

在安徽西北部,清雍正11年(1733年)设县。

据《凤台县志》:

“以县北之凤凰山,名县曰风台。

”据《清一统志》:

凤凰台“在寿州城南门之左,相传尝有凤凰至,因名”

淮北市

淮北市:

在安徽北部,1971年改濉溪市为淮北市。

因地处淮河北,与淮南相对,故名。

濉溪县:

在安徽北部。

1950年置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

芜湖市

芜湖市、县:

在合肥东南。

汉初置芜湖县。

1949年设芜湖市。

据《太平寰宇记》:

芜湖:

“在芜湖侧,以其地卑,蓄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名县。

南陵县:

在安徽东南。

晋置南陵戍,南朝梁置南陵县。

南陵,本汉县名,在关中,属京兆尹。

东晋侨置于江南。

隋统一后,沿用侨置县名。

繁昌县:

在合肥东南。

东晋侨置繁昌县于此。

县因繁阳亭而得名。

无为县:

在合肥市东南。

宋淳化初年建无为军,熙宁三年(1070年)

置无为县。

据《太平寰宇记》:

“无为军本庐州巢县之无为镇,曹操征孙权,筑城于此。

攻吴无功,因号无为”。

铜陵市

铜陵市、县:

在安徽中南部。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置铜陵县。

因铜官山为名。

1956年设铜官山市,1958年改铜陵市。

说因县境有山产铜,故名铜陵。

蚌埠市

蚌埠市:

在合肥北。

1947年设蚌埠市。

据李诚《安徽省各县市名称考释》:

“《尚书·禹贡》‘淮夷蠙珠’蠙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淮夷贡之。

相传古时曾采蚌取珠于蚌埠。

船舶聚集之处曰埠头,亦曰步头,蚌埠旧属凤阳县,称蚌埠集,亦曰蚌步集。

”市因蚌埠集而得名。

怀远县:

在合肥市北。

宋置怀远军及荆山县。

据《名胜志》:

宋置怀远军,取宋理宗赵昀“荆山为城,义在怀远”一语为军名。

元置县。

固镇县:

在安徽省北部。

北魏太和中置固镇。

金称西固镇。

1964年设县。

以县治所在地固镇为名。

五河县:

在安徽省东北边缘。

宋置县。

以淮、浍、漴、潼、沱五河在此汇流而得名。

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

在安徽省东缘。

1956年设市,因西侧沿江有马鞍山,故名。

当涂县:

在安徽省东部,长江南岸。

本汉县,属九江郡,故城在今蚌埠市西郊涂山。

据《元和郡县志》:

“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

”晋成帝时,以江北当涂流民纷纷渡江南下,乃于江南侨立当涂县。

隋移今治,沿用侨置县名。

含山县:

在安徽省合肥市东。

唐武德六年置含山县。

据《清一统志》:

含山“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嵬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食。

唐因以名县。

和县:

在安徽省东部,长江西岸。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置和州,明置和县。

据《舆地纪胜》:

“北齐图霸功,拥正阳侯渊明以归,王僧辩来迎,会于兹地,二国协和,故更名为和州”。

黄山市

黄山市:

在合肥市东南。

唐天宝年间设太平县。

1983年改黄山市,因在黄山之北,故名。

1987年屯溪市并入,市府迁驻屯溪。

据《方舆胜览》:

黄山“在太平县南三十里。

旧经:

黄帝栖真之地。

休宁县:

在合肥市南。

东汉末置休阳县。

晋改海宁县。

隋改休宁县。

休宁,乃合休阳、海宁为名。

歙县:

在合肥市东南。

秦置歙县。

据《旧唐书·地理志》:

“县南有歙浦,因为名。

”《新安志》:

“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

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

祁门县:

在合肥市南。

唐永泰二年(766年)置祁门县。

据《续文献通考》:

唐永泰初,方清伪置阊门县,后因其垒置县,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黟县:

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

秦置黟县。

据《水经注》:

“浙江又北历黟山。

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

”据《清史稿》:

“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

安庆市

安庆市:

在安徽省西南部。

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

庆元元年(1195年)置安庆府。

1949年设安庆市。

因安庆军为名。

桐城市:

在合肥市南。

春秋时为桐国。

唐置桐城县。

据《太干寰宇记》:

桐城县“取桐乡为名。

”1996年设市。

 

宿松县:

在安徽省西南。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宿松县。

据《太平寰宇记》:

宿松县“本汉皖县地,元始中为松兹县,属庐江。

晋武平吴,以荆州有松兹县,逐改为宿松县。

”一说“宿,旧也;谓系旧日的松兹。

 

枞阳县:

在合肥市南,地处长江北岸。

汉置枞阳县。

因古枞阳镇为名。

太湖县:

在合肥市西南。

南朝宋置太湖左县。

齐改太湖县。

据《太平寰宇记》:

太湖县在“龙山太湖水之侧,因为县名。

怀宁县:

在合肥市南,长江北岸。

晋置怀宁县。

据《资治通鉴》注:

“盖以怀宁蛮左名也”。

另据《名胜志》:

“晋安帝以永嘉荒乱之后立县,以怀宁兹土也。

岳西县:

在合肥市西南。

因县在潜岳之西,故名。

望江县:

在安徽省西南。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望江县。

因县临长江,故名。

潜山县:

在合肥市西南。

元至治三年(1323年)置潜山县。

因潜山在县西北,故名。

宿州市

宿州市:

在安徽省北部。

唐置宿州。

据《史记》:

“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

”据《元和郡县志》:

宿州“取古宿国为名”。

1979年设市。

宿县(埇桥区):

在安徽省北部。

1912年设县。

因宿州得名。

州因古国为名。

萧县:

在合肥市北。

春秋时为萧国地。

秦置萧县。

以古萧国为名。

泗县:

在安徽省东北部。

北周设泗州。

因洒水得名。

1912年改泗县。

砀山县:

在安徽省北端。

秦置砀县,隋置砀山县。

据《水经注》:

“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

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

灵壁县:

在安徽省合肥市北。

宋元祐元二年(938年)以零璧镇置零壁县。

据《名胜志》:

“以县产磐石,珍之如壁,故名。

”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灵壁县。

滁州市

滁州市:

在安徽省东部。

隋开皇初置滁州。

因滁水为名。

1912年改县,1989年设市。

明光市:

在安徽省东北部。

1932年置嘉山县。

以境内有嘉山,故名。

1994年改设明光市,寓意吉祥。

来安县:

在安徽省东北。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来安县.据《太平寰宇记》:

“来安水在县东三里,源出马岑山,东流至来安村为名。

定远县:

在合肥市东北。

南朝梁置定远县。

据《太平寰宇记》:

“梁天监三年,土人祭丰据东城,自魏归。

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

”县之得名以此。

天长市:

在安徽省东北缘。

唐天宝七年(748年)置天长县。

据《太平寰宇记》:

“唐玄宗开元中以诞辰为长秋节,逐改为天长县。

”《舆地纪胜》:

“按《会稽志》云,玄宗初以诞节为千秋节,后改天长地久节。

”天长县以天长节为名。

1993年设市。

全椒县:

地处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南部。

全椒县古名椒邑,西汉始称全椒,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之称。

 

凤阳县:

地处淮河中游南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

据《明一统志》记载,凤阳因在凤凰山之阳,故名。

自洪武七年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今凤阳县境内为凤阳府治和凤阳、临淮二县地。

1992年底,滁州市(地级)成立,凤阳县改属安徽省滁州市。

宣城市

宣州市(宣州区):

在合肥市东南。

晋置宣城郡。

隋置宣城县,为宣州治。

1987年改为宣州市。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

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

广德县:

在合肥市东南。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置广德县。

据《旧唐书·地理志》:

“至德二年九月,(绥安县)改为广德,以县界广德故城为名”。

宁国县:

在合肥市东南。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

取安宁定国之意。

郎溪县:

在合肥市东南。

1914年置郎溪县。

据《桐川志》:

“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

其地为郎埠镇。

”“郎埠”,又作“郎步”。

 

泾县:

在合肥市东南。

汉置泾县。

据《后汉书·明帝纪》:

泾县“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

 

旌德县:

在合肥市东南。

唐永泰中置旌德县。

据《元和郡县志》:

旌德县“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诏讨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县”。

据《太平寰宇记》:

“冀其邑人从此被化,故以旌德为县名。

绩溪县:

在合肥市东南。

唐大历元年(766年)置绩溪县。

据《元和郡县志》:

“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

池州市

贵池市(贵池区):

在合肥市南,长江南岸,五代置贵池县。

贵池水在县西而得名。

1988年设市。

2000年改为贵池区。

东至县:

在合肥市西南。

地处长江南岸。

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

石台县:

在合肥市南。

梁大同二年置石棣县。

据《元和郡县志》:

“石埭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两横石壅江,有如埭焉,因为名”。

据《太平寰宇记》:

“因贵池原有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

青阳县:

在安徽省东南部。

唐置青阳县。

据《元和郡县志》:

“以在青山之阳为名”。

六安市

六安市:

在安徽省西部,奉置六县。

西汉置六安国,东汉置六安县。

以古六国为名。

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历史悠久。

因舜封陶于皋,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

1979年设市。

寿县:

在合肥市西北。

战国时为寿春邑,秦置寿春县。

晋武帝时以避郑后讳改为寿阳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寿州。

1912年改寿县。

一说据《新唐书》:

“郑、汴,陈、蔡、颖为寿星分”。

因系寿星分野,故曰寿县。

一说到“长寿”意命名。

 

霍山县:

在合肥市西南。

南朝梁置霍州,又置岳安县。

隋改岳安县为霍山县。

按《安徽通志》:

霍山在“霍山县西北五里,县以此名”。

按,霍山“在县西北”误。

据《读史方舆纪要》:

霍山在“县南五里,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名衡山。

霍邱县:

在安徽省西部。

南朝梁置霍邱戌。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霍邱县。

据《读史方舆纪要》:

“志云:

周成王时,霍叔迁于此,县因以名。

 

舒城县:

在合肥市西南。

春秋时为群舒地,汉置龙舒县。

唐改舒城县,据《旧唐书·地理志》:

“取古龙舒县为名。

金寨县:

在合肥市西。

1949年设金寨县,以县治金家寨为名。

阜阳市

阜阳市:

在安徽省西北部。

清置阜阳县。

1975年设市。

小山为阜,县在山南,故曰阜阳。

界首市:

在安徽省西北部。

1948年设界首市。

1953年撤,并置界首县。

因西与河南省交界,而安徽省自此始,所以名界首。

县因界首集而得名。

1989年设市。

临泉县:

在安徽省西北。

1935年设临泉县。

以临颍河支流泉河之上,故名。

颍上县:

在安徽省西北。

隋大业二年(606年)设颖上县。

据《太平寰宇记》:

“以地枕颖水上游为名。

 

阜南县:

在安徽省西部。

1950年由阜阳县南部地区析置阜南县,因在阜阳之南,故名。

太和县:

在安徽省西北。

金章宗泰和年间改陈留县为泰和县,以年号命名。

元改为太和县。

亳州市

亳州市:

在安徽省西北。

后周置毫州。

据《续通典》,“遥取古南毫之名以名州”。

1912年改县。

据《后汉书》:

“簿,汤所都”。

杜豫曰:

“蒙城西北有簿城,中有汤彖”。

以古簿地而得名。

“簿”与“亳”同音。

1986年设市。

利辛县:

在安徽省西北部。

1964年置利辛县。

因县治在利辛集,故名。

涡阳县:

在安徽省北部。

北魏置涡阳县。

据《水经注》:

涡水“又东南迳涡阳城北”。

可见涡阳在设县之初即在涡水之南。

应名涡阴,取名“涡阳”名实不符。

蒙城县:

在安徽省北部。

唐天宝元年年)置蒙城县。

据《太平寰宇记》:

“南蒙城、北蒙城并在县北八十里,相去四十步,皆自后魏孝文太和七年为之”。

唐因以名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