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6933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不断增多。

网络除了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外还给社会舆论监督政府行为的方式上带来了新形式一一网络舆论监督。

网民们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热情急剧加深。

网络的诸多优势,使公众在舆论监督的形式上己经从通过报纸和电视媒体渠道获取信息来进行传统舆论监督转变到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型网络舆论监督,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对政府行为监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

网络舆论监督方便快捷,有利于保护人们的合法利益,可以防止行政权力滥用,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但其也有一些固有缺点,即信息不是十分准确,网民观点并不能代表全部人的观点等。

一、网络舆论监督理念概述

(一)舆论、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监督概念论述

1.舆论、网络舆论概念论述

刘建明在其《舆论学概论》中对舆论的定义是:

舆论是是公众对于某一事物和现象发表的看法。

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软性力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而发挥着法律无法替代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力的发挥则受制于传播渠道。

在传统媒体为主体的时代,大众的舆论表达主要通过大众媒体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实现,囿于时空与技术条件的限制,公众表达意见的影响力极其微弱,而在大众传媒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层层把关,根据国家的政治意志或媒体自身的价值诉求与定位,一部分信息则被过滤,或者经过二次编码,无法以本真的而目与受众见而。

在传播渠道稀缺时代,传统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博弈场,受众在其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普通大众的话语进入大众传媒传播渠道的几率极低,他们的言语很难形成强大影响力。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渠道不再稀缺,互联网与手机几乎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新媒体数字化与互动性的优势改变了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关系,任何人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连接网络,通过论坛、微博等淋漓尽致的各抒己见,并播报或转载各类消息,这种立体化、多层次的表达方式不仅是对舆论主体话语权的扩展,舆论影响力也得以扩大。

网络舆论作为一个平台是近年来公众表达某种舆论的崭新形式,它区别于报刊广播等其他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

因此,网络舆论就是公众特指网民以网络为载体,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对社会某些公共事务和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舆论形式。

2.网络舆论监督概念

XX百科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定义是:

指监督主体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交流意见看法,提供信息线索,对监督客体进行监督的一种监督形式。

主要由网络上的媒体言论、论坛、博客、微博及新闻跟帖等形式。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1.普通大众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

传统的舆论监督是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介开展的新闻舆论监督,一般通过记者采访和报道,所表达的群众建议、意见和批评要经过一些审查、核实、组稿、编辑等程序,并且由于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媒体的言论有时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公众的意见和呼声,其显著特点是单向性流动,互动性差,民众处于被动地位。

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信息的平等对称流动和透明共享的特性,让信息垄断成为历史,每一个人都可以变成信息的来源,在网络空间上自由通畅汇合、交流,如:

微博、论坛、贴吧、新闻反馈板块、个人博客及聊天室、虚拟社区等,这些网络服务都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话语平台,任何一个会打字的人,只要拥有一台连通网络的电脑,就可以顺利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2.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实时性和广泛性

网络的特性,为舆论监督提供了畅通无阻的渠道,因而在传播速度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报纸内容更新的周期以天来计算,电视以小时来计算,网络上的内容则是以分秒来刷新。

舆论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不间断变化的过程,网络从始至终地反映着和保存着这种变化,忠实地记录着过去曾发生的和目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便于随时查询和考证,网络的这种实时性大大地提高了舆论监督的广度和力度。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他们分布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可以直接全面地监督到监督对象的一举一动,甚至一言一行,网络监督集中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优点,使监督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网络监督,让干坏事者无处可逃,让违法犯罪活动曝光在阳光之下,使问题解决进人了快速通道。

3.网络舆论环境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

开放性和交互性是网络最为鲜明的特征,网民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言论并与他人互动,从而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

传统媒体的报道一般呈单向性,来自各方面的评论、反馈、辩解等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交流,虽然它们也讲求与大众的互动,但报纸版面有限,广播、电视受时段限制,很难做到直接互动,互动的量也很少。

而开放的网络媒介给舆论监督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它既不受时间的控制,也不用考虑空间版面的制约,任何人只要对某一话题感兴趣,都可以自由地共享网络这个平台,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问题大胆地发表看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实时相互交流,同时,这种交流互动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可以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相互之间即使相距千里也有种面对面、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做到及时便捷、透明开放、自由互动,从而顺利实现意见的交流和自由碰撞,并最终促成舆论的形成。

二、“表哥”杨达才事件发展中网络舆论监督的表现

(一)事件发展过程

1.事件起因

2012年8月26日,陕西延安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导致36人遇难。

这场车祸牵动了国内亿万民众的心,但是现场一个人竟然在这种场合露出了笑容并被人拍下来,通过微博进入了公众视野,引发了亿万网民的愤怒。

在这么一个重大的灾难事故面前,百姓们实在弄不懂为什么还有人能笑得出来。

这也许只是不经意间的一笑,却因为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因此引发了全国网民的强烈愤慨。

义愤之下,网友启动强大的“人肉搜索”。

在强大的“人肉搜索”启动后不久,人们就把这位叫做杨达才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挖了出来,这位本来默默无闻的安监局局长一夜之间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成为“8·

26”特大交通事故的焦点人物,“微笑哥”的称号也随之附体,真可谓是“一笑成名”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这么结束,网友发现,这位"

微笑局长"

也是一个名表的爱好者,手上频繁出现各类名表,至少有五块之多,消息一经披露,引发了网友强烈的质疑。

后网友又发现杨局长的名表并不只5块。

截至2012年8月31日,杨达才被网友发现的名表总数已达11块之多。

其中高级手表5枚,每块价值万元以上,最高达20-40万。

对此网友称杨达才为“表哥”。

此外,网友指出那条裤带也要2000多。

关于对名表的质疑问题,杨达才回应称,这十多年来确实买过5块手表,不过都是用自己的合法收入购买的。

他称这几块表里面,最贵的一块是今年买的万宝龙106500型号、价格是3.5万元,不是江诗丹顿牌;

其它几块表的牌子跟网友所说的差不多,每块价格大致在一到两万元左右。

他已就此问题向纪律监察部门做了汇报,但是大家对于“表哥”的解释显然并不买账。

杨达才佩戴的手表详情请看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2.事件发展

2012年9月1日下午,湖北三峡大学在校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在延安特大车祸现场"

微笑"

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2011年度工资。

因在"

26"

延安特大车祸现场"

开口笑"

,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备受关注。

他在不同场合佩戴的多块名表也受到关注。

目前,陕西省纪委已开始对杨达才及其深陷的"

名表门"

展开调查。

刘艳峰称,既然杨局长一直声称那些块手表都是利用其合法收入所购买,那么杨局长就应该勇敢公布自己的工资收入,来打破那些质疑杨局长买表能力的传言,相关部门更应该主动公开其工资,以消除网络流言对政府机关的抹黑。

在决定申请局长工资公开前,刘艳峰查阅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

我看到其中明确规定,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相关信息都应该公开。

官员工资取之于民,与每个公民都有着密切利益联系,所以我认为官员工资应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畴。

9月5日,网友"

晨曦微播"

在微博上贴出照片,称杨达才的眼镜超10万。

网友"

发布的微博称,"

网民发现表哥眼镜超10万,懂行的网民发现,杨达才的眼镜是罗特斯的,在"

傅仪眼镜"

里,这款镜架最低售价是13.8万元,镜片价格不好判断。

与他的表一样,他的眼镜也很多……"

该微博还称杨达才佩戴的眼镜有两副是3.6万以上的奥克利。

不仅如此,其系的皮带又被网友扒了出来呈于网民。

@延庆老农在其微博以"

表哥全身都是宝"

为题,用一组图片证明,微笑局长除了左手手表,右手手镯之外,还拥有各种皮带。

但其未列出这些皮带的品牌和价值。

9月20日 ,陕西"

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

调查表明,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依据有关纪律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经省委研究决定:

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对调查中发现的杨达才的其他违纪线索,省纪委正在进一步调查。

3.事件结果

杨达才被双规以后接受调查,双规期间,纪委在杨达才个人账户发现存款超过900万元,在杨家中和私人场所发现现金至少700万元。

共超1600万元,而这还是打折后的保守估计。

2013年2月22日,经陕西省纪委调查,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在任职期间严重违纪并涉嫌犯罪。

对其涉嫌的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13年8月30日上午,被告人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公诉认为:

杨达才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三次非法收受他人25万元人民币。

被告人杨达才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有504.5万元无法说明来源,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三百九十五条之规定,应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予以数罪并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之规定,提请法院依法审判。

2013年9月5日上午,“表哥”杨达才案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

杨达才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两罪并罚获刑14年,受贿赃款25万元和504余万元来源不明赃款被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二)此次事件中网络舆论监督的体现

1.网络媒体率先发声质问

在此次事件中,完完全全就是网络引发的爆料,可以说,网络就是最后的推手,是网络舆论逼迫杨达才向民众解释这些名表的来源。

互联网上的热潮也迅速引发了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关注,8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首先吹响号角,他们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局长的“表”比“表情”更值得探究》的文章,这篇文章第一次将这次事件的注意力引向了杨局长的乎表。

几乎在同一时间,各大报纸的评论版可以说百花齐放,杨局长的名表被搬上讨论桌,成为全国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杨局长的乎表究竟值多少钱,成了全国网民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强大的舆论压力,不管是网络的还是传统媒体的,逼迫这个“表哥”局长不得不回应,实在没有办法的杨局长,也开创了一个回应网络监督的新形式,主动上新浪微博回应网民质疑。

这次“微笑表哥”事件不管结局如何,都是Web2.0时代微博反腐的又一个经典案例,杨局长看似权威的公开解释却屡屡被网民们的新证据推翻,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应对,无论是在反应速度、回复质量上,还是在舆情把握上,都显得十分吃力。

2.网络反响强烈,网民积极讨论

从8月26日杨达才在车祸现场微笑,到9月20日杨达才被陕西省纪委双规。

这次政府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相当快速。

这其中主要是因为网络舆论压力较大,一众网友对杨达才狠追不放,抽丝剥茧般将杨达才平常所佩戴的一些名表、眼镜、皮带曝光出来。

让其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网络舆论监督是实现社会监督的“敲门砖”。

社会监督是一种政治权利。

网络监督作为新型监督形式是社会监督的重要方式,是公民民主意识觉醒的主要标志。

网络舆论监督由于不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配合法律等强制手段进行监督。

表哥杨达才事件正是通过网络这一监督途径引起广泛关注,最终相关部门介入进行调查和解决。

网络舆论间接监督和法律行政等强制监督方式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对政府行政职能的监督产生着巨大的正面作用。

互联网媒体的出现让网络监督逐渐成为常态,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应对得当,就可以化解危机,或转“危”为“机”;

如果应对得不好,则会使得事态更加恶化,朝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这次“微笑表哥”的监督事件,也凸显了网络监督中的“蝴蝶效应”以及“马群理论”。

可以说,杨局长不经意的一个微笑,成为了这场舆论风暴中的那只蝴蝶,由此引发了这一系列的监督。

而网络时代的舆论更像“马群效应”,偶尔一匹马狂奔,整个马群也随着狂奔起来。

这种自下而上的媒介环境,使得我们面临着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发展方向的可能,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

3.监督主客体明确

在“表哥”杨达才事件中,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对此事件持续关注的众多网民,正是他们的参与,才让事件朝着明朗化方向发展。

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则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

网络舆论监督扩展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民主监督的内涵。

其正在成为民意表达和道德监督的另一种方式。

纵观此次事件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是广大网民,也可以说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让贪污腐败无处可藏。

网友先是发现杨达才在车祸现场微笑,居然有人在特大车祸现场在笑?

这让一众网友不能容忍,于是杨局长被“人肉搜索”出来。

然而事情还没结束,网友又盯上了杨局长在不同场合佩戴的名表,后来价格昂贵的眼镜、上万的皮带也被曝光。

杨达才终于被双规,紧接着被判刑。

可以说此事件借助的就是网络的力量、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

在“表哥”杨达才事件之前,网络舆论监督尚未受到广泛重视,一些地方政府、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认识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政府部门和党政领导干部消极对待网络舆论监督,对它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对网络舆论所反映的问题和信息听之任之,缺少必要的反馈;

部分党政领导干部面对网络舆论反应滞后,不能主动调查和处理网民所反映的问题。

但是在有了此次事件之后,政府部门逐渐开始重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网络突发事件也有了反应机制。

相关部门也纷纷开设微博、专门网站进行舆论宣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级政府均认识到网络对于监督腐败行为的重要作用,通过网络形成的舆论效应,对政府工作人员行为进行监督和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目的。

通过建立开通的反腐倡廉网站,逐渐成为打击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

广大网民可以借助网络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还可开展网络调查、网络检举,网络爆料等揭发检举歪风邪气及腐败现象。

(三)网络舆论对政府行为监督的作用

1.网络舆论监督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网络便捷高效,给公众参与国家政治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民在网络空间中可以自由自在的发表自己的言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可以从网民发表的言论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问题。

首先,网络舆论监督从侧面推进政府制定出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和制度,确保政策合理性。

公共政策不符合民意的部分,政府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提供借鉴解决,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科学性和民主化。

其次,网络舆论监督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原始舆论基础,促使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

在传统媒介中,公众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由于网络舆论参与的匿名和广泛性,网民通过网络发表自己观点成为现实,方便政府了解公众的心声。

网络舆论监督不仅丰富了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手段,还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了舆论基础。

例如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对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都会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通过公众的参与广泛听取网民的建议,再深入调查研究,对网民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把有价值的意见纳入到政府的政策议程中,最后制定颁布实施公共政策。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行使权力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国家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2.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有效防治腐败的发生

网络舆论监督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政府对于制定的相关政策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行,就不会得到公众的支持。

网络舆论能在政府和公众间构建桥梁,使得决策可以得到有效执行。

网络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通过网络信息的传递让公众逐渐接受所传递的信,有效防止行政权力的失范、失效现象,还可培养公众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观点,从而取得公众对于所制定政策的认同。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和公众理解程度不同,实施过程很难得到完全贯彻。

因此,经常出现政策制定本身与实际执行存在偏差,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而不实施国家的即定方针政策。

对此除要借助法律等行政权力手段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网络舆论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便于检查政策实施是否符合实际的目标,如果发现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政策,运用网络媒介传递相关信,形成网络舆论洪流,客观上有利于制止执行过程中的失职和违法乱纪现象,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执行。

网络舆论监督对政府行为影响主要有三点:

第一,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有效遏制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

对于违法乱纪现象,公民在网上可以及时揭露,维持政府的权威性。

第二,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刺激政府工作人员提高责任感和执政水平,减少官僚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网络舆论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能够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

3.网络舆论监督能够提高公民参政议政水平

发达的网络纽带形成的信息网,成为人们收集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将国家与民众、人与人密切地联系起来。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刺激监督主体,引导网络舆论转到对政府监督上来。

网络舆论监督赋予了公众对政府的公共权力进行监督自由,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使得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强。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网络平台建设,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推进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推出使政府信息愈加透明化,方便公众使用权利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

此外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对政府提出意见,供政府相关部门参考。

如我国在开重大会议时,各大网站不仅会对会议进行详细的报道,还会通过新闻跟帖新闻论坛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对于重大问题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公众和政府互动,便于政府了解公众的心声。

网络平台促使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

三、网络舆论监督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集众多优点于一身,具有开放性、实时性、交互性资源共享性等许多优势,因而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优势有可能会变为劣势,甚至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最主要的是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事物,在我国还缺乏相关法律方面的支持依据等,因而,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也常常暴露出很多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准确性无法核实

网络具有开放的特性,通过互联网,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而目前的网络技术并不能、也无法识别信息的真伪,因而当信息传播者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对于真实、客观、公正、平衡、全面这些新闻价值要素不一定理解的时候,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就必然会造成信息失真,甚至会出现谣言。

一些网站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不惜发布虚假信息以增加点击率,或者对某一热点问题大加炒作,夸大社会某一阴暗面,从而导致网络上虚假信息泛滥,这必然为网络环境下的舆论监督的可信度带来一定的困扰。

2.网络声音不具有全民代表性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虽然从总体来看,我国网民数量庞大,但能够通过网络来实现自己意志和利益表达的人数仍然偏少,加之我国网民结构严重失衡,从地域结构来看,网民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上海市网民数达1683万人,普及率为70.7%;

云南省网民数为1528万,普及率仅为32.8%。

从城乡结构上看,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万。

目前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和30.1%,相差34.1个百分点。

3.网络典论监督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网络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它没有议题设置,缺乏正确引导,网民随心所欲,一些话题这次成为了舆论焦点,那次却没有激起“波澜”;

同样的言论在这个论坛“千夫所指”,在别的论坛却“无人问津”,对问题的探讨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盲目性,感兴趣的话题有可能是谣言,如人肉搜索等,均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强大舆论,使得这架舆论监督的“天平”很难完全处在公平和正义的一端,一些民众的正当权益遭受侵犯,产生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

4.网络典论监替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在中国,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的发育还未成熟,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目前既没有相关法律的认可,也没有相关部门的授权,更没有什么组织团体的支持,因而在实施舆论监督的道路上必然是困难重重。

这也是网络舆论监督缺乏力度的一个最大软肋。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

网络舆论监督以其实时、快捷、廉价、有效等独特优势和时代特征,对社会民主政治生活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基于目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间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完善和突破:

1.加大网络硬件投入,加速互联网的普及

目前我国的网民结构构成不合理,分布区域存在地域差异。

网络媒体的受众范围仍然偏小,许多人还是依赖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得新闻信息。

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还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力度,积极平衡互联网发展的地域差距,降低互联网使用的资费和技术门槛,帮助广大的西部地区和人口众多的农民群众拥有更多网络上的话语权,调动更多的老百姓的积极性,方便更多的公众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

2.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引导网络舆论监督

在政务公开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建立起和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

首先,政府要建立专门接收网络声音的部门。

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网民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要求,我国己有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建立了官方微博。

这些微博每天发布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务,与网民进行实时互动,并对一些谣言进行澄清。

其次,政府要加强对自己网站的管理。

当前,有自己网站的政府很多,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寥寥无几,实用性不高,很少有网民浏览。

主要原因是政府对自己的网站更新少,缺乏管理和维护。

政府建设网站是为了发布政务信息,听取民意,但实际是无人管理,形同虚设,不解决网民的问题,不接受网民的意见。

完全没有实际作用的政府网站只会给政府带来消极影响,减少网民对政府执政的信心。

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自己网站的管理,尤其是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