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957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

《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 精品.docx

小学三年级教案2应用题精品

2.应用题

(1)连乘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上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连乘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教学关键:

学会用两种思考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10×44×5×62×5×8

6×(10×4)4×(5×6)2×(5×8)

并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异同点。

归纳每组中的两道连乘算式数字相同,下一道比上道多了小括号。

运算顺序变了,但它们的得数不变。

2、选两个条件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①每小组有10个同学;②有4个小组;③每人每天写2张毛笔字;④5天时间。

归纳:

在计算乘法应用题时要注意根据乘法的意义确定被乘数和乘数,不能将乘数与被乘数位置颠倒。

二、新授。

1、教学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2)从问题想起,找两个已知条件。

(3)第一种解法:

①思考:

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②线段图示意:

每箱多少元?

5箱

一共多少元?

 

③思路指引:

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要先算什么?

④解题过程:

(A)每箱卖多少元?

11×12=132(元)

(B)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32×5=660(元)

综合算式:

11×12×5

=132×5

=660(元)答:

一共可以卖660元。

(4)第二种解法:

①思考:

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每个11元一共多少个?

②线段图示意。

 

一共多少个?

③思路指引:

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要先算出什么?

④解题过程:

(A)5箱有多少个?

12×5=60(个)

(B)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1×60=660(元)

综合算式:

11×(12×5)

=11×60

=660(元)答一共可以卖660元。

(5)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相同点:

求的问题,都是“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解题方法相同,都是连乘算式。

②不同点:

解题的算式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先求每箱卖多少元,再求共卖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热水瓶,再求一共卖多少元。

(6)两种解法互相检验。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乘应用题,分析和解答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要求的问题,先选择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未知条件需要先算出来。

例1的连乘应用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第一种解法先求每箱卖多少元,再求一共卖多少元。

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再求一共卖多少元。

在思考时,我们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所需要的条件,也可以从已知条件想起,找出要求的问题。

三、巩固。

1、完成教科书第99页的“做一做”题目。

2、根据三个条件口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复习时要求编题的四个条件)编题后要求列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两步计算应用题,大家都学得很好,不但学会两种方法解答,而且还能自编连乘应用题。

练习作业中有的题目没有注明要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简便解法的一种。

四、作业。

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连乘应用题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做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

学生读题后,想一想题目中缺什么?

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1)根据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

(2)知道钢笔的支数,又知道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6倍,又可以求出什么?

教师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答出来。

集体订正。

二、进行口算和笔算练习。

做第6、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进行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1、做第8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做完后,可以指一、两名学生说说这道题有几种解法,每种解法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是什么。

2、做第9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教师问:

“这道题的叙述方式与别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

“三、四、五年级各有3个班是什么意思?

”学生弄懂题意后再独立解答。

巡视时,教师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

3、做第10题。

教师提醒学生:

要认真审题,弄清这道题与刚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再解答。

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第12*题。

这道题是星号题,要求补充条件和问题后,再解答,这对学生了解这种应用题结构和数量关系有好处。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2)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103页上的内容,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及数量关系,通过不同的分析思路进行解答。

同时学习解题的检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通过不同的分析思路进行解答。

教学关键:

通过不同数量关系、分析思路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1)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

(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

他们每队有3组,每组有15人,?

(3)三年级90个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

(4)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每队有45人,平均分成3组,?

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后,把复习中的连乘应用题改变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它成为例2导入新课。

二、新授。

l、教学例2。

三年级同学参观农业展览。

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读题,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

 

训练学生离开原题目,看线段图复述题意。

参观农业展览的三年级同学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思路分析。

①从条件上分析。

提问:

(A)题目中哪些条件可以解诀哪些问题?

(B)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先求什么?

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a)根据已知条件,把90人平均分成2队,可以求出每队有多少人。

把求出的每队有(90÷2)人当作条件与已知的每队平均分成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因此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有多少人。

(b)根据已知条件,平均分成2队,每队有3组,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组,把求出的一共有(3×2)组当作条件与总人数90人,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因此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一共分成多少组。

从问题上分析。

提问:

(A)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需要哪两个条件?

(B)要求出问题,应先求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a)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需要每队人数与每队组数这两个条件,而已知每队平均分成3组,所以应先求出每队有多少人。

(b)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也可以从总人数与总组数这两个条件出发。

已知总人数90人,所以应先求一共分成多少组。

(3)教师小结以上分析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以下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①解法一:

(A)平均每队有多少人?

90÷2=45(人)

(B)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45÷3=15(人)

综合列式:

90÷2÷3

=45÷3

=15(人)答:

平均每组15人。

②解法二:

(A)一共分了多少组?

3×2=6(组)

(B)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90÷6=15(人)

综合列式:

90÷(3×2)

=90÷6

=15(人)答:

平均每组15入。

2、指导解题的检验方法。

(1)引导想一想:

这道题除了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以外,还可以怎样检验?

(2)指导学生用问题与条件交换的方法进行检验。

如:

想:

已经算出每组有15人,又知每队平均分成3组,可能算出每队的人数。

(1)15×3=45(人)

已经算出每队有45入,已知平均分成2队,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2)45×2=90(人)

这样算得的结果和题里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103页的“做一做”题目。

四、作业。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3)归一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109页上的内容,练习二十四的第1、2、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

教学关键:

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设问。

我校开展读书活动,添置一批书架,要买这样的5个需要多少元?

这道题能解答吗?

为什么?

(要求买5个书架需要多少元,就是求总价,必须知道单价和数量,数量题目已经告诉我们了,单价却没有告诉,所以不能解答。

2、解答下面各题,并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1)书架每个25元,买5个要用多少元?

(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就用单价乘以数量。

(2)书架每个25元,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已知单价和总价求数量,就用总价除以单价。

3、求下列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1)3小时行多少千米?

(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与行了几小时)

(2)需要几小时完成?

(做多少个零件与每小时做多少个)

二、新授。

1、引言。

复习题中第1小题书架的单价已经直接告诉我们,现在老师把它改为间接条件,变为两步计算应用题,这就是要学习的新内容例3。

上一阶段,我问学习了连乘,连除应用题,今天学习的例3又不同于这两类应用题的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

2、教学例3。

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

照这样计算,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

(1)读题,审题。

①摘录条件和问题:

3个书架共用——75元

5个书架——?

②训练学生根据摘录的条件和问题复述题意。

结合复述题意说明“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每个书架按照同样的价钱计算。

(2)画线段图示意并分析题意。

3个书架用75元,用线段图表示。

 

买5个书架用多少元,要用另一条线段表示:

 

接着,引导学生看线段图进行分析:

①要求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要求总价必须知道单价与数量。

③已知数量买5个,所以应先求什么?

(单价)

③怎样求出单价?

议论后,让学生在黑板上的第一条线段图上标出问题。

(3)分步列式解答:

①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②5个书架多少元?

25×5=125(元)

答:

买5个书架要用125元。

分步列式计算后,让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第二条线段图上标出总价。

(4)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

75÷3×5

=25×5

=125(元)

(5)让学生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练习:

第107页上“做一做”题目。

小结:

从以上的例题与“做一做”题目可以看到,今天学习的解题方法是:

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用平均分方法来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具体地说,例题中的“1个书架多少元?

”“做一做”题目中的“1小时行多少千米?

”)然后以它为标准(照这样计算)再用乘法求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数量是多少。

4、教学例4。

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

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1)读题,审题。

①摘录条件和问题:

3个书架共用——75元

个书架——200元

②训练学生根据摘录的条件和问题复述题意。

(2)指导画线段图。

可让学生利用例3的线段图来改画。

其中第一条不变,擦去第二条上的分段点;将“5个书架”的“5”用“?

”替换,“?

元”的“?

”用200元替换。

然后引导学生想,200元买的书架要多一些,所以第二条线段要加长一些,要成为:

 

(3)引导学生看线段图分析,同时在第一条和第二条的线段图上分别标上所求的问题。

思考:

要求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要先算什么?

①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③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25=8(个)

答:

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用综合列式:

注意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要改变其运算顺序,必须加上小括号。

200÷(75÷3)

=200÷25

=8(个)

(4)让学生说说怎样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5、引导比较例3、例4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两道题的前两个已知条件完全相同。

解题的第一步都是除法求出一个单位数量是多少?

(一个书架多少元。

(2)不同点:

两个例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

例3求出一个单位数量是多少后,用乘法来出所求的问题;例4求出一个单位数量是多少后,用除法求出所求的问题。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108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1)读题,解析“照这样计算”。

(2)学生独立做题:

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

四、总结。

今天,学习的例3、例4及两道“做一做”题目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步用除法求出一个单位数量是多少,(如例3、例4的求一个书架多少元)然后以这个单位数量为标准,(即题中的“照这样计算”)根据题目的要求用乘法或除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

有这样解题特征的应用题,通常是叫做“归一应用题。

五、作业。

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2、4题。

归一应用题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二十四的第5——8题、第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归一应用题。

2、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用来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进行两种归一应用题的对比练习

(1)做练习二十四的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再比较两道小题的异同点。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2)做第6题。

可以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进行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1、做第7题。

教师要求学生在读题时边读边想:

这道题跟前面两题有什么区别?

做完后,教师让几个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和解法的异同点。

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要检验得数是否正确。

2、做第8题。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答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要求学生列出第7、8题的综合算式。

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三、作业

1、练习二十四的第10题。

2、复习教科书107——108页上的内容。

式题和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二十四的第9题、第11—14题。

教学目的:

通过式题和应用题的混合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学校买4个排球,一共用120元。

照这样计算,买6个排球要用多少元?

(2)学校买4个排球,一共用120元。

照这样计算,180元可以买多少个排球?

(3)三年级同学做纸花,6个同学一共做了36朵纸花。

照这样计算,?

(补充问题后再计算。

1、教师先让学生做第

(1)、

(2)题,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第(3)题时,教师要学生先想好后,再补充问题。

做完后,让填不同问题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所补充的问题和计算过程。

二、进行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1题。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教师让学生先读题,然后问:

填表时要想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先根据“宇宙飞船3秒航行36千米”再按照空格中要填什么,把要求的问题想好,再计算。

3、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检查指导。

三、口算和笔算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五第9题(看卡片口算)

2、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

让4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答下面各题,并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1)张师傅做一批零件,平均每天做25件,8天做完。

这批零件有多少天?

(2)张师傅要做200个零件,平均每天做40个,多少天可以完成?

2、补充问题或条件,再解答。

(1)工人叔叔修一条公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

(2),每天修12米,几天修完?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后,引入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画线段图表示题的条件和问题。

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用线段图表示,教师板书线段图。

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教师在黑板上用线段图表示。

引导学生看着线段图进行分析。

提问:

(1)求几天修完,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路有多长,每天修多少米。

(2)已知每天修15米,所以要先求什么?

(3)怎样求路长?

讨论后让学生在自己画的第条线段图上标出问题。

列式计算出路长后,让学生在自己画的第二条线段图上标出路长。

再列式计算出几天修完这条路。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出每步计算的含义。

再让学生进行检验。

2、改动例5的教学。

教师:

如果把例5改为“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

”该怎样解答?

线段图该怎么画?

教师先让学生改线段图,然后让学生按线段图呈现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然后,比较例5改动后的题目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回答出相同点:

两道题都要先求出全路长,也就是总工作量。

不同点:

例5是求几天修完,改动后的题目是求每天修多少米。

3、做112页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画出线段图,解答出来。

学生做第2题时,要比较一下与第一题的异同点。

最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五第1、2题。

四、小结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归总应用题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中练习二十五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通过混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检查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指名回答第3、4题的解题思路和列式理由,再集体订正。

2、教师让学生想一想:

怎样将第3、4题仿照改动例5的做法,把它们改编成另一道应用题。

可以相互议论应怎么改。

教师让学生回答。

二、进行口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教师让学生把得数直接写在式子后面。

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进行解答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6题。

教师要求读题后,画线段图,按照线段图所呈现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二十五的第7题。

教师要求学生读题后,按照题意画线段图,再列式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8题。

学生读题,并思考怎样根据表中已经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填表。

4、做练习二十五的第9题。

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跟最近学习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5、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0题。

教师让学生读题后补充条件。

巡视时,注意学生补充条件的不同情况。

做完后,教师分别让补充条件为“如果每人浇4(或6)棵”的学生起来说明补充条件的理由和计算结果。

教师问:

每人浇4棵,几人浇完?

如果每人浇6棵,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列出另一个算式:

24÷(6÷3)=12人,并说明理由。

四、小结

教师:

本学期的应用题都学完了。

大家注意到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五、作业: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两道题:

(1)将第6题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为“如果每盒5元,可以买多少盒?

(2)将第7题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为“要再买这种磁带10盒,还要花多少钱?

复习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5页第4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对归一、归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解答这两种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将第115页的第4题分别写在几块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对比练习

1、教师挂出写有第4题的第

(1)小题的小黑板。

让学生自己默读题后,指名回答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做完后教师分别让学生说解体思路和列式理由。

教师挂出第4题第

(2)小题的小黑板。

让学生比较第

(1)、

(2)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二个条件是相同的,第三个条件不同,第

(2)题的第三个条件正好是第

(1)题的得数。

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让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解法上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回答:

它们都是先求出每人要摆多少盆花。

再根据第三个条件的不同,求一共要摆多少盆花或求需要多少人。

2、教学第4题的第(3)、(4)题。

教师让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解法上的异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回答:

它们都是先求出一共要摆多少盆花,再根据第三个条件的不同,求需要多少人或每人摆多少盆花。

教师要求学生看第115页上的第4题,想一想这四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回答:

这四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

同学们摆花盆。

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第

(1)、

(2)题与第(3)

(4)题分为两组应用题。

每一组应用题的第一、二个条件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第一组要先求每人要摆多少盆花,第二组要先求出一共要摆多少盆花。

然后再根据第三个条件求出得数。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教师让学生把得数写在题目的后面,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让学生认真审题,再列式计算。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7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问:

这道题实际上给出几个已知条件?

(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火柴棒,实际给出了三个已知条件。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8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