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思想政治复习教案.docx
《初三思想政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思想政治复习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思想政治复习教案
初三思想政治复习教案
初一、初二部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巩固初一初二学过的法律常识,了解记忆并理解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2.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梳理,了解中考的命题趋势和方向,体会按照出题者的思路去解答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看题,做题,改题,来充分挖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入,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知识梳理:
1、“黄、赌、毒”和邪教“法轮功”等不良诱惑则会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会伤害人的身体,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无视法律的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邪教“法轮功”的本质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
3、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作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4、法律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所以把法律称为“国法”);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根据违法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6、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种行为叫做一般违法。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7、一般违法和犯罪区别是它们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
8、一般违法和犯罪共同点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没有不可愈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9、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0、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11、我国法律规定,凡是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由于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12、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13、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专门的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14、家庭保护:
父母或其它监护人应当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15、社会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的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16、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首先要根据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的途径。
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7、当面对违法犯罪,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之斗争。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力求保护自己。
18、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有效手段,虽然对加害者造成一定的损害,但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负刑事责任。
19、生活中能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
维护合法权益的常用的有效途径是非诉讼,包括向政府、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等反映问题、调解、仲裁。
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诉讼,也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时,我们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20、法律援助是指在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证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法律制度。
21、法律和道德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一致的,但它们的形成方式和起作用的手段不同。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它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贬,靠纯粹的精神力量来起作用。
我国的法律和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22、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3、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公民权利和义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的源泉。
2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它表现为: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在我国,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25、根据权利和义务关系,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26、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的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
27、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责任。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一个公民自觉履行义务。
28、在我国,公民在履行义务时要做到,凡是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29、因为法律规定了公民权利和义务,所以法律既能规范人们的行为。
也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0、法律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1、诉讼通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32、在我国四类法律制裁中,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法律制裁是违宪制裁;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是刑事制裁。
刑事制裁又称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适用最广泛的法律制裁是民事制裁。
33、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它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34、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35、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6、青少年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37、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者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偷拆他人信件,偷看日记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38、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是财产。
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9、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民事法律手段。
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是刑事法律手段。
40、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41、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
公民的的遗产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我国法律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
当未成年人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时,应当依法通过自己的监护人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42、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是指法律保护我们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
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43、智力成果权所有人保护自己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
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智力成果方式主要有:
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
44、我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2003年的主题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消费活动中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45、消费活动的最主要的参与者是生产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产品的质量。
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的纽带,应信守服务承诺,要为消费者提供真诚、热情和周到的服务
4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权和民族风格习惯受到尊重等权利。
47、消费者是消费活动的参与者,应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48、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法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基础上解决争议;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无效时,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9、针对市场经济中存在违法犯罪的问题,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规范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加强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50、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不轻信广告宣传;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正规商家购买商品;向经营者索要消费凭证并注意保存。
5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5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5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方面体现在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另一方面体现在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54、宪法是“母法”,其它法律是“子法”,这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55、宪法制定和修改和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这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的。
这种规定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56、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即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最高行为准则,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7、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又将部分国家权力分别交给政府、法律和检察院等部门行使,这就形成了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层级的国家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行使审判权,检察院行使检察权。
58、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
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59、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宪法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因此,公民守法,首先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实施。
60、我国每个公民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首先要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6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我国,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守法。
6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63、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是有法可依,即加强立法工作。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是执法必严。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是违法必究。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为依法治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64、在我国,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权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等。
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
65、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形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我们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利,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典型例题: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犯罪还是一般违法行为?
2.国家,社会为什么要通过XX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
(国家因为关于未成年人的某事做出了什么规定说明了什么?
)
3.公民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
)
4.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
5.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如何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6.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宪法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为何是最高行为准则,具有最高效力……)
8.依法治国的概念,其核心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要求有哪些?
对公民而言要怎么做?
教学后记:
学生普遍对于初一初二知识的认同比初三的要好,但是运用初一初二知识做题目的能力有待提高。
鉴于初一初二知识在中考中的体现比例较少,因此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
初三部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加深对初三教材的熟悉,认识和理解,学会运用系统的知识来解决相类似的题型。
2.加强对公平正义行为的认识,了解做一个正义的人应该怎样做。
3.承担责任的利弊,要勇于承担责任。
4.共和国发生巨变的原因,表现以及党在其中起的重要核心作用。
5.我国的各项经济制度及其目的。
6.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及其目的。
7.我国坚持基本路线来发展,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我国的文化方面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9.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0.党领导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1.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下,我们应积极面对挑战和机遇。
13.直面升学与择业,我们要转变职业观念。
追求学习,创造,奉献的人生价值。
教学知识梳理: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公平和正义。
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正义感,还要树立责任意识。
2、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
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既要承担应分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
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3、社会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
而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4、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5、为了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
如,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干部招聘考试制度、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等。
6、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7、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和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8、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9、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
10、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为此,我们经济上要:
(1)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政治上要:
(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11、正义行为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
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
必然遭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12、我们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要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2)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
(3)不伤害他人、不侵犯的基本权利。
(4)鄙视、积极劝说和制止非正义行为,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如:
拨打110报警、报告老师与家长、求助周围群众、借助社会力量等)
13、一个现代人应有有的品格是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是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
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
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
14、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
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5、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
同一个与不同的人结成不的社会关系,就会承担着多种社会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会变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16、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人们不能因此逃避、推卸责任。
积极承担责任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而且,承担责任也有积极意义。
(1)对个人来说;在社会上中承担责任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承担责任能激励自己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承担责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承担责任,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责任中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2)对社会来来说:
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责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17、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他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
18、要让社会投给我们赞成票,就要
(1)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思想上):
清醒地认识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行为上):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方法上):
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
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考虑履行责任的时间要求,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
(2)要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9、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是道德和法律。
20、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包括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和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社会管理秩序,自觉遵守的法律规定;维护维护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还包括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等等。
2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的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22、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应该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内心的需要。
24、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
25、之所以北京能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多哈亚运会上取得佳绩,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26、共和国之所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靠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指引。
原因有:
(1)经济上:
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了改革开放。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
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政治上:
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3)文化上:
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
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27、综合国力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为此,我们在现代化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
28、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9、回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更加热爱伟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源于她的先进性。
31、中国共产党的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服务。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始终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世纪头20年)。
33、指引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是: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即指导思想)
34、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新的重大胜利。
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36、中国共产党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