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906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docx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练习-初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

1、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要是维护了〔〕

A、中华民族的利益 B、美国在华利益C、奉系军阀的利益D、日本的在华利益

2、国民党各派军阀为争权夺利连年混战,主要有〔〕

①蒋佳战争②枣宜会战③蒋冯战争④豫湘桂战役⑤中原大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B、东北抗日联军C、抗日联合军D、东北人民革命军

4、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的事件是〔〕

A、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B、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一二·九”运动的兴起D、西安事变的发生

5、抗战以来,取得最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A、淞沪会战中B、太原会战中C、徐州会战中D、武汉会战中

6.标志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是〔〕

A、“溶共、艰共、防共、反共”方针的确定

B、“防共委员会”的设立

C、成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最高委员会

D、皖南事变的发生

7、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8、日本投降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

A、扶蒋反共B.和平建国C、控制中国D、灭亡中国

9、解放军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的战役是〔〕

A、沙家店战役B、孟良崮战役C、青化砭战役D、蟠龙战役

10、标志着全国大陆基本解放的事件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藏得以和平解放D、解放云南、贵州

11、从其组织成分看,以下哪一政府不能反映中共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

A、广东革命政府B.陕甘宁边区政府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策

12.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后,美英的态度是〔〕

A、保持中立政策B、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英美派抵制日本

C、支持日本在华北势力的扩大D、对日妥协,主张国民政府对日继续退让

13、以下日本侵华事件按发生的顺序排列应是〔〕

①《何梅协赳的签订②九一八事变③侵占热河省④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

14、《论持久战》的内容与洛川公议的精神一致的有〔〕

A、批判“亡国论”与“速胜论”的错误,提出“持久战”的思想

B、“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C、“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D、“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15、客观上宣告“文革”理论和实践破产的事件是〔〕

A、“九一三”事件B、批林批孔运动C、四五运动D、粉碎四人帮

16、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方向是〔〕

A、军阀内部矛盾→阶级矛盾B、阶级矛盾→军阀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阶级矛盾D、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17、以下各项,国民党新军阀区别于北洋军阀的是〔〕

A、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相关联B、代表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利益

C、打着“国民革命”的旗号D、存在着中央军阀和地方军阀的斗争

18、重庆谈判,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其中包括的内容有〔〕

①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②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③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④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9、在解放战争时期,第一个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C、中国致公党D、中国民主同盟

2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整顿党的作风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1、相持阶段到来后,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实行劝降活动的主要出发点是〔〕

A、推动日本进攻苏联B、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C、打击中国共产党D、支持日本“东亚新秩序”

22、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相同点是〔〕

A、都是通过军事或强制手段实现政治目的

B、都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C、都激化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都得到和平解决

23.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D、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24、1946年政协会议有关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争论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要不要实现国家军令、政令统一B、要不要继续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要不要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D、要不要实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

25、抗日战争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召开政协会义,改组国民政府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26、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标志是〔〕

A、“制宪国大”遭到民主党派抵制B、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7、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关系完全破裂的标志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蒋介石破坏《双十决定》

C、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D、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

28、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

B、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和挽救了革命

C、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正确领导

29、建国后的最困难时期是1959—1961年,以下不属于造成三年困难原因的是〔〕

A、自然灾害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D、苏联的背信弃义、单方面毁约

30、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

是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延缓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轻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将极大地影响重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

”以上材料说明〔〕

A、党和政府认识到农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B、党和政府确立了发展农业生产力为首的指导思想

C、党和政府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生产

D、党和政府开始纠正“大跃进”的左倾冒进错误

【二】材料题:

〔20分〕

3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

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

【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和领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

【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

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

──摘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的讲话

材料二:

这几年来忍耐,骂了不还口,打了不还手,我们为的是什么?

实在为的是要安定内部,完成统一,充实国力,到最后关头来抗战雪耻。

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

──摘自蒋介石《告抗战全体将士书》1937年7月31日

材料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应付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宣言》〔1937年8月14日〕

材料四:

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确认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指《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76,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将此宣言交给蒋介石,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

──摘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蒋介石从“这几年来”到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期间的内外政策。

〔8分〕

②依据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和材料四蒋介石关于抗战的基本观点。

〔4分〕

32、阅读以下材料: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

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

……政府……愿与〔共产党〕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那么政府……自不能不与共〔产〕党周旋到底,别无他途。

──蒋介石1949年元旦《新年文告》

回答:

①“政治商谈”和“戡乱”分别是指什么?

〔2分〕

②蒋介石的“和议”是否真诚?

从材料中找出证据加以说明。

〔3分〕

③分析蒋介石“和议”的原因。

〔3分〕【三】问答题〔20分〕

33、扼要表达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并分析各自所起的作用。

〔12分〕

34、结合中共八大的有关知识回答。

①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各是什么?

〔2分〕

②中共八大指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分〕

③中共八大上确定的建设总任务是什么?

〔2分〕

④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B4、C5、C6、A7、C8、A9、B10、C

11、C12、B13、C14、C15、A16、D17、C18、A19、D20、B

21、A22、A23、D24、C25、B26、A27、D28、C29、C30、A

【二】材料解析题

31、①蒋介石内外政策演变:

九一八事变时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接着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卢沟桥事变后又推行以维持华北行政管辖为条件力求和平的以外交方法解决卢沟桥事变的政策;八一三事变后,决心组织抗日,实行自卫的政策。

②材料二是蒋介石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作辩解。

这一政策是以“安内”为借口,继续推行向日本妥协,镇压革命,“围剿”红军的反动政策。

坚持维护“九国公约”,其实质是维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以换取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

材料四说明蒋介石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但是他又把国共合作说成是国民党对其他党派的“接纳”与“领导”。

这反映蒋介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要把国民党凌驾于其他党派之上的态度。

但也应充分肯定,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抗日,为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2、①“政治商谈”是指邀请共产党重庆谈判;“戡乱”指的是在谈判过程中国民党发动的对共产党军队的进攻。

②不真诚;蒋介石把和平与否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共产党,如“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

并且提出和平的前提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等。

③首先通过邀请中共谈判,如果中共不来,那么可以把破坏和平责任推给共产党;其次,如果中共来的话,那么可以通过谈判获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同时,这样做还可以满足国内人民对于和平的愿望,欺骗舆论。

【三】问答题

3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土地政策:

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并且制定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作用: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了保证。

为了保卫胜利的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抗日战争时期:

土地政策:

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作用: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34、①八大是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

②八大认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③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④八大提出在经济建设上既要反保守方针,又要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